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用智能看护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008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床用智能看护护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床用智能看护护栏。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年轻的父母在感受到宝宝降生的喜悦和幸福后,即承担起养护宝宝的重担。现在的家庭中,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有工作在身,白天一般请人照顾宝宝,晚上回到家后自己照顾呵护宝宝。经历了一天的紧张繁忙的工作之后,年轻的父母本已略显疲备需要充分的休息。哄完宝宝入睡后,父母会忙碌家务或者工作的事情,不能时刻呆在宝宝身边。一般六个月的宝宝就开始学爬,宝宝睡觉都会自己在床上打滚啦,如果没有做好安全措施的话,就很容易在睡眠中翻滚下来的。因此当宝宝睡觉过程中翻身移动到床边,有可能发生坠床的危险时,父母无法及时获知。另外,对于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老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人睡觉时也会发生坠床的危险,为了避免该类危险的发生,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看护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避免被看护对象发生坠床危险的缺陷,提供一种床用智能看护护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床用智能看护护栏,包括护栏本体、设置在护栏本体上的驱动装置和智能看护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护栏本体的升起和降落且与智能看护装置通信连接,该智能看护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被看护对象与第一床边的第一距离以及被看护对象与第二床边的第二距离;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距离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距离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

收发单元,用于当第一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发送报警提示信号至智能终端并接收来自智能终端的护栏启用指令;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智能终端的护栏启用指令;

护栏驱动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护栏启用指令时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护栏本体升起。

在本发明所述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中,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护栏本体升起完成后,发送护栏启用确认信息至智能终端,以便看护人能够及时获知护栏状态。

在本发明所述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中,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被看护对象的体表温度。

在本发明所述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中,第一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体表温度是否超出标准体温参数范围;收发单元还用于当体表温度超出标准体温参数范围时发送报警提示信号至智能终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中,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被看护对象的心跳参数。

在本发明所述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中,第一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心跳参数是否超出标准心跳参数范围,收发单元还用于当心跳参数超出心跳参数范围时发送报警提示信号至智能终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中,所述报警提示信号为文字提醒信息或者语音提醒信息。

在本发明所述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中,所述收发单元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报警提示信号至智能终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中,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穿戴设备。

在本发明所述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中,第二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智能终端的护栏禁用指令;护栏驱动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护栏禁用指令时驱动护栏本体降落。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该床用智能看护护栏,能够及时获知被看护对象与床边的距离,在可能发生坠床危险前及时发送提醒信息给看护人,在坠床危险可能发生时,能够及时升起护栏,避免坠床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例如,宝宝睡觉的时候不免翻身打侧,父母最怕宝宝不小心翻落到地上,本发明的智能看护方法,使得父母能够及时获取宝宝状态,不用担心危险情况发生,宝宝睡觉无忧。

该床用智能看护护栏,解放了看护人的时间,他们不需要时刻守在被看护对象身边,也能达到看护的目的。而且,还能够检测被看护对象的生命体征,例如体温和心跳,在发生异常时,及时通知看护人,从而能够及时干预和治疗。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智能看护方法流程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智能看护方法流程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智能看护方法流程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智能看护方法流程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智能看护方法流程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看护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被看护对象与第一床边的第一距离以及被看护对象与第二床边的第二距离。

S2:判断第一距离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距离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3;若否,则继续执行判断动作。

S3:发送报警提示信号至智能终端并接收来自智能终端的信号。

通常情况下,床的放置是两面靠墙,所以一般只需监测两个床边的情况即可。当然,如果有其它的放置位置,需要监测三个或者四个床边,也是可以的,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是指安全警戒值,例如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设置为40cm,那么当被看护对象所处位置距离床边等于或者小于40cm时,说明可能会发生跌落危险,大于40cm说明处于安全范围,无需干预。

可以在被看护对象手腕和脚底放置距离传感器,来实现距离的监测。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看护方法中,还包括步骤:

S4: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智能终端的护栏启用指令,若是,则进入步骤S5;

S5:打开护栏启用模式,控制护栏自动升起,防止被防护对象坠床。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看护方法中,还包括步骤:

