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087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



背景技术:

保温杯,简单说就是能够保温的杯子;一般是由陶瓷或不锈钢加上真空层作成的盛水的容器,顶部有盖,密封严实,真空绝热层能使装在内部的水等液体延缓散热,以达到保温的目的;其中,保温杯的内层主要为不锈钢材质,其存在重金属析出现象,在长时间存放具有一定酸碱度的饮品时,会使饮品失去原味、变质;而且,饮品会腐蚀不锈钢导致其发生渗漏,影响保温杯的使用寿命;因此,普通的保温杯不适合长时间存放牛奶、碳酸饮料等酸性物质,也不宜用来泡茶。

近些年,出现一些以钛金属制造的保温杯,钛金属制造的保温杯不存在重金属析出问题,其具有无害、健康及保证饮品原味的特点;基于上述原因钛制保温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钛金属保温杯也存在明显的技术瓶颈,如钛金属表面存在的自然氧化保护膜使其始终处于化学惰性状态,采用传统的填料密封存在微观间隙、裂纹,不能保证夹层的真空度,即无法实现长时间、可靠的保温效果。

中国专利文献CN202801002U公开了“钛金属双层保温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包括钛金属内胆和钛金属外壳,在该钛金属内胆和钛金属外壳之间具有一个空隙层”,该专利未明确说明双层之间真空夹层的实现及密封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03405104B公开了“一种钛金属的保温杯,所述保温杯包括外杯体(1)和内杯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体(1) 套接在所述内杯体(2) 的外部,所述外杯体(1)和内杯体(2)的杯口朝向相同,所述内杯体(2)和外杯体(1)两者在杯口处环形密封固定,所述内杯体(2)与外杯体(1)之间具有真空夹层(3),所述外杯体(1)和内杯体(2)均为钛金属件;所述内杯体(2)内侧面具有向内凸起的环形防水筋(6),所述防水筋(6)位于内杯体(2)的上部,所述防水筋(6)为内杯体(2)的侧壁通过外力挤压向内局部弯曲形成的环形凸起”,该专利还公开了“一种钛金属的保温杯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a、准备胚料:准备若干钛金属的管料和板料;b、扩张成型:准备液压机、涨型模具一和涨型模具二,将一管料放入涨型模具一中,将涨型模具放入液压机中,液压机往涨型模具一中注入预设压力的中介物,中介物使该管料向外扩张形成杯体部分一(7);将另一管料放入涨型模具二中,将涨型模具二放入液压机中,液压机往涨型模具二中注入预设压力的中介物,中介物使该管料向外扩张形成杯体部分二(9);c、安装杯底片:将一板料拉伸成与杯体部分一(7)的底部口径相配合的杯底片一(8),将另一板料拉伸成与杯体部分二(9)的底部口径相配合的杯底片二(10),将杯底片一(8)与杯体部分一(7)通过焊接形成密封固定并组合成内杯体(2),将杯底片二(10)与杯体部分二(9)通过焊接形成密封固定并组合成内杯体(2);d、无尾抽真空:将内杯体(2)装入外杯体(1)内腔中,将内杯体(2)的杯口处和外杯体(1)的杯口处通过焊接进行环形密封固定,将内杯体(2)的其余部位悬置在外杯体(1)的内腔中,在杯底片二(10)上开设通孔(13),在通孔(13)处放置固态玻璃胶,在超过玻璃胶的熔点的高温环境下进行抽真空,使玻璃胶在抽真空的同时融化封住通孔(13),再冷却至常温使玻璃胶固化,使内杯体(2)和外杯体(1)之间形成真空夹层(3);e、成品下料:将冷却后的保温杯成品取出”,该专利虽然公布了钛金属保温杯的抽真空及密封方法,但该方法中玻璃胶与钛金属之间的结合强度差,极易出现微观缝隙等缺陷,不能长久保持真空度,严重影响保温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以上两个专利中保温杯内胆和外壳均全部采用钛材料制造,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昂,几乎不能获得实际应用。

