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场景使用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9867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办公场景使用餐垫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垫,特别是涉及一种办公场景使用餐垫。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快餐逐渐盛行,众多白领阶层选择办公区域就餐;城市快餐直接放到办公桌面,就餐时油污等易弄脏桌面,那么就需要一款餐垫防止油污溅于桌面。

目前市场上的餐垫主要分三种:一、布质餐垫,但清洗困难;二、PVC餐垫,但易老化;三、硅胶餐垫,易清洗,但市场现有餐垫尺寸450X320毫米,而常规桌面宽度是600毫米,电脑键盘距桌面边缘为250毫米左右,按市场现有餐垫放置不下。以上三种餐垫设计比例为4:3,在狭窄的空间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办公场景使用餐垫,其清洁易洗,不易老化,更适用于办公场景狭窄空间,给白领阶层恰当就餐和社交环境。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办公场景使用餐垫,其特征在于,办公场景使用餐垫包括餐垫本体、餐垫窄侧区域、餐垫长侧区域、餐垫装饰线、凹面区域,餐垫本体位于一个普通办公电脑桌面上,普通办公电脑桌面上还设有电脑显示器、电脑键盘、电脑鼠标,电脑键盘位于电脑显示器与餐垫本体之间,电脑鼠标与电脑键盘连接,餐垫窄侧区域、餐垫长侧区域均位于餐垫本体上,餐垫装饰线位于餐垫本体上表面侧且与餐垫长侧区域平行,凹面区域位于餐垫装饰线一端;

其中,餐垫本体包括耐热层、耐磨层、中空层、基层、底层,耐热层位于最外侧,耐磨层位于耐热层与中空层之间,中空层位于耐磨层与基层之间,基层位于中空层与底层之间;

餐垫装饰线包括第一装饰线、第二装饰线、第三装饰线,第一装饰线、第二装饰线、第三装饰线互相平行连接于餐垫本体上。

优选地,所述餐垫长侧区域的长度为餐垫窄侧区域的长度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办公场景使用餐垫上局部凹陷深0.3毫米。

优选地,所述两块办公场景使用餐垫拼在一起为正方形餐垫。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办公场景狭窄区域就餐有效运用之痛点,根据电脑键盘边缘与电脑桌面边缘的普遍距离而设计,提供一种适当比例尺寸餐垫;表面设计小块凹陷区域,就餐前筷尖可悬空此区域,保障卫生;就餐过程中,可将就餐垃圾放置此区域,避免油污污染电脑桌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办公场景使用餐垫包括餐垫本体1、餐垫窄侧区域2、餐垫长侧区域3、餐垫装饰线4、凹面区域5,餐垫本体1位于一个普通办公电脑桌面6上,普通办公电脑桌面6上还设有电脑显示器7、电脑键盘8、电脑鼠标9,电脑键盘8位于电脑显示器7与餐垫本体1之间,电脑鼠标9与电脑键盘8连接,餐垫窄侧区域2、餐垫长侧区域3均位于餐垫本体1上,餐垫装饰线4位于餐垫本体1上表面侧且与餐垫长侧区域3平行,凹面区域5位于餐垫装饰线4一端。

其中,餐垫本体1包括耐热层11、耐磨层12、中空层13、基层14、底层15,耐热层11位于最外侧,耐磨层12位于耐热层11与中空层13之间,中空层13位于耐磨层12与基层14之间,基层14位于中空层13与底层15之间。耐热层提高耐热性能,耐磨层提高耐磨性能,中空层提高隔热等能力,基层和底层作为餐垫本体的基础构架。

餐垫装饰线4包括第一装饰线41、第二装饰线42、第三装饰线43,第一装饰线41、第二装饰线42、第三装饰线43互相平行连接于餐垫本体1上。

餐垫长侧区域2的长度为餐垫窄侧区域3的长度的两倍,这样有助于合理利用空间距离。

办公场景使用餐垫上局部凹陷深0.3毫米,这样有助于保障卫生。

两块办公场景使用餐垫拼在一起为正方形餐垫,这样有助于促进各种社交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餐垫本体是由硅胶材质生产而成,易清洁;餐垫长侧区域的长度为餐垫窄侧区域的长度的两倍,根据电脑键盘边缘与桌面边缘的距离而设计,做到合理利用空间距离,有利于铺设普通办公电脑桌面与电脑键盘之间的狭窄空间,也有利于收纳;餐垫的凹面区域处,设计0.3毫米深的凹陷,避免筷尖直接接触餐垫,保障卫生,就餐过程中可暂放就餐垃圾;餐垫装饰线能够帮助餐具摆放整齐;将两块办公场景使用餐垫拼在一起使用,成正方形餐垫,两人面对面就餐,更有利于沟通,促进各种社交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办公场景狭窄区域就餐有效运用之痛点,根据电脑键盘边缘与电脑桌面边缘的普遍距离而设计,提供一种适当比例尺寸餐垫;表面设计小块凹陷区域,就餐前筷尖可悬空此区域,保障卫生;就餐过程中,可将就餐垃圾放置此区域,避免油污污染电脑桌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