一种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24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隐扇节点至少包括隐扇框,隐扇框为呈方环状的框架结构,其是由若干截面呈方型的框架相紧固并首尾依次相连接所形成,其为内外两侧双层结构;隐扇框包括:朝向室外设置的外隐扇框和朝向室内设置的内扇框,外隐扇框和内扇框紧固连接,外隐扇框的外侧自其本身延伸出第一遮挡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可避免发生雨水滴淋或阳光直射等影响扇窗寿命的状况,也可保持窗体整齐的外观,提升美观度及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扇窗结构因设计不合理,通常存在如下问题:1、窗扇室外一侧受降雨或日晒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大,雨水很容易滴淋在窗扇上并进入窗扇与窗框之间的缝隙,腐蚀窗扇,影响窗体的使用寿命;此外,外窗扇出于结构装配的需要很难统一外观,影响窗体整体的美观度。2、现有的窗体隔热效果差,很容易发生室内温度骤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无法满足使用者更高的舒适需求。3、现有窗体的玻璃结构很容易损坏,在强度、隔音及隔热效果上都差强人意。4、窗框及窗扇的连接需要多种零构件和装配工具,耗时费力,不利于提高组装效率和控制产品的成本。5、窗体的执手传动性差、使用者操作起来繁琐费力,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6、现有结构的窗体在密封性、防水性上都需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扇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可避免发生雨水滴淋或阳光直射等影响扇窗寿命的状况,也可保持窗体整齐的外观,提升美观度及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隐扇节点至少包括隐扇框,隐扇框为呈方环状的框架结构,其是由若干截面呈方型的框架相紧固并首尾依次相连接所形成,其为内外两侧双层结构;隐扇框包括:朝向室外设置的外隐扇框和朝向室内设置的内扇框,外隐扇框和内扇框紧固连接,外隐扇框的外侧自其本身延伸出第一遮挡件。
[0005]其中,外隐扇框和内扇框之间装设第一隔热件。
[0006]其中,外隐扇框和内扇框之间分别设置位置相对应的用以紧固第一隔热件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0007]其中,第--^槽和第二卡槽连为一体。
[0008]其中,第一隔热件的截面呈+形。
[000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第一、由于隐扇框外侧自其本身延伸出第一遮挡件,其可对内侧的窗扇进行有效遮挡,可以避免发生雨水滴淋或阳光直射等影响扇窗寿命的状况,也可保持窗体整齐的外观,提升美观度。
[0011]第二、隐扇框上设置第一隔热件,可阻止隐扇窗内外的热量进行过快传导,防止温度骤然升高或降低,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隐扇窗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隐扇窗的防水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10是本实用新型隐扇窗的第一扇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1是本实用新型隐扇窗的第二扇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2是本实用新型隐扇窗的第一组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3是本实用新型隐扇窗的第二组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结合参见图1-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隐扇窗的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隐扇窗的立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隐扇窗包括:具有隔热功能的隐扇框I和隔热窗扇3,隔热窗扇3包括:第一窗扇部31和第二窗扇部32,第一窗扇部31与隐扇框I相铰接,其可相对隐扇框I旋转打开或旋转闭合,第二窗扇部32与隐扇框I紧固连为一体,第一窗扇部31具有第一外扇311,第二窗扇部33具有第二外扇
