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特别是一种便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座,为了能够自动检测用户是否就座到位,在便圈上设置了两个检测电极,用户双腿的皮肤分别接触检测电极,两个检测电极借助人体形成通路,从而实现检测。由于检测电极一般采用金属制成,而便圈多数是塑料件,因此如何将检测电极稳定地固定到便圈上,同时又不会让用户感觉生硬,还要防止检测电极在便圈使用过程中接触水后影响正常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座,检测电极与便圈连接稳定、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座,包括便圈,便圈设有检测电极,检测电极包括检测部、安装部和电连接部,安装部和电连接部均位于检测部的下表面,检测部的下表面抵于便圈的上表面,便圈的下表面设有固定件,安装部穿过便圈与固定件固定连接,电连接部依次穿过便圈、固定件。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便圈设有安装孔,安装部穿过安装孔,检测部的下表面与便圈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将安装孔的边缘密封。
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安装部为带内螺纹孔的柱体,固定件设有连接通孔,螺钉穿过连接通孔与柱体的内螺纹孔连接将安装部与固定件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便圈的下表面在安装孔的边缘设有连接环体,安装部伸入连接环体,固定件设有与连接环体配合的连接孔,连接孔与连接通孔形成阶梯孔,连接环体的下端抵于阶梯孔的台阶,安装部的下端与阶梯孔的台阶之间具有间隙。
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电连接部为柱状结构,便圈设有第一贯通孔,固定件设有第二贯通孔,电连接部穿过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密封件将第一贯通孔的边缘密封。
再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便圈的下表面在第一贯通孔的边缘设有定位环体,电连接部穿过定位环体,固定件设有与定位环体配合的定位孔。
再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件的下表面设有灌胶腔,连接通孔、第一贯通孔均与灌胶腔连通。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检测部凸出便圈的上表面,检测部的下表面设有容纳密封件的凹腔。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件的外侧壁为环形台阶面,固定件上端的横截面轮廓小于固定件下端的横截面轮廓,环形台阶面的横向面与便圈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容纳加热线圈的容纳空间。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安装部和电连接部相对检测部偏心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对检测电极的结构进行细化,对于实现各自主要功能的部分加以区分,以实现有针对性的结构及功能设计,提高检测电极固定的稳定性。检测部用于与人体接触,安装部用于将检测电极与便圈固定连接,电连接部用于传输电信号。要求检测电极固定可靠,就要求检测部不会出现晃动,因此利用检测部与便圈相抵形成限位效果,而专门设置安装部与电连接部,可以将安装部的强度提高,相应降低对电连接部的强度要求,而利用固定件与安装部进行装配固定,可以实现检测电极的安装固定,可以在便圈成型后进行加装,避免对便圈模具提出更多的新要求,降低便圈的生产成本。另外将固定件设在便圈的下表面,可以在使用便圈时,仅有检测部露出可见,提高便圈外观的整体性及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电极与便圈装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便圈在安装检测电极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电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便圈与加热线圈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座,包括便座本体1、便圈2和便盖3,便圈2和便盖3铰接在便座本体1上,结合图2看,便圈2设有检测电极4,检测电极4包括检测部41、安装部42和电连接部43,安装部42和电连接部43均位于检测部41的下表面,检测部41的下表面抵于便圈2的上表面,便圈2的下表面设有固定件5,安装部42穿过便圈2与固定件5固定连接,电连接部43依次穿过便圈2、固定件5。
