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水器的温水龙头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0018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水器的温水龙头消毒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水机,具体是一种开水器的温水龙头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使用饮水机以来,发现饮水机与水接触的部位存在细菌,给我们饮用水带来卫生隐患。主要原因有四方面,1、空气中细菌的进入饮水机储水箱内。2、储水容器、冷水容器、管道内的水在常温至60℃范围内易滋生细菌。3、水龙头祼露在外部的出水口部分也滋生细菌。行业发展中曾试图采取多种方式解决此问题,但都没有一个较好的效果,常见的消毒方式中,一是在与水接触的部件中加抗菌材料,不仅工艺复杂,而且使用效果不佳,二是近几年又采用臭氧进行杀菌,这种方式存在操作不便、杀菌效果差、影响水的口感等问题不被大众接受,再者,也有使用紫外线在饮水机内的煮水箱或储水箱循环,虽然可以有效杀死箱内的细菌,但对饮水机出的水进行检测时仍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因此需要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饮水机温水龙头进行高温消毒的一种开水器的温水龙头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开水器的温水龙头消毒装置,其包括开水器主机及设于其内的开水胆及温水胆,开水胆与开水龙头连接,温水胆与温水龙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水胆通过消毒管道4与温水龙头连接,消毒管道上设置有冲洗阀,控制冲洗阀可将开水导入温水龙头内对其进行高温冲洗消毒。

所述的温水龙头的出水管道内设置有冲洗管口,消毒管道与该冲洗管口连接。

所述的冲洗阀为电磁控制阀,电磁控制阀与控制系统电联。

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联有警示器,当开启冲洗阀时,启动警示器。

所述的冲洗阀为手动控制阀,由用户手动操作导通或是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利用高温的开水对温水龙头进行冲洗,可灭杀位于温水龙头内细菌,从而保证了饮水机出温水的安全卫生。3、冲洗阀可采用自动或是手动方式启动,当采用自动方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或地区环境要求,设置不同的消毒时间和次数等参数,从而有效地解决因环境差异带来的问题;采用手动方式,可以根据龙头的实际情况实行即时冲洗消毒。4、设有警示器可以在消菌杀毒时向外发出警示信息,提示用户注意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器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温水龙头的结构放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开水器的温水龙头消毒装置,其包括开水器主机1及设于其内的开水胆2及温水胆3,开水胆2与开水龙头21连接,温水胆3与温水龙头3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水胆2通过消毒管道4与温水龙头31连接,消毒管道4上设置有冲洗阀5,控制冲洗阀5可将开水导入温水龙头31内对其进行高温冲洗消毒。

所述的温水龙头31的出水管道32内设置有冲洗管口33,消毒管道4与该冲洗管口33连接。

所述的冲洗阀5为电磁控制阀,电磁控制阀与控制系统电联。

所述的控制系统电联有警示器,当开启冲洗阀时,启动警示器。

所述的冲洗阀5为手动控制阀,由用户手动操作导通或是关闭。

工作原理:在现有的饮水机中一般都设置开水龙头及温水龙头,温水龙头出来的水,其温度一般在30℃到60℃之间。由于受到水龙头的结构限制,水龙头的阀芯外侧一般都设置一段出水管道33,由于用户取水后,这段出水管道还是处于暴露在空气中的状态,因此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潮湿温和的出水管道内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但是由于温水的温度较低,难以杀灭全部的细菌,因此常常导致饮水机的细菌超标,达不到相关的要求。

针对于此,本案中在温水龙头31的出水管道32内设置有冲洗管口33,与开水管道连接消毒管道4与该冲洗管口33连接。消毒管道上设置有冲洗阀。当冲洗阀打开后,开水管道内的开水通过消毒管道后,进入到温水龙头的出水管道内,利用高温的开水对温水龙头内部进行高温冲洗,杀灭滋生在温水龙头内的细菌,从而保证了温水的卫生。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的冲洗阀可为手动控制阀,当用户需要对温水龙头进行消毒时,手动启动冲洗阀。当然,冲洗阀也可为电磁阀等自动阀。当控制系统检测到细菌超标或是到达一定的工作时限时,自动开启冲洗阀对温水龙头进行消毒。为了防止在消毒过程中用户吴饮到开水,或是被开水烫伤等事故,本案中的控制系统还电联有警示器,当执行消毒工作时,启动声光报警系统,以指示灯,声音等给用户指示,从而保证其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如消毒管道的连接方式,温水龙头的类型等,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