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梯子及救生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818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新型梯子及救生梯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主要涉及梯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梯子及救生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梯子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梯子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缓慢的上下,特别是下梯子的时候,因为当人处在一定高度的时候会出现恐惧感,这时下梯子的速度会比平常的速度更慢;特别是在消防救援上使用的梯子,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惊慌,在下梯子的时候,不但速度很慢,还容易产生跌落的危险,并且在救援的时候如果将时间浪费在下梯子上有可能就会造成人们生命的陨落和财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梯子及救生梯子,使上述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梯子,包括至少两个梯子本体,其中一个梯子本体可滑动的设置于另一个梯子本体,梯子本体包括固定件、支撑件、连接件和多块承重件,多块承重件可翻转的设置在两根支撑件之间且沿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并排设置,连接件与多块承重件铰接,固定件的一端与承重件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部,支撑件设置有与卡接部对应的第一卡接头和第二卡接头,梯子本体具有承重件与支撑件交叉且卡接部卡接于第一卡接头的第一状态,以及承重件与支撑件平行且卡接部卡接于第二卡接头的第二状态。

可选的,其中一个梯子本体为第一梯子,另一个梯子本体为第二梯子,第一梯子的一端为第一端部,第一梯子的另一端为第二端部,新型梯子还包括第一滑动组,第一滑动组包括第一滑轮、第一连接线和第一绕线盘,第一端部与第一滑轮连接,第二端部与第一绕线盘连接,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第一绕线盘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二梯子连接,第二梯子与第一绕线盘之间的第一连接线绕设于第一滑轮。

可选的,上述第一梯子的支撑件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为T型槽,第二梯子的支撑件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可滑动的嵌设在第一滑槽内,第一滑槽设置的底部有定位槽,第一滑块开设有沉孔,沉孔内可滑动的嵌设有与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块,定位块与第一滑块通过弹性件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救生梯子,包括底座、减速装置、救援平台和上述的新型梯子,底座与第二端部连接,减速装置与第一梯子固定连接,救援平台设置在第二梯子的远离第二端部的一端。

可选的,上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设置在底座本体的锁紧杆和转动部,锁紧杆的一端与底座本体铰接,锁紧杆的另一端与支撑件连接,锁紧杆的长度可调,支撑件的远离第一端部的一端与转动部铰接。

可选的,上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架和减速件,减速架包括连接架和主架体,主架体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梯子和第二梯子的长度之和,连接架的一端与第一梯子的支撑件固定连接,连接架的另一端与主架体固定连接,主架体沿梯子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主架体、连接架和新型梯子之间构成供人员通行的通道,主架体设置有T型滑轨,减速件可滑动的设置于T型滑轨,且减速件与T型滑轨之间的摩擦力可调。

可选的,上述T型滑轨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减速件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和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开设有与T型滑轨相匹配的第二滑槽,第一把手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第二把手与第一把手转动连接,第二把手包括前把手和后把手,前把手和后把手位于第一把手的两侧,前把手设置有摩擦片,第一摩擦面与第二滑槽的内表面贴合,减速件具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夹角减小且摩擦片与第二摩擦面抵紧的第三状态,以及摩擦片脱离第二摩擦面的第四状态。

可选的,上述主架体设置有第二滑动组,第二滑动组包括第二滑轮、第二连接线和第二绕线盘,第二连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绕线盘和减速件,第二绕线盘和减速件绕设于第二滑轮。

可选的,上述救援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设置于平台本体的缓冲件,缓冲件为弹性垫,平台本体连接有紧固件,紧固件的远离平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建筑物连接的挂钩。

