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8747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包括执手轴,所述执手轴上还设有保险结构,所述保险结构包括:保险拨动件,执手保险片,所述执手保险片上成型有适合所述执手轴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圆周侧壁上形成有适合所述保险拨动件处于其内的空程槽,在所述执手保险片随所述执手轴朝解锁方向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产生的所述第一偏压力使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在所述执手保险片随所述执手轴反方向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产生的所述第二偏压力使所述执手保险片顶住自动门锁的解锁控制部件,阻止所述解锁控制部件对锁舌解锁。本实用新型的执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通过操作执手装置对开锁状态锁定上保险。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门锁上的对开锁锁定状态上保险的执
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防盗门锁用于实现门与门框之间的锁定,门锁主要是利用所栓插接在门框孔内而实现对门的锁定的,要实现门的开启,一般是利用钥匙扳动锁头,锁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锁栓动作。基于防盗门锁防盗性能的考虑,大多数的防盗门锁上均设置有主锁栓、滑栓和斜舌,要使锁芯带动这些锁栓动作,需要在锁体内设置传动机构。现有的防盗门锁内,所设置的传动结构相对比较复杂,这使得防盗门锁整体的重量较大,生产成本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故障率也相对较高。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01915029B公开了一种锁出控制机构以及具有该机构的联环门锁,包括:一个所述锁壳,设置在所述锁壳内的所述锁舌机构,包括锁头启闭组件和手柄启闭组件的操作机构;以及锁出控制机构。所述锁出控制机构包括锁舌缩回驱动机构和锁舌伸出触发机构;其中所述锁舌伸出触发机构中的连接在所述锁舌机构上的致动杆触发设置在所述锁壳上的止挡组件,使锁定板与止挡组件借助摩擦平滑脱离,和借助避让平滑结合;作用在致动杆上的偏压力使致动杆致动后即与止挡组件脱离,避免以后的动作碰撞。在锁舌安装板上设置至少两个主锁舌,在一个主锁舌中安装有副锁舌,所述副锁舌在所述锁舌机构伸出后与相邻的主锁舌结合,形成联环。
[0004]该专利文献的门锁结构简单,机械噪声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如下缺点:在该专利文献中,锁舌完全缩回后的锁定是通过锁定板上的钩状部分钩住锁止毂轴向长出部分实现的,在关门时,致动杆的磁铁受到门框里的磁铁的反作用力时,致动杆朝锁壳内后退从而作用在棘轮上,通过棘轮触动钩住部分脱出锁止毂轴而解除对主锁舌(5)的锁止,主锁舌(5)在扭簧的作用下锁出实现自动上锁。因此,该现有技术中的自动门锁无法保持关门但不上锁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自动门锁的结构不合理,不能实现关门但不上锁的状态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自动门锁上的对开锁锁定状态上保险的执手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包括执手轴,以及套设在所述执手轴上的执手拨动件,所述执手轴上还设有保险结构,所述保险结构包括:
[0007]保险拨动件,设置在所述执手轴上;
[0008]执手保险片,所述执手保险片上成型有适合所述执手轴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圆周侧壁上形成有适合所述保险拨动件处于其内的空程槽,且所述执手轴朝解锁方向转动时,所述保险拨动件能够在所处的所述空程槽内转动,而不带动所述执手保险片转动,在所述执手轴朝反方向转动时,所述保险拨动件能够与所述空程槽的槽壁接触,并带动所述执手保险片转动;
[0009]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作用在所述执手保险片上,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具有两个极限位置的偏压力,分别为第一偏压力和第二偏压力,在所述执手保险片随所述执手轴朝解锁方向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产生的所述第一偏压力使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在所述执手保险片随所述执手轴反方向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产生的所述第二偏压力使所述执手保险片顶住自动门锁的解锁控制部件,阻止所述解锁控制部件对锁舌解锁。
[0010]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为双跳扭簧,所述双跳扭簧为至少一只扭簧脚成型为圈环的扭簧,所述双跳扭簧通过所述圈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轴上,该扭簧脚为第一扭簧脚,所述双跳扭簧的第二扭簧脚与所述执手保险片连接。
[0011]所述执手保险片上成型有连接孔,所述第二扭簧脚成型为钩住所述连接孔的钩状。
[0012]所述保险拨动件设置为与所述执手轴同轴的多边形轴,所述多边形轴的棱角处于所述空程槽内,所述空程槽设置的个数与所述多边形轴的所述棱角的个数一致,且围绕所述中心孔设置。
[0013]所述多边型轴为方形轴,所述空程槽设有四个。
[0014]所述空程槽为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两侧的所述槽壁呈“八”字型外扩状,且所述槽壁的倾斜度适合所述方形轴的边与所述槽壁面接触。
