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窗帘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739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窗帘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安装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窗帘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窗帘在人们的居家生活中已经很普及了额,一般窗帘被用来装饰和遮光,随着窗帘的制作工艺不断提升,各式各样的窗帘可供人们选择,窗帘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所适应的场所也越来越多。

普通的窗帘只能通过帘杆和罗马圈等装置固定在窗户上端,这种形式的固定只能简单的将窗帘左右滑动,而且滑动时罗马圈与帘杆摩擦大,滑动次数多了很容易出现帘杆和罗马圈磨损严重,影响了房间的整体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普通窗帘还只能将窗帘左右移动,不能将窗帘上下移动,不能完全适应人们的多样化的透光选择需求,所以需要一种既能满足将窗帘从左右侧透光、从中部向左右透光和满足将窗帘从下向上透光的新型窗帘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窗帘支架。

一种新型窗帘支架,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和线轮,所述线轮套在上支撑杆上,所述上支撑杆两端和下支撑杆两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上支撑杆轴向上设有凹槽,所述线轮内圈设有与上支撑杆轴向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上支撑杆上套有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罗马圈的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上支撑杆连接处为可拆卸连接,且在连接后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在上支撑杆截面中心;所述连接杆与下支撑杆连接处也为可拆卸连接,且在连接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下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线轮中部具有用于缠绕牵拉线的线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支架包括套管和限位框,所述套管和限位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支架套管位于线轮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为倒门字形,所述连接孔位于倒门字形的限位框的横框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限位支架和线轮结构的配合,有效减少了罗马圈与下支撑杆之间的摩擦磨损,实现了窗帘的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左右侧透光形式、从中部向左右透光形式和从下向上透光形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支撑杆与线轮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轮与限位支架位置关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上A-A剖面图。

其中,1为上支撑杆,101为凹槽,2为下支撑杆,3为线轮,301为线槽,302为凸起,4为连接杆,5为限位支架,501为套管,502为限位框,503为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新型窗帘支架,包括上支撑杆1、下支撑杆2和线轮3,所述线轮3套在上支撑杆1上,所述上支撑杆1两端和下支撑杆2两端通过连接杆4连接,所述上支撑杆1轴向上设有凹槽101,所述线轮3内圈设有与上支撑杆1轴向凹槽101相配合的凸起302,所述上支撑杆1上套有限位支架5,所述限位支架5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罗马圈的连接孔503;所述连接杆4与上支撑杆1连接处为可拆卸连接,且在连接后所述连接杆4活动连接在上支撑杆1截面中心;所述连接杆4与下支撑杆2连接处也为可拆卸连接,且在连接后所述连接杆4固定连接在下支撑杆2上;所述线轮3中部具有用于缠绕牵拉线的线槽301;所述限位支架5包括套管501和限位框502,所述套管501和限位框50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支架5套管501位于线轮3两侧;所述限位框502为倒门字形,所述连接孔503位于倒门字形的限位框502的横框上。

实施例:使用前先安装,将上支撑杆1固定在窗户上方,然后将若干个线轮3和限位支架5套在上支撑杆1上,每个线轮3外侧套两个限位支架5,使线轮3内部的凸起302卡在上支撑杆1的凹槽301内,再在线轮3的线槽301内缠绕上牵拉线,然后在下支撑杆2上套上安装有若干罗马圈的窗帘,罗马圈套在下支撑杆2上,并将罗马圈一个一个的连接到限位框502横框上的连接孔503内,并使牵拉线向下穿过连接孔503,最后下端连接在窗帘下端,最后使用连接杆4将下支撑杆2和上支撑杆4连接在一起即完成安装。

使用时,通过作用滑动线轮3和限位支架5实现窗帘的左右移动,使线轮3内部的凸起302在上支撑杆1的凹槽101内滑动,从而通过连接在限位框502横框上的罗马圈带动窗帘左右运动,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左右透光形式和从中部向左右侧透光形式;通过转动上支撑杆1通过上支撑杆1上的凹槽101和线轮3内部的凸起302的配合,在上支撑杆1转动的时候线轮3跟着转动,从而牵拉下方的牵拉线将窗帘底部向上牵拉,窗帘重叠,实现窗户从下向上透光。

关于线轮3的左右移动可以手动移动,也可以通过安装上相配合的电机和开关带动和控制线轮3左右移动;关于上支撑杆1的转动可以手动转动,也可以安装上相配合的电机和开关带动和控制上支撑杆1的正转和反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