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炉用陶瓷锅及其制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2721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锅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用陶瓷锅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由于电磁炉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因此,要求电磁炉所用锅具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因此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磁炉锅具多为铁磁质锅具(如铁锅,不锈钢锅等)。然而金属铁质锅具不耐酸碱腐蚀、易生锈或保温性不足,同时用铁质锅具烹调的一些食物口感没有陶瓷锅具好。陶瓷锅具有烹调食物口感好、味道鲜美、耐酸碱腐蚀、盛装食物安全、不粘锅、清洗方便等一系列优点,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喜爱。专利CN201310450676公开了一种陶瓷锅,该陶瓷锅在底部嵌入一块铁磁性薄片使得该陶瓷锅可以在电磁炉上加热使用,由于铁片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差距大,使得铁片容易发生脱落,并且引起陶瓷锅破裂。专利CN1539365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磁炉的陶瓷煲,其采用釉上烤制的工艺,在陶瓷煲的底部贴上一层由银、铜、铁混合物组成的导磁膜,该方法制备工艺相对简单、但由于含有贵金属成本较高,而且导磁膜与陶瓷基体之间,仍存在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时间长了容易出现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炉用陶瓷锅及其制备工艺,以克服现有陶瓷煲的底部与周身受热不均匀,而且导磁膜与陶瓷基体之间存在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使用时间长了容易出现脱落、且制备成本较高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炉用陶瓷锅,包括陶瓷基体和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所述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在高温烧结时熔融,冷却后熔接在一起,在整个所述陶瓷基体中形成连续的相互搭接的三维网络导磁通道。在电磁炉产生的交变磁场下,基于涡流原理,陶瓷基体中的相互连通的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产生涡流,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本身发热后,再通过热传导使整个陶瓷锅受热,从而达到陶瓷锅能够直接在电磁炉上使用的效果。本发明制备的陶瓷锅可直接在电磁炉上使用、同时导热性好、陶瓷锅整体受热均匀,传热快,热效率高,生产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三维网络导磁通道把整体膨胀分散了。
进一步的,所述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的熔点为1100-1500℃。
进一步的,所述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为430不锈钢或镍金属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的直径为0.01-0.2mm,长径比为5-15。如果太短形不成三维网络,太长则混料困难。
进一步的,所述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材料与陶瓷基体的体积比为20-40:60-80。如果体积比过低形不成连续的网络,不能产生热;如果体积比过高则金属体积大,容易开裂,制备困难。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基体包括电、磁加热的陶瓷锅用陶瓷。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基体包括精细陶瓷材料与助熔剂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精细陶瓷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锆、堇青石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助熔剂包括玻璃和稀土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一种电磁炉用陶瓷锅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陶瓷基体组分,将陶瓷基体各组分进行球磨混合得到混合均匀的陶瓷基体;
(2)将混合均匀的陶瓷基体和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原料按设定体积比例称量,进行混料、球磨,制取陶瓷浆料;
(3)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将陶瓷浆料成型为陶瓷锅坯体,自然晾干或烘干;
(4)将晾干后的陶瓷锅坯体进行涂釉;
(5)将涂釉后的陶瓷锅坯体装入还原性气氛的窑炉中以10-15℃/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1100℃-1500℃并保温1-3h,然后随炉冷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材料直接加入陶瓷基体,在高温烧结下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熔融,冷却后熔接在一起,在整个陶瓷基体中形成连续的相互连接的三维网络连通结构,使得陶瓷锅整体具有导磁性,同时,连续的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网络结构使得整个陶瓷锅受热均匀,并且提高了整个陶瓷锅的导热性能,传热迅速,热效率高。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磁炉用陶瓷锅内部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1-陶瓷基体,2-熔接的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网,3-内层釉层,4-外层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电磁炉用陶瓷锅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比例分别称取下列质量份的陶瓷基体组分:石英20-30份,高岭土20-35份,粘土15-40份,钾长石10-15份,硼酸2-4份,滑石2-4份,氧化铝1-3份。将陶瓷基体各组分进行球磨混合得到混合均匀的陶瓷基体粉体;
(2)按体积比分别称取混合均匀的陶瓷基体粉体80份和直径为0.01-0.2mm、长径比为5-15的430不锈钢纤维20份,进行球磨混合、制取陶瓷浆料;
(3)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将陶瓷浆料成型为陶瓷锅坯体,自然晾干;
(4)将晾干后的陶瓷锅坯体进行涂釉;
(5)将涂釉后的陶瓷锅坯体装入还原性气氛的窑炉中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1100℃并保温3h,然后随炉冷却即可制得本发明电磁炉用陶瓷锅。
实施例2
一种电磁炉用陶瓷锅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比例分别称取下列质量份的陶瓷基体组分:氧化铝40份、正方3Y-氧化锆40份、Ca-Mg-Si系玻璃粉20份。将各组分进行球磨混合得到混合均匀的陶瓷基体粉体;
(2)按体积比分别称取混合均匀陶瓷基体粉体70份和直径为0.01-0.2mm、长径比为5-15的430不锈钢纤维30份,均匀搅拌后,进行球磨,制取陶瓷浆料;
(3)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将陶瓷浆料成型为陶瓷锅坯体,自然晾干;
(4)将晾干后的陶瓷锅坯体进行涂釉;
(5)将涂釉后的陶瓷锅坯体装入还原性气氛的窑炉中以15℃/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1250℃并保温1h,然后随炉冷却即可制得本发明电磁炉用陶瓷锅。
实施例3
一种电磁炉用陶瓷锅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比例分别称取下列质量份的陶瓷基体组分:氧化铝50份、正方氧化锆35份、堇青石玻璃粉14份、氧化铈1份。将陶瓷基体各组分进行球磨混合得到混合均匀的陶瓷基体粉体;
(2)按体积比分别称取混合均匀陶瓷基体粉体60份和直径为0.01-0.2mm、长径比为5-15的镍金属纤维40份,均匀搅拌,进行球磨,制取陶瓷浆料;
(3)采用注浆成型工艺将陶瓷浆料成型为陶瓷锅坯体,自然晾干;
(4)将晾干后的陶瓷锅坯体进行涂釉;
(5)将涂釉后的陶瓷锅坯体装入还原性气氛的窑炉中以12℃/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1500℃并保温2h,然后随炉冷却即可制得本发明电磁炉用陶瓷锅。
按照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电磁炉用陶瓷锅,如图1所示,包括陶瓷基体1,熔接的高熔点导磁金属纤维网2,内层釉层3和外层釉层4。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采取其他可导磁的纤维,或采用其他陶瓷基体配方;或者采用其他工艺成型陶瓷锅,如注射成型、旋压成型等,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