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47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茶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茶具。



背景技术:

茶文化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饮茶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人们不满足于只在室内饮茶,爱茶者期望外出也能享受烹茶品茶的乐趣,而烹茶需茶壶、茶杯、水壶、炉具等诸多用品,体积大、易碎,不便携带。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旅行装茶具主要为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盒装不方便携带,缺少烧水用品,需其它外加工具才能在户外使用,并不能满足烹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捷式茶具,缩小茶具的整体占用空间,方便携带的同时,无需附加产品仍能保证烹茶饮茶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包括:

包装1、茶壶2、水壶3、茶杯4和火炉;

包装1包括:卷帘11、卷筒12和挡板13;

卷筒12是由U型槽和两端的半圆形撑板121组成的半圆柱筒,撑板121是由弧形和直线围成的半圆板,直线端切面上设有凹孔131;

挡板13是由弧形和直线围成的半圆板,直线端切面上设有与凹孔131相匹配的凸点132;

半圆形挡板13的直线端与半圆形撑板121的直线端长度相同,凸点132与凹孔131榫卯结构连接,挡板13与撑板121能构成一个圆板;

茶杯4通过茶壶2内的限位件24限制在茶壶2内;

茶壶2与水壶3能扣接叠放;

茶壶2、水壶3和火炉依次沿径向叠放在包装1内;

挡板13内侧沿弧形端设有挡牙;

卷帘11沿挡牙,包裹在挡板13与卷筒12组成的圆柱体外。

可选的,

卷帘11与卷筒12的U型槽一侧上沿固连;

卷帘11能平铺在卷筒12的切面上构成水方;

挡板13的直线端切面上还设有凹孔131,两片挡板13沿直线端将凸点132与凹孔131榫卯结构连接组成一个茶壶垫。

可选的,

包装1还包括捆带14;

捆带14两端有能套在围成柱状的卷帘11上的可调节绳圈;

绳圈上设有调节扣。

可选的,

茶壶2包括:茶壶本体21和茶壶盖22;

茶壶盖22与茶壶本体21能匹配盖合;

限位件24包括:茶壶盖22内侧设置的卡柱211或卡圈222;

限位件24还包括:茶壶本体21内底部设置的卡圈222或卡柱211。

可选的,

茶杯4底部设有与卡柱211匹配安装的卡槽41;

茶杯4的杯口能够匹配扣在茶壶本体21底部的卡柱211外或卡圈222内;

茶壶盖22内侧的卡圈222能环住倒置于茶壶本体21内茶杯4的底部,或者茶壶盖22内侧的卡柱211能抵住倒置于茶壶本体21内茶杯4底部的卡槽41。

可选的,

茶杯4底部设有与卡柱211匹配安装的卡槽41;

茶杯4的杯口能够匹配扣在茶壶盖22内侧的卡柱211外或卡圈222内;

茶壶本体21底部的卡圈222能环住正置于茶壶本体21内茶杯4的底部,或者茶壶本体21底部的卡柱211能抵住正置于茶壶本体21内茶杯4底部的卡槽41。

可选的,

茶壶盖22还包括:设有凹槽2211的茶壶盖提手221;

水壶3包括:水壶本体31和水壶盖32;

水壶盖32与水壶本体31能匹配盖合;

水壶盖32上设有凸柱状水壶盖提手321;

水壶盖提手321的凸柱状能与凹槽2211匹配安装。

可选的,

茶壶2上设有茶壶把手23;

水壶3上设有水壶把手33;

茶壶2的茶壶盖22与水壶3的水壶盖32扣合,茶壶把手23和水壶把手33的切口贴合。

可选的,

茶壶把手23和水壶把手33外包有隔热把手;

卷帘11、卷筒12、挡板13、凹槽2211、凸柱3211和隔热把手材质为竹子、木头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可选的,

