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产品,具体是一种茶具底座及具有该茶具底座的自动茶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盖碗式的容器可用于茶具、咖啡具或酒具,以茶具为例,传统的泡茶方法是将茶叶放入茶碗中,往茶碗中冲入开水对茶叶进行浸泡,经过合适的时间后用手提起茶碗并用手指顶住碗盖,通过碗盖与茶碗的配合,将茶水倒入茶海或茶杯中。此种泡茶方法往往会由于茶碗表面太烫或溢出的茶水而将泡茶者的手烫伤,甚至会出现手烫伤后茶碗脱手打翻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泡茶的人来说,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半自动茶具,如授权公告号CN 204580729 U公开的种磁性自动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茶碗、壶座、茶海和导杆,所述茶碗的侧边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又如授权公告号CN 204483694 U公开的一种半自动泡茶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茶碗、碗盖及基座,所述茶碗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设有可向上开启的出水阀,所述基座上设有用于托持茶碗的第一托盘及第二托盘,所述第二托盘侧壁底部设有与第二托盘内底部相连通的出水嘴,该出水嘴内设有贯通的出水通道,所述第二托盘的内底面上设有用于顶开茶碗出水阀的凸块;再如本申请人申请的授权公告号CN 203860924 U的一种自动出水茶具,包括盖碗和茶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出水本体,所述自动出水本体上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茶托,盖碗放置在茶托内,所述盖碗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一个圆形的腔室,腔室靠近上端设有过滤网腔室的底部开有出水孔,腔室内设置有圆形的软托,软托的中部开有漏水孔,漏水孔与出水孔相通,软托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设有挡圈,软托的上表面处于挡圈)围成的空间内放置有钢珠,挡圈上开有缺口,自动出水本体内处于盖碗底部的腔室的下方上下倾斜设有储水腔,储水腔的一侧下端向外延伸形成水嘴茶托内处于水嘴所在的一侧设有磁铁块,自动出水本体的底座的上表面放置有茶杯,茶杯处于水嘴的下方。
现有的自动茶具,均是在原有盖碗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出水孔,并通过控制出水孔与外界的通段实现盖碗内茶汤的流出,该种结构的自动茶具存如下问题:一是茶壶上设置了出水孔、且在茶壶内必须安装出水孔控制机构,因此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二是茶壶内设置了出水孔控制机构,导致茶壶清洗不便;三是现有盖碗中的茶汤由出水孔直接流出,泡茶者无法根据茶汤的情况控制盖碗的出水;四是现有盖碗与出水孔控制机构为配套使用,不可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替换盖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了一种茶具底座及具有该茶具底座的自动茶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具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倾斜倒茶机构和底座,所述倾斜倒茶机构包括翘板、设置于翘板上的茶具安装座和布置于翘板两侧转轴,所述底座包括座体、设置于座体上的转轴安装槽和支撑斜面,该转轴安装槽布置于座体左、右两侧,翘板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座体上,该支撑斜面布置于翘板的旋转方向下方,翘板旋转后与支撑斜面抵触。
进一步的,转轴设置于翘板中部。
进一步的,支撑斜面与放置底座的水平面形成钝角夹角。
进一步的,茶具底座上设有用于支撑翘板的支撑块,该支撑块布置于支撑斜面相对一侧的座体上。
进一步的,翘板上设有导流机构,该导流机构设置于支撑斜面上方的翘板上。
进一步的,翘板上设有按压板,该按压板设置于支撑斜面上方的翘板上。
一种自动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茶具底座,还包括泡茶器,所述泡茶器可拆卸的连接于茶具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泡茶器为茶壶。
进一步的,泡茶器为盖碗。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机构,该导流机构设置于翘板上,且布置于泡茶器的出水口处。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具底座及具有该茶具底座的自动茶具,生产和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控制方便,翘板可在茶具底座转动,具有茶具底座的自动茶具可模仿人工泡功夫茶的方式,翘板与支撑斜面抵触时设着于翘板上的泡茶器倾斜倒茶,泡茶者可根据茶汤的表现控制茶叶与水的浸泡时间,可根据茶叶的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泡茶器,该种自动茶具外形美观、使用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具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茶具底座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茶具底座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一自动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二自动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茶具底座,包括倾斜倒茶机构1和底座2;
倾斜倒茶机构1包括翘板11、茶具安装座12、转轴13、导流机构14和按压板15,其中茶具安装座12、导流机构14和按压板15设置于翘板11上,转轴13布置于翘板11中部并向左右两侧伸出,该按压板15和导流机构14同侧布置;
底座2包括座体21和转轴安装槽22、支撑斜面23和支撑块24,转轴安装槽22设置于座体21上方,支撑斜面23布置于导流机构14与按压板15下方的座体21上,该支撑斜面23与放置底座的水平面形成钝角夹角,支撑块24布置于支撑斜面23相对一侧的座体21上。
自动茶具,包括茶具底座,还包括泡茶器,该泡茶器通过磁性、榫卯、插槽等方式可拆卸的连接于茶具安装座12上;
使用时上述自动茶具倒茶投茶或冲水时,翘板11在座体21上保持水平;
倒茶时,按压板15按压翘板,翘板11通过转轴13在座体21上旋转至翘板11底面与支撑斜面23抵触时,泡茶器的茶汤通过导流机构流出,倒茶结束后通过按压板15抬起翘板11,翘板11与支撑块24抵触时使翘板11在座体21上保持水平。
具体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泡茶器100为可拆卸的连接于茶具安装座12上的盖碗,导流机构14设置于翘板11上,且布置于盖碗的出水口处。
具体实施例二:
参照图1至图3、图5所示,泡茶器200为可拆卸的连接于茶具安装座12上的茶壶,导流机构14设置于翘板11上,且布置于茶壶的壶嘴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