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随时关闭的撮子。
背景技术:
撮子,也叫簸箕,撮箕,用来与扫帚配合清扫垃圾,现有的撮子基本是敞口的,扫地遇到刮风的时候,扫到撮子里的垃圾,又会被风吹得到处飘,刚扫的地又得重扫,费时又费力,效果也不好。
公开号CN10531061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加盖撮箕,包括撮箕斗和手柄,撮箕斗上铰接有撮箕盖,撮箕盖通过牵引绳与手柄上安装的活动手柄连接。撮箕盖通过弹簧销与撮箕斗铰接。该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牵引绳是柔性的,通过其附图可以看出其通过牵引绳拉的话无法实现开盖,如果牵引绳换成铁棍到可以实现开盖,但其结构动力力距很小,阻力力距很大,再加上弹簧销的弹力,开盖非常困难。即使可以开盖,但开盖后整个撮箕开放,遇到风仍可能使垃圾吹离撮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随时关闭的撮子,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随时关闭的撮子,包括撮体,撮体包括横梁、纵梁,横梁、纵梁交接处固设撮杆,撮杆的上端固设手把,在其特征在于;撮体上设置与撮体侧壁及后壁固接的固定盖、与撮体的侧壁铰接倾斜的活动盖,活动盖的下缘与撮体的底壁搭接,活动盖的中轴线上靠近铰轴处设置长圆孔;手把的下方铰接活动把,纵梁的下方铰接翘板,第一拉线一端固定在活动把上,另一端穿过纵梁固定在翘板上,翘板与纵梁之间的拉线上套设弹簧;翘板的自由端固设第二拉线,第二拉线的另一端穿过长圆孔后用销子锁定。
进一步地,撮杆的长度为50-6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型美观,活动盖开启省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小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大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随时关闭的撮子,包括撮体1,撮体包括横梁11、纵梁12,横梁11、纵梁12交接处固设撮杆2,撮杆2的上端固设手把3,撮体1上设置与撮体侧壁14及后壁15固接的固定盖13、与撮体的侧壁铰接倾斜的活动盖16,活动盖16的下缘与撮体的底壁搭接,活动盖16的中轴线上靠近铰轴处设置长圆孔161;手把3的下方铰接活动把31,纵梁12的下方铰接翘板121,第一拉线4一端固定在活动把31上,另一端穿过纵梁12固定在翘板121上,翘板121与纵梁之间的拉线4上套设弹簧5;翘板121的自由端固设第二拉线6,第二拉线6的另一端穿过长圆孔161后用销子锁定。撮杆2的长度为5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