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2788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阶梯管架,特别涉及一种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



背景技术:

松树,绝大多数是高大乔木,高20~50米,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其树冠看起来篷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树冠篷松的一类树。松树坚固,寿命十分长。现有的松树不方便使用者攀爬,不方便使用者攀登到松树的顶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将该阶梯管架安装在山地上,支撑管支撑在山地上;第一阶梯管与第二阶梯管分别靠在松树树干上,从而形成梯子,方便使用者通过第一阶梯管与第二阶梯管爬上松树树顶,通过调节槽可以调节阶梯管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合理使用的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包括支撑管,支撑管呈竖直布置,支撑管设有支撑块,支撑块呈竖直布置,支撑块与支撑管呈并排布置,支撑管与支撑块通过固定销连接,支撑块的对内朝向面设有滑轨,滑轨设有第一调节槽与第二调节槽,滑轨连接有第一阶梯管,第一阶梯管呈水平布置,第一阶梯管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一阶梯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槽,第一夹槽扣在滑轨的外侧壁,第一阶梯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锁孔,第一锁孔与第一夹槽连通,第一阶梯管与滑轨通过第一锁销连接,第一锁销插接在第一调节槽与第一锁孔中;滑轨连接有第二阶梯管,第二阶梯管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二阶梯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槽,第二夹槽扣在滑轨的外侧壁,第二阶梯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锁孔,第二锁孔与第二夹槽连接,第二阶梯管与滑轨通过第二锁销连接,第二锁销插接在第二调节槽与第二锁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梯管与第二阶梯管呈平行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梯管与第二阶梯管均为管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的底端设有插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可以将该阶梯管架安装在山地上,支撑管支撑在山地上;第一阶梯管与第二阶梯管分别靠在松树树干上,从而形成梯子,方便使用者通过第一阶梯管与第二阶梯管爬上松树树顶,通过调节槽可以调节阶梯管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合理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的部件分解图一;

图3为本发明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的部件分解图二;

图4为图2中A区域的细节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区域的细节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包括支撑管1,支撑管1呈竖直布置,支撑管1设有支撑块2,支撑块2呈竖直布置,支撑块2与支撑管1呈并排布置,支撑管1与支撑块2通过固定销3连接,支撑块2的对内朝向面设有滑轨5,滑轨5设有第一调节槽6与第二调节槽7,滑轨5连接有第一阶梯管8,第一阶梯管8呈水平布置,第一阶梯管8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一阶梯管8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夹槽9,第一夹槽9扣在滑轨5的外侧壁,第一阶梯管8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锁孔10,第一锁孔10与第一夹槽9连通,第一阶梯管8与滑轨5通过第一锁销11连接,第一锁销11插接在第一调节槽6与第一锁孔10中;滑轨5连接有第二阶梯管12,第二阶梯管12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二阶梯管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夹槽13,第二夹槽13扣在滑轨5的外侧壁,第二阶梯管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锁孔14,第二锁孔14与第二夹槽13连接,第二阶梯管12与滑轨5通过第二锁销15连接,第二锁销15插接在第二调节槽7与第二锁孔14中;第一阶梯管8与第二阶梯管12呈平行布置,第一阶梯管8与第二阶梯管12均为管状结构,支撑管1的底端设有插管4。

本发明松树树顶攀登用阶梯管架,可以将该阶梯管架安装在山地上,支撑管1支撑在山地上;第一阶梯管8与第二阶梯管12分别靠在松树树干上,从而形成梯子,方便使用者通过第一阶梯管8与第二阶梯管12爬上松树树顶,通过调节槽可以调节阶梯管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合理使用。

其中,第一阶梯管8与第二阶梯管12呈平行布置,第一阶梯管8与第二阶梯管12均为管状结构,所以方便使用者攀登。

其中,支撑管1的底端设有插管4,所以方便支撑管1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