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487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机构由转弯接头(11)、T型接头(12)、接头外套(13)、支撑管(14)、横管(15)和玻纤杆(16)连接组合而成,其中:T型接头(12)上有一孔,转弯接头(11)穿过T型接头(12)的孔,和T型接头(12)活动连接;转弯接头(11)上有一槽,横管(15)压入槽中,和转弯接头(11)活动连接;横管(15)安装在转弯接头(11)上,后套上接头外套(13),转弯接头(11)与接头外套(13)固定连接,T型接头(12)与支撑管(14)固定连接,转弯接头(11)与玻纤杆(16)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使折叠婴儿床能轻松装配且使整张床上部一周能紧密接合,零件不会松脱损伤到婴儿床布套。
【专利说明】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机构,尤其是用于折叠童床的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CN101611981A于2009年12月30日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婴儿床,包括一左支架、一右支架、上下长横杆和二固定带,左支架和右支架均由二根在中心位置枢接的支撑杆构成,上下长横杆和二固定带固定装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的支撑杆上;具有上开口的布筐体套设在上长横杆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收合自如、便于携带、占用空间小、制作和组装过程轻松操作。
[0003]中国专利CN202760751U于2013年03月06日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婴儿床,包括有能够从婴儿床底部中间收起的折叠床架,以及连接于折叠床架上配合折叠床架形成婴儿床的底面及四个侧面的篷布,折叠床架底部中间设置有用以张合折叠床架的拉手,婴儿床底部中间的篷布开有缺口,拉手穿过缺口伸到缺口上方,缺口 一侧与拉手之间设置有相粘接的魔术贴。由于在拉手与篷布缺口一侧之间设置相粘接的魔术贴,一方面方便折叠床架与篷布的连接组装,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拉手始终位于婴儿床底部篷布的上方,不会滑落至篷布下方,为用户能够快速对婴儿床进行折叠创造了条件。
[0004]在现在技术中,也有不同方式的连接机构用于折叠婴儿床上,但针对中国专利CN101611981A和CN202760751U公开的婴儿折叠床,其它连接机构都不能让上围一周连接达到比较密合的效果,总会出现松动及零件容易相互脱开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折叠婴儿床(俗称魔术床)的连接机构,以期能轻松装配且使整张床上部一周能紧密接合,零件不会松脱损伤到婴儿床布套。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其创新点在于在于:该连接机构由转弯接头、T型接头、接头外套、支撑管、横管和玻纤杆连接组合而成,其中:τ型接头上有一孔,转弯接头穿过T型接头的孔,和T型接头活动连接;转弯接头上有一槽,横管压入槽中,和转弯接头活动连接;横管安装在转弯接头上,后套上接头外套,转弯接头与接头外套固定连接,T型接头与支撑管固定连接,转弯接头与玻纤杆活动连接。
[0007]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中,所述支撑管穿入T型接头坚直方向的孔内,并且用螺丝方式使支撑管与T型接头锁合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8]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中,所述玻纤杆穿入转弯接头一端的孔内,玻纤杆和转弯接头活动连接。
[0009]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由三个塑胶件,两支直管及一支玻纤杆连接组合而成。[00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转弯接头、一个T型接头、一个接头外套、
一支支撑管、一支横管、一支玻纤杆。
[0011 ] 所述T型接头上有一大孔,转弯接头穿过T型接头大孔采用活动连接,转弯接头上有一长槽,横管压入长槽后采用活动连接,横管装入转弯接头后套上接头外套,转弯接头与接头外套固定连接,但接头外套仍可通过按动转弯接头端部按键退出,T型接头与支撑管为固定连接,转弯接头与玻纤杆活动连接。
[0012]所述转弯接头有长槽一端需穿过T型接头大孔,并且转弯接头与T型接头之间是活动的,转弯接头是可以在T型接头大孔内转动的。
[0013]所述支撑管需穿入T型接头坚直方向的孔内,并且用螺丝方式使支撑管与T型接头锁合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4]所述横管装配时需从转弯接头开长槽的位置压进转弯接头轨道内,再把接头外套从横管的另一端穿进来套在转弯接头上,封住转弯接头开长槽的位置,转弯接头顶端有一个卡位,接头外套套到位后卡位会挡住接头外套不会往后退,但通过手动按住转弯接头顶端的塑胶叶片后仍可以把接头外套退出来。