中国专利文献CN204410405U公布了“一种金属真空保温杯的抽真空结构,所述保温杯包括外杯体(1)和内胆体(2),所述内胆体(2)的外壁与外杯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能够包裹在所述内胆体(2)外围的真空腔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结构包括位于外杯体(1)底部和内胆体(2)底部之间的凹腔(4),所述凹腔(4)为所述外杯体(1)的底部向内胆体(2)侧凹陷形成,所述凹腔(4)的内端部具有与所述真空腔体(3)相连通的抽气孔(5),所述凹腔(4)的外端部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料口(6),所述凹腔(4)的腔体口径自内向外收缩且在进料口(6)处形成一个缩口部(7),所述凹腔(4)内填充满固态玻璃胶封口(8),所述固态玻璃胶封口(8)封闭所述抽气孔(5);所述外杯体(1)的底部镀有一层金属镀层(11),所述金属镀层(11)和固态玻璃胶封口(8)的结合度大于所述外杯体(1)与固态玻璃胶封口(8)的结合度,当外杯体(1)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凹腔(4)后,所述凹腔(4)的内表面也具有一层所述金属镀层(11),所述抽气孔(5)贯穿所述金属镀层(11)”,该专利特有的凹腔结构增大了玻璃填料和金属钛材的接触面积,延长了抽气口和进料口的距离;但该专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玻璃胶填料与钛金属连接性不好的问题,在长时间使用后,玻璃胶与金属连接不好引起的微观空隙、裂纹通过扩展、增殖仍可贯穿抽气孔和进料口,造成真空度降低,影响保温效果;而且该专利未公布球形薄壁内凹腔表面制备高结合力的异种金属镀层的方法,按照现有的公知的加工方法,薄壁钛金属内凹腔表面高结合力镀层几乎不能获得,即使获得低结合力镀层也存在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等不足。

中国专利文献CN103705070A公开了“一种钛合金的复合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杯包括钛合金内胆体(1)和不锈钢内胆套(2),所述内胆体(1)和不锈钢内胆套(2)均呈筒状,所述内胆体(1)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内胆套(2)的上端也具有开口,所述内胆体(1)插接在内胆套(2)内且两者开口方向相同,所述内胆体(1)的外表面和所述内胆套的内表面相抵靠,所述内胆体(1)的上端开口部位露在内胆套(2)的外部,所述内胆套(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具有连贯且封闭的真空腔体(3),当所述内胆体(1)和所述内胆套(2)插接到位后,所述真空腔体(3)覆盖所述内胆体(1)的侧面和底面;所述保温杯还包括一个钛合金杯口套(4),所述杯口套(4)套接在内胆体(1)的上部外侧,该杯口套(4)和所述内胆体(1)同轴设置,且该杯口套(4)的上端边缘和所述内胆体(1)的开口边缘相互固定且密封连接”;中国专利文献CN203749088U公开了“一种钛合金内胆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杯包括不锈钢真空套(1)和钛合金内胆体(2),所述内胆体(2)的上端具有开口,所述真空套(1)的上端也具有开口,所述真空套(1)的内部具有真空层(3),所述内胆体(2)插接在所述真空套(1)内且两者开口方向相同,所述内胆体(2)的开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边(4),所述真空套(1)的开口部位于所述内胆体(2)开口部和所述翻边(4)形成的夹层里,所述翻边(4)的下端套设有有色金属制成的紧固圈(5)”,该两项保温杯均以钛金属做内胆,以不锈钢制成的密封保温套为外壳,大幅增加了材料和加工成本;而且该两项专利内胆与外壳之间通过复杂的插接、紧固的机械密封方式或结构连接在一起,可靠性差、寿命短,在磕碰、摔落等情况下均对保温杯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另外,钛金属内胆与不锈钢密封体外壳之间直接紧密接触,形成热传导;与普通保温杯相比,相当于大幅增加了内壁厚度,降低保温效果;而且钛和不锈钢的化学电位存在差异,长期接触会产生电偶腐蚀现象,破坏不锈钢外壳,同样降低使用寿命和保温效果。

