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被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6116阅读:39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蚕丝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蚕丝被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内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肤的功效。因此,以蚕丝作为内质的蚕丝被以其蓬松轻柔、透气保健等的品质和优点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的蚕丝被加工包括在水中煮茧、剥茧及蓬松棉兜、脱水、拉伸形成被胎等工艺过程,但这种方法制作出的蚕丝被常常会有一种难闻的蛹油气味,而且不具有保健的性能,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蚕丝被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的蚕丝被常常会有一种难闻的蛹油气味,不具有保健的性能、功能比较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包括有水中煮茧和剥茧的步骤,所述水中混合有植物添加剂,所述植物添加剂,采用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含笑花15份~20份,白头翁3份~5份,蒲公英5份~8份,野菊花4份~6份,地肤子2份~4份,黄蜀葵花2份~6份,浙贝母2份~7份,射干2份~6份。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植物添加剂,采用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含笑花18份,白头翁4份,蒲公英7份,野菊花5份,地肤子3份,黄蜀葵花4份,浙贝母5份,射干4份。

本发明的含笑花,常绿灌木,具有抗氧化,凉血解毒,护肤养颜,安神解郁作用。

本发明的白头翁,(拉丁学名: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Regel),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和显著的抗菌之功效。

本发明的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具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和消炎等功效。

本发明的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头状花序,具有清心明目、疏风清热、清肿解毒的功效,用于痈疖疔毒、湿疹、皮肤瘙痒、口疮、丹毒等症。

本发明的地肤子,中药名为藜科植物地肤子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本发明的黄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 的花朵,具有通淋、消肿、解毒的功效。

本发明的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苦,寒。归肺、心经,具有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开郁散结,疮痈肿毒。

本发明的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痰的功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在煮茧和剥茧的步骤中加入了由多种天然的抑菌保健植物草药组成的植物添加剂,不但去除了蚕丝的蛹油气味,而且制作出的蚕丝被带有助睡眠的清香,不但起到杀菌、预防湿疹、痈疖的产生,还给予人们舒适、愉快的感觉和高质量睡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这种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包括有水中煮茧和剥茧的步骤,所述水中混合有植物添加剂,所述植物添加剂采用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含笑花15千克,白头翁3千克,蒲公英5千克,野菊花4千克,地肤子2千克,黄蜀葵花2千克,浙贝母2千克,射干2千克。

实施例2

这种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包括有水中煮茧和剥茧的步骤,所述水中混合有植物添加剂,所述植物添加剂采用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含笑花20千克,白头翁5千克,蒲公英8千克,野菊花6千克,地肤子4千克,黄蜀葵花6千克,浙贝母7千克,射干6千克。

实施例3

这种蚕丝被的制作方法,包括有水中煮茧和剥茧的步骤,所述水中混合有植物添加剂,所述植物添加剂采用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含笑花18千克,白头翁4千克,蒲公英7千克,野菊花5千克,地肤子3千克,黄蜀葵花4千克,浙贝母5千克,射干4千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