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自流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274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自流茶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尤其是一种旋转式自流茶具。



背景技术:

茶具作为泡茶的必备用具已被广泛使用,传统的茶具通常包括茶壶和茶杯,使用时,将开水和茶叶放置在茶壶中浸泡,再通过手工将泡好的茶倒入茶杯中,对于手艺不娴熟的泡茶者,在倒茶过程中容易被茶水烫伤。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0600042.9公开了一种环保自动茶具,包括茶座、茶壶和茶杯,所述茶座的上方设有用于放置茶壶的托盘,所述托盘通过销轴分别与放置口的内壁活动连接,从而实现翻动的目的;所述销轴上固定套有线盘,且线盘上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固定在线盘上,另一端连接摆动杆的一端;所述摆动杆设于茶座的内侧底部。该自动茶具通过磁力驱动摆动杆来实现茶壶的转动,进而使得茶壶实现自动倒茶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泡茶者在倒茶的过程中被茶水烫伤,但是该自动茶具的茶壶上的出水水嘴的位置会随着茶壶摆动幅度的不同而改变,可能存在出水水嘴不能准确对准茶杯的状况,进而使得泡茶者被茶水烫伤,同时由于摆动杆内设置有磁铁,当有金属物品放置在茶座用于放置茶杯的位置时,可能触发摆动杆转动而使得茶壶执行倒茶动作,也存在被茶水烫伤的可能。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茶具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被茶水烫伤的旋转式自救茶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自流茶具,包括茶座、茶壶和茶杯,所述茶壶设置在所述茶座的上端,所述茶座在所述茶壶的下方具有用于放置所述茶杯的容置空间,所述茶壶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将所述茶壶的内腔与外部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茶壶同轴,所述茶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阀片和第一磁铁片,所述第一阀片封堵在所述通孔的口部,且所述第一阀片上开设有第一偏心孔,所述第一磁铁片位于所述茶壶底部的边沿或靠近边沿的位置处,所述茶座与所述第一阀片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阀片,所述第二阀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偏心孔配合的第二偏心孔,所述第一阀片和所述第二阀片相互平行且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茶杯的口部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铁片配合的第二磁铁片,所述第二磁铁片的上端面的磁极和所述第一磁铁片的下端面的磁极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阀片和所述第二阀片相向的一侧分别为光滑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磁铁片位于所述茶杯口部的边缘或靠近边沿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偏心孔和所述第二偏心孔都为圆形孔或三角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偏心孔和所述第二偏心孔分别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偏心孔相互对称布置,两个所述第二偏心孔相互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自流茶具,包括茶座、茶壶和茶杯,所述茶壶设置在所述茶座的上端,所述茶座在所述茶壶的下方具有用于放置所述茶杯的容置空间,所述茶壶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将所述茶壶的内腔与外部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茶壶同轴,所述茶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阀体和第一磁铁片,所述第一阀体封堵在所述通孔的口部,且所述第一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阀孔,所述第一磁铁片位于所述茶壶底部的边沿或靠近边沿的位置处,所述茶座与所述第一阀体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套设在所述第一阀体上,且所述第二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阀孔配合的第二阀孔,所述茶杯的口部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铁片配合的第二磁铁片,所述第二磁铁片的上端面的磁极和所述第一磁铁片的下端面的磁极相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磁铁片和第二磁铁片,其两个磁铁片相向一侧的磁极相反,将茶杯放入容置空间的同时,两个磁铁片相互吸引使得茶壶的壶体带动第一阀片(或第一阀体)相对于第二阀片(或第二阀体)转动,使得第一偏心孔(或第一阀孔)和第二偏心孔(或第二阀孔)相互连通,茶水可依次通过第一偏心孔(或第一阀孔)和第二偏心孔(或第二阀孔)流入茶杯,将茶杯从容置空间取出时,茶壶的壶体同样会带动第一阀片(或第一阀体)相对于第二阀片(或第二阀体)转动,使得第一偏心孔(或第一阀孔)和第二偏心孔(或第二阀孔)相互错开,阻止茶水从茶壶中流出。

2、将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相向的一侧分别设置为光滑平面,当茶水流到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之间后,会形成密封的水膜,结构相对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自流茶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自流茶具实施例一的第一阀片或第二阀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自流茶具实施例一的第一阀片或第二阀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自流茶具实施例一的第一阀片或第二阀片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自流茶具实施例一的第一阀片或第二阀片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自流茶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茶座。

