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03246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门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装置,其包括:外壳,其被固定于门的一侧,与上述门的前后面相对应的两侧面中心侧形成有第1贯通孔,而在壁面一侧形成有第2贯通孔;本体部,其嵌入并贯通上述外壳的第1贯通孔实现沿上述门的前后方的往返运动,并具有贯穿长度方向中心侧的铰链,且在底面中心一侧还形成有第3贯通孔;门锁块,其以能嵌入于上述外壳以及上述本体部内部的形状构成,两侧壁面形成有可嵌入上述铰链的三角形的贯通孔,随着上述本体部的往返运动,其可通过铰链使门闩运转,上述门闩往返于第2贯通孔以及第3贯通孔,从而固定上述门;以及把手,其设置于上述本体部两侧的终端。
【专利说明】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般的门锁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内、外侧把手,从而可使使用者在室内侧或者室外 侧抓住把手向某一方向旋转。通过上述把手的旋转,可使门锁单元运转,从而解除门上锁的 状态。
[0003] 并且,室内侧把手的终端中央设置有门锁纽扣,通过其可使室外侧把手不发生旋 转,从而防止有人从室外侵入到室内。而为了解除上述门锁纽扣,需要将室内侧把手旋转至 一侧,或将钥匙插入至配置于室外侧把手部分的锁芯,并对其进行旋转,从而解除上锁的状 --τ O
[0004] 然而,现有的大部分门锁装置需要通过向某一个方向的旋转,才能实现门的开关。 因此,存在双手持有物品的使用者、小朋友、患者或者残疾人较难使用的问题。
[0005] 现有抟术f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I) KR037875420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_要解决的抟术问题
[0009]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其不用 旋转把手,仅通过简单的推或者拉的动作,便可轻易对门进行开关。
[0010] 并且,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由于其结构简单,破损以及故障发生率 较低。
[0011] 抟术方案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门锁装置,其包括:外壳,其被固定于门的一侧,与上述门 的前后面相对应的两侧面中心侧形成有第1贯通孔,而在壁面一侧形成有第2贯通孔;本体 部,其嵌入并贯通上述外壳的第1贯通孔实现沿上述门的前后方的往返运动,并具有贯穿 长度方向中心侧的铰链,且在底面中心一侧还形成有第3贯通孔;门锁块,其以能嵌入于上 述外壳以及上述本体部内部的形状构成,两侧壁面形成有可嵌入上述铰链的三角形的贯通 孔,随着上述本体部的往返运动,其可通过铰链使门闩运转,上述门闩往返于第2贯通孔以 及第3贯通孔,从而固定上述门;以及把手,其设置于上述本体部两侧的终端。
[0013] 其中,上述门锁块以与上述门的前、后方对应的,两侧开放的六面体形状构成,而 在两侧壁面形成上述三角形的贯通孔,并且,在与上述形成有三角形的贯通孔的两侧壁面 相邻的一侧壁面可形成有卡接上述门闩的门闩结合槽。
[0014] 并且,上述三角形的贯通孔的顶角较底边相比,与上述门闩的间距更远,因此,上 述门闩在闭锁状态下,上述铰链位于上述顶角,而上述本体部向一侧方向移动时,铰链将会 位于与移动方向对应的底角侧,从而使门闩开放。
[0015] 并且,上述外壳的内侧具有第1弹簧,其可向上述门闩方向弹性支撑上述门锁块。
[0016] 并且,还可具有辅助复原部,在上述本体部向一个方向移动后,其可使上述本体部 更加平滑地向中心位置复原。
[0017] 并且,上述辅助复原部还可包括:隔板,其突出于上述本体部的内部两侧终端部; 以及第2弹簧,其分别配置于一对上述隔板和上述外壳的两侧壁面,为上述本体部的复原 提供弹性力。
[0018] 并且,还可具有锁定部,其贯通于上述一侧把手的中心侧至另一侧把手的中心侧, 可限制上述本体部的移动。
[0019] 有益效果
[0020]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0021] 第一,可不用向一个方向旋转门的把手,而是可以仅通过简单的推或者拉的动作 便可将门打开。
[0022] 第二,在由火灾引起的紧急时刻或者双手持有物品的使用者、小朋友、患者或者残 疾人也可不用手,而是通过身体的某一部分轻易将门打开。
[0023] 第三,由于结构简单,容易制备,因此可减少制造费用以及制造时间。