火炉设有灭火盖,灭火盖扣在火炉上。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包括:包装1、茶壶2、水壶3、茶杯4和火炉;包装1包括:卷帘11、卷筒12和挡板13;卷筒12是由U型槽和两端的半圆形撑板121组成的半圆柱筒,撑板121是由弧形和直线围成的半圆板,直线端切面上设有凹孔131;挡板13是由弧形和直线围成的半圆板,直线端切面上设有与凹孔131相匹配的凸点132;半圆形挡板13的直线端与半圆形撑板121的直线端长度相同,凸点132与凹孔131榫卯结构连接,挡板13与撑板121能构成一个圆板;茶杯4通过茶壶2内的限位件24限制在茶壶2内;茶壶2与水壶3能扣接叠放;茶壶2、水壶3和火炉依次沿径向叠放在包装1内;挡板13内侧沿弧形端设有挡牙;卷帘11沿挡牙,包裹在挡板13与卷筒12组成的圆柱体外。应用中,火炉可供水壶3烧水使用,烧好的水倒在茶壶2内,完成烹茶、沏茶的工序,茶杯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定;打包时,将茶杯4放在茶壶2内,因茶壶内设有限位件24可防止移动中,茶杯4在茶壶2内晃动破碎;茶壶2和水壶3扣接叠放满足缩小放置空间的同时避免晃动移位而造成破损;茶壶2、水壶3和火炉依次径向叠放在卷筒12内,卷筒12和挡板13形成的圆柱刚好将茶壶2、水壶3和火炉保护在内,而卷帘11弧形的沿挡牙包裹在挡板13与卷筒12组成的圆柱体外,卷帘11、挡板13与卷筒12共同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保护茶具的同时能防止灰尘的进入,即缩小茶具的整体占用空间,方便携带的同时,无需附加产品仍能保证烹茶饮茶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中水方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中挡板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中茶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中茶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中茶杯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中茶壶与茶杯一种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中茶壶与茶杯另一种装配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中水壶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中茶壶盖与水壶盖的一种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缩小茶具的整体占用空间,方便携带的同时,无需附加产品仍能保证烹茶饮茶的功能。

下面参阅图1-10,对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包括:包装1、茶壶2、水壶3、茶杯4和火炉;包装1包括:卷帘11、卷筒12和挡板13;卷筒12是由U型槽和两端的半圆形撑板121组成的半圆柱筒,撑板121是由弧形和直线围成的半圆板,直线端切面上设有凹孔131;挡板13是由弧形和直线围成的半圆板,直线端切面上设有与凹孔131相匹配的凸点132;半圆形挡板13的直线端与半圆形撑板121的直线端长度相同,凸点132与凹孔131榫卯结构连接,挡板13与撑板121能构成一个圆板;茶杯4通过茶壶2内的限位件24限制在茶壶2内;茶壶2与水壶3能扣接叠放;茶壶2、水壶3和火炉依次沿径向叠放在包装1内;挡板13内侧沿弧形端设有挡牙;卷帘11沿挡牙,包裹在挡板13与卷筒12组成的圆柱体外。

如图1,本实施例中,火炉可供水壶3烧水使用,烧好的水倒在茶壶2内外完成烹茶、沏茶的工序,茶杯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定;打包时,将茶杯4放在茶壶2内,因茶壶内设有限位件24可防止移动中,茶杯4在茶壶2内晃动破碎;茶壶2和茶杯3扣接叠放满足缩小放置空间的同时避免晃动移位而造成破损;茶壶2、水壶3和火炉依次径向叠放在卷筒12内,卷筒12和挡板13形成的圆柱刚好将茶壶2、水壶3和火炉保护在内,而卷帘11弧形的沿挡牙包裹在挡板13与卷筒12组成的圆柱体外,卷帘11、挡板13与卷筒12共同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保护茶具的同时能防止灰尘的进入,即缩小茶具的整体占用空间,方便携带的同时,无需附加产品仍能保证烹茶饮茶的功能。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卷帘11与卷筒12的U型槽一侧上沿固连;卷帘11平铺在卷筒12的切面上构成水方;挡板13的直线端切面上还设有凹孔131,两片挡板13沿直线端将凸点132与凹孔131榫卯结构连接组成一个茶壶垫。

如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卷帘11与卷筒12的U型槽一侧上沿固连能防止在移动中卷帘11滑动与卷筒12错位,导致茶具破损;取出茶具后,取下两片挡板13,每片挡板13上都有凸点132和凹孔131,两片挡板13沿直线端对接组成一个茶壶垫,可供放置茶壶;卷帘11平铺在卷筒12的U型槽的上切面上,与U型槽和撑板121构成一个水方,可供放置茶杯4。经过上述组合,可以看到整套便携茶具能够满足人们喝茶的全部需求。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包装1还包括捆带14;捆带14两端有能套在围成柱状的卷帘11上的可调节绳圈;绳圈上设有调节扣。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捆带14能牢固的将卷帘11包裹在挡板13与卷筒12构成的圆柱体外,从而更好的保护茶具;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捆带14的长短便于以背或挎等方式携带茶具。使出行携带更安全、方便。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茶壶2包括:茶壶本体21和茶壶盖22;茶壶盖22与茶壶本体21能匹配盖合;限位件24包括:茶壶盖22内侧设置的卡柱211或卡圈222;限位件24还包括:茶壶本体21内底部设置的卡圈222或卡柱211。

