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09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婴儿折叠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折叠床。它包括床架和床板,该床架包括均床头架、床尾架、左侧护栏和右侧护栏,左侧护栏包括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和左侧第三单元,左侧第一单元的首侧与床头架的左侧铰接,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铰接,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铰接,左侧第三单元的尾侧固定连接于床尾架的左侧;右侧护栏包括右侧第一单元、右侧第二单元和右侧第三单元,右侧第三单元的首侧固定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铰接,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铰接,右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床尾架的右侧铰接;本实用新型的床架折叠合拢后减少占用空间,以方便携带、运输、存放。
【专利说明】
婴儿折叠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床,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婴儿折叠床。

【背景技术】
[0002]婴儿床是指给婴儿使用的床,婴儿可于其上作息玩耍。婴儿床一般包括床架和安装在床架上的床板,该床架一般包括均以木质基材制成的床头架、床尾架、左侧护栏和右侧护栏,床头架、床尾架、左侧护栏和右侧护栏共同包围着床板以保护婴儿防止婴儿从床上跌落。现有的婴儿床一般不能折叠,其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携带、运输、存放等等,而现有的可折叠的床其床架的折叠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折叠与张开操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运输、存放且折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的婴儿折叠床。
[0004]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婴儿折叠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床架设有用于支承床板的支承结构,该床架包括均以木质基材制成的床头架、床尾架、左侧护栏和右侧护栏,左侧护栏连接于床头架的左侧与床尾架的左侧之间,右侧护栏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与床尾架的右侧之间,左侧护栏包括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和左侧第三单元,左侧第一单元的首侧与床头架的左侧铰接,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铰接,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铰接,左侧第三单元的尾侧固定连接于床尾架的左侧;右侧护栏包括右侧第一单元、右侧第二单元和右侧第三单元,右侧第三单元的首侧固定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铰接,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铰接,右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床尾架的右侧铰接;床架在一折叠合拢状态和一展开状态之间转换;床架处于折叠合拢状态时,左侧第一单元和左侧第二单元被收容于床头架、右侧第三单元以及右侧第二单元所围成的空间内,且右侧第一单元和右侧第二单元被收容于床尾架、左侧第三单元以及左侧第二单元所围成的空间内;床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床头架、左侧护栏、床尾架和右侧护栏合围成一可容纳床板的容纳空间,床板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由支承结构支承。
[0006]该技术方案公开的婴儿折叠床结构简单,折叠或者展开操作方便快捷,床架折叠合拢后减少占用空间,以方便携带、运输、存放,床架展开后于容纳空间内放入床板,床板可以限定床架,使床架保持于展开状态,简洁实用。
[0007]以上技术方案可通过以下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0008]该床头架的底部和床尾架的底部均设有脚轮。该技术方案公开的床架的底部设有脚轮,使婴儿床可以行动方便,便于摆放、移动及提高娱乐性。
[0009]该支承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右侧第一单元以及右侧第二单元上的支承凸块,于床架处于展开状态并将床板放置于容纳空间时,床板抵压在各个支承凸块上。该技术方案公开的支承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施。
[0010]该容纳空间呈方框状,床板为与该容纳空间的形状相匹配的方形板。
[0011]该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之间设有第一关节,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是通过第一关节实现铰接的;该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之间设有第二关节,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是通过第二关节实现铰接的;该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关节座、一第一联接套和一第二联接套,第一联接套设有与关节座铰接的第一铰接耳,第二联接套设有与关节座铰接的第二铰接耳,第一铰接耳和第二铰接耳分别与关节座铰接;该第一关节的第一联接套与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连接,该第一关节的第二联接套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连接;该第二关节的第一联接套与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连接,该第二关节的第二联接套与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连接。该技术方案公开的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如果直接在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的端部加工出铰接耳,这样的加工制作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是一很长的条形杆,对端部加工非常困难,此外,当铰接耳损毁时,必须重新更换整个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右侧第一单元和右侧第二单元,或者至少更换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这样的更换成本是昂贵的;而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具有加工制作难度低、加工成本及维护成本少的优点;
[0012]该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之间设有第三关节,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是通过第三关节实现铰接的;该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之间设有第四关节,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是通过第四关节实现铰接的;该第三关节与第四关节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第三联接套和一第四联接套,第三联接套设有第三铰接耳,第四联接套设有第四铰接耳,第三铰接耳与第四铰接耳铰接;该第三关节的第三联接套与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连接,该第三关节的第四联接套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连接;该第四关节的第三联接套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连接,该第四关节的第四联接套与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连接。该技术方案公开的第三关节与第四关节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且无需对第一上横杆、第一下横杆、第二上横杆和第二下横杆的端部加工出铰接耳,降低加工难度,减少加工成本;
[0013]该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右侧第一单元和右侧第二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第一上横杆、一第一下横杆和多根连接于第一上横杆与第一下横杆之间且间隔排列的第一纵杆;该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包括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和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该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包括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和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该第一关节有2个,其中一个第一关节的第一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一关节的第二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另一个第一关节的第一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一关节的第二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该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包括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和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该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包括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和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该第二关节有2个,其中一个第二关节的第一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二关节的第二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另一个第二关节的第一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二关节的第二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快捷。
