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刷,尤其是一种电动鞋刷。
背景技术:
目前的刷鞋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手工刷鞋,费时费力,皮鞋擦不亮,即使现有的电动刷鞋也是要手动涂鞋油,不方便且涂不均匀,且不利于携带,需要靠手动来进行均匀的涂鞋油,这会导致鞋油涂起来不均匀,影响皮鞋的外形美观程度,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电动鞋刷。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鞋刷,包括电机、毛刷头、抛光头、手柄以及储油盒、鼓风装置,所述手柄内部中空,所述电机、储油盒、鼓风装置均安装在手柄内,所述毛刷头和抛光头安装在手柄的上端头,所述毛刷头包括刷柄和刷头,所述刷头安装在刷柄上,所述刷头可绕刷柄旋转;
所述毛刷头的内部还设有喷油花洒,刷柄内部设有喷油管,所述喷油管连接喷油花洒,所述喷油管另一端连接储油盒,所述抛光头包括头部以及基部,所述基部固定在手柄的端头,所述头部可绕基部旋转;所述电机连接鼓风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抛光头内部设置喷气口,所述喷气口通过管道连接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有电机带动。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喷涂装置,所述喷涂装置安装在手柄的端头,所述喷涂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储油盒,所述喷涂装置通过管道实现喷涂过程
本实用新型可用刷毛刷鞋,且可直接喷涂鞋油,鼓风干燥,同时还可以抛光,使用非常的便利,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思路创新、设计新颖,科学合理,使用效果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具有巨大的市场经济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喷头81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动鞋刷,包括电机1、毛刷头2、抛光头3、手柄4以及储油盒5、鼓风装置6,所述手柄4内部中空,方便放置电机1、储油盒5、鼓风装置6。为实现刷鞋和抛光的过程,所述毛刷头2和抛光头3安装在手柄4的上端头,可实现手握手柄进行刷鞋和抛光的工作。进一步的,所述毛刷头2包括刷柄21和刷头22。其中,刷柄21固定在手柄4上,刷头22固定在刷柄21上,如图1所示的连接固定方式,刷头22可实现绕刷柄21进行旋转运动,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旋转式的清洗鞋面。
为方便在清洗过程中,鞋面上的灰尘清洗干净,所述毛刷头2的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喷油花洒7,刷柄21内部设有喷油管211,所述喷油花洒7通过喷油管211与所述手柄4内部的储油盒5相通,储油盒5内设有压力,手柄4上设有开关,方便打开喷油管211,使得鞋油顺利的经过喷油管211进行喷油花洒7内,从而实现鞋油喷涂的过程,结构设计简单巧妙。
当我们在进行鞋油喷涂完全后,一般需要在进行抛光一下,这样皮鞋才会生成光泽和亮度,本实用新型抛光头3包括头部31以及基部32,所述基部32固定在手柄4的端头,头部31可绕基部旋转,同时,头部31的外表面设有摩擦面,方便进行抛光操作。为了方便鞋子在抛光过程中的干燥问题,抛光头3内设有一个喷器口33,所述喷器口33通过管道连接到手柄4内的鼓风装置6,鼓风装置6直接与内部的电机1连接,手柄4上的开关控制电机的活动,达到控制喷气的效果。
为尽量的满足现代人的快速喷鞋子的要求,本装置还安装有喷涂装置8,喷涂装置8包括雾化喷头81和连接管82,连接管82插入到储油盒5内,其中雾化喷头81与所述连接管8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雾化喷头81上设有进气管812、出雾管813和腔体811,进气管812、出雾管813和腔体811与雾化喷头81固体连接,进气管812一端与出雾管813一端均设在腔体811内,进气管812另一端设在雾化喷头81外面,出雾管812另一端为出雾口,出雾口设在雾化喷头81的外面,腔体内还固定有导流管,导流管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设在进气管812的一端下方。根据以上喷涂装置8的具体结构,实现了从储油盒5中进行抽取鞋油,雾化喷出到鞋面,特别适合高效率的人群。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将使用者手握手柄4,现将鞋子进行清扫,可旋转刷头22,使得毛刷头2进行全面测地的清扫。当清扫完全时,可打开手柄上的喷油管211的开关,实现了喷油花洒7的喷油过程,同时操作者可再次进行旋转毛刷头2,使得鞋油均匀的分布在鞋子的表面。当鞋油分布完全后,打开手柄4上的电机开关,从而打开鼓风装置6,实现了抛光头3内的喷器口33进行喷气,对鞋面进行干燥处理,当鞋油干燥适度时,旋转抛光头3,实现抛光的过程,最终,整个鞋子上油抛光完成,过程十分便捷。
本实用新型也可进行快速的喷涂操作,使用喷涂装置8即可将鞋油雾化,均匀的喷涂在鞋子的表面,快速简单。
本实用新型可用刷毛刷鞋,且可直接喷涂鞋油,鼓风干燥,同时还可以抛光,使用非常的便利,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思路创新、设计新颖,科学合理,使用效果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具有巨大的市场经济前景。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