[0024] 第四,由于结构简单,可降低装置的破损率以及故障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 本发明所附的下述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与发明的详细说明一同用 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但并不能解释为下述附图所记载的内容限定本发明。
[0026]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0027] 图2为去除了把手固定部的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0028]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9] 图4至图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运转状态的剖视图。
[0030] 图7为额外装有锁定部的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0031] 图8为额外装有锁定部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32] 图9为额外装有锁定部的门锁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34]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去除了把手固定部的门锁装置的 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10大体包 括:外壳100 ;本体部200 ;门锁块300 ;以及一对把手400。
[0035] 本发明的附图为了明确表示本发明的特征,将门锁块300表示为了沿上、下方向 移动。且说明也将结合附图进行,但实际使用的门锁块300是沿门的侧面方向移动。
[0036] 外壳100装置于门的一侧。为了门的开关,外壳100优选装置于通常配置把手400 的位置。通常为了结合形成把手400,在门上会形成贯通的部位,且外壳100嵌入于门上贯 通的部位。上述外壳100为引导门锁块300的上、下移动,并引导本体部200沿横方向移动 的装置。
[0037] 对应于门的前面以及后面的外壳100的两侧面中心侧,形成具有与本体部200相 对应形状的第1贯通孔110,其可使本体部200贯通其中。其中,第1贯通孔110与本体部 200的纵切面相同,以中心凹陷的形状形成。并且,外壳100的壁面一侧形成有第2贯通孔 120,门锁块300可贯通于此并进行升降。其中,第2贯通孔120优选形成于外壳100的底 面。
[0038] 其中,为了可轻易的实现与门锁块300的结合以及移动,第2贯通孔120以与门锁 块300的横切面相对应的大小形成,或者可开放外壳100的整个底面而形成。
[0039] 图4至图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运转状态的剖视图。本体部200嵌入于 外壳100的第1贯通孔110。并且,本体部200的两侧终端部一侧向门的前面以及后面突出 一定的距离。且本体部200的两侧终端分别形成一对把手400。上述本体部200为通过对 把手400进行操作,沿着长度方向,向门的前面或者后面进行往返运动,从而对门锁块300 进行操作的装置。
[0040] 本体部200以纵切面凹陷的形状构成,从而使其可嵌入于第1贯通孔110。并且, 本体部20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侧具有横穿两侧壁面的铰链210。并且,本体部200的底面中 心一侧形成第3贯通孔220,其可使门锁块300上下移动。
[0041] 其中,由于门锁块300以贯通于第3贯通孔220的状态进行往返运动,因此,第3贯 通孔220的长度相对于门锁块300的长度更长。这是为了在本体部200进行往返运动时, 防止第3贯通孔与门锁块300的碰撞。并且,下述的嵌入门锁块300后,铰链210配置并贯 通门锁块300的的三角形的贯通孔310。
[0042] 本体部200的一侧具有辅助复原部230,其可使向门的前面或者后面中的某一个 方向发生移动的本体部200轻易的复原至门的中心。辅助复原部230包括:隔板231 ;以及 第2弹簧232。
[0043] 其中,隔板231共一对,其突出于本体部200的两侧终端部一侧的内侧而形成。一 对隔板231突出并形成于以铰链210为中心间隔相同距离的位置。第2弹簧232分别配置 于外壳100的两侧壁面和一对隔板231之间。
