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78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新型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铝型材,包括由外管壁和内管壁(5)进行分割成的封闭内腔(3)和开口内腔(6),以及设置在外管壁上的密封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口内腔和封闭内腔的设置,减轻的铝型材的自身重量,同时开口内腔的设置,能够很好的配合连接件的稳固连接;外腔的设置,有助本实用新型与连接的紧固,可以在外腔内加装固定螺母,与连接件上的固定螺栓很好的结合,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固性;而密封槽的设置,能够避免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连接件的松动导致漏水、进入粉尘或者不能很好的隔离噪音的功能。本使用新型由于腔体的设置,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便于规模化生产。
【专利说明】 新型铝型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新型铝型材。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更新进步着。当在建筑装潢领域大量消耗木材,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型材料应运而生。
[0003]铝型材,目前建筑装潢领域较为普遍应用的材料,以其结构轻巧、耐腐蚀,原材料不破坏环境,能够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等优势,而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0004]虽然,现有的铝型材已经是人们生活中较为普遍的建筑装潢材料,但是现有的铝型材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但是要么是结构过于简单,便于规模化生活,但是结构不稳定,安装后易于变形,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装饰的美观性;要么就是结构复杂,虽然可以起到的很好的结构稳定性,但是磨具制造成本高,且对于工业化生产技术要求精,尤其对于施工安装的要求更为高,就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不适于普通化消费。
[0005]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坚固,且易于工业化规模生产,且安装使用方便的新型铝型材,已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6]


【发明内容】

[0007]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坚固,且易于施工安装的,并且成本的低廉的新型铝型材。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9]新型铝型材,包括由外管壁和内管壁5进行分割成的封闭内腔3和开口内腔6,以及设置在外管壁上的密封槽;
[0010]所述的外管壁包括底壁2,与底壁2的右端连接的右侧壁1,与右侧壁I的上端连接的上侧壁;设置在上侧壁左端向下侧壁方向突出的上侧壁凸缘8,和与之对称分布,设置在底壁2的左端向上侧壁方向突出的底壁凸缘7 ;
[0011]所述的上侧壁包括位于最左边的第一上侧壁9,与第一上侧壁9平行,且依次高度上升的第二上侧壁13和第三上侧壁15 ;所述的第一上侧壁9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一纵连接壁12与第二上侧壁13连接,第二上侧壁13通过第二纵连接壁与第三上侧壁15连接;第一纵连接壁的顶端连接有呈左上仰抬起的外挡板11,外挡板11的右端延伸至第二上侧壁13上方,且与第三上侧壁15的左端延伸至第二上侧壁13上方的第三上侧壁凸缘、第一纵连接壁12、第二纵连接壁和第二上侧壁13组成上开口的外腔14 ;
[0012]所述的开口内腔6包括底壁2,与底壁2垂直连接的内管壁5,与内管壁5垂直连接的上侧壁9,与上侧壁连接的上侧壁凸缘8,与底壁2左端连接的底壁凸缘7 ;所述的底壁凸缘7和上侧壁凸缘8之间留有内腔豁口;
[0013]所述的封闭内腔3包括底壁2,与底壁2垂直连接的内管壁5和右侧壁1,与右侧壁I连接的第三上侧壁15,与第三上侧壁15连接的第二纵连接壁,与第二纵连接壁连接的第二上侧壁13,与第二上侧壁13连接的第一纵连接壁12,与第一纵连接壁12连接的第一上连接壁9 ;
[0014]所述的密封槽包括设置在内管壁5与第一上侧壁9连接处两侧的第一上侧壁的外壁上的第一密封槽10 ;内管壁5与底壁2连接处两侧的底壁的外壁上的第二密封槽4。
[0015]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口内腔和封闭内腔的设置,减轻的铝型材的自身重量,同时开口内腔的设置,能够很好的配合连接件的稳固连接;外腔的设置,有助本实用新型与连接的紧固,可以在外腔内加装固定螺母,与连接件上的固定螺栓很好的结合,力口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固性;而密封槽的设置,能够避免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连接件的松动导致漏水、进入粉尘或者不能很好的隔离噪音的功能。本使用新型由于腔体的设置,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便于规模化生产。
