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351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擦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全自动擦鞋机都只是具有单一的清洗鞋子的表面功能,当雨水天气人们从外面归来时,对鞋底的泥水不能清理掉,会对室内的卫生造成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所述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电机装置上方的框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框架装置上的第一擦扫装置、位于所述框架装置上方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框架装置左侧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右侧的第二擦扫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方的电缸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架,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方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方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二固定杆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所述框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五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上的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一擦扫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上方的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左右两侧的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方的第一旋转板、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板上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上方的第二旋转板及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板上方的第一刷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左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左侧的第一顶靠块、位于所述第一顶靠块左侧的第二顶靠块、位于所述第二顶靠块左侧的第一电缸、位于所述第一电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下方的第一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右侧的杠杆、位于所述杠杆下方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下方的第一支撑块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右侧的第三弹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四固定杆、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右侧的定位柱、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下方的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上方的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右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左侧的第五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七支架下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六固定杆、位于所述第六固定杆右侧的第二竖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八支架,所述第二擦扫装置包括连接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下方的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左侧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五弹簧上方的弯曲板、位于所述弯曲板上下两侧的第三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板右侧的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第三电机、位于所述第三电机下方的第三转轴、位于所述第三转轴下方的旋转块及设置于所述旋转块上的若干第二刷毛,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第二电缸、位于所述第二电缸下方的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二电缸右侧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右侧的第四连接杆、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杆右侧的第二连接块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右侧的第五连接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五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五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支架的两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之间,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六支架呈L形,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板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板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旋转板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刷毛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刷毛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顶靠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顶靠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靠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靠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顶靠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枢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杠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杠杆呈L形,所述第二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杠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枢轴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杠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固定杆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柱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柱呈圆柱体,所述第七支架呈L形,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六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呈L形,所述第八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板呈长方体,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的右侧,所述第五弹簧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包覆在所述定位柱上且与所述定位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左端与所述弯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的左表面与所述连接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七固定杆,所述第七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上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八固定杆,所述第八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下端与所述旋转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九固定杆,所述第九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旋转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块呈半球状,所述第二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旋转块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刷毛的上端与所述旋转块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电缸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呈L形,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电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连接杆上设有位于其左端的第一凹槽及位于其右端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连接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块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四连接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五连接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五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使用方便,能够对鞋子进行全面的擦扫,清除掉鞋面上的污垢,即使在雨水天气,依然可以对鞋的底面进行擦扫,并且可以对鞋的表面进行360度的擦扫,擦扫的较为充分且干净,擦扫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装置2、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2上的电机装置3、位于所述电机装置3上方的框架装置4、设置于所述框架装置4上的第一擦扫装置5、位于所述框架装置4上方的固定装置6、位于所述框架装置4左侧的支架装置7、位于所述支架装置7右侧的第二擦扫装置8及位于所述支架装置7上方的电缸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左侧的第一支架12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右侧的第二支架13。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1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3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板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22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上的第一固定杆23。所述第一支撑板2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架1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第一支撑板2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固定杆23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2上,所述第一固定杆2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2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上方的第一转轴32、位于所述第一转轴32上方的第三支架33、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33上的第二固定杆34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左右两侧的第四支架。