[0015]所述执手拨动件呈“ 9 ”字型。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I)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锁头启闭组件中的锁头为室内室外均可插入钥匙开启的双锁头结构,所述双锁头结构具有一锁芯拨动件,所述锁出锁定装置仅由所述锁芯拨动件拨动解锁,所述锁芯拨动件朝解锁方向转动时,先解除所述锁出锁定装置对所述锁舌的锁定,所述锁芯拨动件继续转动,将所述锁舌板拖回所述锁壳内。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室内门锁一旦上了锁芯保险后,在室内不通过钥匙是无法将门锁开启的,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止从窗户、阳台入室的窃贼从室内开门轻而易举地将东西偷出去。
[0018](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向柱不仅用来与第一导向条形槽配合对锁舌进行导向,还能够对所述锁芯保险片的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还能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只扭簧脚,实现一举三得,精简了锁壳内的结构。
[0019](3)本实用新型中的触头装置具有触发失效状态,在解锁控制部件被顶死时,触头装置能够从触发有效状态自动转换为触发失效状态,使触发装置的触头刚好或不能碰到所述解锁控制部件,从而避免了触头与解锁控制部件硬生生地碰撞,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触头装置所导致的碰撞噪音。
[0020](4)本实用新型的执手装置结构简单,而且还能够实现关门并保持不上锁的状态。只需逆时针方向转动执手45°,即可实现执手保险片对所述解锁控制部件的顶死,即使使用钥匙或关门时门框碰撞触头也不能将所述解锁控制部件解锁。
[0021](5)在本实用新型中,锁头与执手具有各自的缩回驱动机构,使得开锁时,锁芯开锁与执手开锁互不干涉,锁芯开锁时,执手不再随锁芯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开锁速度快,开锁更省力,降低了钥匙被折断在锁芯孔的内风险。
[0022](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解锁控制部件上成型有以所述解锁轴为圆心的第二圆弧槽,所述第四轴穿过所述第二圆弧槽设置在所述锁壳上,能够节省锁壳内空间,以便于所述解锁控制部件与所述解锁拨动件能够层叠设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门锁锁出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门锁锁出的主视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门锁缩回的主视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门锁处于触头失效状态的的主视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锁壳的主视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锁舌构件的主视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解锁控制部件的主视图;
[0031]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执手保险片的主视图;
[0032]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保险片双条弹簧的示意图;
[00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锁芯解锁片的示意图;
[0034]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保险片的示意图
[0035]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执手保险片的双跳弹簧的示意图;
[0036]图13是触头结构的示意图;
[0037]图14是设有触发轮的触发架的示意图。
[0038]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锁舌1、锁壳2、面板3、解锁控制部件4、锁舌板5 ;
[0039]保险轴100、锁芯保险片101、结合部102、保险锁定部103、锁芯保险片偏压部件104、双跳扭簧轴105、卡槽106、解锁轴107、卡头108、解锁偏压部件109、第五轴110、第一凸块、第一导向条形槽113、第一导向柱114、第一圆弧槽115、第二圆弧槽116、锁出偏压部件 117 ;
[0040]触发架200、触发结构201、触头结构202、第一复位偏压件203、第一轴204、限位部205、限位凸出部206、第二复位偏压件207、条形孔208、第二轴209、第三轴210、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 ;
[0041]执手轴300、执手拨动件301、保险拨动件302、执手保险片303、空程槽304、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固定轴306、连接孔307 ;
[0042]第一结合结构400、锁芯拨动件401、锁芯解锁片402、第二结合结构403、解锁拨动件404、第四轴405、拨动结构406。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0044]实施一
[0045]如图1-14所不,本实施例的一种室内门锁,包括锁壳2,以及设置在所述锁壳2内的,
[0046]锁舌构件,包括可沿所述锁壳2的面板的垂直方向锁出或缩回的锁舌1,以及安装所述锁舌I的锁舌板5 ;
[0047]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所述锁舌构件锁出的锁出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所述锁舌构件缩回的缩回驱动机构;
[0048]锁定机构,包括对缩回状态的所述锁舌板5进行锁定的缩回锁定装置和对锁出状态的所述锁舌板5进行锁定的的锁出锁定装置;
[0049]操作机构,包括锁头启闭组件和执手启闭组件;
