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行军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7057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行军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行军床。



背景技术:

行军床是部队在行军途中使用,并且可以折叠的床,用木架或金属架绑着帆布做成,多供行军或野外工作时用。折叠装袋后体积小,具有便于携带的特点。

现有技术中的行军床包括床架和床布。在需要使用时,使用者将床架支撑开,然后将床布绑在床架上,人体躺在床布上。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行军床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体躺在行军床上的舒适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行军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行军床舒适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包括:支架和气床垫;所述气床垫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气床垫。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架、活动架和固定结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活动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活动架上,用于在所述活动架相对所述固定架转动预设角度后,将所述活动架与所述固定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有固定孔的固定件和用于卡合在所述固定孔内的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设置在所述活动架上;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弹簧;所述活动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凸起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另一端用于卡合在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凸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固定凸起为两个;所述活动架包括活动杆;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孔;所述活动杆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上和所述第二侧壁上的多个所述固定孔均以所述转轴为圆心呈圆弧状分布;

两个所述固定凸起对称设置在所述活动杆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固定凸起中的其中一个用于卡合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固定孔内,另一个用于卡合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固定孔内。

进一步地,多功能行军床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架远离所述气床垫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杆和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两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支撑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床垫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床垫上设置有用于挂在所述支架上的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气床垫由TPU、PVC或EVA组成的复合面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包括支架和气床垫,气床垫设置在支架上,支架支撑气床垫。使用者躺在气床垫上,气床垫与人体背部接触。由于气床垫内充有气体,使得气床垫在支撑人体背部时较软,从而提高了多功能行军床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中固定结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架; 2-气床垫; 3-支撑件;

4-连接杆; 5-挂钩; 6-支撑杆;

7-固定杆; 8-U形支撑杆; 9-调节杆;

10-豁口; 11-活动架; 12-固定架;

13-固定结构; 14-握持部; 111-活动杆;

131-固定凸起; 132-固定件; 133-固定孔;

134-转轴; 135-活动筒; 136-固定筒;

137-卡合凸起; 138-凹槽; 139-第一连接件;

1310-第二连接件; 1311-调节手柄; 1321-底壁;

1322-第一侧壁; 1323-第二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包括:支架1和气床垫2;气床垫2设置在支架1上;支架1用于支撑气床垫2。

其中,气床垫2为内部充有气体的垫子。气床垫2上还可设置多个连接部,连接部处无气体从而形成凹部,多个连接部将气床垫2间隔为多个凸起部。当使用者躺在气床垫2时,由于凹部和凸起部的设置,使得人体背部与气床垫2之间具有间隙,外部空气可通过人体背部与气床垫2之间,进而增强了气床垫2使用时的通气性。

支架1的材质可以为多种,例如:塑料、不锈钢合作和铝合金等等。优选地,支架1的材质为铝合金,铝合金强度大,重量轻,从而可方便使用者携带支架1。支架1也可以由充气管组装形成。

还可在支架1上设置背带,使用者通过背带将固定架抬起,方便着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包括支架1和气床垫2,气床垫2设置在支架1上,支架1支撑气床垫2。使用者躺在气床垫2上,气床垫2与人体背部接触。由于气床垫2内充有气体,使得气床垫2在支撑人体背部时较软,从而提高了多功能行军床的舒适度。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架1包括固定架12、活动架11和固定结构13;固定架12与活动架11转动连接;固定结构13设置在固定架12和活动架11上,用于在活动架11相对固定架12转动预设角度后,将活动架11与固定架12固定。

其中,固定结构13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如图6所示,固定结构13包括调节杆9和固定件,调节杆9上设置有用于卡设固定件的豁口10。调节杆9设置在活动架11上,固定件的一端与固定架12连接。当使用者将活动架11转动预设角度后,将固定件卡在豁口10内,固定件通过调节杆9支撑活动架11。优选地,豁口10为多个,多个豁口10沿调节杆9延伸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调节杆9上。使用者可选择将固定件卡设在其中一个豁口10内。使用者将固定件卡设在不同的豁口10时,活动架11与水平面的角度不同,从而可实现活动架11转动多个角度。