[0014]该左侧第三单元和右侧第三单元均包括一第二上横杆、一第二下横杆和一连接于第二上横杆与第二下横杆之间的第二纵杆;该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包括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和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该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包括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和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该第三关节有2个,其中一个第三关节的第三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三关节的第四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另一个第三关节的第三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三关节的第四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该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包括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和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该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包括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和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该第四关节有2个,其中一个第四关节的第三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且该第四关节的第四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另一个第四关节的第三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且该第四关节的第四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该左侧第三单元的尾侧包括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和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和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固定连接于床尾架的左侧;该右侧第三单元的首侧包括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和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和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固定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快捷。
[0015]左侧第一单元的首侧包括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和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以及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分别通过一合页与床头架的左侧铰接;右侧第一单元的尾侧包括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和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以及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分别通过一合页与床尾架的右侧铰接。
[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折叠或者展开操作方便快捷,床架折叠合拢后减少占用空间,以方便携带、运输、存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床架处于展开状态,床板置入容纳空间A ;
[001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其中床架处于展开状态,床板置入容纳空间A ;
[0019]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其中床架处于展开状态,床板置入容纳空间A ;
[0020]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其中床架处于展开状态,床板置入容纳空间A ;
[0021]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床架与床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床架处于展开状态;
[0022]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床架的俯视图,其中床架处于展开状态;
[0023]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床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4]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合页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合页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6]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关节或第二关节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关节或第二关节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8]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关节或第四关节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关节或第四关节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0]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床架的从折叠合拢状态向展开状态转换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床架的从折叠合拢状态向展开状态转换过程的俯视图;
[0032]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床架处于折叠合拢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床架处于折叠合拢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5]如图1至图17所示,一种婴儿折叠床,包括床架和床板1,床架设有用于支承床板I的支承结构,该床架包括均以木质基材制成的床头架2、床尾架3、左侧护栏4和右侧护栏5,左侧护栏4连接于床头架的左侧21与床尾架的左侧31之间,右侧护栏5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22与床尾架的右侧32之间;
[0036]左侧护栏4包括左侧第一单元41、左侧第二单元42和左侧第三单元43,左侧第一单元41的首侧与床头架的左侧21铰接,左侧第一单元41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42的首侧铰接,左侧第二单元42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43的首侧铰接,左侧第三单元43的尾侧固定连接于床尾架的左侧31 ;
[0037]右侧护栏5包括右侧第一单元51、右侧第二单元52和右侧第三单元53,右侧第三单元53的首侧固定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22,右侧第三单元53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52的首侧铰接,右侧第二单元52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51的首侧铰接,右侧第一单元51的尾侧与床尾架的右侧32铰接;
[0038]床架在一折叠合拢状态和一展开状态之间转换;
[0039]床架处于折叠合拢状态时,左侧第一单元41和左侧第二单元42被收容于床头架2、右侧第三单元53以及右侧第二单元52所围成的空间内,且右侧第一单元51和右侧第二单元52被收容于床尾架3、左侧第三单元43以及左侧第二单元42所围成的空间内;
[0040]床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床头架2、左侧护栏4、床尾架3和右侧护栏5合围成一可容纳床板的容纳空间A,床板I放置于容纳空间A内并由支承结构支承。
[0041]参见图14和图15,床架从折叠合拢状态向展开状态转换过程中(或者床架从展开状态向折叠合拢状态转换过程中),床架大致呈“ Z ”字走向。
[0042]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相对设置,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相对设置,左侧第三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相对设置;
[0043]右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相对设置,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相对设置,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三单元的首侧相对设置;
[0044]本实施例中,床头架、床尾架、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左侧第三单元、右侧第一单元、右侧第二单元和右侧第三单元的俯视图均呈“一”字形;床架处于折叠合拢状态时,床头架与床尾架相对靠近,此时,床头架、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右侧第二单元、右侧第一单元和床尾架六者是相互平行的,而左侧第三单元和右侧第三单元两者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床头架和床尾架;床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床头架与床尾架相对远离,床头架与床尾架相对设置,左侧护栏与右侧护栏相对设置,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和左侧第三单元组成一直线边沿,右侧第一单元、右侧第二单元和右侧第三单元组成另一直线边沿。
[0045]该床头架2的底部和床尾架3的底部均设有脚轮6。
[0046]该支承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左侧第一单元41、左侧第二单元42、右侧第一单元51以及右侧第二单元52上的支承凸块7,于床架处于展开状态并将床板I放置于容纳空间A时,床板I抵压在各个支承凸块7上。当然,本实施例中,床头架2和床尾架3也可以设置有支承凸块7。