如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茶壶2的茶壶盖22与茶壶本体21能盖合且不易脱落,根据茶杯4的数量、形状、摆设方式等选择茶壶盖22内和茶壶本体21内底部同时设置卡柱211或卡圈222,茶壶盖22内设置卡柱211同时茶壶本体21内底部设置卡圈222,或者茶壶盖22内设置卡圈222同时茶壶本体21内底部设置卡柱211,即最大范围的满足客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的一种实施例,茶杯4底部设有与卡柱211匹配安装的卡槽41;茶杯4的杯口能够匹配扣在茶壶本体21底部的卡柱211外或卡圈222内;茶壶盖22内侧的卡圈222能环住倒置于茶壶本体21内茶杯4的底部,或者茶壶盖22内侧的卡柱211能抵住倒置于茶壶本体21内茶杯4底部的卡槽41。

如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茶杯4倒置与茶壶2内,茶壶本体21内底部设计可选择与茶杯口内径匹配的卡柱211或者与茶杯口外径相匹配的卡圈222来限制茶杯杯口的移动;茶杯盖22内的设计可选择与茶杯杯底外径相匹配的卡圈222,或者茶杯杯底设有卡槽41时,茶杯盖22内可选择设置卡柱211与卡槽41配套使用,两种方案都能限制茶杯杯底的移动。根据茶杯4的数量和形状选择性的设置卡柱211和卡圈222的大小,能有效保护茶杯的完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的另一种实施例,茶杯4底部设有与卡柱211匹配安装的卡槽41;茶杯4的杯口能够匹配扣在茶壶盖22内侧的卡柱211外或卡圈222内;茶壶本体21底部的卡圈222能环住正置于茶壶本体21内茶杯4的底部,或者茶壶本体21底部的卡柱211能抵住正置于茶壶本体21内茶杯4底部的卡槽41。

如图8,本实施例中,茶杯4正置于茶壶2内,茶杯盖22内的设计可选择与茶杯口内径匹配的卡柱211或者与茶杯口外径相匹配的卡圈222来限制茶杯杯口的移动;茶壶本体21内底部设计可选择与茶杯杯底外径相匹配的卡圈222,或者茶杯杯底设有卡槽41时,茶壶本体21内底部可选择设置卡柱211与卡槽41配套使用,两种方案都能限制茶杯杯底的移动。根据茶杯4的数量和形状选择性的设置卡柱211和卡圈222的大小,能有效保护茶杯避免碰撞破损。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茶壶盖22还包括:设有凹槽2211的茶壶盖提手221;水壶3包括:水壶本体31和水壶盖32;水壶盖32与水壶本体31能匹配盖合;水壶盖32上设有凸柱状水壶盖提手321;水壶盖提手321的凸柱状能与凹槽2211匹配安装。

如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茶壶盖22与茶壶本体21,水壶盖32与水壶本体31都能稳定盖合,为避免移动中脱落可在杯盖和杯体间设置卡位;茶壶盖和水壶盖上的提手都是方便拿起杯盖,而凹槽2211和凸柱3211匹配设置,便于茶壶盖22和水壶盖32能外部扣合,因而使得茶壶2和水壶3能够扣合,如此设计,茶壶2和水壶3扣合后放置在卷筒12内,移动中也不会旋转或者滑动,能有效防止茶壶2与水壶3的碰撞,避免破损。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茶壶2上设有茶壶把手23;水壶3上设有水壶把手33;茶壶2的茶壶盖22与水壶3的水壶盖32扣合,茶壶把手23和水壶把手33的切口贴合。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把手的设计方便取放茶壶和水壶,另一方面,扣合后把手能沿切口对齐,放在卷筒12和挡板13构成的圆柱体内不会滚动,防止错位、滑动、开盖等情况的发生。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茶壶把手23和水壶把手33外包有隔热把手;卷帘11、卷筒12、挡板13、凹槽2211、凸柱3211和隔热把手材质为竹子、木头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因烧水、烹茶等的需求,茶壶2、水壶3在使用中的较热,凹槽2211和凸柱3211为竹子或木头的材质能减少热量,同时此种材质摩擦较大,扣合时不易滑动;隔热把手能防止取放茶壶2和水壶3时烫伤手;卷筒12和挡板13为木头的材质,一方面不会磕坏茶具,另一方面又能避免外界磕碰;卷帘11选择竹子材质比较有韧性。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式茶具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火炉设有灭火盖,灭火盖扣在火炉上。

本实施例中,灭火盖能及时有效的灭掉火炉上的火,平时将灭火盖盖在火炉上可以免除危险。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