固定结构13包括挂钩5和挂孔。挂孔设置在固定架12上,挂钩5设置在活动架11上。使用者将活动架11转动预设角度后,将挂钩5挂在挂孔内从而将活动架11与固定架12固定。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固定结构还可以包括一端开口的活动筒135和一端开口的固定筒136。活动筒135的开口端的边沿上,沿活动筒135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多个卡合凸起137;固定筒136的开口端的边沿上,沿固定筒136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多个凹槽138;每个卡合凸起137卡在一个凹槽138内,活动筒135与固定筒136可拆卸固定连接。活动筒135与活动架连接,固定筒136与固定架连接。使用者将活动筒135与固定筒136分离,然后将活动筒135相对固定筒136旋转预设角度,从而使得活动架相对固定架转动预设角度,然后将活动筒135上的卡合凸起137卡在固定筒136上的凹槽138内,再将活动筒135与固定筒136固定,从而实现活动架的转动。

进一步地,还可设置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活动筒135的内底壁抵接,另一端与固定筒136的内底壁抵接。弹簧的弹力可方便使用者将活动筒135与固定筒136分离。还可在活动筒135上设置第一连接件139,通过第一连接件139将活动筒135与活动架连接。在固定筒136上设置第二连接件1310,通过第二连接件1310将固定筒136与固定架连接。第一连接件139和第二连接件1310可均为筒状,第一连接件139的一端与活动筒135连接;第二连接件1310的一端与固定筒136连接;活动架和固定架均为U形杆,活动筒135、固定筒136、第一连接件139和第二连接件1310均为两个。活动架的两个开口端均套在一个第一连接件139内,固定架的两个开口端均套在一个第二连接件1310内。还可通过调节手柄1311,调节手柄1311的一端与活动筒13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筒136可拆卸固定连接。使用者先将调节手柄1311与固定筒136拆开分离,然后转动调节手柄1311,使得活动筒135相对固定筒136旋转预设角度。在调节活动架的角度时调节手柄1311可方便使用者对活动架着力。优选地,固定架12和活动架11均为U形,固定架12的开口端与活动架11的开口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可在活动架11上设置握持部14,使用者可手握握持部14转动活动架11,增加人体手部与支架1的摩擦力,方便使用者着力。握持部14的材质可以为橡胶,使得握持部14较为柔软,提高使用者转动活动架11时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将支架1设置为固定架12和活动架11,活动架11可相对固定架12转动。在使用前,使用者可将活动架11转动预设角度,从而使活动架11与固定架12呈角度设置。此时,使用者坐在固定架12上,背部依靠在活动架11上,进一步地提高了多功能行军床的舒适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行军床中固定结构的放大图,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结构13包括设置有固定孔133的固定件132和用于卡合在固定孔133内的固定凸起131;固定凸起131设置在活动架11上;固定件132设置在固定架12上。

其中,固定凸起131和固定孔13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优选地,固定凸起131和固定孔133均为两个,两个固定凸起131沿固定架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较佳地,两个固定凸起131对称设置在固定架12的两侧,这样可通过两个固定凸起131支撑活动架11,使得活动架11受力平衡。

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将活动架11转动预设角度后,将固定凸起131卡在固定孔133内,从而将活动架11与固定架12固定。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者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结构13还包括弹簧;活动架11上设置有凹槽;固定凸起131的一端设置在凹槽内,另一端用于卡合在固定孔133内;弹簧的一端与凹槽的底壁132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凸起131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者转动活动架11的过程中,固定凸起131与固定件132抵接,当固定凸起131转动至固定孔133处时,弹簧将固定凸起131向凹槽外挤压,从而使固定凸起131卡在固定孔133内,此时活动架11与固定架12固定。当需要将活动架11复位时,使用者可按压固定凸起131,使固定凸起131从固定孔133内移出,然后再转动活动架11即可。

