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使用的爬行垫,属于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从爬到坐再到站立的过程。爬行有助于婴幼儿大脑、小脑、肢体、肌肉等多方面的发展,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运动。
而爬行垫的出现就是为了提供给婴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爬行环境。虽然,现在的爬行垫能够给婴幼儿提供一个相对柔软的爬行环境,但却忽略了爬行垫本身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并且,目前的爬行垫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动,影响婴幼儿的爬行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儿童爬行垫,通过生产过程中对使用原料的控制、结构的设计、质量指标的严控等方法,使设计的爬行垫具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低、使用过程滑动小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儿童爬行垫,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表面层(10)、上图案层(20)、主体材料层(30)、下图案层(40)、下表面层(50);其中上表面层由至少两层结构组成,最外层(101)为聚丙烯组合物材料。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所述的儿童爬行垫,其特征在于由上表面层、上图案层、主体材料层、下图案层、下表面层组成;其中上表面层由至少两层结构组成,最外层(101)为聚丙烯组合物材料。
在此处描述时,胶层不作为一个单独的层进行描述而将其省略,实际上,为了不同层与层之间的粘结,除热复合外,会不可避免的含有胶层。
优选的,聚丙烯组合物材料中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总含量≤0.1%,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总含量≤0.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下表面层通过流延的方法制备。根据发明人的研究,通过流延的方法制备的最外层为聚丙烯组合物材料的薄膜不需添加塑化剂,薄膜安全性更加高;并且从原料看,聚丙烯树脂中含有邻苯类塑化剂的可能性比聚乙烯树脂要小的多。
上表面层最内层(102)的主体材料具有为比最外层聚丙烯材料更加低的软化点。优选的,上表面层最内层主体材料的软化点比最外层聚丙烯材料的软化点低5—15℃。优选的,所述的最内层主体材料为聚丙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上表面层具有不低于110℃的起始热封温度。
所述的主体材料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中至少一种材料组成的组合物发泡得到。
优选的,除主体材料层为发泡层外,其余各层均为非发泡层;并且所述的下表面层由至少两层结构组成,最外层(501)使用非聚丙烯组合物材料制成,下表面层可见光透光率不小于80%。
优选的,下表面层最外层为聚乙烯组合物材料。优选的,下表面层的最内层(502)也为聚乙烯组合物材料。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下表面层最外层为厚度不小于0.1mm的聚乙烯组合物材料层。在这样的条件下,下表面层可以更加容易的制备立体结构。进一步优选的,至少下表面层最外层设有内凹结构(503),内凹结构从最外层平面开始凹向最外层内部,所述的内凹结构可以吸附在平整的地面上,而使整个爬行垫平整的贴合在地面。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内凹结构设置在靠近爬行垫边缘的位置。
所述的儿童爬行垫,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吸盘。优选的,所述的吸盘总高度不大于爬行垫的总厚度。
优选的,所述的儿童爬行垫中甲酰胺含量≤200mg/kg;可迁移元素锑≤60 mg/kg、砷≤25 mg/kg、镉≤75 mg/kg、铬≤60 mg/kg、铅≤90 mg/kg、汞≤60 mg/kg、钡≤1000 mg/kg、硒≤500 mg/kg;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总含量≤0.1%,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总含量≤0.1%。
优选的,所述的儿童爬行垫中溶剂残留总量≤10 mg/m2,苯类溶剂残留量不得检出,检出限为0.01 mg/m2。
优选的,甲酰胺含量≤100 mg/kg。进一步优选的,甲酰胺含量≤50 mg/kg。
优选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总含量≤0.05%。
优选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总含量≤0.05%。
优选的,氯乙烯含量≤1 mg/kg。
优选的,所述的儿童爬行垫中可挥发物总量≤1 g/m2,持续挥发物总量≤10 g/m2。进一步优选的,可挥发物总量≤0.5 g/m2。进一步优选的,可挥发物总量≤0.3 g /m2。进一步优选的,持续挥发物总量≤5 g /m2。进一步优选的,持续挥发物总量≤3 g /m2。
优选的,上表面层脱色试验阴性。
优选的,所述的儿童爬行垫在制备各环节中,所使用的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醇、乙酸正丙酯、异丙醇、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丙二醇甲醚、正丁醇、甲基环己烷、丙酮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的,所使用的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醇、乙酸正丙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甲基环己烷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的儿童爬行垫在制备各环节中,使用水性胶粘剂和/或水性油墨。
