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形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4632阅读:20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梯形收纳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梯形收纳盒。



背景技术:

收纳盒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用于收集存放日常生活用品的用具。常见的收纳盒多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其结构或者是单个,或者是抽屉式,或者是分隔式等,形状固定、单一,运输不便,还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样式新颖、方便运输、安装简便的梯形收纳盒。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可以折叠、节省空间的梯形收纳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梯形收纳盒,包括由上底边、两斜边以及下底边围成的水平投影为梯形的梯形框和活动安装于梯形框的内腔底部的底板。

进一步地,以梯形框的下底边作为长边,下底边两端分别连接侧板作为宽边,两侧板下端再连接封口侧板,封口侧板平行于梯形框的下底边,所述梯形框的下底边、两侧板及封口侧板围成水平投影为长方形的长方形框。

进一步地,为了把空间划出多个储存格,梯形框里设有两垂直隔板,两垂直隔板自上底边的两端起垂直下底边并与下底边相交。

所述梯形框的下底边可以是一整块板。梯形框的下底边也可以是由三 块板固定或活动连接而成。

封口侧板可以是一整块板。为了把空间划出多个储存格,封口侧板也可以是由三块板固定或活动连接而成,三块板之间的连接处连接两块长方形框隔板,两块长方形框隔板的另一端与下底边的三块板固定或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梯形框的下底边、封口侧板以及长方形框隔板高度相同,并向梯形框的上底边、两斜边及长方形框的两侧板倾斜。

进一步地,梯形框的两垂直隔板的中间设有中折线,两斜边靠近下底边的位置设有折线,长方形框的侧板、长方形框隔板设有中折线。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是梯形、也可以是梯形和长方形的组合结构,并在底部插入底板定型,还可以在梯形框和长方形框内再分隔出多个储存格,梯形框和长方形框收纳盒既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活动拆装,适合追求浪漫的年轻人收纳细小物品。外形显得更个性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吸引更多客户的眼球。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效果是提供一种可以折叠、方便运输存放、节省空间的梯形收纳盒。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梯形收纳盒的结构包括由上底边13、两斜边14、15以及下底边围成的水平投影为梯形的梯形框1和活动安装于梯形框1的内腔底部的底板2。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以梯形框1的下底边作为长边,下底边两端分别连接侧板31、32作为宽边,两侧板31、32下端再连接封口侧板,封口侧板平行于梯形框1的下底边,梯形框1的下底边、两侧板31及封口侧板围成水平投影为长方形的长方形框3。

实施例三: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梯形框1里设有两垂直隔板12、13,两垂直隔板12、13自上底边11的两端起垂直下底边并与下底边相交。封口侧板为一整块板。梯形框1的下底边为一整块板。封口侧板连接两块长方形框隔板36、37,两块长方形框隔板36、37的另一端与下底边固定连接。梯形框1的下底边、封口侧板以及长方形框隔板36、37高度相同,并向梯形框1的上底边11、两斜边14、15及长方形框3的两侧板31、32倾斜。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梯形框1里设有两垂直隔板12、13,两垂直隔板12、13自上底边11的两端起垂直下底边并与下底边相交。梯形框1的下底边由三块板17、18、19固定连接而成。封口侧板由三块板33、34、35固定连接而成,三块板33、34、35之间的连接处连接两块长方形框隔板36、37,两块长方形框隔板36、37的另一端与下底边的三块板17、18、19固定连接。梯形框1的下底边、封口侧板以及长方形框隔板36、37高度相同,并向梯形框1的上底边11、两斜边14、15及长方形框3的两侧板31、32倾斜。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梯形框1里设有两垂直隔板12、13,两垂直隔板12、13自上底边11的两端起垂直下底边并与下底边相交。梯形框1的下底边由三块板17、18、19活动连接。封口侧板由三块板33、34、 35活动连接,三块板33、34、35之间的连接处连接两块长方形框隔板36、37,两块长方形框隔板36、37的另一端与下底边的三块板17、18、19活动连接。梯形框1的下底边、封口侧板以及长方形框隔板36、37高度相同,并向梯形框1的上底边11、两斜边14、15及长方形框3的两侧板31、32倾斜。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梯形框1的两斜边14、15靠近下底边的位置设有折线141、151,收纳盒可以沿着折线141、151折叠起来。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梯形框1的两垂直隔板12、13的中间设有中折线121、131,两斜边14、15靠近下底边的位置设有折线141、151,长方形框3的侧板31、32、长方形框隔板36、37设有中折线311、321(图中被遮挡住)、361、371。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梯形框1的两垂直隔板12、13的中间设有中折线121、131,两斜边14、15靠近下底边的位置设有折线141、151,长方形框3的侧板31、32、长方形框隔板36、37设有中折线311、321、361、371。

实施例九: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梯形框1的两垂直隔板12、13的中间设有中折线121、131,两斜边14、15靠近下底边的位置设有折线141、151,长方形框3的侧板31、32、长方形框隔板36、37设有中折线311、321、361、371。

对于图1所示的固定结构,侧板、隔板可以是通过钉子或胶粘方式固定,或再在侧板和隔板上面采用固定条固定。侧板和隔板可以是木板、纸板、也可以是PU、PC、轻型合金等材料制作成的板。侧板和隔板可以用彩纸或彩 布包裹。

本实用新型梯形框1是可以是等腰梯形,也可以是直角梯形。长方形框3还可以设置为正方形或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的多边形。底板可以是一大块,也可以是按隔开的格子分成多块。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