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4678阅读:7037来源:国知局
茶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茶壶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提供有效效果的茶壶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开门的七件事,从中不难看出,喝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的重要性。无论是以热水来泡茶,或是以冷水泡茶,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都是喝茶所不可或缺的前置作业之一。

习知技艺的茶壶仅依赖茶壶本体与壶嘴之间所设置的复数个小孔来进行过滤。此一设计对于体积较大的茶叶,确实可发挥阻挡茶叶随着茶汤从壶嘴流出的效果。但是,对于体积小于该些小孔的茶叶碎屑,该些小孔就无法发挥过滤的效果。换言之,所倒出的茶汤中,会因为不完全的过滤效果而出现茶叶碎屑。

另一方面,习知技艺中的茶壶,茶壶与茶壶盖是分开完成的设计方式,所以茶壶盖常常会在使用时掉落而损坏,或是发生茶壶盖遗失的状况。

再者,对使用者而言,习知技艺的茶壶通常可可以是雅致的摆饰。但是,当茶壶不使用时,却也往往因为颇占空间而让如何妥善收纳成为一项头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茶壶结构,上述茶壶结构不仅可以提供方便使用的效果,更可同时兼具容易收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提供一种茶壶结构,藉由将上盖连接于茶壶本体的设计,可有效达到防止上盖的掉落或遗失的效果。

本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茶壶结构,藉由过滤元件的设计,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茶壶结构在使用时可以更有效的把大体积与小体积的茶叶均留在茶壶本体中,使得所倒出的茶汤可以更纯粹。

本新型的又一目的提供一种茶壶结构,藉由可堆叠的结构设计,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茶壶结构可以达到方便收纳与节省空间的效果。

根据前述目的,本说明书提供一茶壶结构,前述茶壶结构包含茶壶本体、上盖、以及过滤元件。上述的茶壶本体包含壶嘴、开口延伸部、与握把,上述的开口延伸部是从上述茶壶本体之上开口周围向内延伸。上述的上盖上述的上盖可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之上开口,上盖可藉由一按压部连接于茶壶本体的握把,且上述的按压部可控制上盖相对于茶壶本体的上开口的盖合状态。上述过滤元件包含提取部、过滤部、与过滤元件上缘延伸部,上述过滤部可通过上述茶壶本体的上开口,上述提取部轴设于上述过滤部的上缘,上述过滤元件上缘延伸部是延伸自过滤部的上缘,上述过滤元件的过滤部放入茶壶本体内部,且藉由过滤元件的延伸部跨设于茶壶本体的开口延伸部,可以控制过滤元件不会整个落入茶壶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的上盖连接于茶壶本体,所以上盖不会发生掉落或是遗失。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茶壶结构可以藉由上述的过滤元件使得茶汤再从壶嘴倒出的前可以有更好的过滤效果。更好的是,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的茶壶结构可进行堆叠收纳,以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堆叠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0 茶壶结构

120 茶壶本体

122 壶嘴

124 握把

126 开口延伸部

140 上盖

142 按压部

144 上盖的凸出部

160 过滤元件

162 提取部

164 过滤部

166 上缘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实施例,揭露一种茶壶结构。图1与图2一根据本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示意图。图3一根据本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堆叠示意图。参见图1与图2,茶壶结构100包含茶壶本体120、上盖140、以及过滤元件160。上述的茶壶本体120包含壶嘴122、握把124、以及开口延伸部126。茶壶本体120可以是上方具有一上开口的容器。上述的壶嘴122与握把124设置于茶壶本体120的外部相对侧。茶壶本体120内的液体可藉由壶嘴122优雅地倒出。参见图2,上述的开口延伸部124可以是由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周围向内延伸。

上述的上盖140可以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上盖140可藉由按压部142连接于上述茶壶本体120的握把124。上述的按压部142可用来控制上盖140的盖合状态。亦即,藉由按压部142可控制上盖140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或是离开上述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当上盖140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时,上盖140的周缘恰可置放于上述的开口延伸部126的上方。

参见图2,上述的过滤元件160包含提取部162、过滤部164、以及上缘延伸部166。上述过滤元件160的过滤部164可通过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并进入茶壶本体120内。上述过滤元件160的上缘延伸部166可以跨设于茶壶本体120的开口延伸部126,使得上述过滤部164放入茶壶本体120内时,不会整个过滤元件160穿过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并落入茶壶本体120内。上述提取部162的两端分别轴设于过滤部164的上端。上述提取部162可让用户方便提取过滤元件160。由于上述提取部162的两端是轴设于过滤部164的上端,当过滤部164放入茶壶本体162内部时,上述的上缘延伸部166可平贴于茶壶本体120的开口延伸部126上,上述提取部162可收折至与上缘延伸部166接近平行的第一位置,使得上盖140可以盖合茶壶本体120的上开口。在欲提取过滤元件160时,上述提取部162可转为垂直于上缘延伸部166的角度,参见图2,以方便使用者藉由提取部162来提取过滤元件160。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一较佳范例中,上述上盖140更包含一凸起部144。根据本范例,上述茶壶本体120更包含一凹入部,上述凹入部设置于茶壶本体120的底部,未显示于图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复数个茶壶结构100可进行堆叠,如图3所示,且上述的凸起部144恰可契合于另一茶壶结构100的凹入部,使得堆叠的茶壶结构可以更稳固。亦即,上述的茶壶结构100可进行堆叠收纳,以节省空间。

根据本实施例的设计,由于上盖140藉由按压部142连接于茶壶本体120的握把124。所以,不同于习知技艺的茶壶结构,根据本说明书的茶壶结构100不会发生茶壶上盖掉落或遗失的尴尬状况。

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在使用茶壶结构100时,可将茶叶放在过滤元件160中,再把过滤部164放入茶壶本体120内。藉由过滤部164的设计,茶壶结构100可在泡茶时把小体积的茶叶碎屑留在过滤部164之中,进而达到更有效地过滤。更好的是,过滤元件160连同茶叶可以适时地从茶壶本体120被移开,以泡出最适合的茶汤浓度。

综合上述,本说明书揭露了一种茶壶结构。上述茶壶结构包含茶壶本体、上盖、以及过滤元件。上述的茶壶本体包含壶嘴、开口延伸部、与握把。上述的上盖可藉由一按压部连接于茶壶本体的与握把,且上述的按压部可控制上盖相对于茶壶本体的盖合状态。上述过滤元件的过滤部可放入茶壶本体内部,且藉由过滤元件的延伸部跨设于茶壶本体的开口延伸部,可以控制过滤元件不会整个落入茶壶本体内。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的上盖连接于茶壶本体,所以上盖不会发生掉落或是遗失。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茶壶结构可以藉由上述的过滤元件使得茶汤再从壶嘴倒出的前可以有更好的过滤效果。更好的是,根据本说明书的设计,上述的茶壶结构可进行堆叠收纳,以节省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