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3813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煮茶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泡茶杯都是利用水的重力将加热的水倒入容器中与茶叶反应,或是将茶叶直接浸泡在水中煮、或是将茶叶放入烧开后的水中泡,尤其是浸泡茶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往复用热水,煮茶不方便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冲泡功能的煮茶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煮茶杯包括:杯体;泡茶容器,所述泡茶容器置于所述杯体内,且所述泡茶容器的下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适于浸没在所述杯体内的液面以下;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设于所述杯体与所述泡茶容器之间,用以密封所述杯体与所述泡茶容器之间的空隙;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适于加热所述杯体内的液体以产生蒸汽,所述杯体内的液体适于由加热所述液体所产生的所述蒸汽驱动进入所述泡茶容器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煮茶杯,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加热液体产生的气压将液体压入泡茶容器内自动完成冲泡功能,泡茶结束,关闭加热装置,液体能够自动回流入杯体,使用方便。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煮茶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泡茶容器构造为漏斗状,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泡茶容器的漏斗颈的下端。可选地,所述煮茶杯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泡茶容器内且支撑在所述漏斗颈的上部,所述过滤网适于盛放待冲泡材料。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上设有通孔,所述煮茶杯还包括连接杆和手柄,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漏斗颈中且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从所述开口伸出并与所述加热装置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从所述通孔伸出与所述手柄相连。可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手柄通过螺纹结构相连。优选地,所述手柄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连接杆相连以使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杯体的底壁间隔开。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杯体的底壁之间的间隙为0.5mm-2mm。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铁片,所述加热铁片与所述杯体的底壁之间的间隙为0.5mm-2mm。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有豁口;封堵件,所述封堵件与所述豁口配合以密封所述杯体与所述泡茶容器之间的空隙。所述煮茶杯还包括杯盖,所述杯盖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杯体上,所述封堵件与所述杯盖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杯盖上设置有通气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煮茶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煮茶杯的爆炸图。附图标记:煮茶杯100,杯体1,密闭空间10,泡茶容器2,漏斗颈21,开口211,漏斗体22,过滤网3,密封圈41,豁口411,手柄5,连接杆6,加热装置7,杯盖8,通气孔81,杯把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竖直”、“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煮茶杯100。下面参照图1-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煮茶杯100,如图1-图2所示,煮茶杯100包括杯体1、泡茶容器2、密封装置和加热装置7,泡茶容器2置于杯体1内,且泡茶容器2的下部设有开口211,开口211适于浸没在杯体1内的液面以下,密封装置设于杯体1与泡茶容器2之间,用以密封杯体1与泡茶容器2之间的空隙,加热装置7适于加热杯体1内的液体以产生蒸汽,杯体1内的液体适于由加热液体所产生的蒸汽驱动进入泡茶容器2内。