[0044] 当本体部200向一个方向移动时,门锁块300上升,门R 600处于开放状态,而与 此相对的另一侧的第2弹簧232被压缩。并且,当使本体部200向某一方向移动的力消除 时,由于第2弹簧的弹性,本体部200可轻易的复原至原位,S卩门的正中央位置。由此,门锁 块300下降,而门闩突出于门闩套620的外部,从而成为闭锁的状态。
[0045] 门锁块300为嵌入至外壳100以及本体部200的内部,通过本体部200的移动发 生上下移动,从而使门闩600运转的装置。上述门锁块300可以是前面以及后面(其对应于 门的前、后方)开放的六面体形状构成。并且,两侧壁面可形成三角形的贯通孔310,本体部 200的铰链210可嵌入其中。并且,门锁块300的底面可形成门闩结合槽320,其可与门闩 600的运作杆610相连。
[0046] 其中,门锁块300优选与外壳100以及本体部200的内部宽度相对应的大小构成, 从而在上下移动时使晃动将至最小化。
[0047] 详细说明上述门锁锁块300的结合方法如下。
[0048] 首先,将门锁块300嵌入至外壳100中。
[0049] 之后,嵌入本体部200,使之贯通门锁块300以及外壳100。
[0050] 之后,在形成于门锁块300的三角形形状的贯通孔310中嵌入铰链210,从而固定 门锁块300。
[0051] 三角形的贯通孔310以等腰三角形或者等边三角形的形状构成。并且,顶角较底 边相比,与门闩600的间距更远,即以顶角向上的方式形成。并且,以与铰链210的外周面 对应的角度,对三角形形状的贯通孔310的三个顶点进行圆角处理(己[呈§妇己|)。因此, 铰链210在三角形的贯通孔310内部移动时,使铰链210和三角形的贯通孔310的顶点发 生面接触,防止了由点接触引起的冲击荷载(荅与罚吾)的集中,从而使铰链210受到的冲 击降至最小化。
[0052] 门锁块300的上部面和外壳100的上部面之间,可具有向下方弹性支撑门锁块300 的第1弹簧150。由于上述第1弹簧150的弹性,门锁块300平时下降至门闩600侧。并 且,铰链210位于三角形的贯通孔310的顶角。即门闩600向门闩套620的外部突出一定 距离,从而维持闭锁状态。
[0053] 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使本体部200向一侧方向移动时,铰链210也同时向一侧方 向移动,移动至三角形的贯通孔310的底角中的一侧,从而使门锁锁块300向上部方向移 动。随着门锁块300向上部移动,结合于门锁块300的门闩结合槽320的门闩的运作杆610 一同向上部移动。即门闩600嵌入至门闩套620的内部,从而成为解锁状态。
[0054] 当使用者所施加的力消除时,由于第1弹簧150向下方弹性支撑门锁块300,故门 锁块300向下方移动。由此,铰链210可沿三角形的贯通孔310移动至顶角。并且,门闩 600又突出于门闩套620的外部,恢复闭锁的状态。其中,由于前述第2弹簧232的弹性,门 锁块300的复原可更加平滑地进行。
[0055] 把手400分别配置于本体部200的两侧终端,其为传递使用者对本体部200进行 操作的力的装置。如图1所示,上述把手400包括:固定部410,其附着于门的两侧,使门锁 装置固定;以及工作部420,其结合于本体部200的两侧终端,从而对本体部200进行操作。
[0056] 图7为额外装有锁定部的门锁装置的立体图;图8为额外装有锁定部的门锁装置 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额外装有锁定部的门锁装置的剖视图。本发明的门锁装置10可根据 不同的使用形态,配置锁定部500。在医院或者公司的咨询室等,不需要闭锁的情况下,由 于不用锁门,可不用配置锁定部500。然而,如果是卫生间或者私人办公室的出入门等情况 时,由于需要锁门,因此需要配置锁定部500。
[0057] 上述锁定部500为可对门锁装置10进行闭锁以及解锁的装置。锁定部500包括: 内部锁体520,其位于两侧把手400的工作部420 -侧,使用者可用手对其进行操作;以及 外部锁体510,用钥匙可对其进行操作。上述内部锁体520以及外部锁体510通过棒状的支 持棒530相连接。其中,支持棒530的一侧形成有闭锁扣540,而与配置了闭锁扣540的位 置相对应的把手400的固定部410 -侧则形成有闭锁扣540可挂接的扣槽411。
[0058] 并且,支持棒530从一侧把手400至另一侧把手400是通过支持棒530连接的。因 此,一对隔板231以及外壳100的前面以及后面显然可以分别形成有支持棒530可贯通的 贯通槽。通过这种结构,平时锁定部维持为解锁的状态。然而,旋转钥匙或者内部锁体520 的闭锁手段521时,闭锁扣540可发生旋转。当闭锁扣540发生旋转,嵌入至扣槽411时, 可限制门锁装置10的运转。在此状态下,将两侧把手400向某一方向推或者拉均不能使门 开放。
[0059] 相反地,将钥匙或者闭锁手段521旋转至原位置时,闭锁扣540从扣槽411脱离下 来。当闭锁扣(54)从扣槽411脱离时,本体部200处于可自由移动,并自由对门进行开关 的状态。