各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茶座; 11-容置空间;

12-第二阀片; 13-第二偏心孔;

14-第二阀体; 15-第二阀孔;

20-茶壶; 21-通孔;

22-第一阀片; 23-第一磁铁片;

24-第一偏心孔; 25-滤网;

26-第一阀体; 27-第一阀孔;

30-茶杯; 31-第二磁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自流茶具,包括茶座10、茶壶20和茶杯30,茶座10只要用于支撑茶壶20并使得茶杯30可以放置到茶壶20的下方,茶壶20设置在茶座10的上端,茶座在茶壶20的下方具有用于放置茶杯30的容置空间11。

茶壶20的壶体为回转体,其底部开设有用于将茶壶20的内腔与外部连通的通孔21,通孔21和茶壶20的壶体同轴。茶壶2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阀片22和第一磁铁片23,第一阀片22封堵在通孔21的口部位置,且第一阀片22上开设有第一偏心孔24,第一磁铁片23位于茶壶20底部的边沿或靠近边沿的位置处,此外,第一磁铁片23和通孔21之间的距离需要小于茶杯30的口部直径。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1上设置有滤网25,滤网25可以防止茶壶中的茶叶堵塞在通孔21上。

茶座10与第一阀片2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阀片12,第二阀片12上开设有与第一偏心孔24配合的第二偏心孔13,第一阀片22和第二阀片12相互平行且相互转动连接,当然,第一阀片22和第二阀片12之间需要设置有防止茶水从第一阀片22和第二阀片12之间流出的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可以为常规的密封结构,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密封结构,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片22和第二阀片12相向的一侧分别为光滑平面,这样当茶水流到第一阀片22和第二阀片12之间后,会形成密封的水膜,有效防止茶水从第一阀片22和第二阀片12之间的缝隙流出。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片22和第二阀片12的结构相同,此外,第一偏心孔24和第二偏心孔13的具体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四种偏心孔不同的第一阀片22或第二阀片12的结构,第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该阀片上的第一偏心孔24或第二偏心孔13只有一个,且该偏心孔为圆形孔;第二种结构如图3所示,该阀片上的第一偏心孔24或第二偏心孔13也只有一个,但是该偏心孔为三角孔;第三种结构如图4所示,该阀片上的第一偏心孔24或第二偏心孔13有两个,且该偏心孔为圆形孔,这两个圆形孔以该阀片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布置;第四种结构如图5所示,该阀片上的第一偏心孔24或第二偏心孔13也有两个,且该偏心孔为三角孔,这两个三角孔以该阀片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阀片22和第二阀片12的结构也可以不相同,此时应该确保两个阀片同轴,且第一偏心孔24的轴线与第一阀片2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和第二偏心孔13的轴线与第二阀片1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相同。

茶杯30的口部位置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片23配合的第二磁铁片31,第二磁铁片31的上端面的磁极和第一磁铁片23的下端面的磁极相反,即两者可以相互吸引。优选的,第二磁铁片31位于茶杯30口部的边缘或靠近边沿的位置处。

使用时,将茶杯30从茶座10的侧面放入容置空间11的同时,两个磁铁片相互吸引使得茶壶20的壶体带动第一阀片22相对于第二阀片12转动,使得第一偏心孔24和第二偏心孔13相互连通,茶水可依次通过第一偏心孔24和第二偏心孔13流入茶杯30;将茶杯30从容置空间11取出时,茶壶20的壶体同样会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阀片22相对于第二阀片12转动,使得第一偏心孔24和第二偏心孔13相互错开,阻止茶水从茶壶20中流出。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代替是实施例一种的第一阀片22和第二阀片12,即在本实施例中,茶壶2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阀体26,第一阀体26封堵在通孔21的口部,且第一阀体26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阀孔27,茶座10与第一阀体2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阀体14,第二阀体14套设在第一阀体26上,且第二阀体1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阀孔27配合的第二阀孔15。

本实施例的旋转式自流茶具的使用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都是通过茶杯30推入或推出容置空间11,使得茶壶20在磁铁片的作用下旋转,进而使得第一阀孔27和第二阀孔15相通或相互错开,实现倒茶动作或终止倒茶动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改变上述实施例一中第一偏心孔24和第二偏心孔13的具体位置,或者将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偏心孔13变更为凹槽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