本实施例中,在凹槽内设置弹簧,通过弹簧挤压使固定凸起131卡在固定孔133内,方便使用者操作。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固定件132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1322和第二侧壁1323;固定凸起131为两个;活动架11包括活动杆111;

第一侧壁1322和第二侧壁1323上均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33;活动杆111通过转轴134与第一侧壁1322和第二侧壁1323转动连接;第一侧壁1322上和第二侧壁1323上的多个固定孔133均以转轴134为圆心呈圆弧状分布;

两个固定凸起131对称设置在活动杆的两侧,且两个固定凸起131中的其中一个用于卡合在第一侧壁1322上的固定孔133内,另一个用于卡合在第二侧壁1323上的固定孔133内。

其中,还可设置底壁1321,第一侧壁1322和第二侧壁1323可与底壁1321垂直连接,也可呈锐角连接设置。优选地,第一侧壁1322和第二侧壁1323与底壁1321垂直连接,从而可减小第一侧壁1322与第二侧壁1323之间的间隔,进而减小固定件132的占用空间。

多个固定孔133形成的圆弧的弧度可为任一度数。优选地,该弧度为90°,也即该弧度为四分之一圆弧。当固定凸起131卡设在两端的固定孔133内时,此时,活动架11与固定架12平行或者垂直,也即,此时,活动架11与水平面平行或垂直。当固定凸起131卡设在两端的固定孔133之间的任一固定孔133时,活动架11与固定架12呈锐角。

本实施例中,将多个固定孔133呈圆弧状分布,在使用者转动活动架11时,可选择将固定凸起131卡在其中一个固定孔133内,从而可实现活动架11转动多个角度,方便使用者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多功能行军床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支架1远离气床垫2的一侧,用于支撑支架1。

其中,支撑架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如图5所示,支撑架包括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沿支架1的宽度和长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每个支撑部均包括两个呈锐角设置的支撑杆6,其中一个支撑杆6的一端与另一支撑杆6的一端连接,两个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支架1连接。支撑架还可包括多个固定杆7,每个固定杆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部连接,且每个固定杆7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6远离支架1的一端连接。

如图6所示,支撑架还可包括多个U形支撑杆8,多个U形支撑杆8沿支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U形支撑杆8的开口端与支架1连接。优选地,每个U形支撑杆8与支架1呈锐角设置,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支撑架的稳定性,防止支架1倾倒。

本实施例中,在支架1远离气床垫2的一侧设置支撑架,支撑架用于支撑支架1,从而使得气床垫2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隔。在使用者躺在气床垫2时,使用者的背部与地面具有间隔,从而可避免使用者背部接触地面,使得使用者躺在气床垫2后磕碰地面,进一步提高多功能行军床的舒适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连接杆4和两个支撑件3;两个支撑件3相对设置在支架1的两侧;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件3连接。

其中,两个支撑件3可沿支架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两个支撑件3为一组,连接杆4可为多个,支撑件3为多组,多组支撑件3和多个连接杆4沿支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从而可提高支撑架支撑支架1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两个支撑件3之间设置连接杆4。当使用者躺在气床垫2后,使用者的重力作用于支架1上,此时,由于支撑件3位于支架1的两侧,支撑件3有向远离支架1的方向移动的趋势。而此时,连接杆4向支撑件3施加靠近支架1的作用力,从而将支撑件3固定在原位,进一步提高支撑架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气床垫2与支架1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气床垫2与支架1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将气床垫2从支架1上拆下,从而可单独使用者气床垫2,进一步方便使用者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气床垫2上设置有用于挂在支架1上的挂钩5。

其中,挂钩5为多个。多个挂钩5沿气床垫2的边沿依次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挂钩5的方式实现气床垫2与支架1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者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气床垫2由TPU、PVC或EVA组成的复合面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将气垫床的材质可以为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PVC(聚氯乙烯)或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也即,气垫床的材质可以为TPU复合面料、PVC复合面料或EVA复合面料,从而使得气垫床的抗拉性能较强,延长气床垫2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