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酿造组内的送包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1189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酿造组内的送包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萃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饮料萃取设备的酿造组内的送包机构,该饮料萃取设备以咖啡机为主。

背景技术:
咖啡机其结构主要包括有水罐、酿造单元、加热元件和水泵等,酿造单元主要包括第一机件和第二机件,其中第一机件固定在机座内的前端,第二机件设置在机座内的后端,并能相对第一机件前后滑移,在第二机件滑移到与第一机件接触后两者之间密封闭合以形成密封萃取腔。萃取时将加热的水用水泵打到萃取腔内,高压的热水流过要萃取的饮料包,将咖啡包内的咖啡萃取出来,最后咖啡饮料从咖啡机的出水管流出供使用者使用。咖啡包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硬质咖啡包,咖啡包其身部四周及环形边沿为硬性材质制成,咖啡包的前后端面上密布有供水流通过的细孔,这种咖啡包的强度高不易变形;另一种则为柔性饮料包,如无纺布或滤纸类型的饮料包,也叫E.S.E咖啡包(是一种将咖啡粉挤压成形,类似饼状,而且有一定硬度的咖啡包),在外面再包上过滤纸,过滤纸经过热压后咖啡包周边过滤纸会有一定的硬度。为确保咖啡萃取的有效进行,需在咖啡机内设置将咖啡包送至预设萃取位的送脱包结构,送脱包结构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一种是在第二机件两侧各活动连接有一夹板,两夹板的前端均具有阻挡部以形成可搁置咖啡包的外周壁的搁置部,咖啡包从装包口进入后便被搁置在两夹板之间,这种装包结构适合对硬性咖啡包进行约束,不适合E.S.E咖啡包;另一种送装包结构是在夹板的前端具有延伸至第二机件前端面的前方的卡槽,卡槽竖直贯穿以供容置饮料包的环形边沿插设,卡槽的两个侧壁的内端面为向内向下倾斜的斜面以供饮料包的身部边缘搁置,所述两夹板的卡槽之间形成夹持饮料包的夹口,增加卡槽能对E.S.E咖啡包的薄形外边沿起到约束作用。如一专利号为ZL201220016577.8(公告号为CN20251544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饮料萃取装置中的饮料包掉落结构》就披露了这样一种酿造组内的送脱包机构。前述适合用于夹持E.S.E咖啡包的装包结构中约束咖啡包部分均为半封闭结构,对夹板的位置装配要求较高,咖啡包的环形边沿约束在槽内稳妥性较差,另外第二机件前移后,夹板必须外张让位才能使咖啡包脱离装包结构的约束,而带动夹板让位的结构会导致咖啡机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酿造组内的送包机构,该送包结构不但能稳定的将E.S.E咖啡包约束在装包位,同时又能平稳地将E.S.E咖啡包送至萃取位并保证顺利脱包。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酿造组内的送包机构,包括具有装包口的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固定机件和移动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能相对外壳滑移的托包板,托包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可脱卸地连接在移动机件的底部,在托包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底部的状态下,托包板的部分向前露出移动机件而形成用以托住带环形边沿的咖啡包的搁置位,并在托包板的搁置位的底面成型有用以约束咖啡包的环形边沿的弧形槽;外壳内还设有对托包板进行挡位的挡柱;在装包状态下,所述搁置位位于装包口的正下方,挡柱与托包板抵触;托包板在第一连接结构作用下随移动机件前移至托包板的前端面与固定机件接触再继续前移的状态下,移动机件能脱离第一连接结构的连接以相对托包板前移,并推动咖啡包向前脱离托包板的搁置位,直至咖啡包被压紧在移动机件与固定机件合拢形成的萃取空间内,同时,托包板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底部;在移动机件后移的状态下,托包板在第二连接结构作用下随移动机件后移,直至托包板与挡柱抵触后移动机件继续后移,移动机件能脱离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以相对托包板后移,直至所述托包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底部。上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移动机件底部外周面上的凸筋及设于托包板底面上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凸筋插入第一限位槽内而将托包板与移动机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前内壁为逐渐向上向前倾斜的斜面。