331;所述隐扇框I包括:分别遮挡在第一外扇311和第二外扇331外侧的外隐扇框11和分别与外隐扇框11紧固连为一体的内扇框12。
[0032]隐扇框I (隐扇节点的一部分)为呈方环状的框架结构,其是由若干截面呈方型的框架相紧固并首尾依次相连接所形成,为内外两侧双层结构。本实施例中,隐扇框I根据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具体划分为顶框la、底框lb、侧框Ic以及中框Id。不同位置隐扇框la、IbUc以及Id在局部位置虽有自身结构上的差异,但装配方式基本相同。具体地,隐扇框I的外周整体嵌入在墙体中用以实现固定,而其内侧或通过旋转轴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一与其尺寸相匹配的隔热窗扇3。隐扇框I的外周和内侧均为双层的框架结构。[0033]隔热窗扇3包括:与隐扇框I相铰接的第一窗扇部31,其可相对隐扇框I旋转打开或旋转闭合;以及与隐扇框I紧固连为一体的第二窗扇部32。第一窗扇部31和第二窗扇部32的结构为与隐扇框I结构相似的呈方环状的框架结构,是由若干截面呈方型的框架相紧固并首尾依次相连接所形成,均为内外两侧的双层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窗扇部31具有第一外扇311和与第一外扇311位置设置相对的第一内扇312。第一窗扇部31和第二窗扇部32在顶框11a、底框lib、侧框Ilc以及中框Ild位置上与隐扇框I内侧的连接结构略有不同,以下详细说明。
[0034]结合参见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A、B、D及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隐扇框I包括:朝向室外设置的外隐扇框11和朝向室内设置的内扇框12,外隐扇框11和内扇框12紧固连接,且在其间装设第一隔热件13。以下详细说明隐扇框I与第一窗扇部31的连接结构:
[0035]外隐扇框11的截面呈方状,其外侧自其本身延伸出第一遮挡件111。第一遮挡件111呈薄片板状,其抵压 在第一窗扇部31第一外扇311侧体的端部上。具体实施时,第一窗扇部31旋转打开时,其上第一外扇311的外侧可抵压在外隐扇框11首尾相连的呈方环状的第一遮挡件111上,由于第一遮挡件111设置在第一外扇311的外侧,可对第一外扇311进行遮挡。也就是说,第一遮挡件111可遮盖隔热窗扇3,当隔热窗扇3室外一侧发生雨水或日晒等天气状况时,外隐扇框11所装设的第一遮挡件111可对雨水和日晒起到遮挡作用。例如:当雨水倾斜淋在隔热窗扇3与隐扇框I之间间隙及隔热窗扇3的位置时,第一遮挡件111可对其进行遮挡,雨水滴淋在第一遮挡件111上后自由滴落,并不会进入隔热窗扇3与隐扇框I之间的缝隙位置,也不会侵蚀隔热窗扇3。同理,当隔热窗扇3室外一侧有较强的阳光直射时,第一遮挡件111将避免阳光直射到隔热窗扇3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
[0036]此外,由于隔热窗扇3与隐扇框I之间设有多种胶条(隔热胶条或防水胶条),第一遮挡件111对雨水和日晒起到遮挡作用的同时,可进一步增强防水性能,可以避免因将密封胶条长期暴露在阳光下造成的老化、变形、变硬以及开裂等情况,改善胶条的持久性能。
[0037]优选的,第一遮挡件111与第一外扇311位置相对的端部紧固固定胶条112.固定胶条112在第一窗扇部31相对闭合抵压在外隐扇框11的第一遮挡件111上时,可以起到缓冲和密封的作用。
[0038]内扇框12的截面形状与外隐扇框11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呈方状。其中:外隐扇框11和内扇框12之间分别设置位置相对应的用以紧固第一隔热件13的第一卡槽113和第二卡槽121。当第一隔热件13装设在第—^槽113和第二卡槽121中时,其可对两扇框进行紧固。其中,第一卡槽113和第二卡槽121可以采用整条布局的方式或分段设置的布局方式,例如:可以在外隐扇框11和内扇框12相对的侧体上设为对称的两个或多个。
[0039]优选的,第一隔热件13的截面呈+形,其能够达到较佳的隔热效果。
[0040]第一窗扇部31包括:朝向外侧(外隐扇框11 一侧)设置的第一外扇311和朝向内侦仪内扇框12—侧)设置的第一内扇312,第一外扇311和第一内扇312紧固连接,且在其间装设第二隔热件313。
[0041]第一外扇311的外侧自其本身延伸出用以形成卡持臂31a的延展件3111,该延展件3111与第一内扇312围挡形成一卡持臂31a。卡持臂31a是具有开口的中空卡持结构,具体实施时,卡持臂3Ia开口端的朝向位置相对,其用以卡持固定隔热玻璃4。
