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用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5682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梯子用踏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梯子用踏板,包括踏板本体,踏板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踩踏面板、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在踩踏面板下方,所述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顶端分别与踩踏面板底面连接成一体,内支撑板与踩踏面板连接点至外支撑板与踩踏面板连接点之间距离小于踩踏面板宽度。外支撑板和内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与梯子打开后相应支腿倾斜角度一致。此款梯子用踏板的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分别延伸至踩踏面板的底面,而且,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顶端的距离小于踩踏面板宽度,从而减少踩踏面板底部两个支撑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其刚度,不易变形。
【专利说明】
梯子用踏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梯,特别是一种梯子用踏板。
【背景技术】
[0002]参见图5所示,现有的梯子用踏板包括踩踏面板、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内支撑板的顶端及外支撑板的顶端均依次通过倾斜臂和垂直臂与踩踏面板的端部连接,以致踩踏面板两端之间跨度过大,容易下弯(见图5中虚线所示),甚至开裂。另外,目前本行业有一项新的质量安全新标准:在115公斤压力的情况下,能通过5万次疲劳测试,上述梯子用踏板不能满足此项标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强度高、成本低、在115公斤压力的情况下能通过5万次疲劳测试的梯子用踏板,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梯子用踏板,包括踏板本体,踏板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踩踏面板、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在踩踏面板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顶端分别与踩踏面板底面连接成一体,内支撑板与踩踏面板连接点至外支撑板与踩踏面板连接点之间距离小于踩踏面板宽度。外支撑板和内支撑板的倾斜角度与梯子打开后相应支腿倾斜角度一致。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07]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内支撑板顶端直接与踩踏面板底面连接,踩踏面板底面还设有斜撑板,斜撑板两端分别与踩踏面板底面和内支撑板一侧面连接。
[0008]所述内支撑板顶端设有倾斜臂。
[0009]所述外支撑板顶端设有垂直臂。
[0010]所述外支撑板和内支撑板的顶部分别设有外曲臂和内曲臂,外曲臂垂直设置,内曲臂倾斜设置。当踩踏面板受踩踏时,踩踏面板的主受力是垂直向下的,该垂直的作用力靠近踩踏面板外端部位时,部分踩踏力通过外曲臂转嫁至支腿的外表面上,而靠近下踏板内端的那部分垂直作用力的一些分力则转嫁至支腿的内表面上,最终实现了将踩踏面板的大部分受力主要通过外曲臂和内曲臂直接转嫁至支腿,而下踏板的其它受力则由外支撑板和内支撑板于支腿连接位所承受,因此,确保了产品的稳固性。
[0011 ]所述踩踏面板外端设有收口翻边,收口翻边向下弯曲,踩踏面板内端设有内铰接头或外铰接头;或者,所述踩踏面板内外两端均设有收口翻边,收口翻边向下弯曲。
[0012]所述踩踏面板对应内支撑板与外支撑板之间以外位置的底面设有加强凸筋。
[0013]所述踩踏面板顶面设有防滑凸筋。
[0014]所述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下端均设有圆形收边,圆形收边的直径分别大于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的厚度。以提高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的刚度。
[0015]所述内支撑板与踩踏面板连接点至外支撑板与踩踏面板连接点之间距离为DlJf踏面板宽度为D2,D1为D2的1/3至3/4。
[0016]所述踩踏面板对应内支撑板与外支撑板之间以外位置设置为加厚面。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此款梯子用踏板的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分别延伸至踩踏面板的底面,而且,内支撑板和外支撑板顶端的距离小于踩踏面板宽度,从而减少踩踏面板底部两个支撑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其刚度,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钢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现有技术踏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5]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梯子用踏板,包括踏板本体,踏板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踩踏面板15、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在踩踏面板15下方,所述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顶端分别与踩踏面板15底面连接成一体,内支撑板19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至外支撑板12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之间距离小于踩踏面板15宽度。
[0026]所述踩踏面板15顶面设有防滑凸筋17。
[0027]所述踏板本体为第一顶踏板本体20,其内支撑板19顶端直接与踩踏面板15底面连接,踩踏面板15底面还设有斜撑板18,斜撑板18两端分别与踩踏面板15底面和内支撑板19一侧面连接。所述踩踏面板15外端设有收口翻边13,收口翻边13向下弯曲,踩踏面板15内端设有内铰接头152。
[0028]所述踏板本体为第二顶踏板本体30,其与第一顶踏板本体20的区别在于:其踩踏面板15内端设有外铰接头154。
[0029]结合图4所示,第一顶踏板本体20的内铰接头152与第二顶踏板本体30的外铰接头154铰接后,可连接在梯子40 (本实施例中梯子40为踏梯)的顶部,梯子40两副支腿50的顶端分别与第一顶踏板本体20和第二顶踏板本体30连接,即等同两副支腿50铰接。
[0030]所述踏板本体为下踏板本体10,其内支撑板19顶端设有倾斜臂16,外支撑板12顶端设有垂直臂14。所述踩踏面板15内外两端均设有收口翻边13,收口翻边13向下弯曲。下踏板本体10位于第一顶踏板本体20和第二顶踏板本体30下方的支腿50上。所述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下端均设有圆形收边11,圆形收边11的直径分别大于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的厚度。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共同分布在下踏板本体10中踩踏面板15底面中部,其内支撑板19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至外支撑板12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之间距离Dl约为踩踏面板15宽度D2的3/4。
[0031]其中,第一顶踏板本体20和第二顶踏板本体30中,所述内支撑板19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至外支撑板12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之间距离Dl约为踩踏面板15宽度D2的1/2,且分布在靠近踩踏面板15外端的位置,而踩踏面板15内端处架空的面积较大,因此,所述踩踏面板15对应内支撑板19与外支撑板12之间以外位置的底面设有加强凸筋153,以及所述踩踏面板15对应内支撑板19与外支撑板12之间以外位置设置为加厚面151。
【主权项】
1.一种梯子用踏板,包括踏板本体,踏板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踩踏面板(15)、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在踩踏面板(15)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顶端分别与踩踏面板(15)底面连接成一体,内支撑板(19)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至外支撑板(12)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之间距离小于踩踏面板(15)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子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板(19)顶端直接与踩踏面板(15)底面连接,踩踏面板(15)底面还设有斜撑板(18),斜撑板(18)两端分别与踩踏面板(15)底面和内支撑板(19)一侧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子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板(19)顶端设有倾斜臂(16)。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梯子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撑板(12)顶端设有垂直臂(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梯子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面板(15)外端设有收口翻边(13),收口翻边(13)向下弯曲,踩踏面板(15)内端设有内铰接头(152)或外铰接头(154);或者,所述踩踏面板(15)内外两端均设有收口翻边(13),收口翻边(13)向下弯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子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面板(15)对应内支撑板(19)与外支撑板(12)之间以外位置的底面设有加强凸筋(15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子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面板(15)顶面设有防滑凸筋(1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子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下端均设有圆形收边(11),圆形收边(11)的直径分别大于内支撑板(19)和外支撑板(12)的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子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板(19)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至外支撑板(12)与踩踏面板(15)连接点之间距离为Dl,踩踏面板(15)宽度为D2,D1为D2 的 1/3 至 3/4。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梯子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面板(15)对应内支撑板(19)与外支撑板(12)之间以外位置设置为加厚面(151)。
【文档编号】E06C7/08GK205713941SQ20162060508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0日
【发明人】周克海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万怡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