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按摩脚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074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新型按摩脚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按摩脚凳。



背景技术:

市面常见的按摩机包括椅子型按摩机和专门按摩腿脚的按摩脚凳。按摩脚凳专门用于按摩脚部,现有的按摩脚凳体积较小,空间占用并不大,但是其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另外配合椅子才能使用,较为麻烦。其次,在按摩脚凳未使用时,其无法当做座具使用,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脚凳与椅子于一体、便于收纳的新型按摩脚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按摩脚凳,包括脚凳本体、可相对脚凳本体进行翻转的椅背及用于支撑椅背的支撑件;所述椅背包括下部的腰部支撑板和上部的颈部支撑板,该颈部支撑板可相对腰部支撑板左右翻转;所述腰部支撑板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定位该颈部支撑板的定位件,该定位件包括可上下动作置于所述腰部支撑板上部的限位柱、可于该限位柱下方位置左右动作的驱动块及与该限位柱相配合的插接槽;该驱动块一端穿出所述腰部支撑板侧部固连一拉环。本实用新型中在脚凳上设置了椅背,进而无需配合另外的椅子进行使用,更为方便;同时椅背可相对脚凳进行翻转,同时椅背与脚凳相对的一侧均为弧面设置,进而在脚凳未使用时即可将椅背翻转至脚凳上,两者的弧面相贴合进而直接收纳呈一个脚凳,更为节省空间,并且还可以当做凳子进行使用,适用范围更广;椅背分为颈部支撑板和腰部支撑板,当椅背呈打开状时,两者均为内凹形的弧状,支撑颈部时接触较小,容易产生不适感;通过颈部支撑板可相对腰部支撑板的设置,可在展开后对其进行翻转,使得其呈内凸状,进而有效对颈部进行支撑,更为舒适;限位件可有效对颈部支撑板进行定位,使其仅在需要转换时可进行翻转;驱动块可通过左右动作驱动限位柱上下移动,当限位柱上移并插入插接槽内,进而实现对颈部支撑板的限位,操作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块另一端具有便于与所述限位柱配合的倾斜面;设置倾斜面,使得驱动块在驱动限位柱上移时更为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颈部支撑板下端固设有一圆形连接部,所述腰部支撑板上端设有与该连接部相配合的圆形滚动槽,该连接部可转动的置于该滚动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侧壁向外延伸形成一环形限位缘,所述滚动槽设有与该限位缘相配合的环形限位槽;有效防止连接部从滚动槽中脱离,进而保持颈部支撑板始终与腰部支撑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包括一U形支撑架,该U形支撑架端部固连于所述腰部支撑板下表面;可在椅背展开时对椅背进行支撑,更为稳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脚凳本体两侧部均设有凹状提手;移动脚凳更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脚凳和椅背相结合,使用更为便捷,同时椅背可收纳,空间占用小;可做座具使用,实用性强;颈部支撑板可翻转,更好的对按摩者的颈部进行支撑,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按摩脚凳,包括脚凳本体1、椅背以及支撑件3,所述脚凳本体1两侧部均设有凹状提手11,进而移动脚凳更为方便;所述椅背包括下部的腰部支撑板21和上部的颈部支撑板22,所述支撑件3包括一U形支撑架,该U形支撑架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腰部支撑板21下表面;该椅背可相对脚凳本体1进行翻转,当进而将椅背展开后即可与脚凳本体1构成一个整体的按摩机,在通过支撑件3的另外一端顶在地面上,对椅背进行支撑,具体的,该U形支撑架端部固定连接在腰部支撑板21中部位置,即当按摩者坐在该脚凳上时屁股所对应的位置,进而更好的进行支撑,稳定性更强;优选的,所述脚凳本体1其中一侧为弧面设置,对应于该弧面一侧开设按摩腔12,按摩腔12的形状与脚部配适,可对脚部进行按摩;所述椅背对应于该脚凳本体1一侧也为弧面设置,其弧形的弧度设置于脚凳的弧面弧度相等,进而当脚凳未使用时,可将椅背向下翻转至脚凳上,进而两个弧面重叠,使得椅背完全贴合至脚凳上,更为节省空间。

具体的,所述颈部支撑板22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圆形连接部31,所述腰部支撑板21上端设有一圆形滚动槽32,该圆形滚动槽32的形状大小基本与连接部31相配适;当颈部支撑板22与腰部支撑板21连接时,该连接部31即置于所述滚动槽32内,由于连接部可相对滚动槽进行滚动,即可带动颈部支撑板相对腰部支撑板进行翻转;并且优选的,将该连接部31外表面和滚动槽32的内表面均为光滑设置,使得两者发生相对滚动时的摩擦力更小;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31侧壁向外延伸形成一环形限位缘311,所述滚动槽32设有与该限位缘相配合的环形限位槽;通过两者的配合有效防止连接部从滚动槽中脱离,进而保持颈部支撑板始终与腰部支撑板相连。

为了有效对颈部支撑板22进行定位,防止其到位之后继续发生翻转,我们在所述腰部支撑板2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了一个定位件,该定位件包括限位柱41、驱动块42以及插接槽43,插接槽43设于所述颈部支撑板22下端部,其位置对应于所述限位柱41设置,该可上下动作置于所述腰部支撑板21上部,所述驱动块42可左右动作,其运动轨迹位于所述限位柱下方;当驱动块42左右移动时,其端部将与限位柱41相接触同时插入至限位柱41的下端,进而限位柱被向上推移,插入至插接槽43内,此时颈部支撑板22无法再相对腰部支撑板21进行翻转;优选的,所述驱动块42另一端具有倾斜面421,进而使得其插入限位柱下部时更为方便,推动限位柱41移动更为方便;优选的,所述驱动块42一端穿出所述腰部支撑板21侧部固连一拉环44,驱动块42左右动作时可通过握持该拉环44进行操作,操作更为简单。

具体操作如下:

需要使用脚凳时,将椅背向后展开,展开至支撑件支撑至地面后停止,即如图1所示的状态;之后握持所述拉环,将驱动块向外拉出,从而限位柱下移,从插接槽中离开,此时颈部支撑板可进行翻转;通过单手对颈部支撑板进行翻转,将其翻转180°,即如图2所示的状态,此时颈部支撑板呈现内凸状态;之后握持拉环将驱动块向内推入,进而驱动块插入至限位柱下部,限位柱上移,插入插接槽内,此时颈部支撑板无法再发生翻转,实现对颈部支撑板的定位;按摩者在进行按摩时,其颈部位置刚好置于颈部支撑板的内凸位置上,进而颈部得到良好的支撑;当按摩完成需要对椅背进行收纳时,同样握持所述拉环,将驱动块向外拉出,从而限位柱下移,从插接槽中离开,此时颈部支撑板可进行翻转;通过单手对颈部支撑板进行翻转,将其翻转180°,进而重新恢复至如图1所示状态,之后将椅背向脚凳处翻转,直至椅背弧面与脚凳的弧面重叠,即完成收纳。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