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压式闭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02991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新型气压式闭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气缸体、设置在容纳腔内的活塞、能够拖动活塞轴向移动的拉杆;活塞把容纳腔分隔为轴向分开的两个腔体即左室腔和右室腔,左室腔是敞开型腔体而右室腔是相对封闭型腔体,在右室腔的端部设置有节流装置;活塞包括活塞主体及设置在活塞主体外周侧并能够与容纳腔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的密封装置,拉杆的头端伸入到左室腔内并连接活塞主体,拉杆的尾端延伸出从左室腔;在活塞主体上还设置有裙边部,裙边部从活塞主体上轴向延伸出来并贴合在拉杆上,在裙边部与拉杆之间设置有采用凹凸配合定位结构的定位机构。为此,通过裙边部使拉杆和活塞稳定地连接一体从而不易于相互脱落而影响闭门器的使用功能。
【专利说明】新型气压式闭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闭门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气压式闭门器。

【背景技术】
[0002]闭门器是安装在门扇上使门扇在开启后能够自动闭合的一种复位装置。设置闭门器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关门过程的控制,使关门过程的各种功能指标能够按照人的需要进行调节。另外,使用闭门器的意义不仅在于将门自动关闭,还能够保护门框和门体平稳关闭。
[0003]闭门器一般分为气压式闭门器和液压式闭门器。常见的气压式闭门器的结构在专利号为CN00239985.7,名称为“气压式闭门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也有披露。上述专利CN00239985.7披露的闭门器,包括腔体I,位于腔体I内的拉杆2,连接于所述拉杆2上的活塞片3。在所述腔体I前部有安装端11,安装端11上设置有安装孔5,腔体I内腔前端依次设置有能够连通内外空间的通孔7、螺纹孔71和螺纹头孔73,在螺纹孔71的边缘还设有翼孔72。所述螺钉8的螺纹部旋接在所述螺纹孔71内,当旋转所述螺钉8使其往外移动时,没有与所述螺钉8旋接的螺钉孔71部分与所述翼孔72连通增大出气孔的体积,反方向调整所述螺钉8即能够减少所述出气孔的体积,这样,通过螺钉8与螺纹孔71的配合调整出气量,从而使闭门器的关门速度可调。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专利CN00239985.7披露的气弹簧闭门器,我们从上述专利CN00239985.7的附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拉杆2的头部设置有定位凸台用于定位所述活塞片3,但当拉力过大时,所述活塞片3非常容易脱离所述拉杆2导致闭门器的功能失效。所述拉杆2与所述活塞片3之间的连接结构并不可靠。
[0005]其次,我们还发现上述专利CN00239985.7的闭门器还存在一个弊端,调整出气量的关键是调整所述螺钉8与所述螺钉孔71的旋接长度。而为了能够调整螺钉8,往往需要使用专用工具控制所述螺钉8的调整。而闭门器一般是安装在门扇的顶部而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操作人员需要借用登高工具并昂起头把专用的工具与螺钉8的头部配对进行调整,而且调整的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出现专用工具与所述螺钉错位,而不得不重复把所述专用工具与所述螺钉8进行配对,操作非常繁琐。另外,所述螺钉8直接裸露在空气中,灰尘或者空气中的水汽很容易沉积在所述螺钉8上,使所述螺钉8出现锈蚀问题而影响调整效果,而且灰尘还可能堆积在所述翼孔72、螺纹头孔73上而影响出气效果。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旨在改进所述拉杆和所述活塞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它们能够可靠连接;另外,我们还改善所述闭门器的气压调节装置,这样,不仅便于气压的调整还能够对所述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进行很好的保护。