该第一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的优点,而且也方便移动机件脱离第一连接结构的连接,在移动机件前移过程中且未受阻状态下,通过凸筋与第一限位槽卡配,移动机件的前移能带动托包板前移,而当托包板与固定机件接触受阻后,移动机件的继续前移,会迫使凸筋从为斜面的第一限位槽的前内壁滑出第一限位槽,让移动机件相对托包板前移。上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所述设于移动机件底部外周面上的凸筋及设于托包板底面上的第二限位槽,该第二限位槽位于第一限位槽的前方,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后内壁为逐渐向上向后倾斜的斜面。该第二连接结构利用第一连接结构中的凸筋,更加简化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且同样具有连接方便的优点,而且也方便移动机件脱离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在移动机件后移过程中且未受阻状态下,通过凸筋与第二限位槽卡配,移动机件的后移能带动托包板后移,而当托包板与挡柱接触受阻后,移动机件的继续前移,会迫使凸筋从为斜面的第二限位槽的后内壁滑出第二限位槽,让移动机件相对托包板后移。上述装包口呈扁平状,装包口下方的两侧具有向下延伸的引导壁,引导壁上开有对咖啡包的环形边沿进行引导的引导槽。引导壁及引导壁上的引导槽对咖啡包的环形边沿有导向作用,确保咖啡包按照预定路线滑入托包板上方。上述装包口设置在一安装在外壳上的基板上,装包口与外壳独立设置,装包口结构可独立制作,可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成本。基板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各具有向下延伸的卡钩部,所述外壳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供所述卡钩部卡制的卡孔。该两个卡钩部可与相应外壳上的卡孔卡扣连接,方便将装包结构组装到外壳上。上述基板的下端面上左右两侧还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柱,所述外壳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供所述定位柱插设的定位孔。定位柱起到辅助定位作用,装配后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可将基板牢靠固定在外壳上。上述托包板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搁置部,所述外壳内左右两侧具有搁置面,所述搁置部搁置在该搁置面上,各搁置部的前部外侧具有向外延伸用以与所述挡柱抵触配合的阻挡部。通过简单的搁置面与搁置部之间相互约束,将托包板约束在外壳内并能相对外壳滑移,同时侧凸的阻挡部也方便与挡柱进行挡位配合。上述固定机件与移动机件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内设有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并能与咖啡包贴合的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垫上开有多个供水流通过的第一小孔,第一密封垫的后端面与内凹部的底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一弹性变形空间。由于第一密封垫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在咖啡包被移动机件压紧到与第一密封垫接触后,第一密封垫会后压变形,萃取过程中,第一密封垫还能感应水压变化,水压的压力越大,第一密封垫的变形程度越强,第一密封垫始终与咖啡包形成良好的接触,密封效果好,而且第一密封垫与咖啡包为柔性接触,咖啡包在水压作用下也不易破损,同时第一密封垫上的第一小孔具有通水过滤作用,起到过滤网的作用,再则萃取完成后,移动机件后移,第一密封垫会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将咖啡包弹离盘体前端的内凹部,具有反弹自动脱包作用,固定机件无需额外设置过滤网和弹片,结构更为简单。上述移动机件与固定机件相对的端面上具有容纳咖啡包的内凹腔,所述内凹腔的底面设有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并能与咖啡包贴合的第二密封垫,该第二密封垫上开有多个供水流通过的第二小孔,第二密封垫的后端面与内凹腔的底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二弹性变形空间。上述托包板的外形呈弧形。弧形的托包板能增加与咖啡包的接触面,将咖啡包更平稳托住。由于第二密封垫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在移动机件压紧咖啡包后,第二密封垫还能感应水压变化,水压的压力越大,第二密封垫的变形程度越强,第二密封垫始终与咖啡包形成良好的接触,密封效果好,而且第二密封垫与咖啡包为柔性接触,咖啡包在水压作用下也不易破损,同时第二密封垫上的第二小孔具有通水过滤作用,起到过滤网的作用,再则萃取完成后,移动萃取机件的后移,第二密封垫会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将咖啡包弹离内凹腔,具有反弹自动脱包作用,移动机件无需额外设置过滤网和弹片,结构更为简单。