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69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箱包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箱包锁,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的锁体,锁体包括中控锁芯组件及位于中控锁芯组件两外侧并可做内外移动的两组边锁锁组,每边锁锁组设有锁钩,底座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对应于锁钩的上锁通口;中控锁芯组件在上锁状态下限制边锁锁组处于锁定位置;中控锁芯组件在解锁状态下松开边锁锁组。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
【专利说明】箱包锁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锁。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有许多箱包,箱包上的箱包锁多种多样,有密码锁和使用钥匙的箱包锁等;其中有一种使用钥匙的箱包锁,其结构一般是在一侧箱包盖设置底座,底座设有两块边锁面盖及用以锁定边锁面盖的按扣,每块边锁面盖上设有锁芯,锁芯下端设有边锁锁钩,底座上设有与边锁锁钩对应的上锁通口,边锁锁钩穿过该上锁通口,进而卡住另一侧箱包盖的方孔中。由于这种箱包锁具有两个锁芯,使用时需要对两个锁芯进行解锁或锁定,因而给使用者带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的箱包锁。
[0004]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0005]一种箱包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的锁体,锁体包括中控锁芯组件及位于中控锁芯组件两外侧并可做内外移动的两组边锁锁组,每边锁锁组设有锁钩,底座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对应于锁钩的上锁通口 ;中控锁芯组件在上锁状态下限制边锁锁组处于锁定位置;中控锁芯组件在解锁状态下松开边锁锁组。
[0006]中控锁芯组件包括中控锁芯及两位于中控锁芯下方的转扭,转扭的中部可转动地连于底座内,转扭的内端与底座的内底面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中控锁芯在上锁状态下压住转扭的内端朝下,转扭的内端压住第一复位弹簧,转扭的外端朝上并抵住处于锁定位置的边锁锁组;中控锁芯在解锁状态下松开转扭的内端,第一复位弹簧复原并驱使转扭的内端向上移动,转扭的外端向下移动并松开边锁锁组。
[0007]边锁锁组包括锁钩板及连于锁钩板上的锁钩面盖,锁钩板设有上述锁钩。
[0008]锁钩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的连接杆、中间件和锁钩片,锁钩片设有上述锁钩,锁钩面盖盖设于锁钩片上。
[0009]底座包括中底座及两分别设于中底座两外侧的侧底座,连接杆和中间件设于中底座内,锁钩片设于侧底座内。
[0010]锁钩板上设有限位通孔,底座的内底面上设有置于限位通孔中的限位柱。
[0011]还包括两根限位销钉,底座设有两组通孔,每组通孔包括位于底座前壁上的前限位通孔和位于底座后壁上的后限位通孔,每根限位销钉穿过锁钩面盖的前壁、前限位通孔、后限位通孔和锁钩面盖的后壁。
[0012]锁钩面盖设有状态窗口 291,底座上设有对应与状态窗口的状态色块,状态色块包括红色块和绿色块,边锁锁组处于上锁位置时状态窗口对准红色块,边锁锁组处于解锁位置时状态窗口对准绿色块。
[0013]对应于每一边锁锁组,底座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定位凹槽,边锁锁组设有可做弹性变形的凸起,凸起与定位凹槽配合。
[0014]对应于每一边锁锁组,还设置用于驱使边锁锁组处于锁定位置的至少一复位弹簧。
[0015]所述中控锁芯为密码轮锁芯或机械锁芯。
[00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地设计一个中控锁芯组件来锁定两组用于钩住被锁物的边锁锁组,使用时只对一个锁芯进行解锁或锁定,使用方便;另外,通过设计边锁锁组做内外移动以松开或钩住被锁物,实现结构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带部分剖视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20]图4为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带部分剖视的示意图;
