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49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马达传动连接蜗杆,蜗杆啮合蜗轮,蜗轮套在转轴上,马达通过蜗杆传动,带动蜗轮以转轴为中心旋转;锁舌以锁舌铆钉为旋转中心转动,棘爪以棘爪铆钉为旋转中心转动,拉回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锁舌和棘爪,将棘爪压向锁舌,锁舌顶住锁舌,阻挡锁舌旋转;蜗轮上设有第一凸起柱和第二凸起柱,棘爪上设有蜗轮缓冲块和棘爪凸起柱,随蜗轮的旋转,蜗轮上的第一凸起柱顶起棘爪上的棘爪凸起柱,带动棘爪向释放锁舌的方向转动,拉回弹簧拉动锁舌旋转脱离棘爪,拉回弹簧拉动棘爪压向锁舌,随蜗轮的旋转,蜗轮上的第二凸起柱抵触棘爪上的蜗轮缓冲块,阻挡蜗轮的旋转,从而实现自动解锁与手动解锁之间互不干涉。
【专利说明】一种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在行李箱锁上锁以后自动/手动解锁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行李箱锁是汽车车身的重要部件组成部分,是一个集安全性、装饰性和工艺性为一体的特殊部件。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行李箱锁的功能和种类日益繁多,一般设计汽车行李箱锁时需要满足以下方面的性能要求:(一)操作性:要求在驾驶室(或车厢)内、外均能可靠地锁紧或方便地打开行李箱,行李箱锁对行李箱应具有导向、定位及防振功能。(二)强度:行李箱锁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能耐一定的载荷及冲击时产生的惯性力,在汽车撞车和翻车等情况下不致于失灵。
[0003]目前市场上的行李箱锁除具有汽车门锁的上锁、解锁的功能以外,还要求实现这些功能前提下零件数量及成本尽量降低。
[0004]有鉴于此,本领域发明人针对上所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实现电动、手动解锁,电动和手动互相不产生干涉并且不需要复位弹簧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
[0005]有鉴于此,本领域发明人针对上所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本发明的构思源于蜗轮和棘爪配合可以实现自动复位;与现有的行李箱锁机构不同,传动机构采用了蜗轮蜗杆机构以及蜗轮直接带动棘爪的机构,使得结构更为紧凑;主要零件蜗轮直接带动棘爪的传动方式具有创新性;有效减少了零件数量,使行李箱锁结构更为紧凑可靠,并有效降低成本。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包括:马达、蜗杆、转轴、蜗轮、锁舌、棘爪、拉回弹黃、锁舌柳钉以及棘爪柳钉;
所述马达传动连接所述蜗杆,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蜗轮,所述蜗轮套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马达通过蜗杆传动,带动所述蜗轮以所述转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锁舌以所述锁舌铆钉为旋转中心转动,所述棘爪以所述棘爪铆钉为旋转中心转动,所述拉回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锁舌和所述棘爪,将所述棘爪压向所述锁舌,所述锁舌顶住所述锁舌,阻挡所述锁舌旋转;
所述蜗轮上设有一第一凸起柱和一第二凸起柱,所述棘爪上设有一蜗轮缓冲块和一棘爪凸起柱,随所述蜗轮的旋转,所述蜗轮上的第一凸起柱顶起所述棘爪上的所述棘爪凸起柱,带动所述棘爪向释放所述锁舌的方向转动,所述拉回弹簧拉动所述锁舌旋转脱离所述棘爪,所述拉回弹簧拉动所述棘爪压向所述锁舌,随所述蜗轮的旋转,所述蜗轮上的第二凸起柱抵触所述棘爪上的蜗轮缓冲块,阻挡所述蜗轮的旋转。
[0008]优选地,所述蜗轮上的第一凸起柱和第二凸起柱根据所述转轴为中心对称分布。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柱和第二凸起柱均为半月形凸起柱。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柱的半月形凸起面接触所述棘爪凸起柱。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柱的半月形凸起面接触蜗轮缓冲块。