上述第二密封垫的前端面向外拱起,第二密封垫的后端面与前座的前端面之间支撑有弹簧。设置弹簧对第二密封垫起到辅助弹力作用,增强第二密封垫的弹性,确保第二密封垫与咖啡包接触更充分,弹簧提供的弹力还能在萃取完成后更有效反弹咖啡包进行脱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托包板外形呈弧形,并在托包板的搁置位的底面成型弧形槽,这样托包板就能平稳置于咖啡机内,确保咖啡包在萃取组件的中心位置,咖啡包放进正确的位置很重要。2、咖啡机里面,随着机械结构的运动,一般里面的咖啡包会移位,可能导致咖啡包脱落,或者萃取位置不正确,在整个送包过程中,咖啡包能否在萃取组件的中心也对萃取咖啡至关重要,本送包机构中的咖啡包在整个送包过程中均有托包板托住,可以送咖啡包直接到指定的萃取结构的中心,并有效保证在整个送包过程中咖啡包自始至终处于在萃取组件的中心位置。3、本送包机构还能实现自动掉包,在萃取状态下,由于咖啡包已经脱离托包板的支承,在移动机件后移的状态下,托包板在第二连接结构作用下随移动机件后移,咖啡包便会在自重的作用下自动掉落,完成自动脱包。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待装包状态);图2为图1的B-B向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去掉固定机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待装包状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装包状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送包至托包板刚与固定机件接触状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去掉固定机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送包至托包板刚与固定机件接触状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送包至移动机件与固定机件压紧状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去掉固定机件、咖啡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送包至移动机件与固定机件压紧状态);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脱包状态);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去掉固定机件、咖啡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脱包状态);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移动机件后移至待装包状态);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托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1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酿造组内的送包机构,包括具有装包口61和掉包口10的外壳1,及设于外壳1内的固定机件2和移动机件3,移动机件3由驱动结构驱动而能相对固定机件2前后移动。固定萃取机件2和移动萃取机件3合拢后形成容置咖啡包4的密封的萃取腔,本实施例涉及的咖啡包4为E.S.E咖啡包。驱动结构可采用现有各种驱动方式。装包口61呈扁平状,装包口61下方的两侧具有向下延伸的引导壁62,引导壁62上开有对咖啡包的环形边沿41进行引导的引导槽63。装包口61设置在一安装在外壳1上的基板6上,基板6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各具有向下延伸的卡钩部64,外壳1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供卡钩部64卡制的卡孔12。基板6的下端面上左右两侧还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定位柱65,外壳1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供定位柱65插设的定位孔13。外壳1内设有能相对外壳1滑移且外形呈弧形的托包板5,托包板5的左右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搁置部54,外壳1内左右两侧具有搁置面14,搁置部54搁置在该搁置面14上,各搁置部54的前部外侧具有向外延伸用以与下述挡柱11抵触配合的阻挡部55。托包板5通过第一连接结构或第二连接结构可脱卸地连接在移动机件3的底部,即托包板5相对移动机件的位置不同,而通过不同的连接结构与移动机件3相连,在托包板5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2底部的状态下。