[0042]第一内扇312相对隐扇框I内扇框12可旋转打开的端部设置第二遮挡件3121,第二遮挡件3121是自第一内扇312自身延伸而出的薄片板状结构,其抵压在隐扇框I内扇框12侧体的端部上。第二遮挡件3121的作用是:在隔热窗扇3旋转关闭时,将隔热窗扇3(第一内扇312)与隐扇框I (内扇框12)之间的连接空隙封闭。
[0043]优选的,第二遮挡件3121在其与内扇框12相接的位置密封设置胶条3122。胶条3122除起到在旋转关闭过程中对第二遮挡件3121的缓冲作用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两者在闭合状态下的密封效果。
[0044]第一外扇311和第一内扇312之间分别设置位置相对应的用以紧固第二隔热件313的第三卡槽3112和第四卡槽3123。当第二隔热件313装设在第三卡槽3112和第四卡槽3123中时,其可对两框扇进行紧固。其中,第三卡槽3112和第四卡槽3123可以采用整条布局的方式或分段设置的布局方式,例如:可以在第一外扇311和第一内扇312相对的侧体上设为对称的两个或多个。
[0045]优选的,第二隔热件313的截面呈+形,其能够达到较佳的隔热效果。
[0046]结合参见图3、图4、图8及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B、C、F及G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隐扇框I包括:朝向室外设置的外隐扇框11和朝向室内设置的内扇框12,外隐扇框11和内扇框12紧固连接,且在其间装设第一隔热件13。以下详细说明隐扇框I与第二窗扇部32的连接结构:
[0047]具体实施时,隐扇框I的结构与上述其与第一窗扇部31进行连接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再赘述。第二窗扇部33包括:朝向外侧(外隐扇框11 一侧)设置的第二外扇331和朝向内侧(内扇框12—侧)设置的第二内扇332,第二外扇331和第二内扇332紧固连接,且在其间装设第三隔热件333。
[0048]具体实施时,一螺钉紧固件334可以将第二外扇331紧固在外隐扇框11上,相应地,需要在第二外扇331上设置用以供螺钉紧固件334穿过的螺孔3311。
[0049]第二外扇331在中框Id的位置上(图3所示)设置自其自身延伸出的第三遮挡件3312,第三遮挡件3312呈薄片板状,其起到的作用与第一遮挡件111能够起到的作用相同,可对第二外扇331及第二窗扇部32与第一窗扇部31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具体请参见本文对第一遮挡件111结构及功能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0050]第二外扇331和第二内扇332之间分别设置位置相对应的用以紧固第三隔热件333的第五卡槽3313和第六卡槽3321。当第三隔热件333装设在第五卡槽3313和第六卡槽3321中时,其可对两框扇进行紧固。相紧固的第二外扇331 (第三遮挡件3312)和第二内扇332围挡形成一卡持臂33a。卡持臂33a是具有开口的中空卡持结构,具体实施时,卡持臂33a开口端的朝向位置相对,其用以卡持固定隔热玻璃4。
[0051]可以理解的是,隐扇框I的尺寸并不限定,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制成多种规格。在隐扇框I尺寸调整的过程中,隔热窗扇3并不需要调整尺寸。也就是说,隔热窗扇3并不需要随着不同尺寸窗边框的尺寸分别制作,只需对其遮挡功能和范围进行调整即可,也可以节省一定的组装成本;同时,也可不限定在窗结构的实施例中,隐扇框I还可以应用在门结构的实施方式中。
[0052]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隐扇窗的防水胶条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隐扇框I与第一窗扇部31之间及第一窗扇部31与第二窗扇部33之间设置防水胶条2。其中,防水胶条2包括:用以连接第一外扇311的密封体21和与密封体21固定连接的连接体22,连接体22包括底座221和设置在其上的卡位222,卡位222用以连接外隐框扇11或第二外扇331。
[0053]优选的,连接体22是自底座221渐缩收窄的钩状结构。
[0054]优选的,所述卡位222设置为端部宽,中部窄,其截面呈工形。
[0055]优选的,所述底座221上设置截面呈方状空腔223。