[0016]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为:右侧壁1、底壁2、封闭内腔3、第二密封槽4、内管壁5、开口内腔6、底壁凸缘7、上侧壁凸缘8、第一上侧壁9、第一密封槽10、外挡板11、第一纵连接壁12、第二上侧壁13、外腔14、
[0019]第三上侧壁15。
[00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所示,新型铝型材,包括由外管壁和内管壁5进行分割成的封闭内腔3和开口内腔6,以及设置在外管壁上的密封槽;
[0023]所述的外管壁包括底壁2,与底壁2的右端连接的右侧壁1,与右侧壁I的上端连接的上侧壁;设置在上侧壁左端向下侧壁方向突出的上侧壁凸缘8,和与之对称分布,设置在底壁2的左端向上侧壁方向突出的底壁凸缘7 ;
[0024]所述的上侧壁包括位于最左边的第一上侧壁9,与第一上侧壁9平行,且依次高度上升的第二上侧壁13和第三上侧壁15 ;所述的第一上侧壁9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一纵连接壁12与第二上侧壁13连接,第二上侧壁13通过第二纵连接壁与第三上侧壁15连接;第一纵连接壁的顶端连接有呈左上仰抬起的外挡板11,外挡板11的右端延伸至第二上侧壁13上方,且与第三上侧壁15的左端延伸至第二上侧壁13上方的第三上侧壁凸缘、第一纵连接壁12、第二纵连接壁和第二上侧壁13组成上开口的外腔14 ;
[0025]所述的开口内腔6包括底壁2,与底壁2垂直连接的内管壁5,与内管壁5垂直连接的上侧壁9,与上侧壁连接的上侧壁凸缘8,与底壁2左端连接的底壁凸缘7 ;所述的底壁凸缘7和上侧壁凸缘8之间留有内腔豁口;
[0026]所述的封闭内腔3包括底壁2,与底壁2垂直连接的内管壁5和右侧壁1,与右侧壁I连接的第三上侧壁15,与第三上侧壁15连接的第二纵连接壁,与第二纵连接壁连接的第二上侧壁13,与第二上侧壁13连接的第一纵连接壁12,与第一纵连接壁12连接的第一上连接壁9 ;
[0027]所述的密封槽包括设置在内管壁5与第一上侧壁9连接处两侧的第一上侧壁的外壁上的第一密封槽10 ;内管壁5与底壁2连接处两侧的底壁的外壁上的第二密封槽4。
[0028]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口内腔和封闭内腔的设置,减轻的铝型材的自身重量,同时开口内腔的设置,能够很好的配合连接件的稳固连接;外腔的设置,有助本实用新型与连接的紧固,可以在外腔内加装固定螺母,与连接件上的固定螺栓很好的结合,加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固性;而密封槽的设置,能够避免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连接件的松动导致漏水、进入粉尘或者不能很好的隔离噪音的功能。本使用新型由于腔体的设置,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便于规模化生产。
[0029]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及改进等,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新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管壁和内管壁(5)进行分割成的封闭内腔(3)和开口内腔(6),以及设置在外管壁上的密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壁包括底壁(2),与底壁(2)的右端连接的右侧壁(1),与右侧壁(I)的上端连接的上侧壁;设置在上侧壁左端向下侧壁方向突出的上侧壁凸缘(8 ),和与之对称分布,设置在底壁(2 )的左端向上侧壁方向突出的底壁凸缘(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侧壁包括位于最左边的第一上侧壁(9),与第一上侧壁(9)平行,且依次高度上升的第二上侧壁(13)和第三上侧壁(15);所述的第一上侧壁(9)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一纵连接壁(12)与第二上侧壁(13)连接,第二上侧壁(13)通过第二纵连接壁与第三上侧壁(15)连接;第一纵连接壁的顶端连接有呈左上仰抬起的外挡板(11 ),外挡板(11)的右端延伸至第二上侧壁(13 )上方,且与第三上侧壁(15)的左端延伸至第二上侧壁(13)上方的第三上侧壁凸缘、第一纵连接壁(12)、第二纵连接壁和第二上侧壁(13)组成上开口的外腔(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内腔(6)包括底壁(2),与底壁(2 )垂直连接的内管壁(5 ),与内管壁(5 )垂直连接的上侧壁(9 ),与上侧壁连接的上侧壁凸缘(8),与底壁(2)左端连接的底壁凸缘(7);所述的底壁凸缘(7)和上侧壁凸缘(8)之间留有内腔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内腔(3)包括底壁(2),与底壁(2)垂直连接的内管壁(5)和右侧壁(I ),与右侧壁(I)连接的第三上侧壁(15),与第三上侧壁(15)连接的第二纵连接壁,与第二纵连接壁连接的第二上侧壁(13),与第二上侧壁(13 )连接的第一纵连接壁(12 ),与第一纵连接壁(12 )连接的第一上连接壁(9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槽包括设置在内管壁(5)与第一上侧壁(9)连接处两侧的第一上侧壁的外壁上的第一密封槽(10);内管壁(5)与底壁(2)连接处两侧的底壁的外壁上的第二密封槽(4)。
【文档编号】E06B3/16GK204002317SQ201420435588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4日
【发明者】张小威 申请人:张小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