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移动机件3底部外周面上的凸筋31及设于托包板5底面上的第一限位槽52,凸筋31插入第一限位槽52内而将托包板5与移动机件3连接在一起,第一限位槽52的前内壁521为逐渐向上向前倾斜的斜面。当然第一连接结构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在托包板5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2的底部的状态下,托包板5的部分向前露出移动机件3而形成用以托住带环形边沿41的咖啡包4的搁置位A,并在托包板5的搁置位A的底面成型有用以约束咖啡包的环形边沿的弧形槽51。外壳1内还设有对托包板5进行挡位的挡柱11;在装包状态下,搁置位A位于装包口61的正下方,挡柱11与托包板5中的阻挡部55抵触。托包板5在第一连接结构作用下随移动机件3前移至托包板5的前端面与固定机件2接触后再继续前移的状态下,移动机件3能脱离第一连接结构的连接以相对托包板5前移,并推动咖啡包4向前脱离托包板的搁置位A,直至咖啡包4被压紧在移动机件3与固定机件2合拢形成的萃取空间内,同时,托包板5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3底部。在移动机件3后移的状态下,托包板5在第二连接结构作用下随移动机件3后移,直至托包板5与挡柱11抵触后移动机件3继续后移,移动机件3能脱离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以相对托包板5后移,直至托包板5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3底部。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所述设于移动机件3底部外周面上的凸筋31及设于托包板5底面上的第二限位槽53,该第二限位槽53位于第一限位槽52的前方,第二限位槽53的后内壁531为逐渐向上向后倾斜的斜面。当然第一连接结构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固定机件2与移动机件3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内凹部21,内凹部21内设有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并能与咖啡包4贴合的第一密封垫7,该第一密封垫7上开有多个供水流通过的第一小孔71,第一密封垫7的后端面与内凹部21的底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一弹性变形空间。移动机件3与固定机件2相对的端面上具有容纳咖啡包4的内凹腔32,内凹腔32的底面设有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并能与咖啡包4贴合的第二密封垫8,该第二密封垫8上开有多个供水流通过的第二小孔81,第二密封垫8的后端面与内凹腔32的底面之间形成一定的第二弹性变形空间。第二密封垫8的前端面向外拱起,第二密封垫8的后端面与内凹腔32的底面之间支撑有弹簧9。本送包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装包过程:移动机件3处于后移打开状态,搁置位A位于装包口61的正下方,挡柱11与托包板5中的阻挡部55抵触,将咖啡包4从装包口61装入,最终咖啡包4搁置在外形呈弧形的搁置位A上,咖啡包4的环形边沿41约束在弧形槽51内,因此该托包板5能平稳将咖啡包4保持在萃取组件的中心位置,如图1~4所示。送包过程:驱动结构带动移动机件3往靠近固定机件2的方向前移,托包板5在第一连接结构作用下随移动机件3前移,即凸筋31与第一限位槽52卡配的作用,由于咖啡包4在移动过程中始终被托包板5托住,因此有效保证在整个送包过程中咖啡包4自始至终处于在萃取组件的中心位置,如图5、6所示;当托包板5随移动机件3前移至托包板5的前端面与固定机件2接触后,再继续前移的状态下,移动机件3脱离第一连接结构的连接以相对托包板5前移,即凸筋31沿第一限位槽52的前内壁521滑出,并带动咖啡包4向前脱离托包板5的搁置位A,直至咖啡包4被压紧在移动机件3与固定机件2合拢形成的萃取空间内,同时,托包板5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3底部,即凸筋31从第二限位槽53的后内壁531滑入第二限位槽53,如图7、8所示。脱包过程:驱动结构带动移动机件3往远离固定机件2的方向后移,托包板5在第二连接结构作用下随移动机件3后移,即凸筋31与第二限位槽53卡配的作用,当托包板5随移动机件3后移到一定位置后,由于托包板5不再支撑咖啡包4,故咖啡包4在自重的作用下与萃取原位掉落,如图9、10所示;直至托包板5与挡柱11抵触后,移动机件3继续后移,移动机件3脱离第二连接结构的连接以相对托包板5后移,即凸筋31从第二限位槽53的后内壁531滑出,直至托包板5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3底部,即凸筋31从第一限位槽52的前内壁521滑入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在移动机件3底部,即凸筋31从第一限位槽52,如图11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