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餐具领域,具体说,属于一种筷子。
背景技术:
儿童刚刚开始学着使用筷子时,常常把筷子弄掉,夹着的菜也掉在地上。
不断的挫折容易令儿童沮丧,大大延长了学会用筷子的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辅助儿童用较短的时间学会正确拿筷子的儿童专用筷子,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总体技术方案包括如下内容,但不仅限于如下内容,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如下内容,所进行的一些扩展性方案,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适用于法规所述的等同原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包括:
1、本发明属于一种初学拿筷的入门用儿童筷子,包括一个a筷子杆1和一个b筷子杆2,其特征为:
所述a筷子杆1的中部近尾处还分别包括一个套拇指弹性圈(3)、一个套食指弹性圈(4)、一个套中指弹性圈(5);
所述b筷子杆2的中部近尾处还分别包括一个套拇指弹性圈(3)、一个套食指弹性圈(4)、一个套中指弹性圈(5);
所述套拇指弹性圈(3)属于一个尼龙制成的,直径约1毫米的细绳,其周长约15毫米,被牢牢粘在所述a筷子杆1和b筷子杆2中部近尾处,其具体位置与拿筷子时与儿童拇指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套食指弹性圈(4)属于一个尼龙制成的,直径约1毫米的细绳,其周长约15毫米,被牢牢粘在所述a筷子杆1和b筷子杆2中部近尾处,其具体位置与拿筷子时与儿童拇指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套中指弹性圈(5)属于一个尼龙制成的,直径约1毫米的细绳,其周长约15毫米,被牢牢粘在所述a筷子杆1和b筷子杆2中部近尾处,其具体位置与拿筷子时与儿童拇指的位置相匹配。
二、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在现有普通的筷子的a和b两个筷子杆的基础上,增设了六个套手指的弹性圈,用来箍紧相应的小手指,令所述筷子杆不容易脱落并掉到地上,从而大大提高儿童学习使用筷子的信心,大大缩短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
三、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共包括六个套手指所用的弹性圈,拿筷子时,将六个所述弹性圈中的相应的三个分别套入儿童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上即可,空着的三个就让其自然空着。
本发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好像把一双筷子“系”到儿童的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上,当然不容易脱落了。
把儿童的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以及中指从三个弹性圈中抽出后,就可以放下筷子了。
综上可知,本发明具有可辅助儿童用较短的时间学会正确拿筷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及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筷子杆1、b筷子杆2、套拇指弹性圈(3)、套食指弹性圈(4)、套中指弹性圈(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共公开了一个实施例,阐述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一个a筷子杆1和一个b筷子杆2,其特征为:
所述a筷子杆1的中部近尾处还分别包括一个套拇指弹性圈(3)、一个套食指弹性圈(4)、一个套中指弹性圈(5);
所述b筷子杆2的中部近尾处还分别包括一个套拇指弹性圈(3)、一个套食指弹性圈(4)、一个套中指弹性圈(5);
所述套拇指弹性圈(3)属于一个尼龙制成的,直径约1毫米的细绳,其周长约15毫米,被牢牢粘在所述a筷子杆1和b筷子杆2中部近尾处,其具体位置与拿筷子时与儿童拇指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套食指弹性圈(4)属于一个尼龙制成的,直径约1毫米的细绳,其周长约15毫米,被牢牢粘在所述a筷子杆1和b筷子杆2中部近尾处,其具体位置与拿筷子时与儿童拇指的位置相匹配;
所述套中指弹性圈(5)属于一个尼龙制成的,直径约1毫米的细绳,其周长约15毫米,被牢牢粘在所述a筷子杆1和b筷子杆2中部近尾处,其具体位置与拿筷子时与儿童拇指的位置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