可选的,上述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分别连接电动机,电动机用于驱动第一绕线盘和第二绕线盘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新型梯子包括梯子本体,该梯子本体的承重件可以翻转也可以固定,使该新型梯子可以让使用者利用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当需要下梯的时候转动承重件使其组成可以让使用者滑下梯子的平面,实现快速下梯的功能,另外该新型梯子由两个相对可滑动的梯子本体组成,使梯子的的长度可以按照需要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救生梯子包括了上述的新型梯子、减速装置、底座和救援平台,救援平台可以给予救援人员足够的操作空间也给予需要救援的人员脱离危险的平台,而减速装置能够在控制下滑的速度,从而安全到达安全地点,底座能够调节新型梯子的上扬角度同时能够使新型梯子可以转动至任意一个角度。该救生梯子操作方便、简单,结构紧凑、合理,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梯子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新型梯子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救生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减速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新型梯子;200-救生梯子;10-梯子本体;11-固定件;111-卡接部;12-支撑件;121-第一卡接头;122-第二卡接头;123-第一滑槽;1231-定位槽;124-第一滑块;1241-定位块;13-连接件;14-承重件;15-第一梯子;151-第一滑轮;152-第一连接线;153-第一绕线盘;16-第二梯子;20-减速装置;201-减速架;2011-连接架;2012-主架体;2013-第一摩擦面;2014-第二摩擦面;202-减速件;2021-第一把手;2022-第二把手;2023-摩擦片;2024-第二滑块;21-底座;211-锁紧杆;212-转动部;22-救援平台;221-缓冲件;23-第二滑轮;24-第二连接线;25-第二绕线盘;26-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新型梯子100,包括至少两个梯子本体10,其中一个梯子本体10设置在另一个梯子本体10的一侧,并且位于上部的梯子本体10可以相对于下部的梯子本体10沿梯子本体10的长度方向滑动,以使新型梯子100的长度可以调节。如图3所示,梯子本体10包括支撑件12、固定件11、连接件13和多块承重件14。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下部的一个梯子本体10为第一梯子15,另一个梯子本体10为第二梯子16,第一梯子15的一端为第一端部,第一梯子15的另一端为第二端部,新型梯子100上设置第一滑动组,第一滑动组可以让使用者对新型梯子100的长度调节通过滑轮来实现,使操作变得非常方便。

第一滑动组包括第一滑轮151、第一连接线152和第一绕线盘153,第一端部与第一滑轮151连接,第二端部与第一绕线盘153连接,第一连接线152的一端与第一绕线盘15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线152在与第一绕线盘153连接的时候,预先在第一绕线盘153上绕过足够的长度,以便于使第一连接线152和第一绕线盘153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当第一连接线152有部分破损的时候,可以将预先绕设在第一绕线盘153上的第一连接线152拉出使用。第一连接线152的另一端与第二梯子16连接,第二梯子16与第一绕线盘153之间的第一连接线152绕设于第一滑轮151。

第一端部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第一滑轮151,第一连接线152分别绕设在两个第一滑轮151上,能够保证第一连接线152的滑动方向稳定,避免发生第一连接线152脱离滑轮的情况。这里的第一连接线152采用钢绞线制成,第一连接线152也可以采用钢丝、麻绳或者其他材料制成。

另外,在第二端部安装有电动机26,电动机26用于驱动第一绕线盘153的转动,使新型梯子100的高度能够快速的上升。

请参照图2所示,第一梯子15和第二梯子16之间的滑动是通过第一滑槽123和第一滑块124实现的滑动配合实现的。如图4所示,具体的结构为,第一梯子15的支撑件12设置有第一滑槽123,第一滑槽123为T型槽,也可以为其他的槽,第二梯子16的支撑件12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23相匹配的第一滑块124,第一滑块124的位置设置在第二梯子16的与第一梯子15对应的一侧。第一滑块124可滑动的嵌设在第一滑槽123内,第一滑块124嵌设在第一滑槽123内,受到第一滑槽123的限位作用,使其只能沿第一梯子15的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滑动,可选的方式是,第一滑块124设置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滑块沿第二梯子16的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一滑槽123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1231,第一滑块124开设有沉孔,沉孔内可滑动的嵌设有与定位槽1231相匹配的定位块1241,定位块1241与第一滑块124通过弹性件连接。定位槽1231的位置设在靠近第一端部的位置,需要使第二梯子16滑动到第一梯子15上部的时候,定位块1241从沉孔内弹出并插入定位槽1231,第一梯子15和第二梯子16相对固定,这里可以在定位槽1231的底部设置贯穿支撑件12的通孔,通孔的孔径小于定位块1241的宽度,在通孔内设置顶杆,当需要将定位块1241与定位取出的时候,可以推动顶杆使定位块1241脱离定位槽1231,这时,第一梯子15和第二梯子16之间可以相对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滑槽123的靠近第一端部的一端设置限位部,限位部可以限制第二梯子16的滑动,避免第二梯子16滑出第一梯子15。