[0007]为此,本发明提出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气缸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活塞、能够拖动所述活塞轴向移动的拉杆;其中,所述活塞把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轴向分开的两个腔体即左室腔和右室腔,所述左室腔是敞开型腔体而所述右室腔是相对封闭型腔体,在所述右室腔的端部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活塞包括活塞主体及设置在所述活塞主体外周侧并能够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的密封装置,所述拉杆的头端伸入到所述左室腔内并连接所述活塞主体,所述拉杆的尾端延伸出从所述左室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主体上还设置有裙边部,所述裙边部从所述活塞主体上轴向延伸出来并贴合在所述拉杆上,在所述裙边部与所述拉杆之间设置有采用凹凸配合定位结构的定位机构。
[0008]其中,所述活塞是所述闭门器的重要功能件之一,能够在所述容纳腔内轴向移动,所述活塞把所述容纳腔在轴向上分隔为相对密封的左室腔和右室腔,所述左室腔和右室腔是在轴向上以它们之间相对的方位命名的腔体,而且它们的体积大小是随所述活塞的移动而变化,当所述左室腔的体积增大时,所述右室腔的体积则缩少,反之亦然,即所述左室腔和右室腔的体积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且,所述左室腔和右室腔之间也不必是完全隔离的两个独立空间,它们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所述活塞部分实现部分气量的连通,为此它们之间不必是绝对隔离封闭的结构而是相对密封的结构。
[0009]其中,所述右室腔是相对封闭型腔体,是指所述右室腔与周围空间之间能够有条件地进行空气量的互通。其中在所述右室腔的端部设置的所述节流装置,就是为了调节进出所述右室腔的气量。
[0010]另外,为了在打开门扇而拉动所述拉杆往左移动时,所述门扇能够被顺畅地打开,所述左室腔设置为敞开型腔体,也即在所述活塞左、右移动时,所述左室腔内的空气可以基本不受阻扰地进出。
[0011 ] 其次,所述活塞包括活塞主体,所述活塞主体是所述活塞的主要骨架部分,构成分隔所述容纳腔的主要分隔体。所述活塞还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所述活塞主体外周侧并随所述活塞主体一起滑动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滑动配合。
[0012]其中,所述拉杆是呈长杆状的构件,我们把伸入到所述左室腔内的一端为头端,而伸出从所述左室腔的一端为尾端。所述拉杆不仅是能够拖动所述活塞移动的驱动机构,还是能够把所述闭门器连接到门扇上的连接机构。这样,所述拉杆把门扇与所述活塞连接起来形成联动关系。当门扇移动时能够通过所述拉杆拖动所述活塞移动,反之,当所述活塞移动时,也反过来通过所述拉杆驱动所述门扇移动。
[0013]其中,所述节流装置可以设置在所述右室腔的端部顶壁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右室腔的端部侧壁上。当关闭门扇而推动所述活塞往右边移动时,所述右室腔的体积减少而气压增大,所述右室腔内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节流装置排放到外界空间中,进而通过所述节流装置控制所述活塞向右移动的速度,进而能够合理地控制门扇的闭合速度;而打开门扇时,夕卜界的气体也能够通过所述节流装置进入到所述右室腔内,进而通过所述节流装置控制所述活塞向左移动的速度,进而能够合理地控制门扇的打开的速度。
[0014]在关门或开门的过程中,所述拉杆与所述活塞都需要保持联动关系,如果所述拉杆与所述活塞相互脱离,所述闭门器的功能将失效,为了使所述拉杆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可靠连接,所述活塞还包括裙边部。所述裙边部设置在所述活塞主体上并可以向左侧方向轴向延伸出来或向右侧方向轴向延伸出来并贴合在所述拉杆上,在所述裙边部与所述拉杆之间设置有采用凹凸配合定位结构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是通过凹形定位体和凸形定位体配合进行定型的机构,例如所述凹形定位体可以是设置在所述拉杆外侧的定位凸台,而所述凸形定位体可以是设置在主体部的内侧定位凹槽,当所述拉杆头部伸入到所述活塞主体内,所述定位凸台卡定到所述定位凹槽内从而把所述活塞轴向定位到所述拉杆上;所述定位机构还可以由设置在所述拉杆外侧的定位凹槽和设置在活塞主体的内侧定位凸台组成,同样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裙边部使所述拉杆和活塞稳定地连接一体,从而不易于相互脱落而影响所述闭门器的使用功能。
[0015]其中,所述裙边部与所述活塞主体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左室腔或右室腔内还设有能够让所述活塞复位的复位弹黃。
[0017]其中,所述复位弹簧可以设置在所述左室腔内并穿套在所述拉杆上从而定位所述复位弹簧,能够推动所述活塞往右移动而复位或牵引所述活塞向左移动;或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右室腔内,能够拉动所述活塞往右移动而复位或推动所述活塞向左移动复位。
