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纺用品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冰凉夏枕。
背景技术:
睡眠占据了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保证,而枕头在其这之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和角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枕头,其中竹质枕头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通风特性,一直被视为最自然且有助于睡眠的枕头,但现有市面上的竹质枕头需要用到数量众多的方形竹块,需要砍伐大量的竹林,然后进行削皮、裁切、打孔、烤制、穿引等一系列工序,不仅过于浪费,给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制造过程烦琐,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另外,竹质枕头的结构大部分都是由竹块所串连而成,只适合在夏天使用,其它季节使用则过于冰凉,导致了使用者常年需要配备至少两种可更换的枕头,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的冰凉夏枕,枕头本体采用不同面料复合而成,结构更为合理,以提升使用的功效性和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冰凉夏枕,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由枕头本体表面和枕头本体底面组成,所述枕头本体表面和所述枕头本体底面通过包边接合,所述枕头本体表面由枕面、内框接合面、外框接合面由内向外依次缝合而成,所述内框接合面与所述外框接合面之间通过枕边予以分隔,所述的内框接合面分设于所述枕面的左右两侧,所述内框接合面与所述枕面的接合处表面压装有隔条,所述枕头本体底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安置有拉链。
进一步地,所述枕面、内框接合面和所述外框接合面由上层和下层两层结构组成。
更近一步地,所述枕面上层为天然竹丝紧密排列而成,所述枕面下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
更近一步地,所述内框接合面上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所述内框接合面下层为聚丙烯纤维。
更近一步地,所述的外框接合面上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所述外框接合面下层为聚丙烯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由底面上层和底面下层两层材质组成,所述底面上层材质由聚酯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相互交叉编制而成,其中聚酯纤维呈纵向排列,再生纤维素纤维呈横向排列,所述底面下层材质为聚丙烯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包边材质为聚酯纤维。
所述包边的上下二侧向内略微凹下,包边的上下二侧与左右二侧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的枕面上层为天然竹丝紧密排列而成,枕面下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天然竹丝经过精细抛光和碳化处理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天然竹丝的背面再辅以再生纤维素纤维,使得竹丝枕面平整光滑,凉而不冰,加之竹面材料本身的摩擦系数很小,不会夹住头发。
所述的内框接合面分设于枕面的左右两侧,在内框接合面与枕面的接合处表面还压装有隔条,内框接合面的上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内框接合面的下层为聚丙烯纤维,这样设计使得内框接合面具有仿藤条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的外框接合面上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外框接合面的下层为聚丙烯纤维,这样设计使得外框接合面同样具有仿藤条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的底面上层由聚酯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相互交叉编制而成,其中聚酯纤维呈纵向排列,再生纤维素纤维呈横向排列,底面下层为聚丙烯纤维,这样设计使得底面同样具有仿藤条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的包边为聚酯纤维。
包边的上下二侧向内略微凹下,包边的上下二侧与左右二侧圆弧过渡,采用弧形的工艺制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能够更好的贴合颈椎部位,保护颈椎,给良好的睡眠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条件。
再生纤维素纤维是以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的、结构为纤维素II的再生纤维纺织,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舒适性、悬垂性和硬挺度且染色性好。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为原材料制造而成的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中最轻的品种;强度为35~62cN/dtex;具有掺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等特点,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聚酯纤维是一种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具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耐摩擦性。
包边、枕边以及隔条的车线均匀细致,整体质量上乘、外观简洁大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冰凉夏枕头结构创新、产品质量好,既节省了生产企业的制造成本,又节省了使用者需多配备枕头的费用;通过拉链可以打开内腔,以方便置入不同填充物,一年四季均可使用,适用性广;只有枕面采用竹丝材质,即保留有天然竹丝的通风特性及弹性,软硬适中,又能显著降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伐取,保护环境,处处体现其人性化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清凉夏枕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清凉夏枕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冰凉夏枕包括枕头本体1,所述枕头本体由枕头本体表面11和枕头本体底面12组成,所述枕头本体表面11和所述枕头本体底面12通过包边2接合,所述包边2材质为聚酯纤维,所述包边2的上下二侧向内略微凹下,包边的上下二侧与左右二侧圆弧过渡,所述枕头本体表面11由枕面111、内框接合面112、外框接合面113由内向外依次缝合而成,所述内框接合面112与所述外框接合面113之间通过枕边3予以分隔,所述的内框接合面112分设于所述枕面111的左右两侧,所述内框接合面112与所述枕面111的接合处表面压装有隔条4,所述枕头本体底面12上设置有开口121,所述开口121上安置有拉链5。
本实施例中,所述枕面111、内框接合面112和所述外框接合面113由上层和下层两层结构组成,所述枕面111上层为天然竹丝紧密排列而成,所述枕面下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所述的枕面上层为天然竹丝紧密排列而成,枕面下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天然竹丝经过精细抛光和碳化处理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天然竹丝的背面再辅以再生纤维素纤维,使得竹丝枕面平整光滑,凉而不冰,加之竹面材料本身的摩擦系数很小,不会夹住头发。
所述内框接合面112上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所述内框接合面下层为聚丙烯纤维,这样设计使得内框接合面具有仿藤条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的外框接合面113上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所述外框接合面113下层为聚丙烯纤维,所述的外框接合面上层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外框接合面的下层为聚丙烯纤维,这样设计使得外框接合面同样具有仿藤条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底面12由底面上层和底面下层两层材质组成,所述底面上层材质由聚酯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相互交叉编制而成,其中聚酯纤维呈纵向排列,再生纤维素纤维呈横向排列,所述底面下层材质为聚丙烯纤维,这样设计使得底面同样具有仿藤条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本实用新型中包边的上下二侧向内略微凹下,包边的上下二侧与左右二侧圆弧过渡,采用弧形的工艺制造,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能够更好的贴合颈椎部位,保护颈椎,给良好的睡眠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条件,再生纤维素纤维是以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的、结构为纤维素II的再生纤维纺织,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舒适性、悬垂性和硬挺度且染色性好,聚丙烯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为原材料制造而成的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中最轻的品种;强度为35~62cN/dtex;具有掺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等特点,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聚酯纤维是一种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具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耐摩擦性,包边、枕边以及隔条的车线均匀细致,整体质量上乘、外观简洁大方。
使用时只需要将拉链拉开即可往枕头本体的内腔中置入诸如茶叶、竹叶等混合填充物,一年四季均可使用,适用性广;枕头本体只有枕面采用竹丝材质,即保留有天然竹丝的通风特性及弹性,软硬适中,又能显著降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伐取,保护环境,处处体现其人性化的设计。给使用者更加舒适、清新凉爽的感觉,同时起到保护颈椎、提高健康的作用,以切实提升使用的功效性和便利性,适用性极强。
以上仅为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