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81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用于将分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锁止,包括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固定部件;具有导向结构和钩子的活动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在所述第二部件上位于第一位置,并且能活动至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相对接近的运动方向,所述导向结构能够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导,以使所述活动部件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进而使所述活动部件让开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进入到所述钩子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的内侧,所述活动部件还能从所述第二位置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钩子钩住所述固定部件,进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锁止,从而能实现防儿童误操作的锁止。
【专利说明】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活动部件的锁止机构,尤其像沙发床一类的家具的活动部件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一种沙发床包括座位框架和靠背框架,座位框架和靠背框架在邻接侧的两端由活动关节连接,在沙发状态下,翻起座位框架,靠背框架将与座位框架一起转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这类沙发床容易被儿童有意或者无意的操作,造成从沙发和睡床之间的转换,使得小孩可能被沙发的靠背卡进而导致伤害或者死亡。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将沙发床以及类似家具的能够活动的部件锁止的部件,防止意外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家具的活动部件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
[0005]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用于将分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锁止,其特点是,包括
[0006]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固定部件;
[0007]具有导向结构和钩子的活动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在所述第二部件上位于第一位置,并且能活动至第二位置;
[0008]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相对接近的运动方向,所述导向结构能够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导,以使所述活动部件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进而使所述活动部件让开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进入到所述钩子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的内侧,所述活动部件还能从所述第二位置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钩子钩住所述固定部件,进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锁止。
[0009]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两个所述活动部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活动部件的所述钩子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交错布置;沿所述运动方向,两个所述活动部件的所述导向结构能够同时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导,以使两个所述活动部件活动至各自的所述第二位置,进而使两个所述活动部件让开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进入到两个所述活动部件的所述钩子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时的内侦牝以使两个所述活动部件的所述钩子钩住所述固定部件,进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锁止。
[0010]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活动部件通过铰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能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
[0011]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活动部件能依靠自身重力从所述第二位置回转到所述第一位置。
[0012]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活动部件配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所述活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活动部件能依靠所述弹簧从所述第二位置回转到所述第一位置。
[0013]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导向结构相对于所述运动方向来说为斜边。
[0014]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斜面为直线边或弧形边。
[0015]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固定部件为销。
[0016]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部件为沙发床的固定框架,所述第二部件为沙发床的座位框架。
[0017]带有导向结构和钩子的活动部件通过连接部件安装到家具的相应位置上,同时在安装一个可供该活动部件捕获的固定部件,当家具在状态转换的过程中导向机构引导固定部件以便被活动部件的钩子捕获并锁定,从而能实现防儿童误操作的锁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应用于沙发床的位置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前上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前仰视图。
[0022]图4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后仰视图。
[0023]图5为图1中锁止机构的主视图。
[0024]图6为图5中锁止机构的侧视图。
[0025]图7为图5中活动部件的支架的主视图。
[0026]图8为图7中支架的侧视图。
[0027]图9为图5中左侧的活动部件的主视图。
[0028]图10为图9所示活动部件的侧视图。
[0029]图11为图1中固定部件的主视图。
[0030]图12为图1中锁止机构的锁止过程的示意图。
[0031]图13为图1中锁止机构解锁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3]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13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0034]图1所示的床分两层,其下层的床在图中处于沙发状态,其可以通过向前拉动座位框架1A,与座位框架IA连动的关节机构(在图中没有示出)将使靠背框架IB平放,这样就变成了床的状态。在沙发状态,若没有位置A处所示的锁止机构,座位框架IA向上的翻转将带动靠背框架IB绕二者邻接的边缘为轴心转动,这样容易引起意外事故,若儿童位于靠背框架IB与床框架I的之间,就存在被夹伤,甚至死亡的情况。
[0035]有了锁止机构后,儿童就不能轻易打开。从图2至图4,可以进一步了解到锁止机构2的位置以及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
[0036]锁止机构包括安装在床框架I (第一部件)上的固定部件以及安装在座位框架(第二部件)IA上的活动部件。固定部件和活动部件的结合将锁止座位框架IA于床框架I上,从而彻底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0037]如图9和图10所示,活动部件2IA具有导向结构211和钩子210。如图5和图6所示,铰轴3穿过活动部件21A上的孔213将活动部件21A固定在机架24上。