所述第一电机3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一电机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2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转轴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1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2旋转,所述第一转轴32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转轴32可以稳定的旋转,所述第一转轴32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3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3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3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支架33可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旋转。所述第二固定杆3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固定杆3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3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3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装置4包括第二支撑板4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4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五支架42、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42上的第三固定杆43。所述第二支撑板4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4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411,所述第一通孔411呈圆形。所述第五支架42设有两个,所述第五支架4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42的下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支架33的两端与所述第五支架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43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杆43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固定杆4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43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支架42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擦扫装置5包括第二电机51、位于所述第二电机51上方的第二转轴52、位于所述第二转轴52左右两侧的第六支架53、位于所述第二转轴52上方的第一旋转板54、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板54上方的第一弹簧55、位于所述第一弹簧55上方的第二旋转板56及位于所述第二旋转板56上方的第一刷毛57。所述第二电机5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电机51位于所述第五支架42之间,所述第五支架4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机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电机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第二电机51起到固定作用。所述所述第二转轴52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转轴5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机5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51带动所述第二转轴52旋转,所述第二转轴5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5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53设有两个,所述第六支架53呈L形,所述第六支架5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5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5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板54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弹簧55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55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旋转板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5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对所述第二旋转板56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旋转板56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旋转板56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411内,所述第二旋转板56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得让旋转板56可以在所述第一通孔411内稳定的旋转。所述第一刷毛57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刷毛57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刷毛57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板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第一固定块6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1上方的第一横杆6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61左侧的第二弹簧63、位于所述第二弹簧63左侧的第一顶靠块64、位于所述第一顶靠块64左侧的第二顶靠块65、位于所述第二顶靠块65左侧的第一电缸66、位于所述第一电缸66上方的第一推动杆67、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67上方的第一连接杆68、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8下方的第一连接块68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8右侧的杠杆69、位于所述杠杆69下方的第二固定块691、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691下方的第一支撑块60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60右侧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固定块6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6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6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6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6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弹簧63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63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6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顶靠块6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块6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顶靠块6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靠块6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62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顶靠块64可以在所述第一横杆62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之间左右移动。所述第二顶靠块6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顶靠块65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顶靠块65采用柔软且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制成,使得所述第二顶靠块65顶靠在鞋跟上时,对鞋子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所述第一电缸66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一电缸6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67所述第一推动杆6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6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66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缸66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67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6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68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块681与所述第一推动杆67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一连接块68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连接块68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杆6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8的右端与所述杠杆69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杠杆69呈L形,所述杠杆69的右端顶靠在鞋子的左端上,对鞋子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第二固定块69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块691的上表面与所述杠杆6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60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块60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块60与所述第二固定块69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块60与所述第二固定块691可以相对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杠杆69围绕所述第一支撑块60旋转。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杠杆69固定连接,对所述杠杆69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7包括第四固定杆71、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71右侧的定位柱72、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71下方的第七支架73、位于所述第四固定杆71上方的第一竖杆74、位于所述第一竖杆74右侧的第四弹簧75、位于所述第一竖杆74左侧的第五固定杆76、位于所述第七支架73下方的第二横杆77、位于所述第二横杆77上方的第六固定杆78、位于所述第六固定杆78右侧的第二竖杆79及位于所述第二横杆77下方的第八支架70。所述第四固定杆71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固定杆71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71的右端与所述定位柱7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柱72呈圆柱体。