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7613阅读:6709来源:国知局
保温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杯。



背景技术:

保温杯,因设置有隔热结构,开水在杯内温度保持的时间较长,效果较好,然而,在实用时,因为不知道保温杯内的液体的实际温度,很容易造成温度过高而伤害使用者的身体,给人们带来不便和烫伤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人们在喝开水时容易被烫到的保温杯。

一种保温杯,包括:

杯体,所述杯体具有保温层;

杯盖,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并且与所述杯体共同形成密闭的容置腔,所述杯盖内置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杯盖设置有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电性连接的指针式温度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外套设有套持件,所述套持件与所述杯盖的内壁形成密封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盖的顶面具有一平面,所述平面内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指针式温度表嵌设在所述通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持件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且上下两端具有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持件顶部的周缘向外延伸且向下翻卷形成卷曲部,所述卷曲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杯盖的内壁抵持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杯盖包括盖身和密封块,所述盖身的顶部具有一开口,所述密封块密封所述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向内侧弯折形成与所述套持件的卷曲部抵持接触的抵接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持件与所述密封块之间间隙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测温元件、包覆在所述测温元件外的保护管及固定在所述保护管上的固定螺母;所述套持件包括呈喇叭状的上段及呈圆柱形的下段,所述套持件的下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螺母的直径,所述固定螺母的底部周缘与所述套持件的上段抵持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持件的下段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保护管螺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长度小于所述杯盖的高度。

上述保温杯,在杯盖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杯体内液体的温度检测装置,且可从杯盖的指针式温度表上看到具体的温度数值,避免了在喝开水时容易被烫到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温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温杯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温度检测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套持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杯100,包括杯体110和杯盖120,杯盖120与杯体110可拆卸连接且两者形成密闭的容置腔101,杯体110具有保温层或者内置一个保温胆,杯盖120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200,并且杯盖120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温度检测装置200电性连接的指针式温度表300。温度检测装置200的测量精度高,使用者在喝水前可以从杯盖120上的指针式温度表300上看到保温杯100内水的温度,可有效防止烫伤的发生。

具体的,杯体110与杯盖120之间可以是螺纹连接,杯体110呈圆柱形,杯体110顶部具有向上延伸设置的延伸段(图未示),该延伸段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杯盖120也可以设置成圆柱形,杯盖120底部的内壁设置有配合使用的内螺纹,也可以是变径设置,即杯盖120整体呈子弹头的形状,上部分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大,温度检测装置200整体的长度可以设为小于杯盖120的高度,即温度检测装置200的底部不会从杯盖120底部伸出。指针式温度表300可以是一圆形表盘,圆形表盘的外圆具有环状刻度及透明的罩壳,圆形表盘的中央具有转轴,指针与该转轴连接并绕转轴旋转。

温度检测装置200整体固定于杯盖120后,杯盖120螺接于杯体110上,温度检测装置200位于杯盖120内,保温杯100的杯盖120拧紧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保温杯100中的水和空气的温度非常接近,可以通过测量保温杯100内空气的温度来推定水的温度。当然的,也可以将保温杯100倾斜一定角度,使得保温杯100内的水接触到温度检测装置200,由于温度检测装置200的热响应时间快,可以及时测量到保温杯100内的水的温度,并从杯盖120上的指针式温度表300上得知具体温度数值。

在一实施例中,杯盖120的顶面为一平面,指针式温度表300设置在杯盖120的顶部,并且指针式温度表300的上表面与杯盖120顶面平齐。也就是说,可以在杯盖120上开设一适配于指针式温度表300的通孔,指针式温度表300卡固在该通孔内,从外面看,杯盖120与指针式温度表300为一整体。

当然的,还可以在指针式温度表300的内周缘设置有发光体,发光体可以为一个或多个LED发光元件,在杯盖120上设置与LED发光元件电连接的电源及开关,便于晚上使用者查看杯盖120上的指针所指向的温度值;或者指针式温度表采用荧光材料制成,使其自身形成发光体,也可以适于夜晚使用。温度检测装置200包括测温元件(图未示)、包覆在测温元件外的保护管210、固定在保护管210外的固定螺母220及与测温元件电性连接的引线(图未示),保护管210呈圆柱状,可以采用不锈钢管,保护管210与杯盖120的底面垂直。

指针式温度表300的刻度盘可以利用不同颜色来划分不同温度区域,例如划分为三个温度区域,分别为高温区、中温区、常温区,每个区对应的颜色分别为红色、黄色、绿色,当指针位于红色的高温区时,使用者知晓保温杯100内的水的温度较高,不适合立即饮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为了使温度检测装置200在杯盖120上更加牢固,可以在温度检测装置200外套设有一套持件400,该套持件400与杯盖120的内壁抵持接触,并且与杯盖120的内壁的内壁形成密封结构。套持件400与杯盖120之间可以是螺接连接,也可以是卡接。杯盖120的顶部可以设有具有通孔的平面,指针式温度表300嵌设在该通孔内,杯盖120顶部整体是密封的。

具体的,套持件400可以设置成漏斗状,上下两端具有开口,整体为上大下小状,即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小。套持件400与杯盖120可以是螺接固定的,即在套持件400的外壁和杯盖120的内侧壁分别设置有配合使用的外螺纹和内螺纹;套持件400的顶部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与杯盖120顶部内壁的形状相匹配,比如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弧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温度检测装置200包括测温元件、保护管210及固定螺母220,测温元件位于保护管210内,固定螺母220套设固定在保护管210上,固定螺母220可以设置在靠近保护管210的顶部;套持件400包括上段410和下段420,上段410呈喇叭状,下段420呈圆柱状,套持件400下段420的直径大于保护管210的直径且小于固定螺母220的直径,即固定螺母220的底部与套持件400的呈喇叭状的上段410的内壁抵持接触。套持件400的下段420与温度检测装置200的保护管210螺接,使套持件400与温度检测装置200形成稳固的连接结构。

温度检测装置200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热电偶,例如K型热电偶,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性能稳定、热响应时间短、可靠性高的优点。

当然的,也可以在固定螺母220上套设有抵持件,如套设环状的抵持件,抵持件设置在靠近固定螺母220的底部,使得抵持件与套持件400抵持接触,而固定螺母220不与套持件400的内壁接触。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杯盖120的顶部开设有一开口及密封盖该开口的密封块123,指针式温度表300嵌设在密封块123的通孔内。较好的,可以将指针式温度表300设置在密封块123的中间位置,从外部看,保温杯100整体较为美观。密封块123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容置槽124,用于容纳至少一部分的温度检测装置200的固定螺母220。

如图4所示,套持件400顶部的周缘向外延伸并且向下翻卷形成卷曲部411,该卷曲部411的外侧壁与杯盖120的内壁抵持接触。如图2所示,杯盖120的开口的边缘可以向内侧弯折,形成弯折部121,弯折部121的外侧形成与套持件400的卷曲部411抵持接触的抵接面122。弯折部121的抵接面122可以是弧面,套持件400的卷曲部411与抵接面122相对的一侧也是弧面,两个弧面相互匹配,使得套持件400在杯盖120顶部开口的弯折部121抵持接触并和杯盖120形成密封结构。套持件400与密封块123之间可以是间隙设置的,也就是说,套持件400的呈喇叭状的上段410的边缘与密封块123之间具有一段距离。

上述保温杯,在杯盖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杯体内液体的温度检测装置,且可从杯盖的指针式温度表上看到具体的温度数值,避免了在喝开水时容易被烫到的危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