[0038]如图5所示,两个活动部件21A、21B呈交错状态对称布置。由于活动部件21A和活动部件21B对称,因此对活动部件21A的说明,也适合于活动部件21B。从节省制造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活动部件21A和活动部件21B是一个结构完全相同的零件。
[0039]继续参照图5,两个活动部件21A、21B相交错在二者的钩子210的内侧形成一个孔位22,这个孔位与固定部件23配合,若是活动部件21A、21B有相对固定部件23运动的趋势,钩子210就将固定部件23钩住,活动部件21A、21B不得移动,即座位框架IA被锁止在床框架I上。在活动部件21A、21B的下端,通过冲压或其他工艺成形有一个操作部212,在图3所示的状态,使用者两手同时接触活动部件21A、21B的操作部212,并向外扳动,这样两个活动部件21A、21B就向外张开,两个钩子释放固定部件23,座位框架IA能够移动。
[0040]如图9所示,导向结构211是活动部件2IA向外凸出形成的弧形边缘,如图5所示,其相对水平倾斜,结合图1,在座位框架IA由上向下自由落下的时候,活动部件21A的导向结构211首先接触到固定部件23,如图11所示,固定部件23为圆柱形销。导向结构211在固定部件23上做引导,活动部件21A、21B将根据各自的导向结构211的引导向外转动,两活动部件21A、21B因此打开,随着座位框架IA的进一步下落,座位框架IA坐落在床框架I上,同时两活动部件21A、21B将反向转动,二者相对运动至交叉状态,将固定部件23捕捉到其孔位22中,如图4所示的状态就是这样。
[0041 ] 如图7和图8所示,活动部件21A、2IB的支架包括两薄壁241、242,两薄壁241、242平行配置,相对于垂直方向略微偏斜,两薄壁241、242的上方接着在一平板246上,两薄壁241、242的下侧的两端通过连接部243结合,同时两薄壁241、242在下部被切割出大致成三角形的开放部244,在开放部244的上方为轴孔245。铰轴3穿过轴孔245以及两活动部件21A、21B上的孔213,这样两活动部件21A、21B就能在支架24上以铰轴3为中心转动,左、右两侧的连接部243形成活动部件21A、21B的下止点,如图5所示,在各自的下止点,两活动部件21A、21B交错,二者的钩子210内侧围成一个孔位22,该孔位22位于铰轴3的下方,能接收固定部件23。平板246在附着于座位框架IA的下侧。
[0042]结合图12和图13,详细说明锁止机构的锁止过程以及解锁过程。
[0043]从图12的左侧看到右侧,一开始,座位框架IA位于床框架I的上方,双手释放座位框架1A,在座位框架IA落下的过程中,活动部件21A、21B借助于重力落下呈交错状态。随着进一步的下移,活动部件21A、21B的各自的导向结构首先接触到固定部件23,固定部件23相当于施加了一个垂直向上的冲击力于其导向结构上,如图9所示,垂直力的导向结构211的法线方向的分力不通过铰轴的轴孔213,该分力产生的力矩将使活动部件21A、21B向外转动打开,这样随着进一步的下移,固定部件23进入到活动部件21A、21B的原来状态(第一位置,如图5所示的位置)的钩子的内侧形成的孔位22,一旦固定部件23与导向结构211分离,使活动部件21A、21B向外转动的力矩消失,在重力产生的力矩作用下,二者自然下摆,回到其初始位置,二者形成孔位22抱着固定部件23,这样即便向上抬座位框架1A,由于钩子与固定部件23的作用,除非破坏钩子或固定部件,无法转动座位框架1A。
[0044]如图13所示,在图13中从右看到左,要将图1所示的沙发状态切换到床的状态,操作者的双手的手指搭在活动部件21A、21B的操作部212上,向外扳开活动部件21A、21B,这样钩子与固定部件形成约束作用消失,可以无障碍地抬起座位框架1A。然后操作座位框架1A,将靠背框架IB放平,切换到床的状态。
[0045]由于需要两个独立的操作动作来分别操作活动部件21A、21B,这样增加了儿童移动座位框架IA的复杂度,儿童无意识地抬起座位框架IA的情况可以避免。
[0046]另外,无论是要锁止座位框架1A,还是要解锁座位框架1A,都非常方便,对于成年人来说,基本上没有难度。
[0047]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锁止机构仅依靠一个活动部件也能胜任锁止要求,并且也能避免儿童无意识地抬起座位框架1A。
[0048]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例如,固定部件23不限于是圆柱形销,方形的也没有问题,固定部件23也不限于是销,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
[0049]活动部件21A、2IB除了依靠重力回位外,还可以配置弹簧来实现自动回位。
[0050]活动部件21A、21B不限于是在其支架上转动来打开,还可以是在其支架上的滑动移动,活动部件21A、21B向下冲击固定部件23,固定部件23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在活动部件的导向结构,在该导向结构上产生一个与滑动方向平行的分力,就可以促使活动部件移动,从而打开锁止机构。
[0051]导向结构211也不限于是弧形边,直线边也没有问题。
[0052]锁止机构不用在沙发床,用在其他家具的活动部件上也没有问题。
[0053]在一些场合,锁止机构的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的位置也是可以互换的。
[0054]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用于将分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锁止,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固定部件; 具有导向结构和钩子的活动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在所述第二部件上位于第一位置,并且能活动至第二位置; 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相对接近的运动方向,所述导向结构能够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导,以使所述活动部件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进而使所述活动部件让开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进入到所述钩子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的内侧,所述活动部件还能从所述第二位置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钩子钩住所述固定部件,进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锁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部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活动部件的所述钩子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交错布置;沿所述运动方向,两个所述活动部件的所述导向结构能够同时在所述固定部件上做引导,以使两个所述活动部件活动至各自的所述第二位置,进而使两个所述活动部件让开所述固定部件,使所述固定部件进入到两个所述活动部件的所述钩子在各自的所述第一位置时的内侦牝以使两个所述活动部件的所述钩子钩住所述固定部件,进而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锁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通过铰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能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能依靠自身重力从所述第二位置回转到所述第一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件配置有弹簧,所述弹簧所述活动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活动部件能依靠所述弹簧从所述第二位置回转到所述第一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相对于所述运动方向来说为斜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边为直线边或弧形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为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儿童误操作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沙发床的固定框架,所述第二部件为沙发床的座位框架。
【文档编号】A47C17/04GK204245674SQ20142055698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彭晓晶 申请人:乐瑞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