一种测量上述儿童爬行垫中持续挥发物总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裁取一定面积的爬行垫;
2)在环境温度中调节不小于1小时后称取所裁爬行垫质量;
3)50℃持续加热100小时;
4)在环境温度中调节不小于1小时后再次称取爬行垫质量;
5)计算持续挥发总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专利提供的儿童爬行垫上表面以聚丙烯作为最外层,可以有效降低邻苯类塑化剂的风险。
2、通过生产过程中对使用原料的控制、结构的设计、质量指标的严控等方法,使设计的爬行垫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更低。
3、聚乙烯作为下表面的最外层,并且通过厚度设计、结构设计,使爬行垫滑动性更加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一种儿童爬行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一种儿童爬行垫的位置示意图。
本专利附图中各部件与编号对应关系如下:
上表面层(10)、上图案层(20)、主体材料层(30)、下图案层(40)、下表面层(50)、上表面最外层(101)、上表面最内层(102)、下表面最外层(501)、下表面最内层(502)、内凹结构(5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儿童爬行垫由上表面层(10)、上图案层(20)、主体材料层(30)、下图案层(40)、下表面层(50)、上表面最外层(101)、上表面最内层(102)、下表面最外层(501)、下表面最内层(502)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上表面层由两层结构组成,最外层(101)为聚丙烯组合物材料;主体材料为聚丙烯组合物发泡材料;下表面层由两层结构组成,最外层(501)使用聚乙烯组合物材料制成,下表面层可见光透光率82%;在生产各环节中,所使用的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甲基环己烷;上表面层的起始热封温度为120℃,最内层聚丙烯材料的软化点比最外层聚丙烯材料的软化点低10℃;下表面层的起始热封温度为118℃,最内层聚乙烯材料的软化点比最外层聚乙烯材料的软化点低10℃。上表面层与上图案层、下表面层与下图案层通过热复合粘结,主体材料层与上图案层、主体材料与下图案层通过水性胶粘结。
对本实施例的儿童垫进行检测,甲酰胺含量≤200mg/kg;溶剂残留总量≤10 mg/m2,苯类溶剂残留量不得检出,检出限为0.01 mg/m2;可迁移元素锑≤60 mg/kg、砷≤25 mg/kg、镉≤75 mg/kg、铬≤60 mg/kg、铅≤90 mg/kg、汞≤60 mg/kg、钡≤1000 mg/kg、硒≤500 mg/kg;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总含量≤0.1%,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总含量≤0.1%;可挥发物总量≤1 g/m2,持续挥发物总量≤10 g/m2;上表面层脱色试验阴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的儿童爬行垫由上表面层、上图案层、主体材料层、下图案层、下表面层组成,上表面层由3层结构组成,下表面层由3层结构组成、下表面最外出层(501)设有内凹结构(503),内凹结构在爬行垫长边靠近边缘处,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上表面层最外层为聚丙烯组合物材料;主体材料为聚乙烯组合物发泡材料;在生产各环节中,使用水性油墨;各层之间通过热复合粘结。下表面层最外层为厚度0.15mm的聚乙烯组合物材料层。
对本实施例的儿童垫进行检测,甲酰胺含量≤100mg/kg;溶剂残留总量≤5 mg/m2,苯类溶剂残留量不得检出,检出限为0.01 mg/m2;可迁移元素锑≤60 mg/kg、砷≤25 mg/kg、镉≤75 mg/kg、铬≤60 mg/kg、铅≤90 mg/kg、汞≤60 mg/kg、钡≤1000 mg/kg、硒≤500 mg/kg;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总含量≤0.1%,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总含量≤0.1%;可挥发物总量≤0.5 g/m2,持续挥发物总量≤6 g/m2;上表面层脱色试验阴性。
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可挥发物总量:参照《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毒物质限量》(GB 18586-2001)标准的挥发物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试。
2、起始热封温度:依据《流延聚丙烯(CPP)薄膜》(GB/T 27740-2011)标准进行测试。
3、溶剂残留量:参照《溶剂型油墨溶剂残留量限量及其测定方法》(QB/T 2929-2008)标准进行测试。
4、可迁移元素:参照《玩具安全 第4部分 特定元素的迁移》(GB 6675.4-2014)标准进行测试。
5、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参照《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B/T 21928-2008)标准进行测试。
6、氯乙烯含量:参照《聚氯乙烯 残留氯乙烯单体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4615-2013)标准进行测试。
7、脱色试验:依据《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0-2003)标准进行测试。
8、持续挥发物总量:依据本专利中提出的方法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