[0060] 将适用于本发明的锁定部500作为一实施例,并采用上述构成的锁定部500进行 了详细说明,但任何能实现相同目的的锁定部500均可使用。
[0061]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对其技术思想或者必要特 征进行变更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其它具体的形态实施。因此,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仅对所有方 面具有例示的作用,而不是限定作用。与详细说明相比,权利要求书更好地表示了本发明的 范围,并且应该解释为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以及范围和等同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者变形 的形态均包含于本发明的发明。
[0062] 标记说明
[0063] 10:门锁装置
[0064] 100 :外壳
[0065] 110:第1贯通孔
[0066] 120 :第2贯通孔
[0067] 150 :第 1 弹簧
[0068] 2〇0 :本体部
[0069] 210 :铰链
[0070] 220 :第3贯通孔
[0071] 230:辅助复原部
[0072] 231 :隔板
[0073] 232 :第 2 弹簧
[0074] 300 :门锁块
[0075] 310 :三角形的贯通孔
[0076] 320 :门闩结合槽
[0077] 400 :把手
[0078] 410:固定部
[0079] 411 :扣槽
[0080] 420 :工作部
[0081] 500 :锁定部
[0082] 510 :外部锁体
[0083] 520:内部锁体
[0084] 521 :闭锁手段
[0085] 530 :支持棒
[0086] 540 :闭锁扣
[0087] 600 :门闩
[0088] 610 :运作杆
[0089] 620 :门闩套
【权利要求】
1. 一种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被固定于口的一侧,与所述口的前后面相对应的两侧面中屯、侧形成有第1贯 通孔,而在壁面一侧形成有第2贯通孔; 本体部,其嵌入并贯通所述外壳的第1贯通孔实现沿所述口的前后方的往返运动,并 具有贯穿长度方向中屯、侧的较链,且在底面中屯、一侧还形成有第3贯通孔; 口锁块,其W能嵌入于所述外壳W及所述本体部内部的形状构成,两侧壁面形成有可 嵌入所述较链的=角形的贯通孔,随着所述本体部的往返运动,其可通过较链使口円运转, 所述口円往返于第2贯通孔W及第3贯通孔,从而固定所述口; W及 把手,其设置于所述本体部两侧的终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锁块W与所述口的前、后方对 应的,两侧开放的六面体形状构成,在两侧壁面形成所述=角形的贯通孔,并且,在与所述 形成有=角形的贯通孔的两侧壁面相邻的一侧壁面可形成有卡接所述口円的口円结合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形的贯通孔的顶角较底边 相比,与所述口円的间距更远,因此,所述口円在闭锁状态下,所述较链位于所述顶角,而所 述本体部向一侧方向移动时,较链将会位于与移动方向对应的底角侧,从而使口円开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还具有第1弹黃,其 可向所述口円方向弹性支撑所述口锁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可包括辅助复原部,在所述本体部 向一个方向移动后,其可使所述本体部更加平滑地向中屯、位置复原。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复原部包括: 隔板,其突出于所述本体部的内部两侧终端部;W及 第2弹黃,其分别配置于一对所述隔板和所述外壳的两侧壁面,为所述本体部的复原 提供弹性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可包括锁定部,其贯通于所述一侧 把手的中屯、侧至另一侧把手的中屯、侧,可限制所述本体部的移动。
【文档编号】E05B63/22GK104471164SQ201480000101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8日
【发明者】宋建会 申请人:株式会社 普喜普 稀世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