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小开闭时尖端接触面磨损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357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可减小开闭时尖端接触面磨损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可减小开闭时尖端接触面磨损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包括现有技术中的连杆运动机构,导向顶角包括侧面导向面和底面安装面,其侧面导向面包括两侧的导向工作面和位于导向工作面之间的向远离滑轨一侧凹进的平底凹槽,在导向工作面和平底凹槽衔接处有弯折点a,导向顶角以滑轨安装孔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安装在滑轨一端,窗扇关闭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可以依靠该弯折点固定以实现窗扇的完全关闭,节省从a到b点的摩擦距离,又由于导向顶角两侧张开的角度A大(导向工作面和滑轨安装孔中心线的夹角为75°-85°),其导向工作面的深度H较浅,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更易进入导向顶角中,减少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与导向顶角导向工作面的接触,从而减少磨损。
【专利说明】可减小开闭时尖端接触面磨损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启闭装置的铰链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减小开闭时尖端接触面磨损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用的应急逃生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是由滑轨la、滑块、若干托悬臂以及导向顶角2a按下列方式组装而成:短托悬臂、托悬臂的一端与滑轨Ia的一端相应铰接;滑块与长托悬臂的一端铰接后装入滑轨la、长托悬臂的中部与托悬臂的另一端铰接、长托悬臂的另一端与顶部托悬臂4a的中部铰接、顶部托悬臂4a的头部与短托悬臂的另一端铰接,组成连杆运动机构,其中除了短托悬臂外,顶部托悬臂4a、长托悬臂和托悬臂均为具有一级阶梯的阶梯状结构,一方面是这种交叉连接的需要,并且在这多个托悬臂连接在一起后上表面整体处在一个平面上;导向顶角2a则装配于滑轨Ia—端的端部,对滑撑铰链的开启、闭合起导向、定位作用。将一对应急逃生安全型滑撑铰链安装于窗户上(导向顶角2a紧靠窗框的一端),当开启窗扇时,窗扇通过安装于窗扇的顶部托悬臂4a带动连杆运动机构往开启方向运动,滑块会由远离导向顶角2a的另一端向导朝向导向顶角2a的一端滑动或反向滑动,带动窗扇在往开启方向转动的同时紧靠窗框的一端,使窗扇与窗框另一端的距离最大化,便于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事件时逃生。
[0003]但常用的应急逃生安全型滑撑铰链有如下缺点:参照图1,当滑撑铰链闭合到一定程度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a开始顶住并沿着导向顶角2a的导向工作面滑动,直至滑撑铰链完全闭合,而现在的导向顶角2a的侧面导向面是由两个导向工作面组成的抛物线形,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导向工作面之间的夹角较大,导向工作面的深度较深,当滑撑铰链完全关闭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a与导向工作面的中心点重合,而且顶部托悬臂安装孔中心线和滑轨安装孔中心线并也重合(见图2),这势必导致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a以及导向工作面的磨损,随着启闭次数的增加,磨损增大,最终导致窗户关闭不严密甚至无法关闭,影响窗户的使用寿命。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小开闭时尖端接触面磨损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7]—种可减小开闭时尖端接触面磨损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包括由滑轨、导向顶角、滑块、顶部托悬臂、长托悬臂、托悬臂和短托悬臂连接组成的连杆运动机构,所述导向顶角包括侧面导向面和底面安装面,其侧面导向面包括向两侧张开的导向工作面和位于所述导向工作面之间的向远离所述滑轨一侧凹进的平底凹槽,所述导向顶角以所述滑轨安装孔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安装在滑轨一端,所述导向工作面和滑轨安装孔中心线的夹角为75。-85。。
[0008]优选的,所述导向工作面和滑轨安装孔中心线的夹角为80°。
[0009]优选的,所述平底凹槽的槽宽大于等于所述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与导向顶角的中心点重合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的宽度。
[0010]优选的,所述平底凹槽为矩形槽。
[0011]优选的,所述短托悬臂和托悬臂的一端之间夹设尼龙垫片,三者通过铆钉与滑轨的一端相应铰接,长托悬臂的中部与托悬臂的另一端之间夹设尼龙垫片,三者通过铆钉铰接,长托悬臂的另一端与顶部托悬臂的中部之间夹设尼龙垫片,三者通过铆钉铰接,顶部托悬臂的头部与短托悬臂的另一端之间夹设尼龙垫片,三者通过铆钉铰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窗扇关闭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在导向顶角的导向工作面的导向作用下刚越过导向工作面和平底凹槽衔接处的弯折点,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有一小部分进入导向顶角的平底凹槽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依靠导向顶角导向工作面和其平底凹槽间的弯折点固定住,可以保持稳定,窗扇此时已经可以处于关闭的稳定状态,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顶住并沿着导向工作面向尖角处滑动的距离(a到b点的距离),所以减少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与导向顶角的导向工作面的接触,从而减少或避免顶部托悬臂头部尖角的磨损,延长滑撑铰链的使用寿命,而又由于导向顶角两侧张开的角度A比较大,因而其导向工作面的深度H较浅,使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更易进入导向顶角的平底凹槽中,也减少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与导向顶角的导向工作面的接触,从而减少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与导向顶角的导向工作面之间的磨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的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进入侧面导向面为抛物线形的导向顶角的局部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窗扇完全关闭后的顶部托悬臂和滑轨的装配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a-图4d依次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导向顶角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立体图;
