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变色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6495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温变色杯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温变色杯体。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因为喝水时不知道水杯中水温过高,烫伤口腔或者手掌;而有时候又需要用热水或者温水时,无法得知水温已经过低需要再度添加热水,诸如此类,生活中处处可见,而在其它需要直观判断其内部液体温度的装置上该项功能也是需要的,而目前市场上的杯体装置并无直观判断水温高低的功能,也未提供有效的方式手段。

现有技术:一种感温变色杯体,专利申请号:201020191980.5,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感温变色杯体,应用于豆浆机、电热水壶中,在杯体壁涂覆感温变色材料,杯体为两层杯体或单层杯体,两层杯体包括透明外杯、不锈钢内杯,感温变色层涂覆于外杯的外壁或内壁或内杯的外壁;单层杯体为透明杯体,外壁涂覆感温变色层。感温变色层为一层或多层,各感温变色层的临界变色温度各异,并且为各种颜色、各种图案。该技术于杯壁上涂覆感温变色层,制造工序过于繁琐,成本增大,且感温变色随着时间、使用次数等容易脱落,破坏杯体外部形象,不够实用等,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这些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温变色杯体,应用于各种需要直观判断内部液体温度的装置中,在其杯体的制作原材料中均匀混入感温变色粉;杯体为多层杯体或单层杯体,多层杯体的内层杯体为普通材料制作而成,最外层杯体由混入感温变色粉的材料制作而成,在最内层杯体和最外层杯体中间设置有温度传输装置,以便使两层杯体上的温度一致,单层杯体由混入感温变色粉的材料制作而成;杯体原材料中至少混入一种感温变色粉,各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各异;杯体可划分为至少两层区域,每层区域的材料中皆混入不同类型的感温变色粉,各层区域按照其材料混入的相应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的高低顺序由下往上依次排列而成,且各层感温变色材料层可设计为相对应的颜色和/或相对应的数字图案等;本发明只是在原有工艺制作的原材料中混入了感温变色粉,使杯体能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颜色,让人们直观了解到杯体表面及杯内温度,降低了烫伤的可能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不需调整制造工序,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附带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克服其制造工艺不足等问题,提供一种感温变色杯体,其结构简单、方便快捷,能够使人们直观的了解杯体表面及杯内温度。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温变色杯体,应用于各种需要直观判断内部液体温度的装置中,在该装置杯体的制作原材料中均匀混入感温变色粉。

上述一种感温变色杯体,所述感温变色粉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以实现从“有色===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这是重金属复盐络合物型和液晶型可逆感温变色物质所不具备的。

上述一种感温变色杯体,所述感温变色粉选用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其颗粒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的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作用为保护变色物质免受其他化学物质的侵蚀,因此,在使用中避免破坏这层外壳是十分重要的。

上述一种感温变色杯体,所述杯体为内外多层结构时,其内层杯体为普通材料制作而成,最外层杯体由混入感温变色粉的材料制作而成,在最内层杯体和最外层杯体中间设置有温度传输装置,以便使两层杯体上的温度一致。

上述一种感温变色杯体,所述杯体为单层结构时,其杯体由混入感温变色粉的材料制作而成。

上述一种感温变色杯体,所述杯体原材料中至少混入一种感温变色粉,各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各异,相邻温度的感温变色粉的颜色具有明显的差别。

上述一种感温变色杯体,所述杯体可划分为至少两层区域,每层区域的材料中皆混入不同类型的感温变色粉,各层区域按照其材料混入的相应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的高低顺序由下往上依次排列而成。

上述一种感温变色杯体,所述各层感温变色材料层可设计为相对应的颜色和/或相对应的数字图案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温变色杯体,应用于各种需要直观判断内部液体温度的装置中,在其杯体的制作原材料中均匀混入感温变色粉;杯体为多层杯体或单层杯体,多层杯体的内层杯体为普通材料制作而成,最外层杯体由混入感温变色粉的材料制作而成,在最内层杯体和最外层杯体中间设置有温度传输装置,以便使两层杯体上的温度一致,单层杯体由混入感温变色粉的材料制作而成;杯体原材料中至少混入一种感温变色粉,各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各异;杯体可划分为至少两层区域,每层区域的材料中皆混入不同类型的感温变色粉,各层区域按照其材料混入的相应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的高低顺序由下往上依次排列而成,且各层感温变色材料层可设计为相对应的颜色和/或相对应的数字图案等;本发明只是在原有工艺制作的原材料中混入了感温变色粉,使杯体能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颜色,让人们直观了解到杯体表面及杯内温度,降低了烫伤的可能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不需调整制造工序,结构简单,成本低,无附带消耗。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感温变色杯体,杯体为多层杯体,其内层杯体为普通材料制作而成,最外层杯体由混入感温变色粉的材料制作而成,在最内层杯体和最外层杯体中间设置有温度传输装置,以便使两层杯体上的温度一致。

感温变色粉根据需要显示的温度差混入一种或多种,各种类型的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均不相同。第1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是20℃-30℃,当温度处于20℃以下时,第1感温变色粉无反应,随着温度的增加,当温度达到20℃以上而未达到30℃时,第1感温变色粉为有色状态;第2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是30℃-40℃,当温度达到30℃以上而未达到40℃时,第1感温变色粉为无色状态,第2感温变色粉为有色状态;第3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是40℃-50℃,当温度达到40℃以上而未达到50℃时,第2感温变色粉为无色状态,第3感温变色粉为有色状态;……第N-1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是90℃-100℃,当温度达到90℃以上而未达到100℃时,第N-2感温变色粉为无色状态,第N-1感温变色粉为有色状态;第N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是100℃以上,当温度达到100℃以上时,第N-1感温变色粉为无色状态,第N感温变色粉为有色状态。杯体冷却的过程中,感温变色层随温度从第N感温变色粉到第1感温变色粉渐变直至回复原来的颜色。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感温变色杯体,杯体为单层杯体,其杯体由混入感温变色粉的材料制作而成。也就是说去掉实施例1中多层杯体全部的内层杯体,只留下最外层杯体,其它所有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最外层杯体竖直划分为至少两层区域,每层区域的材料中皆混入不同类型的感温变色粉,各层区域按照其材料混入的相应感温变色粉的临界变色温度的高低顺序由下往上依次排列而成,且各层感温变色材料层可设计为相对应的颜色和/或相对应的数字图案等。

最外层杯体自上而下划分为N层感温变色区域。第1感温变色层的临界变色温度是20℃-30℃,当温度处于20℃以下时,第1感温变色层无反应,随着温度的增加,当温度达到20℃以上而未达到30℃时,第1感温变色层为有色状态;第2感温变色层的临界变色温度是30℃-40℃,当温度达到30℃以上而未达到40℃时,第1感温变色层为无色状态,第2感温变色层为有色状态;第3感温变色层的临界变色温度是40℃-50℃,当温度达到40℃以上而未达到50℃时,第2感温变色层为无色状态,第3感温变色层为有色状态;……第N-1感温变色层的临界变色温度是90℃-100℃,当温度达到90℃以上而未达到100℃时,第N-2感温变色层为无色状态,第N-1感温变色层为有色状态;第N感温变色层的临界变色温度是100℃以上,当温度达到100℃以上时,第N-1感温变色层为无色状态,第N感温变色层为有色状态。杯体冷却的过程中,感温变色层随温度从第N感温变色层到第1感温变色层渐变直至回复原来的颜色。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基础上,将实施例2中的单层杯体替换为实施例3中的最外层杯体,其它所有与实施例3相同。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