[0050]所述锁头启闭组件中的锁头为室内室外均可插入钥匙开启的双锁头结构,所述双锁头结构具有一锁芯拨动件401,所述锁出锁定装置仅由所述锁芯拨动件401拨动解锁,所述锁芯拨动件401朝解锁方向转动时,先解除所述锁出锁定装置对所述锁舌I的锁定,所述锁芯拨动件401继续转动,将所述锁舌I板拖回所述锁壳2内。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室内门锁一旦上了锁芯保险后,在室内不通过钥匙是无法将门锁开启的,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止从窗户、阳台入室的窃贼从室内开门轻而易举地将东西偷出去。在本实施例中,介绍一种优选地锁出锁定装置的结构,该结构包括
[0051]保险轴100,固设在所述锁舌板5上;
[0052]锁芯保险片101,可绕所述保险轴100转动地套设在所述保险轴100上,且所述锁芯保险片101上成型有结合部102 ;
[0053]保险锁定部103,相对所述锁壳2固定,在与所述结合部102结合后,阻止所述锁舌板5缩回所述锁壳2内;
[0054]锁芯保险片偏压部件104,设置在所述锁舌板5与所述锁芯保险片101之间,其偏压力作用在所述锁芯保险片101上,使所述锁芯保险片101朝所述保险锁定部103方向转动,并使所述结合部102与所述保险锁定部103结合。
[0055]上述的所述锁出锁定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同时,所述锁芯保险片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芯保险片成型为“L”型,所述保险轴100设置在所述“L”型的拐点处,所述结合部102成型在所述“ L ”型的长边端,所述“ L ”的短边适合所述锁芯拨动件401拨动。
[0056]所述锁芯保险片偏压部件104为一双跳扭簧,所述双跳扭簧为两只扭簧脚成型为圈环的扭簧,所述双跳扭簧的一只圈环脚套设在锁舌板5上的双跳扭簧轴105上,所述双跳扭簧的另一只圈环脚与所述锁芯保险片101的所述结合部102连接。
[005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缩回锁定装置包括
[0058]卡槽106,所述卡槽106成型在所述锁舌板5上;
[0059]解锁轴107,固设在所述锁壳2的底板或盖板上;
[0060]解锁控制部件4,可绕所述解锁轴107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解锁轴107上,且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朝向所述卡槽106的一侧还成型有卡头108;
[0061]解锁偏压部件109,设置在所述锁壳2与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上,其偏压力使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绕所述解锁轴107转动至所述卡头108卡入所述卡槽106内。[0062]为了实现钥匙对所述缩回锁定装置的控制解锁,本实施例中的门锁还包括锁芯解锁片402,所述锁芯解锁片402通过第五轴11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壳2上,所述锁芯解锁片402在所述锁芯拨动件401朝解锁方向的拨动下,抵住所述解锁解锁控制部件4朝所述解锁方向转动解锁。
[0063]为了减少锁壳内组成零件、节约占用空间,降低成本,所述结合部102为沿垂直于所述锁壳2的底板或盖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块,所述保险锁定部103为固设在所述锁壳2的底板或盖板相应位置上的第二凸块,对所述锁舌I锁出或缩回方向导向的锁舌导向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锁舌板5上的第一导向条形槽113,以及设置在所述锁壳2上的第一导向柱114,所述第一导向条形槽113位于所述锁芯保险片101的远离所述锁芯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导向条形槽113内的所述第一导向柱114抵住所述锁芯保险片101过转动。所述解锁偏压部件109为套设在所述解锁轴107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只扭簧脚与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连接,另一只扭簧脚呈圈环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柱114上,所述锁芯解锁片402上成型有以所述第五轴110为圆心的第一圆弧槽115,所述第一导向柱114穿过所述第一圆弧槽115设置在所述锁壳2上。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所述第一导向柱114不仅具有导向的作用,还能够对所述锁芯保险片101的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还能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只扭簧脚,实现一举三得,精简了锁壳内的结构。
[0064]实施二
[0065]如图1-4以及图13、14所示,本实施例2的室内门锁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触发所述缩回锁定装置解锁的触头装置,所述触头装置包括:
[0066]触发架200,可沿所述锁舌I伸出或缩回方向运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壳2内;
[0067]触发结构201,设置在所述触发架200的靠近所述锁壳2的所述面板3的一端,受门扇开关动作影响带动所述触发架200朝所述锁舌I缩回方向运动;
[0068]触头结构202,设置在所述触发架200的另一端,在随所述触发架200朝所述锁舌I缩回方向运动时触发所述解锁控制部件;
[0069]第一复位偏压件203,使所述触发架200朝所述锁舌I伸出方向复位。
[0070]所述触头结构202在所述触发架200上具有触发有效状态和触发失效状态两种状态,处于所述触发失效状态中的所述触头结构202的触发有效长度相对于所述触发有效状态的触发有效长度缩短至所述触发结构201完全退回所述面板内后,所述触头结构202刚好或不能碰到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 ;