[0047]该容纳空间A呈方框状,床板I为与该容纳空间A的形状相匹配的方形板。具体地,附图中示出了容纳空间A及床板I均呈长方形。
[0048]该左侧第一单元41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42的首侧之间设有第一关节Ml,左侧第一单元41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42的首侧是通过第一关节Ml实现铰接的;
[0049]该右侧第二单元52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51的首侧之间设有第二关节M2,右侧第二单元52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51的首侧是通过第二关节M2实现铰接的;
[0050]该第一关节Ml与第二关节M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关节座81、一第一联接套82和一第二联接套83,第一联接套82设有与关节座81铰接的第一铰接耳821,第二联接套83设有与关节座81铰接的第二铰接耳831,第一铰接耳821和第二铰接耳831分别与关节座81铰接;
[0051]该第一关节Ml的第一联接套82与左侧第一单元41的尾侧连接,该第一关节Ml的第二联接套83与左侧第二单元42的首侧连接;
[0052]该第二关节M2的第一联接套82与右侧第二单元52的尾侧连接,该第二关节M2的第二联接套83与右侧第一单元51的首侧连接。
[0053]该左侧第二单元42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43的首侧之间设有第三关节M3,左侧第二单元42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43的首侧是通过第三关节M3实现铰接的;
[0054]该右侧第三单元53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52的首侧之间设有第四关节M4,右侧第三单元53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52的首侧是通过第四关节M4实现铰接的;
[0055]该第三关节M3与第四关节M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第三联接套84和一第四联接套85,第三联接套84设有第三铰接耳841,第四联接套85设有第四铰接耳851,第三铰接耳841与第四铰接耳851铰接;
[0056]该第三关节M3的第三联接套84与左侧第二单元42的尾侧连接,该第三关节M3的第四联接套85与左侧第三单元43的首侧连接;
[0057]该第四关节M4的第三联接套84与右侧第二单元52的首侧连接,该第四关节M4的第四联接套85与右侧第三单元53的尾侧连接。
[0058]该左侧第一单元41、左侧第二单元42、右侧第一单元51和右侧第二单元5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第一上横杆91、一第一下横杆92和多根连接于第一上横杆91与第一下横杆92之间且间隔排列的第一纵杆93 ;
[0059]该左侧第一单元41的尾侧包括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411和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412,该左侧第二单元42的首侧包括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421和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422,该第一关节Ml有2个,其中一个第一关节Ml的第一联接套82套于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411且该第一关节Ml的第二联接套83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421,另一个第一关节Ml的第一联接套82套于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412且该第一关节Ml的第二联接套83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422 ;
[0060]该右侧第二单元52的尾侧包括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521和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522,该右侧第一单元51的首侧包括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511和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512,该第二关节M2有2个,其中一个第二关节M2的第一联接套82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521且该第二关节M2的第二联接套83套于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511,另一个第二关节M2的第一联接套82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522且该第二关节M2的第二联接套83套于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512。
[0061]该左侧第三单元43和右侧第三单元53均包括一第二上横杆94、一第二下横杆95和一连接于第二上横杆94与第二下横杆95之间的第二纵杆96 ;
[0062]该左侧第三单元43的首侧包括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431和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432,该左侧第二单元42的尾侧包括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423和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424,该第三关节M3有2个,其中一个第三关节M3的第三联接套84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423且该第三关节M3的第四联接套85套于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431,另一个第三关节M3的第三联接套84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424且该第三关节M3的第四联接套85套于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432 ;
[0063]该右侧第三单元53的尾侧包括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531和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532,该右侧第二单元52的首侧包括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523和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524,该第四关节M4有2个,其中一个第四关节M4的第三联接套84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523且该第四关节M4的第四联接套85套于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531,另一个第四关节M4的第三联接套84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524且该第四关节M4的第四联接套85套于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532 ;
[0064]该左侧第三单元43的尾侧包括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433和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434,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433和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434固定连接于床尾架的左侧31 ;
[0065]该右侧第三单元53的首侧包括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533和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534,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533和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534固定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22。
[0066]左侧第一单元41的首侧包括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413和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414,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413以及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414分别通过一合页10与床头架的左侧21铰接;
[0067]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413与床头架的左侧21之间的合页10的其中一块叶片固定在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413,另一块叶片固定在床头架的左侧21 ;
[0068]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414与床头架的左侧21之间的合页10的其中一块叶片固定在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414,另一块叶片固定在床头架的左侧21 ;
[0069]右侧第一单元51的尾侧包括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513和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514,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513以及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514分别通过一合页10与床尾架的右侧32铰接;
[0070]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513与床尾架的右侧32的合页10的其中一块叶片固定在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513,另一块叶片固定在床尾架的右侧32 ;
