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肥降糖科学餐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6359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设备领域,特别设计一种适用于肥胖及糖尿病人群使用的减肥降糖科学餐盘。

背景技术: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健康意识的滞后,使人们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发生率显著上升。其结果是超重或肥胖,继而导致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长期持续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统计表明,糖尿病在体重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仅为0.7%,当体重超过正常值20%时糖尿病发病率即上升为2%;体重超过正常值50%时其发病率可高达10%。研究表明,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较体重正常者约增加4倍,而极度肥胖者则增加30倍,糖尿病的危险与肥胖持续时间以及肥胖程度密切相关。而且,中心性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超重及肥胖人群,腰围/臀围的比值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关系。目前我国肥胖者越来越多,而糖尿病发病率也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使人担忧的是糖尿病人群发病日趋年轻化,临床上看到少年、青年患者增加显著,其中肥胖者占多数。肥胖可合并许多代谢紊乱,包括糖耐量下降、胰岛素反应不敏感(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代谢紊乱常可引起糖尿病及许多其它急慢性疾病。从肥胖到糖尿病的进展一般为:肥胖→糖耐量低减→2型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致残及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肥胖及糖尿病人群快速增长的现状,根据中国营养学学会于2007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供一种适用于肥胖及糖尿病人群使用的减肥降糖科学餐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减肥降糖科学餐盘,所述餐盘为同心圆形双层餐盘,下层餐盘中心固定有中心轴,上层餐盘的底部中心通过轴承套在中心轴上;所述上层餐盘设置有扇形缺口,所述下层餐盘的直径大于上层餐盘,在下层餐盘的表面印制有餐时和每餐的热量及食物份数。所述扇形缺口的角度为90°。所述上层餐盘上表面被平均分割为3个餐格。所述餐盘采用密胺塑料制成。上层餐盘可以在轴承的作用下在下层餐盘上旋转,由于下层餐盘的直径大于上层餐盘,在下层餐盘超出上层餐盘的部分印制有餐时,将需要调控体重或血糖的人群的全日饮食合理分配至每日六餐:早餐、早加餐、午餐、午加餐、晚餐和晚加餐,并在下层餐盘上印制每一餐饮食建议,在肥胖及糖尿病人群使用餐盘时,只需要将上层餐盘的扇形缺口旋转对准要进餐的餐时,扇形缺口显示下层餐盘的表面为此餐时的热量需求范围及食物份数范围,上层餐盘的不同餐格用于放置每餐所需的不同食物种类及建议进食量。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便捷,通过合理分配餐次及均衡膳食搭配的方式,告诫肥胖及糖尿病人群少量多餐、正确选择食物种类及摄入量对于控制热量摄入、增强饱腹感、维持健康体重以及帮助平稳血糖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肥降糖科学餐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肥降糖科学餐盘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餐盘为同心圆形双层餐盘,下层餐盘1中心固定有中心轴2,上层餐盘3的底部中心通过轴承4套在中心轴上。上层餐盘设置有扇形缺口5,扇形缺口的角度为90°。下层餐盘的直径大于上层餐盘,在下层餐盘的表面印制有餐时和每餐的热量及食物份数。上层餐盘上表面被平均分割为3个餐格6。整个餐盘采用密胺塑料制成。上层餐盘可以在轴承的作用下在下层餐盘上旋转,由于下层餐盘的直径大于上层餐盘,在下层餐盘超出上层餐盘的部分印制有餐时,将需要调控体重或血糖的人群的全日饮食合理分配至每日六餐:早餐、早加餐、午餐、午加餐、晚餐和晚加餐,并在下层餐盘上印制每一餐饮食建议,在肥胖及糖尿病人群使用餐盘时,只需要将上层餐盘的扇形缺口旋转对准要进餐的餐时,扇形缺口显示下层餐盘的表面为此餐时的热量需求范围及食物份数范围,上层餐盘的不同餐格用于放置每餐所需的不同食物种类及建议进食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和方法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