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背带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212阅读:7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背带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儿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婴儿背带凳。



背景技术:

婴儿每时每刻都需要大人的关心与照顾,尤其需要妈妈的怀抱,婴幼儿从妈妈的体温、心跳和笑容中能获得最大的安全感,这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育。可是妈妈若仅凭双手抱婴儿,时间长了会造成胳膊、肩膀、腰部的不适、酸痛。另外,由于支撑宝宝的体重,妈妈的重心前移,易造成含胸、哈腰、驼背等不良体型。妈妈双手抱着宝宝就无法处理其他日常生活事务,给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面上出现一些抱婴产品,统称为婴儿背带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婴儿背带凳结构主要为由一个系在大人腰部的腰凳和一个挂在大人肩膀的背带组成,腰凳起到婴儿座位的作用,在使用时将婴儿放置在腰凳上,背带套设在大人的肩部使用,同时起到围护小孩的作用,现有的背带凳的腰凳和背带的连接方式主要是两点连接,通过拉链和按扣连接在腰凳远离人体一端来实现,此种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腰部劳累、不适等,还会对腹部造成一定的压迫,特别是对于剖腹产的女性,容易造成伤口的挤压和疼痛,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再者现有婴儿背带凳的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大人先系上腰凳,将腰凳固定好后,再将婴儿放在腰凳上,然后大人一手护着婴儿,一手把背带挂在双肩,挂好后,通过相应的固定结构将背带固定住,操作过程比较麻烦,需要另外一个人协助完成,若再操作不当,则会导致婴儿从腰凳上掉落下来,存在安全隐患。因而,现有婴儿背带凳在婴儿上下腰凳的时候需要先卸下背带部分,然后才能抱婴儿进出,有时为了婴儿的安全性,也必须要有另外一个大人辅助才可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让背带凳的使用变的非常麻烦,单人无法独立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腹部造成压迫,还会导致腰部劳累、不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婴儿背带凳,其包括凳体、与所述凳体连接的腰带和背带,所述背带包括:

肩带,所述肩带前部的底端与所述凳体靠近人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肩带的后部交叉后与所述凳体连接;

背带本体,所述背带本体用于围护婴儿,所述背带本体的底端与所述凳体远离人体的一端连接,所述背带本体的顶端连接至所述肩带的前部。

如上所述的婴儿背带凳,所述背带本体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肩带的前部。

如上所述的婴儿背带凳,所述背带本体的顶端通过卡扣组件或插扣组件或按扣组件或拉链组件连接至所述肩带的前部。

如上所述的婴儿背带凳,所述背带本体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背带本体的顶端通过所述连接带连接至所述肩带上,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带本体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肩带的前部。

如上所述的婴儿背带凳,所述连接带的长度可调节。

如上所述的婴儿背带凳,所述背带本体的底端与所述凳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肩带前部的底端与所述凳体可拆卸地连接。

如上所述的婴儿背带凳,所述肩带的后部与所述凳体的侧部连接。

如上所述的婴儿背带凳,所述肩带的后部与所述凳体的侧部可拆卸地连接。

如上所述的婴儿背带凳,所述肩带的长度可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婴儿背带凳包括凳体、与凳体连接的腰带和背带,其中,背带包括用于放置于使用者肩部的肩带和用于围护婴儿的背带本体,肩带前部与凳体靠近人体的一端连接,肩带对凳体的提拉作用更优秀,能够有效的平衡受力,最大程度的减少凳体对腹部的压迫;肩带后部交叉后与凳体连接,肩带后部对凳体也起到提拉作用,能够起到省力的效果,有效分散腰部受力;因而,本实用新型将凳体对腹部的压力有效地转移至肩部,减少了凳体对腹部造成的压迫,同时分散了腰部的受力,减缓了腰部的劳累和不适。因而,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更加舒适,尤其对剖腹产的女性也可以使用,极大的减轻了对腹部伤口的挤压和疼痛。

同时,本实用新型用于围护婴儿的背带本体的底端与凳体远离人体的一端连接,背带本体的顶端连接至肩带的前部。因而,使用者可自己将背带本体的顶端与肩带拆开或连接,并在拆开时,可方便地将婴儿抱出或抱入,而无需将肩带拆卸下来,实现了婴儿背带凳完全由单人独立操作取放婴儿的功能,并且简化了操作过程,使操作更加简便,同时降低了使用的安全风险,并且此结构避免了背带在使用过程中对婴儿的挤压,提高了婴儿的舒适度。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婴儿背带凳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婴儿背带凳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婴儿背带凳,包括:

凳体1,凳体1用于承载婴儿。

腰带2,腰带2与凳体1相接,用于绑在使用者的腰部。腰带2之间通过撕拉扣(图中未示出)固定,为了提高腰带2绑定的稳固性,腰带2之间还通过固定卡扣(图中未示出)连接。凳体1通过腰带绑在使用者的腰部后,凳体1的凳面斜向前上方倾斜15-35°,以增加舒适度。

背带3,背带3与凳体1连接,包括肩带31和背带本体32,肩带31用于绑在使用者的肩部,背带本体32对婴儿进行围护,防止婴儿从凳体1上掉落。本实施例的重点在于背带3与凳体1的连接方式的设计,以达到省力、使用舒适的效果。

具体的,背带3包括:

肩带31,肩带31前部的底端与凳体1的后端(即使用时靠近人体的一端)连接,肩带31的后部交叉后与凳体1的侧部连接。

肩带31的前部的底端与凳体1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优选采用拉链(图中未示出)、按扣连接。肩带31的后部的底端与凳体1的侧部采用插扣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肩带31与凳体1的分离。

其中,定义肩带31的前部为使用者使用时位于身体前侧的部分,定义肩带31的后部为使用者使用时位于身体后侧的部分。

背带本体32,背带本体32用于围护婴儿,背带本体32的底端与凳体1的前端(即使用时远离人体的一端)连接,背带本体32的顶端连接至肩带31上。

为有效分散使用者腹部压力,采用肩带31前部的底端与凳体1的后端(即使用时靠近人体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为有效分散使用者腰部受力,采用肩带31后部的底端与凳体1的侧部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可有效的分散使用者腰腹部受力,极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腰部舒适度;另一方面,肩带31的后部与背带本体32没有任何连接关系,因而,背带本体32部分不会对孩子造成压迫,使用起来更舒适。

肩带31与凳体1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肩带31与凳体1的分离。

优选的,肩带31的长度可调节,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

为了方便使用者对背带凳的操作,本实施例的背带本体32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至肩带31的前部。

背带本体32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至肩带31上,因而,使用者使用时,可自己将背带本体32的顶端与肩带31拆开,然后,方便地将婴儿抱入,并坐在凳体1上,再将背带本体32的顶端与肩带31连接起来,即可完成放置婴儿的操作,而无需将肩带31拆卸下来。取出婴儿时,也仅需将背带32的顶端与肩带31拆开,然后,便可将婴儿抱出。因而,本实施例婴儿背带凳实现了完全由单人独立操作取放婴儿的功能,并且简化了操作过程,使操作更加简便,同时降低了使用的安全风险。

其中,背带本体32的顶端通过卡扣组件或插扣组件或按扣组件或拉链组件连接至肩带31的前部。

本实施例以背带本体32的顶端通过插扣组件连接至肩带31为例进行说明,插扣组件包括公头41和母头42,公头与背带本体32连接,母头42安装至肩带31上,因而,将公头41插装至母头42时,便可实现背带本体32与肩带31的连接,将公头41从母头42中拔出时,便可实现背带本体32与肩带31的分离。

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几种连接方式,凡是能够实现背带本体32的顶端与肩带31的前部开拆卸地连接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在背带本体3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带321,背带本体32的顶端通过连接带321连接至肩带31上。其中,连接带321的一端与背带本体32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至肩带31的前部。公头41安装至连接带321的另一端。

由于婴儿的大小不同,为了提高婴儿背带凳的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婴儿,优选的,连接带321的长度可调节,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连接带321与公头41的位置调节连接带321的长度。

背带本体32的底端与凳体1可拆卸地连接,因而,可以实现背带3与凳体1和腰带2的分离,在婴儿年龄较大或天气较热时,可将背带3拆下,仅保留凳体1和腰带2,此时,将婴儿放置在凳体1上即可。

背带凳使用时,使用者先将腰带2系在腰上,调节好凳体1的位置,将肩带31套设在使用者的肩上,将肩带31后部交叉后与凳体1连接。将背带本体32与肩带31分离,再将婴儿放在凳体1上,再将背带本体32的连接带321与肩带31连接即可,非常方便快捷,最为重要的是没有安全隐患。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