[0071 ] 还包括第二复位偏压件207,所述第二复位偏压件207对所述触头结构202的作用大于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对所述触头结构202的反作用时,所述触头结构202由所述触发失效状态转动或移动至所述触发有效状态;所述第二复位偏压件207对所述触头结构202的作用小于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对所述触头结构202的反作用时,所述触头结构202由所述触发有效状态转动或移动至所述触发失效状态。上述结构的触头装置具有触发失效状态,在解锁控制部件4被顶死时,触头装置能够从触发有效状态自动转换为触发失效状态,使触发装置的触头刚好或不能碰到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从而避免了触头与解锁控制部件4硬生生地碰撞,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触头装置所导致的碰撞噪音。
[0072]下面介绍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触头结构202通过转动地方式在所述正常触发状态和所述触发失效状态中转换,所述触发架200上设有垂直于所述锁壳2的盖板或底板的第一轴204,所述触头结构20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轴204上,所述触头结构202的边缘上成型有处于所述正常触发状态时与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对应的触发有效部,以及处于所述触发失效状态时与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对应的触发失效部,且所述触发有效部到所述第一轴204的距离大于所述触发失效部到所述第一轴204的距离;
[0073]所述触发架200上设有限位部205,所述触头结构202上设有限位凸出部206,所述限位部205通过阻挡所述限位凸出部206阻止所述触头结构202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复位偏压件207的偏压力使所述触头结构202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且所述第二复位偏压件207的偏压力作用在所述触头结构202上的转矩大于正常解锁时,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反作用在所述触头结构202上的转矩,且二者的转矩方向相反。当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未被顶死时,所述触头结构的所述触发有效部与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触碰,使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解锁,当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被顶死时,解锁控制部件4作用在所述触发有效部处的反转矩大于所述第二复位偏压件207的偏压力对所述触头结构202的转矩,从而使得所述触头结构转动,使所述触发失效部朝向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此时,触发结构即使被门框撞击,所述触头结构上的所述触发失效部也不能触碰到所述解锁控制部件,避免了撞击。
[0074]为了保证所述触发架顺利伸出或缩回,所述触发架200上还设有对所述触发架200沿所述锁舌I伸出或缩回方向运动的触发架导向结构。在本实施例2中,所述触发架导向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触发架200上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锁舌I伸出或缩回方向延伸的条形孔208或固设在所述锁壳2上的第二轴209,以及固设在所述触发架200上的第二轴209或成型在所述锁壳2上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锁舌I伸出或缩回方向延伸条形孔208。
[0075]在本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复位偏压件203为第一复位扭簧。所述第一复位扭簧套设在所述锁壳2底板或盖板上的第三轴210上,所述第一复位扭簧的一扭簧脚与所述锁壳2连接,另一扭簧脚作用在所述触发架200上。
[007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复位偏压件207为第二复位拉簧。所述触发架200上设置第一连接部211,所述触头结构202上设有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二复位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12连接。
[0077]所述触发结构201为触发轮,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磁铁触发结构。
[0078]实施例三
[0079]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执手装置作了改进,所述执手启闭组件包括执手轴300,以及套设在所述执手轴300上的执手拨动件301,所述执手轴300上还设有保险结构,所述保险结构包括:
[0080]保险拨动件302,设直在所述执手轴300上;
[0081]执手保险片303,所述执手保险片303上成型有适合所述执手轴300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圆周侧壁上形成有适合所述保险拨动件302处于其内的空程槽304,且所述执手轴300朝解锁方向转动时,所述保险拨动件302能够在所处的所述空程槽304内转动,而不带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转动,在所述执手轴300朝反方向转动时,所述保险拨动件302能够与所述空程槽304的槽壁接触,并带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转动;