[0012]优选地,所述拉回弹簧的中部套接一保护套,所述拉回弹簧的两端分别钩接在所述锁舌上的一锁舌定位柱以及所述棘爪上的一棘爪定位柱上。
[0013]优选地,所述转轴固定在一执行器盖板上。
[0014]由于采用了上所述技术,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传动机构采用了蜗轮蜗杆机构以及蜗轮直接带动棘爪的机构,使得结构更为紧凑;主要零件蜗轮直接带动棘爪的传动方式具有创新性;有效减少了零件数量,使行李箱锁结构更为紧凑可靠,并有效降低成本。本发明的自动解锁过程是通过电信号控制马达运转来实现,而手动解锁的过程则由人为操作棘爪凸起柱运动,从而实现汽车行李箱锁自动、手动解锁且两种解锁方法互不干涉。
[001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6]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电动解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刚刚脱离棘爪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解锁后棘爪自动复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解锁动作结束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解锁动作结束状态的立体图;
图7 (a)、7 (b)为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的蜗轮与转轴配合立体图;以及图8为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的棘爪的立体图。
[0018]附图标记
1马达
2蜗杆
3转轴
4蜗轮
41第一凸起柱
42第二凸起柱
5蜗轮缓冲块
7锁舌
71锁舌定位柱
8棘爪
81棘爪定位柱
82棘爪凸起柱
9拉回弹簧
10锁舌铆钉 11棘爪铆钉
F涡轮旋转方向
G棘爪释放锁舌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图1至8来介绍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如图1至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包括:马达1、蜗杆2、转轴3、蜗轮4、锁舌7、棘爪8、拉回弹簧9、锁舌铆钉10以及棘爪铆钉11。
[0021]所述马达I传动连接所述蜗杆2,所述蜗杆2啮合所述蜗轮4,所述蜗轮4套在所述转轴3上,所述转轴3固定在一执行器盖板上,所述马达I通过蜗杆2传动,带动所述蜗轮4以所述转轴3为中心旋转,即所述蜗轮4沿方向F旋转。
[0022]所述锁舌7以所述锁舌铆钉10为旋转中心转动,所述棘爪8以所述棘爪铆钉11为旋转中心转动,所述拉回弹簧9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锁舌7和所述棘爪8,将所述棘爪8压向所述锁舌7,所述锁舌7顶住所述锁舌7,阻挡所述锁舌7旋转。
[0023]所述蜗轮4上设有一第一凸起柱41和一第二凸起柱42,所述棘爪8上设有一蜗轮缓冲块5和一棘爪凸起柱82,随所述蜗轮4的旋转,所述蜗轮4上的第一凸起柱41顶起所述棘爪8上的所述棘爪凸起柱82,带动所述棘爪8向释放所述锁舌7的方向转动,即所述棘爪8向方向G旋转,所述拉回弹簧9拉动所述锁舌7旋转脱离所述棘爪8,所述拉回弹簧
9拉动所述棘爪8压向所述锁舌7,随所述蜗轮4的旋转,所述蜗轮4上的第二凸起柱42抵触所述棘爪8上的蜗轮缓冲块5,阻挡所述蜗轮4的旋转。
[0024]所述蜗轮4上的第一凸起柱41和第二凸起柱42根据所述转轴3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凸起柱41和第二凸起柱42均为半月形凸起柱。所述第一凸起柱41的半月形凸起面接触所述棘爪凸起柱82。所述第二凸起柱42的半月形凸起面接触蜗轮缓冲块5。
[0025]所述拉回弹簧9的中部套接一保护套,所述拉回弹簧9的两端分别钩接在所述锁舌7上的一锁舌定位柱71以及所述棘爪8上的一棘爪定位柱81上。
[0026]本发明的电动解锁过程如下:
在车行李箱关闭的状态下,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如图1和2所示;当解锁的控制信号施加到马达I上,马达I转动并同时带动蜗杆2转动,蜗杆2转动施加传动力给蜗轮4并带动蜗轮4绕执行器盖板上的转轴3逆时针转动,蜗轮4转动时蜗轮4上的第一凸起柱41拨动棘爪8的棘爪凸起柱82,如图3所示;棘爪8在第一凸起柱41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当棘爪4与锁舌7脱离后,锁舌7在拉回弹簧力9的作用下,锁舌7以锁舌铆钉10为旋转中心,沿复位力方向转动到解锁状态,第一凸起柱41转动到与棘爪脱离,如图4所示;此时,拉回弹簧9对于棘爪8施加的复位力,使棘爪8以棘爪铆钉11为旋转中心沿复位力方向运动,最终靠在锁舌7上停止;蜗轮4在马达I的带动下继续逆时针旋转,直至蜗轮4上的第二凸起柱42停靠在蜗轮缓冲块5,如图5或6所示的状态。