支撑件12为截面为方形的柱状结构,承重件14为踏板,多块承重件14可翻转的设置在两根支撑件12之间且沿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并排设置,承重件14的两端设置圆柱形的转轴,两根支撑杆之间设置与转轴对应的沉孔,承重件14与支撑件12的连接是将转轴插入沉孔,转轴能够在沉孔内转动,当承重件14转动至与支撑件12平行的时候,多块承重件14形成了一个可以供使用者在其表面滑动的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件12与承重件14之间的连接是活动的,可以在支撑件12的两端设置可以加强梯子本体10结构稳定性的加强件,加强件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支撑件12固定连接,加强件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支撑件12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1所示,连接件13与多块承重件14铰接,连接件13为杆状结构,也可以为长条形结构,连接杆与从、承重件14连接的时候,每块承重件14的倾斜度都保持一致,转动其中一块承重件14,其他的承重件14同时转动。

固定件11为杆状结构、板状结构或者长条形结构,固定件11的一端与承重件14连接,固定件11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接部111,卡接部111为在固定件11上开设的具有一侧开口的槽,也可以为在固定件11上开设的通孔,支撑件12设置有与卡接部111对应的第一卡接头121和第二卡接头122,第一卡接头121和第二卡接头122均为杆状结构,第一卡接头121和第二卡接头122均设置在同一根支撑件12的远离承重件14的同一侧,并且,第一卡接头121和第二卡接头122与卡接部111也在同一侧。

其中一个承重件14的转轴穿过支撑件12,固定件11与该转轴连接,并且支撑件12可以在转轴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以使固定件11端部的卡接部111能够在承重件14处于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分别与第一卡接头121和第二卡接头122卡接。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梯子本体10具有承重件14与支撑件12交叉且卡接部111卡接于第一卡接头121的第一状态,以及承重件14与支撑件12平行且卡接部111卡接于第二卡接头122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的时候承重件14与支撑件12成一定的角度,并且保持该第一状态的固定,在第二状态时,承重件14与支撑件12平行,此时,所有的承重件14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内,并且多块承重件14之间相互贴合形成了可以供使用者在多块承重件14形成的表面滑动。

实施例2

请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救生梯子200,包括底座21、减速装置20、救援平台22和实施例1中的新型梯子100,底座21与第二端部连接,减速装置20与第一梯子15固定连接,救援平台22设置在第二梯子16的远离第二端部的一端。

底座21包括底座21本体和设置在底座21本体的锁紧杆211和转动部212,转动部212为转盘,转盘可以相对底座21本体转动。锁紧杆211的一端与转动部212铰接,锁紧杆211的另一端与支撑件12连接,锁紧杆211包括第一锁紧杆211和第二锁紧杆211,第一锁紧杆211为空心管,第二锁紧杆211可滑动的插入第一锁紧杆211,在沿第一锁紧杆21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螺纹孔,第一锁紧杆211和第二锁紧杆211通过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杆固定。

支撑件12的远离第一端部的一端与转动部212铰接,这里的铰接为转动连接,即在对锁紧杆211的长度进行调节的时候,支撑件12可以沿第一端部转动,以改变梯子本体10能够到达的高度。

底座21本体还可以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可以放置大量的重物,通常是就地取材,使用石头等重物堆砌在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作用是增加底座21的重量,保持底座21的稳定。

减速装置20包括减速架201和减速件202,减速件202与减速架201滑动连接,减速架201包括连接架2011和主架体2012。

主架体2012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梯子15和第二梯子16的长度之和,主架体2012的长度足够长,使减速件202在与主架体2012滑动的时候,能够覆盖第一梯子15和第二梯子16的全长,也就是使用者在第一梯子15和第二梯子16长滑动的时候,加速件的减速作用始终可以保持。