本实用新型对检测电极4的结构进行细化,对于实现各自主要功能的部分加以区分,以实现有针对性的结构及功能设计,提高检测电极4固定的稳定性。检测部41用于与人体接触,安装部42用于将检测电极4与便圈2固定连接,电连接部43用于传输电信号。要求检测电极4固定可靠,就要求检测部41不会出现晃动,因此利用检测部41与便圈2相抵形成限位效果,而专门设置安装部42与电连接部43,可以将安装部42的强度提高,相应降低对电连接部43的强度要求,而利用固定件5与安装部42进行装配固定,可以实现检测电极4的安装固定,可以在便圈2成型后进行加装,避免对便圈2模具提出更多的新要求,降低便圈2的生产成本。另外将固定件5设在便圈2的下表面,可以在使用便圈2时,仅有检测部41露出可见,提高便圈2外观的整体性及美观性。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便圈2的上、下方位描述,均是指便圈2处于使用状态,即图1所示状态的便圈2平放状态。
便圈2设有安装孔201,安装部42穿过安装孔201,检测部41的下表面与便圈2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件6,密封件6将安装孔201的边缘密封。在便圈2上设置安装孔201,相对比较简单、容易,而且安装孔201可以是与便圈2一同成型,也可以是便圈2成型后加工形成,采用安装孔201进行装配,便于将安装部42进行隐藏,同时也便于简化安装部42的结构。除了安装孔201,安装部42也可以采用从便圈2的内圈到外圈绕置一圈进行固定安装。密封件6可以避免电连接部43沾水,也可以利用密封件6的形变防止检测部41松动。
安装部42为带内螺纹孔421的柱体,固定件5设有连接通孔51,螺钉穿过连接通孔51与柱体的内螺纹孔421连接将安装部42与固定件5固定连接。由于安装部42也是金属制成,所以采用螺纹连接不仅简单可靠,而且强度高。由于螺钉不与便圈2直接接触,而是抵在固定件5上与安装部42连接,因此螺钉拧紧对便圈2的影响较小,便圈2不会因为螺钉拧得过紧而变形。
结合图3,便圈2的下表面在安装孔201的边缘设有连接环体21,安装部42伸入连接环体21,固定件5设有与连接环体21配合的连接孔52,连接孔52与连接通孔51形成阶梯孔,连接环体21的下端抵于阶梯孔的台阶,安装部42的下端与阶梯孔的台阶之间具有间隙53。由于便圈2较薄,因此安装孔201较短,不利于安装部42的对正安装,因此增加连接环体21,而连接环体21有连接孔52配合,安装部42与固定件5连接后不会对连接环体21产生过大的作用力,相应增加便圈2的强度。安装部42与阶梯孔的台阶形成间隙53,可以允许螺钉在拧紧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过盈量,保证螺钉能够拧紧,使得检测部41可以紧贴便圈2的上表面。
电连接部43为柱状结构,便圈2设有第一贯通孔202,固定件5设有第二贯通孔54,电连接部43穿过第一贯通孔202和第二贯通孔54,密封件6将第一贯通孔202的边缘密封。电连接部43穿过固定件5,比安装部42要长,由于电连接部43不用于连接,因此电连接部43与第一贯通孔202、第二贯通孔54之间可以采用间隙53配合,便于安装的同时,减少固定件5对电连接部43的影响。由于电连接部43较长,而便圈2较薄,所以便圈2的下表面在第一贯通孔202的边缘设有定位环体22,电连接部43穿过定位环体22,固定件5设有与定位环体22配合的定位孔55,不仅提高电连接部43的定位效果,也增加便圈2的强度。
为了提高密封性及防水性,固定件5的下表面设有灌胶腔56,连接通孔51、第一贯通孔202均与灌胶腔56连通。灌胶腔56内灌胶后,会将螺钉覆盖,并将电连接部43围住,因此螺钉不会沾水影响检测功能,胶水也能对电连接部43进行缓冲,避免安装过程中导致电连接部43弯曲等。
为了密封件6在检测电极4安装时能够被定位好,检测部41凸出便圈2的上表面,检测部41的下表面设有容纳密封件6的凹腔410。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各个部分各自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的要求,检测部41会采用与人体有效接触的结构,因此优选检测部41为片状结构。安装部42会采用强度较高的柱状结构,电连接部43则采用杆状结构。另外,见图4,安装部42和电连接部43相对检测部41偏心设置,可以避免两个检测电极4的位置出错。
最后见图5,由于便圈2的下表面会设置加热线圈9,为了避免安装固定件5后影响加热线圈9的设置,因此固定件5的外侧壁为环形台阶面500,固定件上端的横截面轮廓小于固定件5下端的横截面轮廓,环形台阶面的横向面501与便圈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容纳加热线圈9的容纳空间90,使得加热线圈9经过固定件位置时能够尽量紧贴便圈的下表面,减少加热线圈的避让范围,确保加热效果。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