[0015]所述玻纤杆装配时需穿进转弯接头一端的孔内,玻纤杆可在转弯接头内转动,采用活动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用于折叠婴儿床的转角连接处,T型接头上有一大孔,转弯接头穿过T型接头大孔采用活动连接,床收折时可以转动;转弯接头上有一长槽,横管装配时需从上方压入长槽轨道内,横管装入转弯接头后套上接头外套,接头外套装到位后,转弯接头端部倒扣会回弹挡住接头外套,使其不能退出,但接头外套仍可通过按动转弯接头端部按键退出,T型接头与支撑管通过螺丝锁定在一起,玻纤杆穿过转弯接头另一端的小孔内活动连接。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优先采用一组连接机构运用于折叠婴儿床转角连接处,使折叠婴儿床能轻松装配且使整张床上部一周能紧密接合,使相互连接之间的零件不会松脱损伤到婴儿床布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机构用于折叠婴儿床上的位置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机的装配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机构的分解图。
[0022]其中:11为转弯接头;12为T型接头;13为接头外套;14为支撑管;15为横管;16为玻纤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
[00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婴儿折叠床转角处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包括:一个转弯接头11、一个T型接头12、一个接头外套13、一支支撑管14、一支横管15和一支玻纤杆16。
[0025]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示连接机构放在产品上的位置;图4为分解后各零件之间的图示,图2为组合后的整体效果图,图3为装配后各零件之间的内部连接状态。上述各部件连接关系描述如下:
[0026]所述T型接头12上有一大孔,转弯接头11穿过T型接头12大孔采用活动连接,转弯接头11上有一长槽,横管15压入长槽后采用活动连接,横管15装入转弯接头11后套上接头外套13,转弯接头11与接头外套13固定连接,但接头外套13仍可通过按动转弯接头11端部按键退出,T型接头12与支撑管14为固定连接,转弯接头11与玻纤杆16活动连接,装配完成如图2所示。
[0027]当本实施例用于图1所示折叠床转角处,其余三个转角装配完成后,横管从上方直接压入转弯接头内,节省了床上围一周的距离,使整张婴儿折叠床能轻松装配且使整张床上部一周能紧密接合,零件不会松脱损伤到婴儿床布套的目的。
[0028]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如图2-4所示,所述转弯接头11有长槽一端需穿过T型接头12大孔,并且转弯接头11与T型接头12之间是活动的,转弯接头11是可以在T型接头12大孔内转动的。
[0029]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如图2-4所示,所述支撑管14需穿入T型接头12坚直方向的孔内,并且用螺丝方式使支撑管14与T型接头12锁合固定连接在一起。
[0030]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如图2-4所示,所述横管15装配时需从转弯接头11开长槽的位置压进转弯接头11轨道内,再把接头外套13从横管15的另一端穿进来套在转弯接头11上,封住转弯接头11开长槽的位置,转弯接头11顶端有一个卡位,接头外套13套到位后卡位会挡住接头外套(13)不会往后退,但通过手动按住转弯接头11顶端的塑胶叶片后仍可以把接头外套13退出来。
[0031]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如图2-4所示,所述玻纤杆16装配时需穿进转弯接头11一端的孔内,玻纤杆16可在转弯接头11内转动,采用活动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机构由转弯接头(11)、T型接头(12)、接头外套(13)、支撑管(14)、横管(15)和玻纤杆(16)连接组合而成,其中:T型接头(12)上有一孔,转弯接头(11)穿过T型接头(12)的孔,和T型接头(12)活动连接;转弯接头(11)上有一槽,横管(15)压入槽中,和转弯接头(11)活动连接;横管(15)安装在转弯接头(11)上,后套上接头外套(13),转弯接头(11)与接头外套(13)固定连接,T型接头(12)与支撑管(14 )固定连接,转弯接头(11)与玻纤杆(16 )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4)穿入T型接头(12)坚直方向的孔内,并且用螺丝方式使支撑管(14)与T型接头(12)锁合固定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婴儿床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杆(16)穿入转弯接头(11) 一端的孔内,玻纤杆(16 )和转弯接头(11)活动连接。
【文档编号】A47D13/02GK203570773SQ201320676289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胡湘全 申请人:胡湘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