[0056]本实施例的防水胶条2在实施时,挤压卡位222将其安装在外隐框扇11或第二外扇331,由于卡位222设置在底座221上,而底座221上的端侧设有空腔223,卡位222连同底座221产生一定的形变便于防水胶条2整体与外隐框扇11或第二外扇331进行安装,由于密封体21的截面呈钩状,当其受外力挤压形变时,能够保证其与第一外扇311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升隐扇框I与第一窗扇部31及第一窗扇部31与第二窗扇部33间的防水性能。防水胶条2不受隐扇窗组装的限制,可以在组装过程中的任意时段进行安装,安装便捷,适应性广。
[0057]优选的,防水胶条2与第三隔热件333 —体成型,其可以精简组装工序,提高防水及隔热效果。
[0058]进一步的,通过卡持臂31a、33a进行固持的隔热玻璃4的结构如下:隔热玻璃4是夹设有隔热垫块的双层玻璃结构,其中:隔热垫块包括端隔热垫块51和侧隔热垫块52。端隔热垫块51位于隔热玻璃4双层玻璃结构之间的端部,抵压在侧隔热垫块52的一侧,侧隔热垫块52的另一侧抵压在第一外扇311和第一内扇312上、或是第二外扇331和第二内扇
332上。
[0059]优选的,侧隔热垫块52与第二隔热件313或第三隔热件333连为一体,用以增强隔热效果,防止玻璃上的热量传递到窗扇上。
[0060]隔热玻璃4的外侧与卡持臂31a、33a相固定的端部分别设置隔热缓冲垫53。本实施例中,隔热缓冲垫53设为玻璃胶。隔热缓冲垫53可进一步减少隔热窗扇3旋转闭合过程中抵顶在隐扇框I上时的冲击力,可以对隔热玻璃4起到一定的紧固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隔热功用。
[0061]本实施例中的隐扇窗在具体装配时,可以使用多种连接件对隐扇框I和隔热窗扇3进行装配,连接件的种类及结构如下:
[0062]如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扇角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扇角码61是具有一定厚度的装配连接件,大致呈L形,其相垂直的两个装配边的长度相等。第一扇角码61的两个装配边自其本身均匀开设楞状凸起611,用以与分别与隐扇框I和隔热窗扇3进行装配。
[0063]如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第二扇角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扇角码62是形状与第一扇角码61形状大致相同的装配连接件,第二扇角码62同样在其两个装配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楞状凸起621,与第一扇角码61不同的是:第二扇角码62在其中部位置分别开设多个适配用的多个装配口 621,该装配口 621分别呈方状或梯状。
[0064]图12所不,为本实施例隐扇窗的第一组角的结构不意图。其中:第一组角63与上述第二扇角码62的结构相似,呈L形,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组角63开设楞状凸起631和装配孔632,楞状凸起631均匀等距设置,装配孔632开设在其两条装配边相交的位置上。
[0065]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隐扇窗的第二组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组角64为薄板结构,大致呈方状,其上同样开设楞状凸起641和装配孔642,楞状凸起641均匀等距设置,装配孔642开设在其相对的两端部。
[0066]本实施例中的上述连接件,第一扇角码61、第二扇角码62、第一组角63以及第二组角64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其上开设的楞状凸起、装配口及装配孔分别与相应装配位的安装,使隐扇框I和隔热窗扇3能够适配安装,精简组装工序、提高组装的效果;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成本。
[0067]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隐扇窗还进一步包括内开内倒执手7,内开内倒执手7是隔热窗扇3 (第一窗扇部31)与隐扇框I之间进行手动锁紧固定的控制部件,其固定设置在第一窗扇部31第一内扇312具有的第二遮挡件3121上。
[0068]内开内倒执手7包括设在第一窗扇部31第二遮挡件3121上的基座71、连接在基座71上的手摇器72以及连接在手摇器72上的手摇柄73。基座71的截面呈直角梯状,其固定设置在第二遮挡件3121上,手摇器72固定设置在基座71的顶壁表面,其具有一与第一内扇312相铰接固定的传动机构(未图不)。
[0069]具体实施时,手摇器71的机械传动通过与其连接的手摇柄73进行控制,当需要打开第一窗扇部31,即相应的门体或窗体时,旋转摇动手摇柄73,手摇柄73的传动力通过传动机构(未图不)传递到第一窗扇部31,此时,第一窗扇部31相对隐扇框I旋转打开或旋转闭合,操作性强,安全可靠。