[0071]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514与床尾架的右侧32的合页10的其中一块叶片固定在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514,另一块叶片固定在床尾架的右侧32;由此,本实施例中,合页10的数量为4个。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折叠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床架设有用于支承床板的支承结构,该床架包括均以木质基材制成的床头架、床尾架、左侧护栏和右侧护栏,左侧护栏连接于床头架的左侧与床尾架的左侧之间,右侧护栏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与床尾架的右侧之间,其特征在于: 左侧护栏包括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和左侧第三单元,左侧第一单元的首侧与床头架的左侧铰接,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铰接,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铰接,左侧第三单元的尾侧固定连接于床尾架的左侧; 右侧护栏包括右侧第一单元、右侧第二单元和右侧第三单元,右侧第三单元的首侧固定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铰接,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铰接,右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床尾架的右侧铰接; 床架在一折叠合拢状态和一展开状态之间转换; 床架处于折叠合拢状态时,左侧第一单元和左侧第二单元被收容于床头架、右侧第三单元以及右侧第二单元所围成的空间内,且右侧第一单元和右侧第二单元被收容于床尾架、左侧第三单元以及左侧第二单元所围成的空间内; 床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床头架、左侧护栏、床尾架和右侧护栏合围成一可容纳床板的容纳空间,床板放置于容纳空间内并由支承结构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折叠床,其特征在于:该床头架的底部和床尾架的底部均设有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折叠床,其特征在于:该支承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右侧第一单元以及右侧第二单元上的支承凸块,于床架处于展开状态并将床板放置于容纳空间时,床板抵压在各个支承凸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折叠床,其特征在于:该容纳空间呈方框状,床板为与该容纳空间的形状相匹配的方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婴儿折叠床,其特征在于: 该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之间设有第一关节,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是通过第一关节实现铰接的; 该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之间设有第二关节,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是通过第二关节实现铰接的; 该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关节座、一第一联接套和一第二联接套,第一联接套设有与关节座铰接的第一铰接耳,第二联接套设有与关节座铰接的第二铰接耳,第一铰接耳和第二铰接耳分别与关节座铰接; 该第一关节的第一联接套与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连接,该第一关节的第二联接套与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连接; 该第二关节的第一联接套与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连接,该第二关节的第二联接套与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折叠床,其特征在于: 该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之间设有第三关节,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是通过第三关节实现铰接的; 该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之间设有第四关节,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是通过第四关节实现铰接的; 该第三关节与第四关节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第三联接套和一第四联接套,第三联接套设有第三铰接耳,第四联接套设有第四铰接耳,第三铰接耳与第四铰接耳铰接; 该第三关节的第三联接套与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连接,该第三关节的第四联接套与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连接; 该第四关节的第三联接套与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连接,该第四关节的第四联接套与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折叠床,其特征在于: 该左侧第一单元、左侧第二单元、右侧第一单元和右侧第二单元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一第一上横杆、一第一下横杆和多根连接于第一上横杆与第一下横杆之间且间隔排列的第一纵杆; 该左侧第一单元的尾侧包括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和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该左侧第二单元的首侧包括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和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该第一关节有2个,其中一个第一关节的第一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一关节的第二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另一个第一关节的第一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一关节的第二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 该右侧第二单元的尾侧包括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和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该右侧第一单元的首侧包括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和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该第二关节有2个,其中一个第二关节的第一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二关节的第二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另一个第二关节的第一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二关节的第二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折叠床,其特征在于: 该左侧第三单元和右侧第三单元均包括一第二上横杆、一第二下横杆和一连接于第二上横杆与第二下横杆之间的第二纵杆; 该左侧第三单元的首侧包括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和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该左侧第二单元的尾侧包括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和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该第三关节有2个,其中一个第三关节的第三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三关节的第四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另一个第三关节的第三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且该第三关节的第四联接套套于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 该右侧第三单元的尾侧包括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和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该右侧第二单元的首侧包括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和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该第四关节有2个,其中一个第四关节的第三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且该第四关节的第四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另一个第四关节的第三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二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且该第四关节的第四联接套套于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 该左侧第三单元的尾侧包括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和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尾端和左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尾端固定连接于床尾架的左侧; 该右侧第三单元的首侧包括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和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上横杆的首端和右侧第三单元的第二下横杆的首端固定连接于床头架的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折叠床,其特征在于: 左侧第一单元的首侧包括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和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首端以及左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首端分别通过一合页与床头架的左侧铰接; 右侧第一单元的尾侧包括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和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上横杆的尾端以及右侧第一单元的第一下横杆的尾端分别通过一合页与床尾架的右侧铰接。
【文档编号】A47D7/00GK204245720SQ20142072678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6日
【发明者】袁伯权 申请人:袁伯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