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715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粘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的粘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粘尘器(或称:粘毛器)的构造是类似于粉刷墙面的滚筒,由手柄、绕成滚筒的双面有粘性的绒面胶而组成,手柄作为握持的部分,另一端作为圆形滚筒的轴心,推动圆形滚筒在物体表面,粘附脏物。

公开号为CN201320342166的发明创造公开了一种手动式粘毛器,该粘毛器包括把手、推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滚筒;把手通过第一弹簧与推件弹性连接,把手的底端上设有旋转轴和锁定孔,滚筒中心上开有与旋转轴适配活动的旋转孔,滚筒上安设有解锁扣和与锁定孔相适配的锁定钮,解锁扣通过第二弹簧与锁定钮弹性连接;推件内置有用于剪切胶带的滚刀,滚筒侧壁上开有胶带出口。通过解锁扣、第二弹簧及锁定钮的作用,实现滚筒的锁定或滚动;通过第一弹簧和推件来操作滚刀,借助滚刀将已经粘满毛尘的胶带切断,再直接从胶带出口处直接拉取胶带继续使用;上述结构实现了该粘毛器滚动胶带粘毛尘、锁定滚筒进行胶带剪切及直接拉出胶带再进行粘毛尘的功能。该发明创造虽然设置了滚刀结构。滚刀设置内置在推件上,通过第一弹簧和推件来操作滚刀进行切断操作,操作时,需要将旋转滚筒,将胶带的切断位置与滚筒对准,对准后方能通过推件推动滚刀进行切断操作。其不足在于:滚刀无法单独取出对胶带进行切断,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一种粘尘器,可以方便地对胶带进行切断。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粘尘器,包括手柄和滚筒,所述滚筒内设有用于放置胶带的腔体,滚筒的圆周上开有胶带出口,所述粘尘器还包括胶带切断装置,所述滚筒端面上设有用于放置胶带切断装置的放置部。

优选的,所述放置部为插槽,所述胶带切断装置插接在所述插槽上。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需要剪切胶带时,可以方便地将胶带切断装置从插槽中拔出,通过胶带切断装置将胶带切断,提高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滚筒设置有放置部的端面上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分布在插槽两侧并与插槽连通。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需要将胶带切断装置从插槽中拔出时,可以通过手或工具穿过凹陷部持住胶带切断装置,胶带切断装置无需露出滚筒的端面。

优选的,所述滚筒圆周表面位于胶带出口一侧处设有切断槽。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胶带切断装置可以对准切断槽进行切断,使得切断操作更易于操作,且防止胶带切断装置与滚筒圆周表面碰撞而引起胶带切断装置或滚筒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胶带切断装置为前端设有针扎部的针扎器。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通过针扎的方式,实现对胶带的切断,更安全,更方便;同时配合切断槽的设置,使得针扎器的不易损坏。

优选的,所述针扎部为锯齿状结构。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即可实现针扎的效果,同时针扎部也不易损坏;同时配合切断槽的配合,使得锯齿状结构的针扎部可以更轻松的扎断胶带。

优选的,所述滚筒设置有放置部的端面为滚筒盖。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胶带切断装置放置在滚筒盖上,取出胶带切断装置时不会被手柄影响,而且切断中装置可以设置在滚筒盖中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胶带切断装置不易因碰撞而脱离滚筒。

优选的,所述滚筒盖设有左扣耳和右扣耳,所述滚筒盖通过左扣耳和右扣耳与滚筒连接。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便于滚筒盖的打开及闭合。

优选的,所述腔体沿滚筒轴向设置有定位台。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可以将整卷的胶带套接在定位台上,操作跟方便。

优选的,所述滚筒其中一端面上设有主体手持部。这样的结构,其优点在于:需要拉出胶带时,可以一只手握住主体手持位置,另一只手将胶带从主体圆周上的出口拉出一定长度,便于手持滚筒,使得操作更简便。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将胶带切断装置放置在滚筒端面放置部处,当需要切断操作时,只需将胶带切断装置取出,通过胶带切断装置将胶带剪切,完成切断操作后可以将胶带切断装置放回到端面放置部上,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是单面胶使用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组装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切断槽;3.出口;4.针扎器;5.左扣耳;6.右扣耳;7.盖子;8.手柄;9.主体手持位置;10.定位台;11.胶带;12.胶卷;13.胶纸重叠区域;14.透明胶纸切断区域;15.腔体;71.插槽;72.凹陷部;91.手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6所示,粘尘器,包括滚筒1和手柄8,滚筒1圆周表面设有切断槽2,滚筒1的圆周上开有胶带出口3,切断槽2与胶带出口3平行,滚筒1内设有用于放置胶带的腔体15(见图4),滚筒1的其中一端设有滚筒盖7,滚筒盖7上设有左扣耳5和右扣耳6,滚筒盖7通过左扣耳5和右扣耳6与滚筒1连接;滚筒盖7上设有插槽71(见图4和图6),针扎器4插接在插槽71上,针扎器4包括针扎部,针扎部为锯齿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锯齿状结构由三个三角形齿组成,其中中部的三家形齿大于其他两个三角形齿(见图4和图6),滚筒盖7位于插槽71两侧设有凹陷部72,凹陷部72与插槽71连通;

滚筒1其中一端面上设有主体手持部9,主体手持部9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手持槽91(见图3和图4),手柄8与滚筒1的连接端位于两手持槽91之间,腔体15沿滚筒1轴向设置有定位台10;手持槽91优选设置在定位台10背侧,用以节省材料,同时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使用时,如图4和图6所示,将胶卷12装入腔体15内定位台10上,一只手握住主体手持部9,另一只手将胶带11从滚筒1圆周上的胶带出口3拉出一定长度(足够绕滚筒1圆周一圈),粘附面朝外绕行一圈,并且首末端重叠粘在一起,固定在滚筒1的圆周表面,首末端重叠粘在一起形成的胶带重叠区13域用于把胶带11固定在主体表面。不论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绕行,只需粘附面朝外就可以。在图5中表示的胶带重叠区13域是按照逆时针方向形成的。手握住手柄8往复推行滚筒1在物体表面而粘附杂物。在装入胶卷12和拉出一定长度的胶带11后,要把装有针扎器4的滚筒盖7通过左扣耳5和右扣耳6固定在滚筒1上。当固定在滚筒1表面的这一层胶带粘附脏物失去粘性后,从滚筒盖7中取出针扎器4,通过针扎器4扎刺处于切断槽2的胶带切断区域14,扎断表面的这一层胶带11,并且撕去,然后将胶带11从滚筒1圆周上的出口3拉出一定长度(足够绕滚筒1圆周一圈),粘附面朝外绕行一圈,并且首末端重叠粘在一起,固定在滚筒1的圆周表面。如此循环使用,直至一卷胶带11使用完。

插槽71、针扎器4和凹陷部72也可以设置在滚筒1除滚筒盖7之外的端面上;同理,滚筒1不设置滚筒盖7的情况下,针扎器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设置在滚筒1两端面中的其中一个端面上。滚筒端面也可以设置弹性夹片等其他的放置部以代替插槽71;针扎器4作为胶带切断装置也可由刀片等其他结构替换。滚筒1的长度和直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