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蒸汽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1946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的蒸汽烤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烤箱。



背景技术:

蒸汽烤箱是利用加热水产生蒸汽对食物进行加热的一种烹饪器具。现有技术的蒸汽烤箱内的蒸汽发生器一般包括平底结构的加热盘,通过加热管加热加热盘中的水来产生高温蒸汽,而加热盘中的水会随着加热管加热不断转化成蒸汽而逐渐减少,当加热盘中的水快烧干时,加热盘体的温度升高,加热盘底部的温度感应探头感应到温度变化而将信号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加热管的停止加热,这种设置存在如下问题:当温度感应探头感应到温度变化时,加热盘中的水已烧干,即使温度感应探头已反馈信号控制加热管停止加热,但由于加热管存在温冲现象:即加热管停止加热后,加热管的温度会继续升高,这样会造成加热盘本身和周边部件的温度过热,相当于每次工作都会存在干烧现象,在反复工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蒸汽烤箱,尤其是一种蒸汽烤箱的防干烧的加热盘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的蒸汽烤箱,包括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底部设置有产生蒸汽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底部的下表面包括设有发热装置的平面和上凹的凹腔,所述加热盘底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凸起,于所述凹腔内贴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热装置靠近所述凹腔设置,所述凹腔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加热盘底部下表面的投影面积之比不大于四分之三。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呈圆台状。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圆滑过渡的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发热装置的平面位于所述凹腔的外周圈,所述发热装置为发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直接与所述加热盘底部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或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热传导体与所述加热盘底部的下表面贴合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靠近所述发热装置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凹腔内还安装有防干烧温度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至所述发热装置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防干烧温度控制器至所述发热装置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高度为2~3.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盘为钣金一体冲压成型,所述钣金材料的厚度为0.2~0.6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的蒸汽烤箱,包括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底部设置有产生蒸汽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底部的下表面包括设有发热装置的平面和上凹的凹腔,所述加热盘底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凸起,于所述凹腔内贴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热装置靠近所述凹腔设置,所述凹腔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加热盘底部下表面的投影面积之比不大于四分之三。将温度传感器贴设在上凹的凹腔内,使得温度传感器更加灵敏准确,保证温度传感器接触加热盘的真实温度,更快速的感应到加热盘的温度变化,及时准确的切断电源;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加热盘底面的凸起处温度变化时,安装有加热装置的底面还留存有一定量的水,此设置能防止干烧、杜绝了把水烧干的安全隐患,也避免了反复干烧冲击对产品寿命或工作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所述安装发热装置的平面实际位于所述凹腔的外周圈,并且所述发热装置为发热管,由此可知发热管布置环绕于凹腔的周圈位置,则凹腔处于加热盘底面受热最为集中、温度上升最快的位置,若是无水干烧,此处温度变化上升最快。

3. 具体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直接与所述加热盘底部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或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热传导体与所述加热盘底部的下表面贴合安装,确保加热盘底面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导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4. 通过将所述温度传感器靠近所述发热装置设置,使得温度传感器距离发热源更近,感应温度变化更快速及时。

5. 通过在所述凹腔内还安装有防干烧温度控制器,防干烧温度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一起为防止干烧提供二次保护,更安全可靠。

6. 所述温度传感器至所述发热装置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防干烧温度控制器至所述发热装置的距离,使得温度传感器先于防干烧温度控制器并准确的感应到温度的变化,同时利于保证发热盘的工作可靠性,只有在意外情况才进行防干烧温度控制器的破坏性保护,避免不必要的维修,带给用户良好的使得体验。

7. 通过将所述凸起的高度设为2~3.5毫米,此范围在保证加工工艺的简单化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更利于在加热盘加热工作过程中,不会剩余过多的水,清洁方便,而且过多的余水使人感觉存在缺憾,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若是凸起高度小于2毫米,加热盘的余水量不足抵消发热装置温冲产生蒸汽所带走的水量,会产生干烧;若是凸起高度大于3.5毫米,则加热盘中的余水量过多,清洁不方便,还有凸起过高,加工麻烦。