可以理解的是,杯体1用于储存液体,比如用于煮茶的水和煮好的茶水,泡茶容器2中盛放有待冲泡的材料,比如茶叶、咖啡,为了描述方便,在下面的描述中,均以煮茶为例进行描述。将泡茶容器2置于杯体1内,在泡茶容器2和杯体1之间存在间隙,使用密封装置密封泡茶容器2和杯体1之间的间隙,这样当泡茶容器2下部的开口211浸没在杯体1内的液面以下时,杯体1内的气体就被密封装置和杯体1内的水密封住与外界隔绝,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杯体1的内周壁、泡茶容器2的外周壁、密封装置以及液面共同限定出了一个密闭空间10,密闭空间10内的气体与外界隔绝。加热装置7用于给杯体1内的水加热,杯体1内的水受热产生蒸汽使密闭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增大,特别是当水沸腾后产生大量的蒸汽,使得密闭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急剧增加,杯体1内的沸水在气压的作用下从开口211进入泡茶容器2内冲泡茶叶,关闭加热装置7后,密闭空间10内的蒸汽逐渐冷凝,使密闭空间10内的气体压力减小,泡茶容器2内已经冲泡好的茶水就回流入杯体1,煮茶杯100完成煮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煮茶杯100,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加热液体产生的气压将液体压入泡茶容器2内自动完成冲泡功能,泡茶结束,关闭加热装置,液体能够自动回流入杯体1,使用方便,冲泡过程具有观赏性,冲泡效果好。可选地,杯体1的材质可以为玻璃、陶瓷或不锈钢等。进一步可选地,泡茶容器2的材质可以为玻璃、陶瓷或不锈钢等。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泡茶容器2可以构造为漏斗状,泡茶容器2下部的开口211设置在泡茶容器2的漏斗颈21的下端。也就是说,泡茶容器2的形状可以是上粗下细的漏斗状,漏斗状的泡茶容器2包括上部直径大的漏斗体22和下部直径小的漏斗颈21,漏斗颈21的上端与漏斗体22相连,待冲泡的茶叶置于漏斗体22内。向杯体1内加水直到漏斗颈21下端的开口211位于液面以下,启动加热装置7给杯体1内的水加热,水受热产生的蒸汽使密闭空间10内的气压增大,杯体1内的水在气压作用下由漏斗颈21下端的开口211经漏斗颈21进入漏斗体22并冲泡漏斗体22内茶叶,由于漏斗体22的直径远大于漏斗颈21的直径,漏斗体22的容积远大于漏斗颈21的容积,这样进入漏斗体22内与茶叶反应的水远多于漏斗颈21内的水,相当于使更多的水与茶叶进行了作用,冲泡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漏斗状的泡茶容器2的上沿的直径可以大于杯体1上沿的直径,泡茶容器2置于杯体1内时可以支撑在杯体1的上沿,使泡茶容器2的下端与杯体1的底部隔开。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煮茶杯100还可以包括过滤网3,过滤网3设置在泡茶容器2内且支撑在漏斗颈21的上部,过滤网3适于盛放待冲泡材料,比如茶叶。漏斗状的泡茶容器2由漏斗体22过渡到漏斗颈21的过渡部分的直径逐渐变小,过滤网3支撑在漏斗颈21的上部,也就是支撑在该过渡部分,设置过滤网3,可以防止煮好的茶水回流入杯体1时将茶叶也带入杯体1,由此饮茶更加方便。优选地,过滤网3的形状可以与该过渡部分的形状配合以使过滤网3紧贴在泡茶容器2内,由此可以防止茶叶由过滤网3与泡茶容器2之间的间隙进入杯体1,饮茶更加方便。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网3上可以设有通孔,在如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通孔可以设在过滤网3的最低出,煮茶杯100还可以包括连接杆6和手柄5,连接杆6位于漏斗颈21中,连接杆6的下端从开口211伸出并与加热装置7相连,连接杆6的上端从通孔伸出与手柄5相连。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杆6的直径小于漏斗颈21的内径,从而连接杆6能够位于漏斗颈21中,同时茶水能够在漏斗颈21中顺畅地流过,连接杆6在上下方向上穿过漏斗颈21。加热装置7连接在连接杆6的下端,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固定连接,比如,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杆6的下端可以与加热装置7一体成型。连接杆6的上端可以穿过过滤网3的通孔进而与手柄5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比如连接杆6的上端设有内螺纹,手柄5的下端设有与连接杆6上端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或者连接杆6的上端设有外螺纹,手柄5的下端设有与连接杆6上端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由此,手柄5、过滤网3、连接杆6和加热装置7就连接在了一起,在需要清洗煮茶杯100时,提起手柄5便可将加热装置7和过滤网3从煮茶杯100中取出,清洗煮茶杯100更为容易。