[0018]而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拉杆和所述活塞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裙边部外侧还设置有防脱器,所述防脱器紧扣住至少部分所述定位机构。
[0019]其中,所述防脱器是有效防止所述定位机构失效的安全性构件,即防止在所述拉杆和活塞移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而使所述裙边部受力张开进而使所述凸形定位体脱离所述凹形定位体,从而丧失对所述拉杆和所述活塞之间的定位作用。而为了使所述防脱器紧扣住至少部分所述定位机构,所述防脱器能够整体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所对应的区域或部分区域,例如,所述防脱器呈筒状并通过螺纹连接贴合在所述裙边部的外围并位于所述定位机构所对应的区域或部分区域。或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防脱器呈盖状而具有顶部和由所述顶部延伸出来的翻边,所述翻边紧扣住至少部分所述定位机构。这样,所述翻边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所对应的区域或部分区域从而能够紧扣至少部分所述定位机构而防止其失效。此时,为了定位所述防脱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防脱器的顶部定位在所述拉杆上。这样,能够使所述防脱器成为所述拉杆脱离所述活塞的阻碍,从而保证所述防脱器始终设置在所述裙边部的外侧。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翻边的内侧设置有的凹凸筋。
[0021]其中,所述凹凸筋是凹凸相对设置的构造体,相邻的凸起筋之间自然形成凹陷筋,相邻的凹陷筋之间自然形成凸起筋。这样,所述翻边的内侧形成明显的凹凸结构,借助所述凹凸结构进一步扣紧所述定位机构,保证所述定位机构的凹凸定位结构的长期有效配合。
[0022]而为了能够便于调节所述右室腔内的气压大小,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右室腔的端部的节流孔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杆和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的头端部,所述调节螺杆的尾端部旋接在所述节流孔内,所述调节旋钮的外径大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径。
[0023]其中,所述节流孔包括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和轴向贯通所述螺纹孔的排气槽,所述螺纹孔没有与所述调节螺杆尾端部旋接的部分与排气槽连通组成排气通道。当所述调节螺杆的尾端部完全旋接在所述节流孔内而与所述节流孔的旋接长度最长时,所述通气通道的体积最少,对所述拉杆和活塞移动复位产生的阻力也最大;当所述调节螺杆往外移动时,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节流孔的旋合长度减小,从而使所述通气通道的体积变大,对所述拉杆和活塞移动复位而产生阻力也减小。
[0024]其中,所述调节螺杆和调节旋钮可以通过二次注塑等工艺一体成型,还可以分别制造后通过连接结构而连接一体。这样,所述调节旋钮的旋转同时会带动所述调节螺杆的旋转。
[0025]其中,所述调节旋钮的外径大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径,这样,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所述调节旋钮和方便对所述调节旋钮施加扭力。
[0026]另外,所述调节旋钮还能够起到保护所述调节螺杆的作用,防止所述调节螺杆直接与灰尘或空气中的水汽接触而影响所述调节螺杆的使用效果,也能够防止灰尘堆积到所述节流孔的出气端而影响出气效果。
[002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调节旋钮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凸起部;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具有弹性臂的辅助调节件,所述辅助调节件定位在所述气缸体的外侧壁上,所述调节旋钮内侧的所述凸起部能够滑动地配合到所述弹性臂上。这样当所述调节旋钮旋转时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弹性支臂相对滑动,发出提示性的滑动声音。