连接架2011有多跟并排设置的杆状结构组成,连接架2011的一端与第一梯子15的支撑件12固定连接,连接架2011连接于支撑件12的远离承重件14的一侧,以免连接架2011影响第一梯子15和第二梯子16之间的滑动。连接架2011的另一端与主架体2012固定连接,主架体2012沿梯子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主架体2012、连接架2011和新型梯子100之间构成供人员通行的通道,

主架体2012设置有T型滑轨,T型滑轨设置在主架体2012的靠近新型梯子100的一侧,减速件202可滑动的设置于T型滑轨,且减速件202与T型滑轨之间的摩擦力可调,通过调节加速件和T型滑轨之间的摩擦力,就可以改变下滑的速度,实现下滑速度的可调。T型滑轨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摩擦面2013和第二摩擦面2014,第一摩擦面2013水平方向的面,第二摩擦面2014为竖直方向的面。

请参照图5所示,主架体2012设置有第二滑动组,第二滑动组包括第二滑轮23、第二连接线24和第二绕线盘25,第二连接线2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绕线盘25和减速件202,第二绕线盘25和减速件202绕设于第二滑轮23,第二绕线盘25连接电动机26,电动机26用于驱动第二绕线盘25转动,当加速件滑至主架体2012的底部时,启动电动机26使第二绕线盘25转动,从而通过第二连接线24将加速件快速的拉回主架体2012的顶部,供后续的人员使用。

请参照图6所示,减速件202包括第一把手2021、第二把手2022和第二滑块2024,第二滑块2024开设有与T型滑轨相匹配的第二滑槽,T型滑轨与第二滑槽滑动的配合,第一把手2021与第二滑块2024固定连接,第二把手2022与第一把手2021转动连接,第二把手2022包括前把手和后把手,前把手和后把手位于第一把手2021的两侧,前把手设置有摩擦片2023,第一摩擦面2013与第二滑槽的内表面贴合,减速件202具有第一把手2021和第二把手2022的夹角减小且摩擦片2023与第二摩擦面2014抵紧的第三状态,以及摩擦片2023脱离第二摩擦面2014的第四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把手2021和第二把手2022之间设置弹簧,当使用者将后把手压至靠近第二把手2022后,在弹簧的作用下,后把手可以自行恢复和第一把手2021之间的初始状态。

第一摩擦面2013具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第一摩擦面2013和第二滑槽内表面贴合产生可以减速的摩擦力,第二个作用是:第二摩擦面2014成为了T型滑轨限制第二滑块2024滑动方向的直接接触面。

第二摩擦面2014是降低下滑速度的主要摩擦面,第二摩擦面2014和设置在第二把手2022的摩擦片2023的配合可以产生巨大的摩擦力,该摩擦力能够降低使用者的下滑速度,甚至让使用者在新型梯子100上从滑动的状态变为静止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该减速件202的时候,使用者的手钩住第一把手2021,大拇指轻轻压住后把手,当感觉下滑速度加快的时候,大拇指用力握住后把手,后把手在大拇指的作用下靠近第二把手2022,同时前把手抵住第二摩擦面2014并逐渐抵紧,这是摩擦片2023和第二摩擦面2014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当摩擦力增大到一定数值的时候,使用者的下滑速度降低,这时可以松开后把手,后把手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原位。按照这样的反复动作,可以让使用者很安全的到达地面。

救援平台22包括平台本体和设置于平台本体的缓冲件221,缓冲件221为弹性垫。当救生梯子200不能完全到达预定位置的时候,遇险的人员可以跳到设置有缓冲件221的救援平台22上,可以很好的保证人员的安全。

平台本体连接有紧固件,紧固件的远离平台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建筑物连接的挂钩,救生梯子200伸长到一定长度的时候,会产生摇晃,所以设置紧固件,用于减小摇晃。使用的时候,将挂钩钩在建筑物的栏杆或者阳台的边沿,保证梯子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提高救生梯子200的安全系数。

在救援的道路上,可谓分秒必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救生梯子200,解决了下梯耗时的问题,同时遇险人员在下梯的时候能够控制下滑的速度,本救生梯子200为救援人员赢得了更多的救援时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