中国专利文献CN204245798U公开了“一种钛金属真空保温杯,所述保温杯包括外杯体(1)和内胆体(2),所述外杯体(1)和内胆体(2) 均为钛金属件,所述内胆体(2)的外壁与外杯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能够包裹在所述内胆体(2)外围的真空腔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体(1)的底面开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的边缘向内弯折形成环形的第一台阶面(5),所述保温杯还包括一个不锈钢底片(6),所述不锈钢底片(6)的边缘向外弯折形成环形的第二台阶面(7),所述不锈钢底片(6)插接在所述通孔(4)内且第二台阶面(7)和第一台阶面(5)相贴合,所述第一台阶面(5)和第二台阶面(7)之间熔接有固态的且将上述两个台阶面相固定及密封连接的钛焊膏层(8),所述不锈钢底片(6)上开设有出气孔(9),所述出气孔(9)处熔接有固态的玻璃胶封口(10),所述玻璃胶封口(10)封闭所述出气孔(9)”,该专利在外壳的底部位置采用钛焊膏钎焊技术将不锈钢引入抽真空密封位置,达到对抽气口密封的目的;钛焊膏含有金、银、钯等贵金属基钎料,而且为了提高焊接强度需尽可能的增大焊接的面积,须采用套接等方式形成毛细结构,保证毛细结构尺寸的高精度,清洁异种金属表面,因此,该专利采用的处理工艺复杂、加工成本过高,限制了钛金属保温杯的应用;另一方面,焊接过程中焊接间隙偏差、氧化膜等杂质去除不干净、内应力过大等均会造成焊缝漏气,影响保温效果;而且需要在真空等条件下进行,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和效率都不能得到保障。

中国专利文献CN204146781U 公开了“ 一种钛金属真空保温杯的抽真空结构,所述保温杯包括外杯体(1)和内胆体(2),所述外杯体(1)和内胆体(2)均为钛金属件,所述内胆体(2)的外壁与外杯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能够包裹在所述内胆体(2) 外围的真空腔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结构设置在所述外杯体(1)的底部,所述抽真空结构包括钛金属的螺母(4)和不锈钢的螺丝(5),所述螺母(4)焊接固定在所述外杯体(1)的底部处,所述螺母(4)具有贯穿该螺母(4)两个端面的螺孔(6),所述外杯体(1)的底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真空腔体(3)相连通的通孔(7),所述通孔(7)和螺孔(6)相连通,所述螺丝(5)螺接在所述外杯体(1)的螺孔(6)上且两者为气密性连接,所述螺丝(5)上开设有与所述螺孔(6)相连通的出气孔(8),所述螺丝(5)的出气孔(8)处熔接有能够将该出气孔(8)密封的固态玻璃胶封口(9)”,该专利为了解决真空问题引入了钛螺母和不锈钢螺丝的机械连接方式,不但增加了加工、装配成本,而且螺母与螺丝之间需要密封的面积更大、机械密封效果更差,甚至极易引起钛螺母与不锈钢螺丝之间的电偶腐蚀,反而降低保温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其真空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高,加工简单、加工难度低,成本便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它包括钛金属内胆和金属外壳,所述钛金属内胆的杯口向外设有弧形弯折沿,所述钛金属内胆和金属外壳的杯口朝向相同,金属外壳的杯口与钛金属内胆的弧形弯折沿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金属内胆和金属外壳之间构成真空夹层,保温内胆采用钛金属制造,在使用过程中无重金属析出,保持了无害、健康及保证饮品原味的特点;

所述金属外壳采用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复合构成,该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为轴向紧密触接,且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触接部位焊接有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保温杯的外壳采用钛金属和不锈钢复合材料,降低了保温杯的制造成本,将现有技术的钛金属抽真空密封问题转化为不锈钢抽真空密封,采用现有的常规技术即可满足保温杯真空密封、持久保温和长久可靠使用的要求;

