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收纳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17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收纳置物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品收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收纳置物架。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特别是厨房、浴室常会用到锅碗瓢盆等容器,一些尺寸较大的洗菜盆或水盆受其体积的影响,摆放占用较大的空间,对于空间本来就不大的厨房和浴室,空间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种问题,人们多是将不同尺寸的盆相互叠加放置,这样就能占用较少的空间来放置较多的物品,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放置形状相似的盆类物品,对于厨房常用的炒锅、汤锅等炊具则需要另处放置,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其次,人们还会使用货架来放置不同的物品,这种货架被多数家庭使用,但是这种货架自身呈一整体,高度不能调节,货架的层数也无法根据需要随意增减,更不能根据所放物品的大小来自身调节空间,使用受限;而且,这种货架多为长方体状,整体的稳定性差,放置的地点也多是贴近墙壁处,对于呈直角状的墙角处的空间则不能完全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不能直观表达教学信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小学科学的反冲演示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装式收纳置物架,它包括支撑立杆和支撑横杆;所述支撑立杆的上端固定设有带外接丝的螺栓头,且螺栓头的直径小于支撑立杆的直径;所述支撑立杆的下端设有带内接丝的插接腔,且插接腔与螺栓头可相互对应丝接固定;所述支撑横杆通过定位卡环与支撑立杆相互连接;所述定位卡环的两侧设有可插接支撑横杆的插口,定位卡环的中部设有可插接支撑立杆的腔体;所述腔体的直径与支撑立杆的直径相互对应,且腔体的底端设有小于腔体直径并大于螺栓头直径的限位档环。

进一步,所述支撑横杆之间设有加强撑筋,支撑强度高。

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杆通过定位卡环与支撑横杆插接呈三角体状,稳定性高。

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杆的上端设有固定帽。

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杆的下端设有支撑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强度高、稳定性好、可随意插接;支撑立杆可通过上下两端设有的螺栓头和插接腔进行组装,高度可调;支撑立杆和支撑横杆插接后整体呈三角体状,稳定性高,且支撑横杆上设有加强撑筋,支撑强度大;定位卡环底端设有的限位档环可定位在螺栓头和插接腔之间并固定,起到对支撑横杆水平支撑限位的作用;定位卡环拆卸后还可增加放置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变化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立杆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卡环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中1-支撑横杆 2-支撑立杆 3-定位卡环 4-固定帽 5-支撑腿 6-插口 7-加强撑筋 8-螺栓头 9-插接腔 10-腔体 11-限位档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支撑立杆2和支撑横杆1;支撑立杆2的上端固定设有带外接丝的螺栓头8,且螺栓头8的直径小于支撑立杆2的直径;支撑立杆2的下端设有带内接丝的插接腔9,且插接腔9与螺栓头8可相互对应丝接固定;支撑横杆1通过定位卡环3与支撑立杆2相互连接;定位卡环3的两侧设有可插接支撑横杆1的插口6,定位卡环3的中部设有可插接支撑立杆2的腔体10;腔体10的直径与支撑立杆2的直径相互对应,且腔体10的底端设有小于腔体10直径并大于螺栓头8直径的限位档环11;支撑横杆1之间设有加强撑筋7;所述支撑立杆2通过定位卡环3与支撑横杆1插接呈三角体状;支撑立杆2的上端设有固定帽4;支撑立杆2的下端设有支撑腿5。

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立杆2可通过螺栓头8和插接腔9首尾插接固定,插接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自行组装,支撑横杆1通过定位卡环3与支撑立杆2固定连接,定位卡环3中部的腔体10可套接在支撑立杆2上;由于定位卡环3底端限位档环11的直径小于腔体10的直径并大于螺栓头8的直径,因此限位档环11可卡接在螺栓头8的外径处,并通过丝接后固定在相邻支撑立杆2的插接处进行限位固定连接,从而将支撑横杆1限位固定;支撑横杆1通过定位卡环3两侧的插口6进行插接固定,也跟根据需要将插口替换成定位销固定插接,插接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可调、空间可增减,组装方便,并且整体呈三角体状,支撑强度高,适用于墙角处,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