所述第七支架73呈L形,所述第七支架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7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7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74的下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75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杆74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76呈倾斜状,所述第五固定杆76的下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杆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7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77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78呈倾斜状,所述第六固定杆7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77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78的上端与所述第二竖杆7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79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79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77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70呈L形,所述第八支架7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支架7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77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擦扫装置8包括连接板81、位于所述连接板81下方的第二连接杆8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82左侧的第五弹簧83、位于所述第五弹簧83上方的弯曲板84、位于所述弯曲板84上下两侧的第三连接杆85、位于所述连接板81右侧的固定板86、位于所述固定板86下方的第三电机87、位于所述第三电机87下方的第三转轴88、位于所述第三转轴88下方的旋转块89及设置于所述旋转块89上的若干第二刷毛80。所述连接板81呈长方体,所述第四弹簧75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8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杆82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8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82位于所述第二横杆77的右侧。所述第五弹簧83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8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竖杆79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75及第五弹簧83均处于拉伸状,进而对所述连接板8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弯曲板84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板84与所述连接板81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板84包覆在所述定位柱72上且与所述定位柱72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弯曲板84可以在所述定位柱72上滑动,并且由于第四弹簧75及第五弹簧83处于拉伸状,使得所述弯曲板84紧紧的顶靠在所述定位柱72上。所述第三连接杆85设有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85的左端与所述弯曲板8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85的右端与所述连接板81固定连接,对所述弯曲板84起到固定作用。所述固定板86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86的左表面与所述连接板8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86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七固定杆861,所述第七固定杆861的下端与所述固定板86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固定杆861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87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三电机87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8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87上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八固定杆871,所述第八固定杆871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86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固定杆871的下端与所述第三电机8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88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转轴88的上端与所述第三电机87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电机87带动所述第三转轴88旋转,所述第三转轴88的下端与所述旋转块8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88上设有位于其左右两侧的第九固定杆881,所述第九固定杆881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转轴88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固定杆881的下端与所述旋转块8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块89呈半球状,所述旋转块89位于鞋子上方。所述第二刷毛80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刷毛80均匀分布在所述旋转块89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刷毛80的上端与所述旋转块89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9包括第二电缸91、位于所述第二电缸91下方的固定架92、位于所述第二电缸91右侧的第二推动杆93、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93右侧的第四连接杆94、位于所述第四连接杆94右侧的第二连接块95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块95右侧的第五连接杆96。所述第二电缸9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电缸91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92呈L形,所述固定架9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9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缸9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9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9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电缸9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缸91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93左右移动。所述第四连接杆94呈长方体,所述第四连接杆94上设有位于其左端的第一凹槽941及位于其右端的第二凹槽942,所述第一凹槽941及第二凹槽942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推动杆93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941内且与所述第四连接杆9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93与所述第四连接杆94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二连接块95呈长方体,所述第二连接块95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942内且与所述第四连接杆9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块95与所述第四连接杆94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二连接块95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五连接杆96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接杆96呈长方体,所述第五连接杆96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81的上端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使用时,首先将鞋子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4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11的上方,然后使得所述第二顶靠块65顶靠在鞋子的鞋跟,然后打开第一电缸66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67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块681与所述第一推动杆67相对旋转,使得所述杠杆69围绕所述第一支撑块60顺时针旋转,使得所述杠杆69的右端顶靠在鞋的前端,从而在与所述第二顶靠块65的配合下可以对鞋子进行有效的固定,固定的较为稳固,方便对鞋子进行擦扫。然后打开第二电机51,使得所述第二转轴5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旋转板54旋转,然后通过所述第一弹簧55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板56及第一刷毛57随之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刷毛57可以对鞋子底面进行擦扫,将其上沾有的灰尘擦扫掉,并且所述第一弹簧55对所述第二旋转板56具有推力,使得所述第一刷毛57紧紧的顶靠在鞋子底面上,使得其对鞋子底面清扫的更加干净,因此,所述第一弹簧55不仅可以带动所述第二旋转板56旋转,还可以起到使得第一刷毛57紧紧的顶靠在鞋子底面上,进而使得擦扫的更加干净。然后打开第一电机3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转轴3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支架33及第五支架42、第二支撑板41随之旋转,同时所述第一擦扫装置5随之旋转,从而不会影响所述第一刷毛57对鞋底的擦扫,由于所述第二支撑板41旋转,进而带动鞋子随之旋转,所述第二刷毛80可以对鞋子表面进行刷洗,同时可以打开第三电机87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三转轴88的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旋转块89随之旋转,所述旋转块89旋转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1旋转的方向相反,进而可以加快第二刷毛80对鞋子表面的擦扫,擦扫效率更高,且效果更好。当需要扩大对鞋子擦扫的面积时,打开第二电缸9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93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通过所述第四连接杆94、第二连接块95使得所述第五连接杆96的上端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连接板81的上端不断的左右移动,由于所述第四弹簧75及第五弹簧83的设置,使得所述弯曲板84紧紧的顶靠在所述定位柱72上,当连接板81的上端不断的左右移动时,所述弯曲板84不断的在所述定位柱72上滑动,且围绕所述定位柱72的圆心旋转,使得所述连接板82围绕所述定位柱72不断的往复旋转,进而使得所述固定板86的右端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三电机87、第三转轴88及旋转块89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刷毛80不断的左右移动,进而可以增加第二刷毛80与鞋面接触的面积,扩大其擦扫的范围,提高其擦扫的效率,保证擦扫的效果。至此,本发明高效的全自动擦鞋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