[0028]其中,所述辅助调节件是一种独立于所述调节旋钮的构件,其可以是一种筒状件,所述筒状件的侧壁由多个弹性臂组成;又或者,所述辅助调节件还可以是一种具有圈体固定部和弹性支臂的扭簧。通过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弹性支臂相互协助发出声音,操作者能够借助声音推测调节效果。
[002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右室腔的尾端部设置有尾端盖,所述节流孔设置在所述尾端盖上;所述辅助调节件定位在所述尾端盖上。
[003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能够连接到门扇或门框上的支架,所述拉杆的尾端呈钩状并能够钩挂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拉杆的尾端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拉杆脱离所述支架的定位销。
[0031]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广泛应用到气压式闭门器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图2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0035]图4是图2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其中为了能够清晰显示所述螺纹孔(492)和所述排气槽(493),删掉部分所述调节螺杆(9);
[0036]图5是图1中所述调节装置(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6是图1中所述防脱器(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7是图1中所述活塞(5)的活塞主体(5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8是图1中所述辅助调节件(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9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一端连接在门框上另一端连接在门扇上从而能够调节门扇的开关速度。包括具有容纳腔13的气缸体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3内的活塞5、能够拖动所述活塞5轴向移动的拉杆2 ;其中,所述活塞5把所述容纳腔13分隔为两个相对密封的腔体即左、右轴向分开的左室腔13a和右室腔13b,所述左室腔13a是敞开型腔体而所述右室腔13b是相对封闭型腔体,在所述右室腔13b的端部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活塞5包括活塞主体51及设置在所述活塞主体51外周侧并能够与所述容纳腔13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的密封装置47,所述拉杆2的头端22伸入到所述左室腔13a内并连接所述活塞主体51,所述拉杆2的尾端21延伸出从所述左室腔13a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主体51上还设置有裙边部56,所述裙边部56从所述活塞主体51上轴向延伸出来并贴合在所述拉杆2上,在所述裙边部56与所述拉杆2之间设置有采用凹凸配合定位结构的定位机构10。
[0043]下面详细论述本发明技术方案:
[0044]实施方式一
[004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包括具有容纳腔13的气缸体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3内的活塞5、能够拖动所述活塞5移动的拉杆2。其中所述活塞5把所述容纳腔13分隔为两个相对密封的腔体即左右分开的左室腔13a和右室腔13b,在所述左室腔13a内还设有能够让所述活塞5复位的复位弹簧44,所述复位弹簧44穿套在所述拉杆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44采用压缩弹簧。在所述左室腔13a的尾端部即所述气缸体I的尾端部11盖合有外端盖42,在所述外端盖42的内侧设置有内端盖43,所述复位弹簧44的一端顶压在内端盖43上,另一端顶压在所述活塞5上,在所述外端盖42及内端盖43上设置有空气流通通孔,从而使所述左室腔13a形成敞开型腔体。其次在所述气缸体I的尾端部11的外侧还设置有支撑架41。