[0017]图5a和5b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进入导向顶角前和窗扇完全关闭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在导向顶角内的示意图;
[0018]图6a、6b和6c分别为托悬臂、短托悬臂和滑轨安装结构的爆炸图、长托悬臂和托悬臂安装结构的爆炸图、顶部托悬臂和短托悬臂以及长托悬臂三者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装配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减小开闭时尖端接触面磨损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包括由滑轨1、导向顶角2、滑块3、顶部托悬臂4、长托悬臂5、托悬臂6和短托悬臂7连接组成的连杆运动机构,参照图6a-图6c,所述连杆运动机构的连接关系为:所述短托悬臂7和托悬臂6的一端之间夹设尼龙垫片607,三者通过铆钉110与滑轨I的一端相应铰接,长托悬臂5的中部与托悬臂6的另一端之间夹设尼龙垫片506,三者通过铆钉111铰接,长托悬臂5的另一端与顶部托悬臂4的中部之间夹设尼龙垫片405,三者通过铆钉112铰接,顶部托悬臂4的头部与短托悬臂7的另一端之间夹设尼龙垫片407,三者通过铆钉113铰接,各托悬臂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军为现有技术,安装后如图7所示。参照图4a-图4d,所述导向顶角2包括侧面导向面和底面安装面23,其侧面导向面包括向两侧张开的导向工作面21和位于所述导向工作面21之间的向远离所述滑轨I 一侧凹进的平底凹槽22,底面的安装面23上有和滑轨固定的安装孔,所述平底凹槽22可以为矩形槽,也可以为梯形槽等形状,所述导向顶角2以所述滑轨安装孔中心线200为对称轴对称安装在滑轨I 一端,所述导向工作面21 (单侧)和滑轨安装孔中心线200的夹角为75° -85°,优选为80°,导向顶角2两侧张开的角度A为150° -170°之间,优选为160°。
[0022]参照图5a,在窗扇关闭时,窗扇通过安装于窗扇的顶部托悬臂4带动连杆运动机构运动,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进入导向顶角2,在导向顶角2的导向工作面21的导向作用下慢慢顶着导向顶角2的导向工作面21向前滑动,并同时转动进入导向顶角2的平底凹槽22,当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刚越过导向工作面21和平底凹槽22衔接处的弯折点a,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有一小部分进入导向顶角2的平底凹槽22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依靠导向顶角2导向工作面21和其平底凹槽22间的弯折点a固定住可以保持稳定,因此窗扇此时已经可以处于关闭的稳定状态,参照图5b,此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并未与导向顶角的中心点c重合,而且顶部托悬臂安装孔中心线41与滑轨安装孔中心线200也不重合,而是相差一定的距离,实现“偏心”定位,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顶住并沿着导向工作面21向尖角处滑动的距离(a到b点的距离),所以减少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与导向顶角2的导向工作面21的接触,从而减少或避免顶部托悬臂4头部尖角的磨损,延长滑撑铰链的使用寿命,而又由于导向顶角2两侧张开的角度A比较大,因而其导向工作面21的深度H较浅(参照图4c),使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更易进入导向顶角2的平底凹槽22中,也减少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与导向顶角2的导向工作面21的接触,从而减少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与导向顶角2的导向工作面21之间的磨损。
[0023]所述平底凹槽22的槽宽优选大于等于所述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与导向顶角的中心点c重合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的宽度,如图5b,在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40进入导向顶角2的平底凹槽22后可以在其内部有活动调节空间,从而决定窗扇的关闭位置并确定其关闭情况。
[00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减小开闭时尖端接触面磨损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包括由滑轨、导向顶角、滑块、顶部托悬臂、长托悬臂、托悬臂和短托悬臂连接组成的连杆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顶角包括侧面导向面和底面安装面,其侧面导向面包括向两侧张开的导向工作面和位于所述导向工作面之间的向远离所述滑轨一侧凹进的平底凹槽,所述导向顶角以所述滑轨安装孔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安装在滑轨一端,所述导向工作面和滑轨安装孔中心线的夹角为 75。-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工作面和滑轨安装孔中心线的夹角为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凹槽的槽宽大于等于所述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与导向顶角的中心点重合时顶部托悬臂头部的尖角的览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凹槽为矩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型窗用滑撑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托悬臂和托悬臂的一端之间夹设尼龙垫片,三者通过铆钉与滑轨的一端相应铰接,长托悬臂的中部与托悬臂的另一端之间夹设尼龙垫片,三者通过铆钉铰接,长托悬臂的另一端与顶部托悬臂的中部之间夹设尼龙垫片,三者通过铆钉铰接,顶部托悬臂的头部与短托悬臂的另一端之间夹设尼龙垫片,三者通过铆钉铰接。
【文档编号】E05D15/04GK203769516SQ20142001701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陈大川 申请人:广东澳利坚建筑五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