[0021]图5为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22]图6为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带部分剖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描述方便,在本文中,定义以中控锁芯为内。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至图2,一种箱包锁,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的锁体,锁体包括中控锁芯组件及位于中控锁芯组件两外侧并可做内外移动的两组边锁锁组,每边锁锁组设有锁钩281,底座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对应于锁钩281的上锁通口 301 ;中控锁芯组件在上锁状态下限制边锁锁组处于锁定位置;中控锁芯组件在解锁状态下松开边锁锁组。
[0026]中控锁芯组件包括中控锁芯I及两位于中控锁芯I下方的转扭3,转扭3的中部通过销钉24可转动地连于底座内,转扭3的内端与底座的内底面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23 ;中控锁芯I在上锁状态下压住转扭3的内端朝下,转扭3的内端压住第一复位弹簧23,转扭3的外端朝上并抵住处于锁定位置的边锁锁组;中控锁芯I在解锁状态下松开转扭3的内端,第一复位弹簧23复原并驱使转扭3的内端向上移动,转扭3的外端向下移动并松开边锁锁组。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中控锁芯I为密码轮锁芯。
[0028]边锁锁组包括锁钩板及连于锁钩板上的锁钩面盖29,锁钩板设有上述锁钩281。
[0029]为了便于加工,锁钩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的连接杆26、中间件27和锁钩片28,锁钩片28设有上述锁钩281,锁钩面盖29盖设于锁钩片28上。
[0030]同样,底座包括中底座2及两分别设于中底座2两外侧的侧底座3。连接杆26和中间件27设于中底座2内,锁钩片28设于侧底座3内。
[0031]由于边锁锁组相对于底座的内外移动幅度不需过大也可以实现钩住和松开被锁物,为了使产品更可靠,本实用新型对边锁锁组的移动幅度做了限制,具体设有两种并列的方案,如下:
[0032]1、锁钩板上设有限位通孔271,底座的内底面上设有置于限位通孔271中的限位柱;限位通孔271具体设置在中间件27上;
[0033]2、包括两根限位销钉4,底座设有两组通孔,每组通孔包括位于底座前壁上的前限位通孔302和位于底座后壁上的后限位通孔303,每根限位销钉4穿过锁钩面盖29的前壁、前限位通孔302、后限位通孔303和锁钩面盖29的后壁。
[0034]在本实施例中,边锁锁组在其相对于底座的内外移动幅度范围内,移动移至内侧位置(解锁位置)处于松开状态,边锁锁组移至外侧位置(上锁位置)处于锁定状态;为了让使用者感知边锁锁组的移动位置,对应于每一边锁锁组,底座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定位凹槽202,边锁锁组设有可做弹性变形的凸起(图中未示出),凸起与定位凹槽202配合,凸起具体是设置在中间件27上。
[0035]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示上锁和解锁的状态,锁钩面盖29设有状态窗口 291,底座上设有对应与状态窗口 291的状态色块304,状态色块304包括红色块和绿色块,边锁锁组处于上锁位置时状态窗口 291对准红色块,边锁锁组处于解锁位置时状态窗口 291对准绿色块。
[003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如下:
[0037]解锁过程:转动中控锁芯I的密码轮至正确位置,此时,中控锁芯I没有压住转扭3的内端,第一复位弹簧23复原并驱使转扭3的内端向上移动,转扭3的外端向下移动并松开边锁锁组的连接杆26,此时,可以向内推动锁钩面盖29,锁钩板随着锁钩面盖29向内移动离开锁定位置以实现解锁的目的,同时,锁钩板的凸起从外侧的定位凹槽202移动至内侧的定位凹槽202,凸起与内侧的定位凹槽202的结合声反映锁钩板达到可以解锁的位置,状态窗口 291对准绿色块。
[0038]上锁过程:推动锁钩面盖29向外移动以使边锁锁组处于锁定位置,锁钩板的凸起从内侧的定位凹槽202移动至外侧的定位凹槽202,凸起与外侧的定位凹槽202的结合声反映锁钩板达到锁定的位置,状态窗口 291对准红色块,然后,转动中控锁芯I的密码轮至不正确位置,此时,中控锁芯I压住转扭3的内端,转扭3的内端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23,转扭3的外端向上并抵住边锁锁组的连接杆26,将边锁锁组限制在锁定位置而无法移动,以达到锁定的目的。
[0039]实施例二
[0040]如图3至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本实施例的箱包锁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座的内侧壁上没有对应于每一边锁锁组而设有两个定位凹槽,同时,边锁锁组也没有设有可做弹性变形的凸起;而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每一边锁锁组,设置用于驱使边锁锁组处于锁定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31和第三复位弹簧32,第二复位弹簧31和第三复位弹簧32处于还原状态时,边锁锁组处于锁定位置。具体是,第二复位弹簧31设置在中间件27与底座之间,第三复位弹簧32设置在锁钩片28与底座之间。