[0046]所述拉杆2的头端22伸入到所述左室腔13a内并连接所述活塞5,所述拉杆2的尾端21呈钩状延伸出所述左室腔13a并支撑在所述支撑架41上后钩挂在支架45上,所述支架45能够连接到门扇上(当然也可以是门框),这样,所述拉杆2把门扇与所述活塞5连接起来形成联动关系。当门扇移动时能够通过所述拉杆2拖动所述活塞5移动,反之,当所述活塞5移动时,也反过来通过所述拉杆2驱动所述门扇移动。另外,在所述拉杆2的尾端部21上设置有通孔21a,在所述通孔21a上设置有定位销46,所述定位销46用于防止所述拉杆2的尾端部21脱离所述支架45。而所述右室腔13b为相对封闭型腔体,在右室腔13b的尾端部,即在所述气缸体I的首端部12盖合有尾端盖49。所述尾端盖49包括基体部494和定位部495,所述基体部494盖合所述右室腔13b的尾端部上并铆接有固定架48,所述固定架48通过紧固螺钉定位在墙体上,而在所述定位部495上设置有节流装置,此时所述节流装置相当于设置在右室腔13b的端部顶壁上。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节流装置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右室腔13b的端部顶壁上也是可行的方案。
[0047]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活塞5包括活塞主体51及设置在所述活塞主体51外侧并能够与所述容纳腔13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的密封装置47,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装置47采用O型硅胶圈。所述活塞主体51是所述活塞5的主要构成部分并构成分隔所述容纳腔13的主要分隔体,所述活塞主体51包括有环状的左气片52、右气片53,在所述右气片53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54。而为了减少所述左气片52、右气片53与所述气缸体I内侧壁之间的摩擦,所述左气片52、右气片53与所述气缸体I内侧壁之间预留有微小的间隙。另外,所述左气片52和右气片53间隔设置并在它们之间形成定位空间,所述O型密封圈限制在所述定位空间内并与所述左气片52、右气片53之间留有一定的移动间隙。
[0048]当打开门扇时,门扇(当然也可以是门框)通过所述支架45拉动所述拉杆2,再由所述拉杆2拖动活塞5往左侧移动时,所述密封装置47由于承受到所述气缸体I内侧壁对其的摩擦力而出现活动滞后最终顶靠在所述右气片53上由所述而右气片53推动而与所述左气片52之间留出间隙。此时,随着所述拉杆2和活塞5的移动,所述左室腔13a的体积逐渐缩小,而所述右室腔13b的体积逐渐扩大,所述左室腔13a内的部分气体通过所述外端盖42及内端盖43上的空气流通通孔排放到外界空间中;而左室腔13a内的另一部分气体还能够通过所述左气片52与所述气缸体I内侧壁之间的间隙和所述右气片53上的透气孔54进入到所述右室腔13b内,此时,外界空间中的气体也能够通过所述节流装置进入到所述右室腔13b内共同补充所述右室腔13b的气体。为此,打开门扇时,只需克服所述复位弹簧44的弹力使其压缩,并克服所述左室腔13a与右室腔13b之间压力差即能够轻快地打开门扇。而当拉力消除时,所述复位弹簧44张开复位并推动活塞5向右移动,再由所述活塞5推动所述拉杆2向右侧移动。此时,所述密封装置47由于承受到所述气缸体I内侧壁对其的摩擦力而出现活动滞后最终顶靠在所述左气片52上而封堵所述左气片52与所述气缸体
I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所述左室腔13a和右室腔13b之间形成相对密封而使它们之间的气体不能相互流通。随着所述拉杆2和活塞5的移动,所述右室腔13b的体积缩小,气压增大,所述右室腔13b内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节流装置排放到外界空间中从而使所述右室腔13b保持在适当的气压状态下而对所述活塞5的移动产生适当的阻碍力,进而能够合理地控制门扇的闭合速度。
[0049]下面将详细论述所述拉杆2和活塞5之间的连接定位结构:
[0050]如图3所示,所述活塞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主体51上并贴合在所述拉杆头端22上的裙边部56,所述裙边部56与所述活塞主体51之间一体成型并轴向延伸出来,在所述裙边部56与所述拉杆头端22之间设置有采用凹凸配合定位结构的一组定位机构10。
[0051]所述定位机构10包括相互适配的定位凸台55和定位凹槽23,所述定位凸台55设置在所述裙边部56的内侧,所述定位凹槽23设置在所述拉杆2外侧。当所述拉杆头部22伸入到所述活塞主体51及所述裙边部56内时,所述定位凸台55卡定到所述定位凹槽23内从而把所述活塞5轴向定位到所述拉杆2上。这样,所述活塞5与所述拉杆2之间能够稳固的连接一起,不易于相互脱落而影响所述闭门器的使用功能。当拉动所述拉杆2移动时,所述拉杆2能够带动所述活塞5 —起移动;反之,在所述活塞5移动,例如所述复位弹簧44推动所述活塞5复位移动时,所述活塞5反过来也带动所述拉杆2移动复位。