[0070]结合参见图7、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隐扇窗还进一步包括设在外隐扇框11上的排水孔8,实施时,排水孔8设置在隐扇框I的底框Ib上,排水孔8的作用是避免由室外进入隐扇框I与第一窗扇部31或第二窗扇部32之间的雨水进入室内,防止雨水对扇窗内部的连接件造成腐蚀,延长窗体的使用寿命。实施时,排水孔8也可以设为条状的结构,如排水槽,也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增强排出效果。
[0071]结合参见图14-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隐扇窗的实施例二。
[0072]本实施例中的隐扇窗所使用的外隐扇框1、隔热窗扇3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上述结构大致相同,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卡槽113和第二卡槽121连为一体、第三卡槽3112和第四卡槽3123连为一体、第五卡槽3313和第六卡槽3321连为一体。也就是说,外隐扇框11和内扇框12可以一体成型、第一外扇311和第一内扇312可以一体成型、第二外扇331和第二内扇332可以一体成型。如此设置的好处是:分别增强隐扇框1、第一窗扇部31或第二窗扇部32的强度,延长隐扇窗的使用寿命。
[007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隐扇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74]第一、由于隐扇框外侧自其本身延伸出第一遮挡件,其可对内侧的窗扇进行有效遮挡,可以防止雨水滴淋或阳光直射等影响窗扇寿命的状况,也可保持窗体整齐的外观,提升美观度。
[0075]第二、隐扇框和隔热窗扇上设置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件及第三隔热件,可阻止隐扇窗内外的热量进行过快传导,防止温度骤然升高或降低,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此外,隔热玻璃的双层结构及用以与其相紧固的多种垫块,可进一步提升隐扇窗的隔热效果,垫块还能对隔热玻璃的运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76]第三、隐扇框和隔热窗扇通过多种连接件实施装配,提高组装的效果;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成本;通过在隔热窗扇上设置内开内倒执手,实现第一窗扇部相对隐扇框的旋转打开或旋转闭合,操作性强,安全可靠。
[0077]第四、隐扇框与第一窗扇部之间及第一窗扇部与第二窗扇部之间设置防水胶条,可进一步提升隐扇窗的防水性能及密封性能;当其与第三隔热件一体成型时,更可精简组装工序、提升隔热效果。
[0078]第五、在隐扇框的底框上设置排水孔,可以避免室外进入隐扇框与第一窗扇部或第二窗扇部之间的雨水进入室内,防止雨水对扇窗内部的连接件造成腐蚀,能够延长窗体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隐扇节点至少包括隐扇框,所述隐扇框为呈方环状的框架结构,其是由若干截面呈方型的框架相紧固并首尾依次相连接所形成,其为内外两侧双层结构; 所述隐扇框包括:朝向室外设置的外隐扇框和朝向室内设置的内扇框,所述外隐扇框和所述内扇框紧固连接,所述外隐扇框的外侧自其本身延伸出第一遮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隐扇框和所述内扇框之间装设第一隔热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隐扇框和所述内扇框之间分别设置位置相对应的用以紧固所述第一隔热件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连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扇窗的隐扇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的截面呈+形。
【文档编号】E06B3/263GK203531647SQ201320568265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3日
【发明者】罗超, 吕霞 申请人:深圳天派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