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手柄5的最大外径可以大于通孔的直径,加热装置7与连接杆6相连以使加热装置7与杯体1的底壁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在将连接杆6的两端分别与加热装置7和手柄5相连后,由于手柄5的最大外径大于过滤网3的通孔的直径,手柄5无法穿过过滤网3的通孔,通过设定连接杆6的合理长度,可以将手柄5卡在过滤网3上,此时加热装置7就被连接杆6悬吊在杯体1内且与杯体1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在加热装置7和连接杆6的重力作用下,手柄5对过滤网3施加向下的压力,使过滤网3紧贴漏斗状的泡茶容器2,很好地固定了过滤网3,在煮茶时,过滤网3就不会由于水流的作用而上下左右晃动,从而防止茶叶进入到杯体1,便于饮茶。优选地,加热装置7与杯体1的底壁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5mm-2mm。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过滤网3的通孔的孔径可以大于连接杆6的上端设有螺纹的部分的直径,过滤网3的通孔的孔径可以小于连接杆6上未设有螺纹的部分的直径,且过滤网3的通孔的孔径小于手柄5下端的直径。在将连接杆6的上端穿过过滤网3的通孔与手柄5连接时,手柄5和连接杆6可以将过滤网3夹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手柄5的一部分或者连接杆6在过滤网3的通孔中来回贯穿使过滤网3的通孔不断扩大,延长了煮茶杯100的使用寿命。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加热装置7可以包括加热铁片,加热铁片适于通过电磁炉加热杯体1内的液体,加热铁片与杯体1的底壁之间的间隙为0.5mm-2mm。也就是说,煮茶杯100通过加热铁片与电磁炉的配合使用来给杯体1内的液体加热,加热铁片的底面与杯体1的底壁之间存在高度为0.5mm-2mm的间隙,设置上述的间隙高度既能实现加热装置7通过自重固定过滤网3,又能避免加热铁片与电磁炉的距离过远而导致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出现。可选地,密封装置可以包括密封圈41和封堵件,密封圈41具有豁口411,封堵件与豁口411配合以密封杯体1与泡茶容器2之间的空隙。也就是说,密封圈41设于泡茶容器2与杯体1之间,用以部分地密封杯体1与泡茶容器2之间的间隙,在煮茶时,封堵件堵上密封圈41的豁口411使杯体1与泡茶容器2完全密封,杯体1内的气压能够在蒸汽的作用下增大从而将水压入泡茶容器2,在倒茶时,打开封堵件,可以使茶水从密封圈41的豁口411倒出,便于倒茶。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煮茶杯100还可以包括杯盖8,杯盖8可转动地设置在杯体1上,封堵件与杯盖8相连。设置杯盖8,可以防止外界的异物落入煮茶杯100,在使用中,当需要煮茶时,转动杯盖8到合适位置使封堵件堵塞密封圈41的豁口411,在倒茶时,转动杯盖8使封堵件远离密封圈41的豁口411,由此,还能防止从豁口411取下封堵件时封堵件的污染或遗失。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杯盖8上可以设置有通气孔81。杯盖8上的通气孔81可以连通泡茶容器2与外界来进行排气,一方面可以防止在煮茶过程中煮茶杯100的压力过大而爆炸,另一方面使泡茶容器2内的气压保持在大气压力,增加了杯体1与泡茶容器2之间的气压差,能够使更多的水进入到泡茶容器2来冲泡茶叶,从而泡出的茶水口感更好。可选地,如图1-图2所示,煮茶杯100还可以包括杯把9,杯把9可以固定在杯体1上,便于煮茶杯100的取放。下面结合图1-图2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煮茶杯100的装配过程:首先将连接杆6的下端与加热装置7相连,连接杆6的上端从漏斗颈21下端的开口211穿过漏斗状的泡茶容器2的漏斗颈21,再将过滤网3置于泡茶容器2内使连接杆6的上端穿过过滤网3的通孔,将手柄5固定在连接杆6的上端,将密封圈41套设在泡茶容器2的外周壁上,再将泡茶容器2置于杯体1内,泡茶容器2的上沿支撑在杯体1的上沿上,加热装置7与杯体1的底壁间隔开,在加热装置7的自重作用下,过滤网3被手柄5固定在泡茶容器2内,最后将杯盖8安装在杯体1上,可旋转杯盖8至合适位置使封堵件可以密封住密封圈41的豁口411。下面结合图1-图2以煮茶为例说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煮茶杯100的煮茶过程:打开杯盖8,往泡茶容器2内加入适量的水,水通过漏斗颈21进入杯体1,在过滤网3中加入适量的茶叶,合上杯盖8,转动杯盖8到合适的位置使封堵件堵住密封圈41的豁口411,准备工作完成。煮茶杯100内的加热装置7发热对杯体1内的水加热,杯体1内的水沸腾后产生大量的蒸汽使杯体1内的气体压力急剧增加,杯体1内的沸水在气压的作用下从漏斗颈21下端的开口211经由漏斗颈21进入泡茶容器2内并冲泡过滤网3上的茶叶,杯盖8上的通气孔81可以排气,冲泡完成后,关闭加热装置7,杯体1内的蒸汽冷凝,使杯体1内的气体压力减小,泡茶容器2内已经冲泡好的茶水回流入杯体1,完成煮茶。转动杯盖8使封堵件远离密封圈41的豁口411,即可从豁口411倒出茶水。简而言之,本发明实施例的煮茶杯100,结构简单,能够通过加热液体产生的气压自动完成冲泡功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手柄5、过滤网3、连接杆6和加热装置7连接起来,可以很方便地取出过滤网3和加热装置7,便于清洗,同时借助加热装置7的自重实现过滤网3的固定,防止茶叶进入杯体1,饮茶更加方便。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