[0027]本发明的手动解锁过程如下:
在车行李箱关闭的状态下,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如图1和2所示;手动解锁是指直接去拨动棘爪8的棘爪凸起柱82,顺时针拨动棘爪凸起柱82,使棘爪8以棘爪铆钉11为旋转中心顺时针转动,当棘爪8与锁舌7脱离后,锁舌7在拉回弹簧力的作用下,锁舌7以锁舌铆钉10为旋转中心沿复位力方向转动到开锁位置;当释放棘爪凸起柱82时,在拉回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棘爪8最终靠在锁舌7上停止,如图5或6所示的状态。
[0028]综上可知,本发明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传动机构采用了蜗轮蜗杆机构以及蜗轮直接带动棘爪的机构,使得结构更为紧凑;主要零件蜗轮直接带动棘爪的传动方式具有创新性;有效减少了零件数量,使行李箱锁结构更为紧凑可靠,并有效降低成本。本发明的自动解锁过程是通过电信号控制马达运转来实现,而手动解锁的过程则由人为操作棘爪凸起柱运动,从而实现汽车行李箱锁自动、手动解锁且两种解锁方法互不干涉。
[002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I)、蜗杆(2)、转轴(3)、蜗轮(4)、锁舌(7)、棘爪(8)、拉回弹簧(9)、锁舌铆钉(10)以及棘爪铆钉(11); 所述马达(I)传动连接所述蜗杆(2),所述蜗杆(2)啮合所述蜗轮(4),所述蜗轮(4)套在所述转轴(3)上,所述马达(I)通过蜗杆(2)传动,带动所述蜗轮(4)以所述转轴(3)为中心旋转; 所述锁舌(7)以所述锁舌铆钉(10)为旋转中心转动,所述棘爪(8)以所述棘爪铆钉(11)为旋转中心转动,所述拉回弹簧(9)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锁舌(7)和所述棘爪(8),将所述棘爪(8 )压向所述锁舌(7 ),所述锁舌(7 )顶住所述锁舌(7 ),阻挡所述锁舌(7 )旋转; 所述蜗轮(4)上设有一第一凸起柱(41)和一第二凸起柱(42),所述棘爪(8)上设有一蜗轮缓冲块(5)和一棘爪凸起柱(82),随所述蜗轮(4)的旋转,所述蜗轮(4)上的第一凸起柱(41)顶起所述棘爪(8)上的所述棘爪凸起柱(82),带动所述棘爪(8)向释放所述锁舌(7)的方向转动,所述拉回弹簧(9)拉动所述锁舌(7)旋转脱离所述棘爪(8),所述拉回弹簧(9)拉动所述棘爪(8)压向所述锁舌(7),随所述蜗轮(4)的旋转,所述蜗轮(4)上的第二凸起柱(42)抵触所述棘爪(8)上的蜗轮缓冲块(5),阻挡所述蜗轮(4)的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4)上的第一凸起柱(41)和第二凸起柱(42)根据所述转轴(3)为中心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柱(41)和第二凸起柱(42)均为半月形凸起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柱(41)的半月形凸起面接触所述棘爪凸起柱(8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柱(42)的半月形凸起面接触蜗轮缓冲块(5 )。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回弹簧(9)的中部套接一保护套,所述拉回弹簧(9)的两端分别钩接在所述锁舌(7)上的一锁舌定位柱(71)以及所述棘爪(8)上的一棘爪定位柱(81)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回位功能的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固定在一执行器盖板上。
【文档编号】E05B81/32GK104153658SQ201410369034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陈霞, 王四玲, 李磊, 范四辈, 孔振南 申请人: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