8. 所述加热盘为钣金一体冲压成型,所述钣金材料的厚度为0.2~0.6毫米,使得满足加热盘的工作性能要求的同时,成本适宜,简化其加工工艺。若是厚度小于0.2毫米,强度不够,容易变形,稳定性不足;若是厚度大于0.6毫米,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加热盘底部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加热盘底部上表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加热盘的结构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加热盘底部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加热盘,11-平面,12-凹腔,13-凸起,2-发热装置,3-温度传感器,4-防干烧温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安全的蒸汽烤箱,包括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底部设置有产生蒸汽的加热盘1,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加热盘1底部的下表面包括设有发热装置2的平面11和上凹的凹腔12,所述加热盘1底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凸起13,于所述凹腔12内贴设有温度传感器3,所述发热装置2靠近所述凹腔12设置,所述凹腔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加热盘底部下表面的投影面积之比不大于四分之三。上述温度传感器贴设在所述凹腔内,当加热盘内的水将要烧干时,加热盘底部上表面的凸起最先露出水面,安装加热装置处的底部上表面还存在一定量的水,此时凸起的上表面由于没有水而其温度迅速升高,起防干烧保护作用的温度传感器第一时间感应到凸起处温度变化,从而及时控制切断发热装置的电源,能够防止干烧、杜绝了把水烧干的安全隐患,也避免了反复干烧冲击对加热盘的工作寿命或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蒸汽烤箱,包括烹饪腔及控制系统,在所述烹饪腔底部安装有加热盘1,如图1、图2,所述加热盘1底部的下表面包括设有发热装置2的平面11和上凹的凹腔12,所述加热盘1底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凸起13,于所述凹腔12内贴设有温度传感器3,且温度传感器3与所述控制系统进行通讯,发热装置2贴合所述平面11焊接在一起,所述发热装置2靠近所述凹腔12设置,所述凹腔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加热盘底部下表面的投影面积之比不大于四分之三。所述加热盘1为不锈钢板材一体冲压成型,所述不锈钢板材的厚度S为0.2~0.6毫米,当然,加热盘也可以是铝等其它金属板材加工而成,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此厚度范围设置满足加热盘的工作性能和使用要求的同时,成本适宜,简化其加工和组装工艺。

实际操作中,如图3所示,所述凸起13的高度H为2~3.5毫米,此范围在保证加工工艺的简单化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更利于在加热盘加热工作过程中,不会剩余过多的水,清洁也方便,而且过多的余水使人感觉存在缺憾,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际操作中,所述凸起13呈圆台状,凸起13对应在设在所述凹腔12的上方,而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凹腔12内,凸起顶部的温度变化能够以最短的距离传导到温度传感器上。

实际操作中,如图1所示,通过将加热盘1底部的下表面安装发热装置的平面11设置在上述凹腔12的外周圈,并且所述发热装置2为发热管,即凹腔12的周圈位置的底面焊接有一呈大半圆弧状的加热管,则凹腔处于加热盘底面受热最为集中、温度上升最快的区域,若是无水干烧,从而此处温度响应也是最快的。

实际操作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直接与所述加热盘1底部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或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热传导体与所述加热盘底部的下表面贴合安装,所述热传导体为导热硅脂、铜或铝等,所述温度传感器为NTC温度传感器,NTC温度传感器通过固定支架压紧贴合在加热盘的底面且用螺钉固定上述固定支架,确保加热盘底面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导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际操作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靠近所述发热装置2设置,此处为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靠近发热管装置附近位置,使得温度传感器距离发热装置最近,温度变化最快,从而感应到温度变化也更及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为了更加安全可靠,所述凹腔12内还安装有防干烧温度控制器4,防干烧温度控制器4为加热盘1提供了二次保护,防止干烧可能引起的器件损坏、火灾等隐患。

实际操作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与所述防干烧温度控制器4一起为加热盘提供安全保护,所述温度传感器3至所述发热装置2的距离不大于所述防干烧温度控制器4至所述发热装置2的距离,温度传感器先于防干烧温度控制器并准确的感应到温度的变化,同时利于保证发热盘的工作可靠性。所述防干烧温度控制器为热熔断式温度保护器,热熔断式温度保护器只有在意外发生时,且温度传感器失效情况下而引起的高温情况才熔断进行保护,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维修,带给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

实际操作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装置2为发热管,发热管包括作为接线端的两端的不发热区、及两个接线端之间部分的产生热量的发热区,温度传感器3和防干烧温度控制器4安装在凹腔的顶部,且温度传感器3和防干烧温度控制器4设置在靠近所述发热区中部的位置,而发热管成型为圆弧形后,发热管的圆弧内侧为温度集中区域,并且越靠近发热管的中段区域温度上升速度越快,温度传感器和/或防干烧温度控制器设置在此处,使得其温度感应更及时、灵敏,更及时控制加热盘的通断,确保加热盘工作可靠性,避免发热装置的温冲造成干烧现象的产生。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凸起13为圆滑过渡的弧形,此设计使得加热盘底部的上表面无明显的台阶,方便清洗与擦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