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塑型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2095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新生儿塑型枕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塑型枕头。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新生儿的救治及护理过程中,由于新生儿的头部占身体的比例相对较大,且头部相对较重,卧位时头部常不能保持在正中位置,尤其是胎龄越小的早产儿,通常头部偏向一侧,脸颊贴近床面,颈部向一侧过伸。若新生儿长时间保持该睡姿,会产生如下影响:1、早期影响呼吸:头部偏向一侧,导致呼吸道因过伸状态使气道变窄,进而影响最佳通气,尤其小早产儿或超早产儿,影响通气及氧合;2、护理繁琐:因早产儿需要保持最佳体位,当新生儿的头部明显偏向一侧时,需要人工进行摆正以及调整体位,故在护理过程中频繁的操作不仅不利于早产儿或超产儿的康复,同时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量;3、影响新生儿的头部外形:因新生儿头部的颅缝尚未闭合,头部受重力和体位的影响,长期以往,头部偏向一侧,导致脸部宽度变小,头部的前后径变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使新生儿的头部自然舒适地定位并保护头部不会睡偏、睡扁的新生儿塑型枕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新生儿塑型枕头,包括由枕套包裹填充物构成的枕头体,所述枕头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支撑部,所述两个支撑部之间沿枕头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有颈托部和枕部。

进一步的,上述颈托部为凸弧形状。

进一步的,上述颈托部的垂直高度大于枕部的垂直高度。

进一步的,上述枕部内无填充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新生儿塑型枕头设计合理,可有效定位新生儿睡觉时头部的位置,避免头部睡偏、睡扁,;2、颈托部根据新生儿颈曲线设计成轻微凸弧形状,且配合水平放置于床面的枕部,以使新生儿睡觉时头部呈鼻息气位,充分打开气道,以保持最佳的呼吸通气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中:

1- 枕头体;2-支撑部;3-颈托部;4-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生儿塑型枕头,包括由枕套包裹填充物构成的枕头体1,所述枕头体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支撑部2,所述两个支撑部2之间沿枕头体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有颈托部3和枕部4,即新生儿的头部枕放在枕部4,其颈部通过颈托部3支撑,两侧的支撑部2使得头部基本保持在枕头的正中位置,不会左右偏滑。

本实施例中,枕套可以采用天然针织棉布、竹纤维、亚麻等布置物做成,填充物可以为定型棉、天然蚕纱、植物果实仔仁、花类药材等保健物质。

本实施例中,上述颈托部3根据新生儿颈部发育曲线设计成轻微凸弧形状,颈托部3的垂直高度大于枕部4的垂直高度,颈托部3的垂直高度约1-3cm,所述枕部4水平放置在床面上,使新生儿平躺时,背部和后脑勺位于同一平面上,两者相配合,以使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睡觉时头部呈鼻息气位,充分打开气道,以保持最佳的呼吸通气状态。

本实施例中,上述左右两侧支撑部2的垂直高度为7~10cm,以使新生儿的头部在睡觉时基本保持在正中位置,而不会因重力原因使得头部向两边床面贴近,进而致使新生儿的颈部过伸。

本实施例中,上述枕部内无填充物,即新生儿的头部直接通过枕套作用于床面上,使新生儿有良好的睡姿。

具体实施过程:枕部4和支撑部2、颈托部3的相交处均用缝制线缝制,支撑部2装满填充物形成凸起,颈托部装满填充物,在使用时,新生儿的头部处于枕部4上,颈部通过颈托部3进行支撑,两侧的支撑部2将新生儿的头部定位在枕头的正中,防止新生儿头部偏向一边或滑出,达到舒适自然的定型定位目的。

本实用新型新生儿塑型枕头,确保给新生儿尤其是不同时间段的早产儿提供一个舒适、合理、正确的头部位置,保护新生儿的头部不会睡扁、睡偏;且可有效减少护理时因需要摆正以及纠正新生儿不良睡觉体位,而频繁对新生儿的头部操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能够大大减轻护理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