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纸页托起并展示其页面的工具稿件架。
背景技术:
现在流行的稿件架通常采用夹子固定纸张,其向下的夹力并非所需要的对纸张下部的向纸面的力,故效率很低,操作时也显得麻烦;另外公开号为103565111A的发明专利公开的稿件夹座,只在放特定厚度的纸页时效果才好,而公开号为201803214U的实用新型专利的放置纸页的舌形槽则无法实现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放纸页厚度范围大且有较多功能的稿件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稿件架由底座、托举结构、压挡结构构成。
所述托举结构和压挡结构,二者之间(以压挡结构底部为顶点),夹角明显小于90°,位于底座的一端,托举结构为向后(底座的另一端)倾斜且两边向前、中间向后弯曲的曲面或槽形或弧形或柱状结构,其曲面或槽形面或其顶部曲面的延伸面与构成压挡结构的曲面或柱状结构或弧形结构的底端相连或相接。
所述底座可以是在另一端有斜坡结构,在斜坡结构底部有钩状结构。
采取这样的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稿件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直接将纸页下端放入托举结构和压挡结构之间并顺势向后倾斜,由于托举结构远低于普遍纸张高度的一半,故其上端为纸页杠杆的支点,被压成曲面的纸张向后倾斜后其底沿对压挡结构底部产生压力,压挡结构则产生反作用力以使得纸页保持平衡,如果托举结构和压挡结构之间夹角接近90°,那么上述反作用力将会有很大的向纸页上方的分力将纸页向上推,纸页下端则从压挡结构底部向上滑出,故上述夹角采取明显小于90°;再由于放纸页位置开口较大,故可以放置较多的纸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稿件架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稿件架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稿件架第三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稿件架第四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稿件架第五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稿件架第六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稿件架第七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中1是底座、2托举结构、3压挡结构、4斜坡、5钩状结构、6插笔孔、7海绵缸、8卷笔刀、9柱状结构、10、主折线、11侧折线、12从内向外开的窗扇、13支架折线、14支架、15供支架搭放的窗口、16缺口、17带缺口的小窗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稿件架,托举结构2和压挡结构3处于底座1的一端,斜面4和钩状结构5处于另一端,托举结构2和压挡结构3分别为向后(另一端)倾斜20°的圆柱体和与之同底的圆锥体分别与底座1的相交面,二曲面共用一段底弧曲线,圆锥母线与锥底成45°夹角;底座1上还有插笔孔6、海绵缸7和卷笔刀8。
图2、图3所示的稿件架与图1类似,图2中柱状结构9在底座1上所处的位置、角度、大小均分别与图1中托举结构2以及压挡结构3相当;图3中柱状结构9为直立,其中较高的顶端有曲面延伸后与图1中的托举结构2曲面相当,较低的柱状结构9其下端靠里侧与图1中的压挡结构3相当;图2、图3中较高的柱状结构9上有插笔孔6。
图4为金属薄板冲压结构稿件架,图中底座1上折为托举结构2,压挡结构3从托举结构2上冲压下来二者夹角45°,二者均为两侧向前、中部向后的曲面,托举结构2向后倾斜18°。
图5为金属丝折成的稿件架,托举结构2的两侧向前,中间向后的弧线状, 顶部的两侧向下折然后向后折成底座1,底座1向后逐渐抬起然后斜向下折成斜坡4,到底后折成钩状结构5,托举结构2的弧线状顶部的中部两支均向下前折到底然后向上折,再到顶部相连,向上折的这段为压挡结构3。
图6为另一款金属丝折成的稿件架,U形底座1的一侧延伸并向上折,后倾10°,然后逐渐向另一侧方向弯曲共向内弯540°呈螺线状(也可做成回纹形),其宽度等于U形底座1,略扁并向后倾且两侧向前、中部向后呈大致曲面状,此为托举结构2;U形底座1的另一侧延长后向对面水平方向折90°,然后逐渐向上弯,在托举结构2的中部位置折成前者1/3大小的心形,其下部(包括与U形底座1的连接部分)与托举结构2的下部相接触,其上部向前弯曲,此为压挡结构3。由于托举结构2的上部比其下部的弹性系数大故更利于支撑较多的纸页,另一方面其下部(在放入较多纸张时)更易变形向后,纸张倾斜度减小,也对放置较多纸张有利。
图7描述的折板式稿件架,其底座1通过主折线10与托举结构2相连,托举结构2下部有可以从上打开的小窗扇为压挡结构3靠近主折线10,在托举结构2两侧有侧折线11,其不连贯处(无折线)有从内向外开的窗扇12,在底座1的靠近外端处有支架折线13,支架14根部位于此折线上或其折线的不连贯处(无折线),其头部则靠近主折线(10),托举结构2的中上部有供支架搭放的窗口15,在侧折线11外侧板下端有长度略大于此薄板厚度的缺口16,底座1上有带缺口的小窗扇17,其打开时缺口可放入上述侧板向后折90°并随整个托举结构2再向后折超过100°后的下侧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