[0052]当然作为另一实施方案,所述定位机构10所包括的所述定位凸台55和所述定位凹槽23还可以在所述裙边部56与所述拉杆2之间调换过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0053]而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拉杆2和所述活塞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裙边部56外侧还设置有防脱器6。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防脱器6呈盖状而具有顶部62和由所述顶部62延伸出来的翻边63,所述翻边63设置在所述裙边部56外侧所述定位机构10所对应的区域从而能够紧扣住所述定位机构10。这样,所述翻边63能够防止所述定位机构10失效,即防止在所述拉杆2和活塞5移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而使所述裙边部56受力张开进而使所述定位凸台55脱离所述定位凹槽23而丧失所述拉杆2和所述活塞5之间的定位作用。所述翻边63的内侧设置凹凸筋,即设置有多条凸起筋64,相邻的两条凸起筋64之间自然形成凹陷筋65。所述凸起筋64和凹陷筋65使所述翻边63的内侧形成明显的凹凸结构,借助所述凹凸结构进一步扣紧所述定位机构10,保证所述定位机构10的凹凸定位结构的长期有效配合。另外,为了定位所述防脱器6,在所述拉杆2的首端部22设置有呈蘑菇状的插头24,所述防脱器6的顶部62设置有让所述插头24的杆部穿过的定位通孔61。这样,把所述插头24的杆部穿过所述定位通孔61从而利用头部把所述防脱器6的顶部62定位在所述拉杆2的头端部位,能够使所述拉杆2与所述防脱器6形成固定连接,从而形成所述拉杆2脱离所述活塞5的阻碍,保证所述防脱器5始终设置在所述裙边部56外侧紧扣住所述定位机构10。当然,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防脱器6还可以是呈管箍样的环形收紧机构,在此情况下,在所述裙边部56的末端最好设置一圈径向的凸起,所述管箍定位在所述凸起的内端,这样通过所述凸起限定所述管箍使其不易轴向脱落。
[0054]而为了能够便于调节右室腔内13b的气压大小,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右室腔13b的端部的节流孔491和设置在所述节流孔491上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杆9和调节旋钮8,所述调节旋钮8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9的头端部93,所述调节螺杆9的尾端部92旋接在所述节流孔491内。
[0055]其中,所述节流孔491设在所述尾端盖49的定位部495上,并由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492和轴向贯通所述螺纹孔492的排气槽493组成,所述螺纹孔492没有与所述调节螺杆9的尾端部92旋接的部分与排气槽493连通组成排气通道。当所述调节螺杆9的尾端部92完全旋接在所述螺纹孔492内而与所述螺纹孔492的旋接长度最长时,所述通气通道的体积最少,对所述拉杆2和活塞5移动复位产生的阻力也最大;当所述调节螺杆9往外移动时,所述调节螺杆9与所述螺纹孔492的旋合长度减小,从而使所述通气通道的体积变大,对所述拉杆2和活塞5移动复位而产生阻力也减小。
[0056]其中,所述调节螺杆9和调节旋钮8通过二次注塑等工艺一体成型,这样,所述调节旋钮8的旋转同时会带动所述调节螺杆9旋转。或者,所述调节螺杆9和调节旋钮8还可以分别制造后通过连接结构而连接一体,也是可以行的方案。
[0057]而为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所述调节旋钮8和方便对所述调节旋钮8施加扭力,所述调节旋钮8的外径大于所述调节螺杆9的外径,最好与所述尾端盖49的外径一致。这样,所述调节旋钮8还能够起到保护所述调节螺杆9的作用,防止所述调节螺杆9直接与灰尘或空气中的水汽接触而影响所述调节螺杆9的使用效果,也能够防止灰尘堆积到所述节流孔491的出气端而影响出气效果。
[0058]另外,所述调节旋钮8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凸起部81。
[0059]如图4所示,在所述尾端盖49的定位部495上还设置有辅助调节件7。所述辅助调节件7包括内侧圈体73和外侧圈体74,所述内侧圈体73和外侧圈体74的顶部连接一体。所述定位部495上设置有定位孔494,而在所述辅助调节件7的内侧圈体73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494适配的定位凸起71,所述辅助调节件7通过所述定位凸起71和所述定位孔494的配合固定定位到所述尾端盖49上。而所述辅助调节件7的外侧圈体74由多个相互间隔的弹性臂72组成。所述弹性臂72包括支臂77和设置在支臂77尾端往外翻的脚部75。其中一对对称的弹性臂72还包括有设置在脚部75的凸点76。所述弹性臂72伸入到所述调节旋钮8的内侧使所述凸点76能够顶靠在所述凸起部81上。当所述调节旋钮8旋转时,所述凸起部81能够顶压所述凸点76而使其相应的弹性臂72翘起,然后当所述调节旋钮8继续旋转而使所述凸起部81滑移所述凸点76时,翘起的所述弹性臂72复位而使其上的所述凸点76敲打所述调节旋钮8的内侧而发出声音,这样,所述凸起部81和所述弹性支臂72相对移动而发出声音,使操作者能够借助声音推测调节效果。而为了防止所述调节旋钮8脱离所述闭门器,所述调节旋钮8的端部设置有一对凸台82,所述凸台82内径小于所述脚部75的外径,这样当所述调节旋钮8调节到最外侧时,所述凸台82能够抵靠在所述脚部75上而防止所述调节旋钮8脱离所述闭门器。