[0082]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作用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上,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具有两个极限位置的偏压力,分别为第一偏压力和第二偏压力,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随所述执手轴300朝解锁方向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产生的所述第一偏压力使所述执手保险片303复位;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随所述执手轴300反方向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产生的所述第二偏压力使所述执手保险片303顶住自动门锁的解锁控制部件4,阻止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对锁舌板5解锁。这样的执手装置结构简单,而且还能够实现关门并保持不上锁的状态。只需逆时针方向转动执手45°,即可实现执手保险片对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的顶死,即使使用钥匙或关门时门框碰撞触头也不能将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解锁。
[0083]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为双跳扭簧,所述双跳扭簧为至少一只扭簧脚成型为圈环的扭簧,所述双跳扭簧通过所述圈环套设在所述锁壳上的固定轴306上,该扭簧脚为第一扭簧脚,所述双跳扭簧的第二扭簧脚与执手保险片303连接。
[0084]所述执手保险片上303成型有连接孔307,所述第二扭簧脚成型为钩住所述连接孔307的钩状。
[0085]所述保险拨动件302设置为与所述执手轴300同轴的多边形轴,所述多边形轴的棱角处于所述空程槽304内,所述空程槽304设置的个数与所述多边形轴的所述棱角的个数一致,且围绕所述中心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型轴优选为方形轴,所述空程槽304设有四个。
[0086]所述空程槽304为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两侧的所述槽壁呈“八”字型外扩状,且所述槽壁的倾斜度适合所述方形轴的边与所述槽壁面接触。
[0087]所述执手拨动件301呈“9”字型。
[0088]实施例4
[0089]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缩回驱动机构进行了改进,所述缩回驱动机构包括执手控制的第一缩回驱动机构,以及由锁头控制的第二缩回驱动机构,其中
[0090]所述第一缩回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锁舌板5朝向所述锁芯拨动件401 —侧的第一结合结构400,所述锁芯拨动件401朝解锁方向转动与所述第一结合结构400结合,并在对所述锁舌板5锁出或缩回方向导向的锁舌导向结构的配合下,驱动所述锁舌板5缩回所述锁壳2内;
[0091 ] 所述第二缩回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锁舌板5朝向所述执手拨动件301 —侧的第二结合结构40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锁舌板5与所述执手组件之间的解锁拨动件404,所述解锁拨动件404可绕第四轴405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锁壳2上,所述解锁拨动件404朝向所述锁舌板5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结合结构403结合的拨动结构406,所述解锁拨动件404在所述执手拨动件301的拨动下绕所述第四轴405转动,通过所述拨动结构406与所述第二结合结构403的结合,并在对所述锁舌板5锁出或缩回方向导向的锁舌导向结构的配合下,驱动所述锁舌板5缩回所述锁壳2内。上述结构的缩回驱动机构使得开锁时,锁芯开锁与执手开锁互不干涉,锁芯开锁时,执手不再随锁芯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开锁速度快,开锁更省力,降低了钥匙被折断在锁芯孔的内风险。
[0092]所述锁芯拨动件401为具有一拨动柄的锁芯拨轮,所述第一结合结构400为成型在所述锁舌板5上的第一凸出部,所述锁芯拨轮拨动所述第一凸出部将所述锁舌板5拖回所述锁壳2内。[0093]所述第二结合结构403为成型在所述锁舌板5 —侧的第二凸出部或拨动通孔,所述拨动结构406为成型在所述解锁拨动件404上的,与所述第二凸出部或拨动通孔配合插入的拨动通孔或第二凸出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动通孔呈方形。
[0094]所述解锁拨动件404为一解锁拨叉。
[0095]为了节省锁壳内空间,以便于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与所述解锁拨动件404能够层叠设置,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上成型有以所述解锁轴107为圆心的第二圆弧槽116,所述第四轴405穿过所述第二圆弧槽116设置在所述锁壳2上。
[0096]所述锁出驱动机构为一设置在所述锁壳与所述锁舌板之间的锁出偏压部件117,所述锁出偏压部件117对所述锁舌板5施以朝向所述锁舌I锁出方向的偏压力。所述锁出偏压部件可以优选为扭簧。
[0097]本实用新型的室内门锁的工作过程:
[0098]自动上锁过程
[0099]锁门时,触发轮与门框相撞,使触发架200缩回锁壳2内,触发架200上的触头碰触解锁控制部件4,使解锁控制部件4绕解锁轴107顺时针转动,使解锁控制部件4的卡头108从锁舌板5上的卡槽106内退出,解除对锁舌板5的锁定,此时,在受压的锁出复位偏压件即扭簧的弹力作用下,锁舌板自动锁出,实现上锁。触发架200在第一复位偏压件203即图中的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同时,触头第二复位偏压件204即图中的复位拉簧的作用下复位。如果需对锁闭状态进行上保险,可通过钥匙带动锁芯拨动件401转动,继而驱动锁芯保险片101顺时针转动直至锁芯保险片101上的结合部102与钩在所述保险锁定部103上。