[0041]解锁过程:转动中控锁芯I的密码轮至正确位置,此时,中控锁芯I没有压住转扭3的内端,第一复位弹簧23复原并驱使转扭3的内端向上移动,转扭3的外端向下移动并松开边锁锁组的连接杆26,此时,可以向内推动锁钩面盖29,锁钩板随着锁钩面盖29向内移动离开锁定位置以实现解锁的目的,同时,状态窗口 291对准绿色块,中间件27和锁钩片28向内移动并分别压缩第二复位弹簧31和第三复位弹簧32,状态窗口 291对准绿色块;松开锁钩面盖29,第二复位弹簧31和第三复位弹簧32开始还原,推动中间件27和锁钩片28向外移动,锁钩面盖29和锁钩片28随着向外移动至锁定位置,状态窗口 291对准红色块。
[0042]上锁过程:转动中控锁芯I的密码轮至正确位置,推动锁钩面盖29向内移动以使边锁锁组处于解锁位置,然后将被锁物伸进锁定通口 301,然后,松开锁钩面盖29,第二复位弹簧31和第三复位弹簧32开始还原,推动中间件27和锁钩片28向外移动,锁钩面盖29和锁钩片28随着向外移动至锁定位置,状态窗口 291对准红色块,转动中控锁芯I的密码轮至不正确位置,此时,中控锁芯I压住转扭3的内端,转扭3的内端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23,转扭3的外端向上并抵住边锁锁组的连接杆26,将边锁锁组限制在锁定位置而无法移动,以达到锁定的目的。
[0043]实施例三
[0044]如图5至图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本实施例的箱包锁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中控锁芯I’为机械锁芯。
[0045]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简单替换,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箱包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的锁体,锁体包括中控锁芯组件及位于中控锁芯组件两外侧并可做内外移动的两组边锁锁组,每边锁锁组设有锁钩,底座的两外侧分别设有对应于锁钩的上锁通口 ;中控锁芯组件在上锁状态下限制边锁锁组处于锁定位置;中控锁芯组件在解锁状态下松开边锁锁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中控锁芯组件包括中控锁芯及两位于中控锁芯下方的转扭,转扭的中部可转动地连于底座内,转扭的内端与底座的内底面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中控锁芯在上锁状态下压住转扭的内端朝下,转扭的内端压住第一复位弹簧,转扭的外端朝上并抵住处于锁定位置的边锁锁组;中控锁芯在解锁状态下松开转扭的内端,第一复位弹簧复原并驱使转扭的内端向上移动,转扭的外端向下移动并松开边锁锁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边锁锁组包括锁钩板及连于锁钩板上的锁钩面盖,锁钩板设有上述锁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锁钩板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的连接杆、中间件和锁钩片,锁钩片设有上述锁钩,锁钩面盖盖设于锁钩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底座包括中底座及两分别设于中底座两外侧的侧底座,连接杆和中间件设于中底座内,锁钩片设于侧底座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锁钩板上设有限位通孔,底座的内底面上设有置于限位通孔中的限位柱。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限位销钉,底座设有两组通孔,每组通孔包括位于底座前壁上的前限位通孔和位于底座后壁上的后限位通孔,每根限位销钉穿过锁钩面盖的前壁、前限位通孔、后限位通孔和锁钩面盖的后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锁钩面盖设有状态窗口,底座上设有对应与状态窗口的状态色块,状态色块包括红色块和绿色块,边锁锁组处于上锁位置时状态窗口对准红色块,边锁锁组处于解锁位置时状态窗口对准绿色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一边锁锁组,底座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定位凹槽,边锁锁组设有可做弹性变形的凸起,凸起与定位凹槽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一边锁锁组,还设置用于驱使边锁锁组处于锁定位置的至少一复位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箱包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锁芯为密码轮锁芯或机械锁芯。
【文档编号】E05B65/52GK204081724SQ20142019247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谢德义, 翟松军 申请人:珠海天宏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