[0060]第二种实施方式:
[0061]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存在几个区别点:第一点,所述复位弹簧44不是设置在所述左室腔13a而是设置在所述右室腔13b,并且采用拉伸弹簧代替压缩弹簧,所述复位弹簧44的一端钩扣在所述活塞5上,另一端顶压在所述尾端盖49上。第二点,改变了所述裙边部56的设置位置,所述裙边部56改为设置在所述活塞主体51的右侧边位置,并且所述裙边部56与所述拉杆头端22之间设置两组定位机构(100,101)。第三点,所述防脱器6采用了另一种等同的结构方式:所述防脱器6呈筒状并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所述裙边部56的外围所述定位机构100所对应的部分区域,从而紧扣住部分所述定位机构10。虽然第二种实施例并没有完成紧扣住所有的所述定位机构(100,101),但只要防止所述定位机构100或定位机构101失效,就能够防止所述拉杆2和所述活塞5相互脱离。为此,所述防脱器6紧扣住部分的所述定位机构(100,101)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气缸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活塞、能够拖动所述活塞轴向移动的拉杆;其中,所述活塞把所述容纳腔分隔为轴向分开的两个腔体即左室腔和右室腔,所述左室腔是敞开型腔体而所述右室腔是相对封闭型腔体,在所述右室腔的端部设置有节流装置;所述活塞包括活塞主体及设置在所述活塞主体外周侧并能够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的密封装置,所述拉杆的头端伸入到所述左室腔内并连接所述活塞主体,所述拉杆的尾端延伸出从所述左室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主体上还设置有裙边部,所述裙边部从所述活塞主体上轴向延伸出来并贴合在所述拉杆上,在所述裙边部与所述拉杆之间设置有采用凹凸配合定位结构的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室腔或右室腔内还设有能够让所述活塞复位的复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裙边部外侧还设置有防脱器,所述防脱器紧扣住至少部分所述定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器呈盖状而具有顶部和由所述顶部延伸出来的翻边,所述翻边紧扣住至少部分所述定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器的顶部定位在所述拉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内侧设置有凹凸筋。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右室腔的端部的节流孔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杆和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杆的头端部,所述调节螺杆的尾端部旋接在所述节流孔内,所述调节旋钮的外径大于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凸起部;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具有弹性臂的辅助调节件,所述辅助调节件定位在所述气缸体的外侧壁上,所述调节旋钮内侧的所述凸起部能够滑动地配合到所述弹性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室腔的尾端部设置有尾端盖,所述节流孔设置在所述尾端盖上;所述辅助调节件定位在所述尾端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新型气压式闭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能够连接到门扇或门框上的支架,所述拉杆的尾端呈钩状并能够钩挂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拉杆的尾端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拉杆脱离所述支架的定位销。
【文档编号】E05F15/02GK204098676SQ201420605265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0日
【发明者】柯志杰 申请人:曹国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