[0100]开锁过程
[0101]用钥匙开锁时,钥匙带动锁芯拨动件401顺时针转动,拨动锁芯保险片克服锁芯保险片偏压部件104即图中的双跳扭簧的作用力,逆时针转动,使结合部102从锁芯限定部103分离脱扣,锁芯保险片解锁,锁芯拨动件401继续转动,通过与锁舌板上的第一结合结构400将锁舌板拖回锁壳内,从而实现开锁。
[0102]用执手开锁时,必须先用钥匙将锁芯保险片开启,然后顺时针转动执手轴,执手拨动件301随执手轴顺时针转动,由于执手保险片303上空程槽的设置,此时,执手保险片303不被驱动,执手拨动件301拨动解锁拨动件404绕第四轴逆时针转动,解锁拨动件404在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锁舌板上的第二结合结构403,拖动锁舌板缩回锁壳内,此时,解锁控制部件4的卡头在解锁偏压部件109即图中的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卡入卡槽106内,实现开锁。
[0103]在开锁后,需要保持关门但又不上锁的状态时,可以通过逆时针转动执手轴300,执手轴上300的方轴推动执手保险片303转动,在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的偏压力,执手保险片顶住解锁控制部件4,使解锁控制部件的卡头108无法从卡槽106中脱出,从而将关门但不上锁的状态进行锁定。在关门时,门框碰到触发轮,使触发架缩回锁壳内,由于解锁控制部件4被锁定,因此,解锁控制部件对触头结构处的抵触力大于第二复位偏压件207即图中复位拉簧的拉力,此时,触头结构会发生顺时针转动,使所述触发结构刚好或不能碰触到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此时触头失效。
[0104]在需要解除执手保险时,仅需顺时针方向转动执手轴驱动执手保险片303反方向转动,执手保险片在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的作用下复位。
[010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包括执手轴(300),以及套设在所述执手轴(300)上的执手拨动件(301),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轴(300)上还设有保险结构,所述保险结构包括: 保险拨动件(302),设置在所述执手轴(300)上; 执手保险片(303),所述执手保险片(303)上成型有适合所述执手轴(300)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圆周侧壁上形成有适合所述保险拨动件(302)处于其内的空程槽(304),且所述执手轴(300)朝解锁方向转动时,所述保险拨动件(302)能够在所处的所述空程槽(304)内转动,而不带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转动,在所述执手轴(300)朝反方向转动时,所述保险拨动件(302)能够与所述空程槽(304)的槽壁接触,并带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转动; 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作用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上,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具有两个极限位置的偏压力,分别为第一偏压力和第二偏压力,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随所述执手轴(300)朝解锁方向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产生的所述第一偏压力使所述执手保险片(303)复位;在所述执手保险片(303)随所述执手轴(300)反方向转动预设角度时,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产生的所述第二偏压力使所述执手保险片(303)顶住自动门锁的解锁控制部件(4),阻止所述解锁控制部件(4)对锁舌板(5)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保险片复位偏压件(305)为双跳扭簧,所述双跳扭簧为至少一只扭簧脚成型为圈环的扭簧,所述双跳扭簧通过所述圈环套设在锁壳上的固定轴(306)上,该扭簧脚为第一扭簧脚,所述双跳扭簧的第二扭簧脚与所述执手保险片(30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保险片上(303)成型有连接孔(307),所述第二扭簧脚成型为钩住所述连接孔(307)的钩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拨动件(302)设置为与所述执手轴(300)同轴的多边形轴,所述多边形轴的棱角处于所述空程槽(304)内,所述空程槽(304)设置的个数与所述多边形轴的所述棱角的个数一致,且围绕所述中心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型轴为方形轴,所述空程槽(304)设有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程槽(304)为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两侧的所述槽壁呈“八”字型外扩状,且所述槽壁的倾斜度适合所述方形轴的边与所述槽壁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门锁的执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拨动件(301)呈“9”字型。
【文档编号】E05B3/00GK203755805SQ201320895052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章瑶台, 支崇铮 申请人:王力安防产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