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68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包括卷收装置、连动机构及设有导引斜面的导正块。该卷收装置具有门片组,门片组具有多片叶片。该连动机构具有第一连杆组、第二连杆组、以及枢接于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的多个曲柄轴,使每一曲柄轴与叶片相连接,部分曲柄轴末端设有抵持端,抵持端对应于导正块,并抵靠于导引斜面。当连动机构的第一连杆组向上位移一适当行程,连动机构则受到抵持端与导引斜面相抵所产生的作用力,推动卷收装置的每一叶片确实转正闭合。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及操作上可更为便利。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一种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尤指适用于电动式卷门及卷窗,特别为在叶片闭 合时产生导正功能的叶片导正结构。 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电动式的卷收屏幕(如:卷门或卷窗等)在关闭时,为了增加空间中的空气 流通量,间隔设置多个叶片以产生间隙供空气对流。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96215155号的 「百叶窗启闭连动结构」,其为一种可活动调整百叶窗开启角度的设计,但该现有技术于百 叶窗的叶片闭合时,受限于连杆与曲柄轴的枢接处所产生的摩擦力所影响,无法让每一现 有叶片均维持在相同的转正角度,导致部分现有叶片会产生掀起的问题,无法堆叠平整,且 越下侧的现有叶片误差量越大。若需要将全部现有叶片均确实平整闭合,则需要将现有百 叶窗完全卷收后再下降堆叠,操作时间较长,且使用不便,亦无法确保下降后的每一现有叶 片均维持在同一转动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百叶窗导正功能,进而确保每一叶片的闭合角度均 正确,且操作上不需将百叶窗完全卷收,进而让每一叶片平整且确实闭合,让使用及操作更 为便利。
[0004]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其包括:
[0005] 卷收装置,具有门片组及连接门片组的框座,门片组具有多片叶片;
[0006] 连动机构,具有第一连杆组、第二连杆组及多个曲柄轴,每一曲柄轴一侧枢接于第 一连杆组,再与一叶片相连接,而每一曲柄轴另一侧枢接于第二连杆组,部分曲柄轴末端设 置有抵持端,抵持端位于第二连杆组外侧;
[0007] 导正块,对应于连动机构的抵持端,导正块具有一斜向的导引斜面,使导引斜面靠 近导正块底部形成第一端部,靠近导正块顶部形成第二端部,导正块固设于卷收装置的框 座内侧,使抵持端抵靠于导正块的导引斜面;
[0008] 凭借上述,当连动机构的第一连杆组受驱动马达带动向上位移,卷收一适当行程, 第二连杆组则受重力作用向下位移,同时连动机构的抵持端沿着导正块的导引斜面由第一 端部移动至第二端部,进而推动卷收装置的叶片转正闭合。
[0009] 所述的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其中,该连动机构的抵持端设置于全部曲柄轴 的末端,并位于第二连杆组外侧,使每一抵持端均对应有导正块。
[0010] 所述的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其中,该导正块上下两端延伸有第一勾接部与 第二勾接部,使其中一个导正块的第一勾接部连接于相邻的另一导正块的第二勾接部。 [0011] 所述的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其中,该导正块为一体成形所制成,且间隔设置 有多个凸部,使每一凸部侧方形成有导引斜面。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百叶窗导正功能,进而确保每一叶片的闭合角度 均正确,且操作上不需将百叶窗完全卷收,进而让每一叶片平整且确实闭合,让使用及操作 更为便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构件的立体图(一);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构件的立体图(二);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叶片开启状态的侧视图;
[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叶片闭合状态的局部构件立体图(一);
[0018]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叶片闭合状态的局部构件立体图(二);
[0019]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叶片闭合状态的侧视图;
[0020]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个导正块的立体图;
[0021]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导正块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1-卷收装置;II-门片组;111 -叶片;12-框座;13-轨道;2-连动 机构;21-第一连杆组;22-第二连杆组;23-曲柄轴;24-抵持端;3-导正块;31-导引斜面; 311-第一端部;312-第二端部;32-第一勾接部;33-第二勾接部;4-驱动装置;41-固定 座;411-导入斜面;42-轴控件;43-导引组;5-导正块;51-凸部;511-导引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 包括卷收装置1、两连动机构2、多个导正块3及两驱动装置4,其中:
[0024] 该卷收装置1具有门片组11、连接门片组11的框座12,以及用以枢接门片组11 的两轨道13 ;门片组11具有多片叶片111。
[0025] 该连动机构2设置于卷收装置1的门片组11两侧。每一连动机构2具有第一连 杆组21、第二连杆组22及多个曲柄轴23。每一曲柄轴23 -侧枢接于第一连杆组21,再与 一叶片111相连接,每一曲柄轴23另一侧枢接于第二连杆组22,曲柄轴23末端设置有抵持 端24,抵持端24位于第二连杆组22外侧。本实施例的曲柄轴23可全部或部分设置抵持端 24,其为用以进一步调整每一叶片111在转正时的误差量。且连动机构2的抵持端24为间 隔设置,并以交错设置的方式排列于卷收装置1的门片组11两侧。
[0026] 多个导正块3排列于卷收装置1的框座12两侧。每一导正块3具有一斜向的导 引斜面31,使导引斜面31靠近导正块3底部形成第一端部311,靠近导正块3顶部形成第 二端部312。导正块3固设于卷收装置1的框座12内侧,使每一抵持端24抵靠于导正块3 的导引斜面31。
[0027] 每一驱动装置4具有固定座41、轴控件42及导引组43。固定座41连接于卷收装 置1的框座12,轴控件42枢接于连动机构2的第一连杆组21及第二连杆组22及门片组 11上方的叶片111,且轴控件42末端抵持于固定座41。导引组43设置于固定座41上方。 当卷收装置1的门片组11受到驱动马达(图未示)驱动连动机构2的第一连杆组21向上 位移,进而使第二连杆组22朝向第一连杆组21靠拢,完成门片组11的卷收。
[0028] 关于本实用新型门片组11的叶片111开启与闭合状态,请参阅图3及图5所示。 当卷收装置1的门片组11下降时,轴控件42抵触固定座41的导入斜面411,即可通过轴控 件42控制及带动连动机构2作动,进而使多片叶片111开启或闭合者。
[0029] 请参阅图3、图5至图7所示,图中为表示卷收装置1的多片叶片111由开启状态 转为闭合状态的实施例图。驱动装置4的轴控件42抵触固定座41的导入斜面411,使连 动机构2的第一连杆组21与第二连杆组22呈展开状态,进而带动多片叶片111呈开启状 态。当各叶片111闭合,驱动连动机构2的第一连杆组21向上位移一微幅行程,而第二连 杆组22受重力作用,使导正块3的导引斜面31与连动机构2的抵持端24相抵持产生作用 力,让抵持端24为沿着导正块3的导引斜面31由第一端部311移动至第二端部312,推动 第二连杆组22朝向第一连杆组21靠拢,进而带动多片叶片111转正闭合,产生导正功能。
[0030] 请参阅图8及图9,关于导正块3、5的实施例图。图9所不的每一导正块3上下两 端延伸有第一勾接部32与第二勾接部33,使一导正块3的第一勾接部32连接于相邻的另 一导正块3的第二勾接部33。图9的导正块5为一体成形,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部51,使 每一凸部51侧方所形成的导引斜面511可用以产生上述的导正功能。
[0031] 是以,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技术在于,利用导引斜面31导引抵持端24,使连动机构 2的第一连杆组21与第二连杆组22相对位移时,第一连杆组21受驱动马达带动向上,第 二连杆组22受到重力作用以及导引斜面31与抵持端24相抵产生推力,进而推动第二连杆 组22朝向第一连杆组21靠拢,由此克服现有技术摩擦力过大导致现有叶片不易转正的问 题;且本实用新型仅需卷收一微幅行程,即可让每一叶片111确实转正,不会有现有技术般 需完全卷收才可达成的问题,让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上大幅提升便利性。
【权利要求】
1. 一种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收装置,具有门片组及连接门片组的框座,门片组具有多片叶片; 连动机构,具有第一连杆组、第二连杆组及多个曲柄轴,每一曲柄轴一侧枢接于第一连 杆组,再与一叶片相连接,而每一曲柄轴另一侧枢接于第二连杆组,部分曲柄轴末端设置有 抵持端,抵持端位于第二连杆组外侧; 导正块,对应于连动机构的抵持端,导正块具有一斜向的导引斜面,使导引斜面靠近导 正块底部形成第一端部,靠近导正块顶部形成第二端部,导正块固设于卷收装置的框座内 侦h使抵持端抵靠于导正块的导引斜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机构的抵持端 设置于全部曲柄轴的末端,并位于第二连杆组外侧,使每一抵持端均对应有导正块。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正块上下两端延 伸有第一勾接部与第二勾接部,使其中一个导正块的第一勾接部连接于相邻的另一导正块 的第二勾接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收屏幕的叶片导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正块为一体成形 所制成,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部,使每一凸部侧方形成有导引斜面。
【文档编号】E06B9/58GK203846975SQ201420192420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吕荣义 申请人:格来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