S6:当护栏本体升起完成后,发送护栏启用确认信息至智能终端,以便看护人能够及时获知护栏状态。

为了能够实时监测到被看护对象的生命体征,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看护方法中,如图4所示,步骤S1还包括步骤:获取被看护对象的体表温度。步骤S2还包括:判断体表温度是否超出标准体温参数范围,若是,则进入步骤S3,发送报警提示信息(例如体温异常,请注意)至智能终端。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看护方法中,步骤S1还包括步骤:获取被看护对象的心跳参数。步骤S2还包括:判断心跳参数是否超出标准心跳参数范围,若是,则进入步骤S3。发送报警提示信息(例如心跳异常,请注意)至智能终端。

在本发明中,报警提示信号为文字提醒信息或者语音提醒信息。报警提示信号通过无线网络(WIFI、蓝牙等)发送至智能终端。

本发明中,智能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穿戴设备,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图6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床用智能看护护栏的结构示意图。床用智能看护护栏包括护栏本体A和设置在护栏本体A上的智能看护装置600,智能看护装置600与智能终端通信连接,智能看护装置600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获取单元601、第一判断单元602、收发单元603、第二判断单元604、护栏驱动单元605。

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被看护对象与第一床边的第一距离以及被看护对象与第二床边的第二距离。该获取单元601可以是贴附在被看护对象手腕和脚底的能够实现距离监测的穿戴设备,例如内设有距离传感器的智能手环。

第一判断单元602,用于判断第一距离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距离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阈值。

通常情况下,床的放置是两面靠墙,所以一般只需监测两个床边的情况即可。当然,如果有其它的放置位置,需要监测三个或者四个床边,也是可以的,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是指安全警戒值,例如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设置为40cm,那么当被看护对象所处位置距离床边等于或者小于40cm时,说明可能会发生跌落危险,大于40cm说明处于安全范围,无需干预。

收发单元603,用于当第一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和/或第二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阈值时,发送报警提示信号至智能终端并接收来自智能终端的信号。收发单元603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报警提示信号至智能终端。报警提示信号为文字提醒信息或者语音提醒信息。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穿戴设备。看护人看到报警提示信号后,可以决定现场处理该紧急情况,还是采用远程处理,通过智能看护装置的控制程序自动升起护栏。

第二判断单元604,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智能终端的护栏启用指令;护栏驱动单元605:用于当接收到护栏启用指令时控制护栏自动升起,防止被看护对象坠床。当护栏本体升起完成后,收发单元603发送护栏启用确认信息至智能终端,以便看护人能够及时获知护栏状态。护栏上设置有电机,接收到护栏驱动单元605的启动指示时带动护栏向上升起。

为了能够更全面的监测被看护对象的状况,还可以增加生命体征的监测(例如体表温度、心跳参数等)。那么获取单元601还用于获取被看护对象的体表温度。第一判断单元603还用于判断体表温度是否超出标准体温参数范围;收发单元603还用于当体表温度超出标准体温参数范围时发送报警提示信号至智能终端。

获取单元601还用于获取被看护对象的心跳参数。第一判断单元603还用于判断心跳参数是否超出标准心跳参数范围,收发单元603还用于当心跳参数超出心跳参数范围时发送报警提示信号至智能终端。

因此,获取单元601可以是能够监测距离和生命体征的可穿戴设备。获取到的生命体征信息可以通过收发单元传送至看护人的智能终端上。便于长期的生命体征参数分析和健康状况评估。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该床用智能看护护栏以及智能看护装置,能够及时获知被看护对象与床边的距离,在可能发生坠床危险前及时发送提醒信息给看护人,在坠床危险可能发生时,能够及时升起护栏,避免坠床等意外情况的发生。例如,宝宝睡觉的时候不免翻身打侧,父母最怕宝宝不小心翻落到地上,本发明的智能看护方法,使得父母能够及时获取宝宝状态,不用担心危险情况发生,宝宝睡觉无忧。该床用智能看护护栏解放了看护人的时间,他们不需要时刻守在被看护对象身边,也能达到看护的目的。而且,还能够检测被看护对象的生命体征,例如体温和心跳,在发生异常时,及时通知看护人,从而能够及时干预和治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