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由钛—不锈钢层合板切割构成;或者,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上端或下端为钛金属环,另一端为不锈钢环,或者,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外侧或内侧为钛金属环,另一侧为不锈钢环;钛金属环和不锈钢环之间采用摩擦焊或扩散焊将钛金属环和不锈钢环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的钛金属环一端或一侧直接与金属外壳上的钛金属部位焊接,且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的不锈钢环一端或一侧直接与金属外壳上的轴向紧密触接于钛金属部位的不锈钢部位焊接,引入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将钛金属和不锈钢之间的一道接缝焊接,转变为不锈钢面与不锈钢环面焊接以及钛金属面与钛金属环面之间的两道环面焊接,彻底解决了杯体的不锈钢材质与钛金属的可靠连接性问题,采用常规的氩弧焊、激光焊、电子束焊等工艺直接连接钛金属和不锈钢时,易形成脆性相,焊道可靠性差,不能满足保温杯密封和使用性能的需求。;摩擦焊、扩散焊等工艺,能够满足焊道韧性、密封性和长久使用可靠性的需求,但这些工艺仅适合连接管、板、棒等简单形状的配件,不能完成保温杯杯口和杯身的连接需求;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由于形状简单可以采用摩擦焊、扩散焊直接将钛环与不锈钢环焊接在一起获得,或者,可以直接通过切割或冲压钛—不锈钢层合板而获得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

钛金属和不锈钢复合材料的金属外壳由钛金属杯口、杯身、杯底座、不锈钢底板、抽气孔、密封胶和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构成,杯口采用钛金属材质,保证了饮用过程中保温杯与人口接触部位的卫生安全和健康,也实现了和钛金属内胆之间的可靠焊接固定;所述钛金属杯口与钛金属内胆的弧形弯折沿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焊接固定于钛金属和不锈钢触接的部位,如此,回避了保温杯组装加工过程中钛金属材质和不锈钢材质的直接连接,同时满足了加工和使用性能的需求,不锈钢底板中部设有抽气孔,密封胶密封固定于该抽气孔处。

优选的,钛金属杯口、杯身、杯底座和不锈钢底板之间焊接固定。

优选的,钛金属杯口与杯身之间焊接固定,杯身、杯底座和不锈钢底板之间一体冲压构成。

优选的,钛金属杯口、杯身、杯底座和不锈钢底板之间一体冲压构成。

优选的,所述杯身和杯底座的材质均为不锈钢,不但节约了钛金属、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采用现有的不锈钢密封胶(如玻璃胶)即可实现可靠、长期的密封、保温效果,回避了钛金属保温杯密封可靠性差、保温效果不足、寿命短等不足,所述钛金属杯口与不锈钢杯身触接部位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焊接固定,不锈钢杯身、不锈钢杯底座和不锈钢底板之间一体冲压构成。

优选的,所述杯身和杯底座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所述钛金属杯口与不锈钢杯身触接部位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焊接固定,不锈钢杯身、不锈钢杯底座和不锈钢底板之间相互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杯身的材质为钛金属,杯底座材质是不锈钢,钛金属杯身与不锈钢杯底座之间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焊接固定,不锈钢杯底座和不锈钢底板之间一体冲压构成。

优选的,所述杯身的材质为钛金属,杯底座材质是不锈钢,钛金属杯身与不锈钢杯底座之间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焊接固定,不锈钢杯底座和不锈钢底板之间相互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杯身和杯底座的材质均为钛金属,所述钛金属杯底座与不锈钢底板之间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焊接固定,钛金属杯口、钛金属杯身和钛金属杯底座之间一体冲压构成。

优选的,所述杯身和杯底座的材质均为钛金属,所述钛金属杯底座与不锈钢底板之间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焊接固定,钛金属杯口、钛金属杯身和钛金属杯底座之间相互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杯身和杯底座的材质均为钛金属,将不锈钢底板替换为由钛—不锈钢层合板切割构成的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该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中部为抽气孔,密封胶密封固定于该抽气孔处;该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上表面为钛金属环,下表面为不锈钢环,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周向边缘向下设有翻边,上表面的钛金属环翻边与钛金属杯底座触接并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益处是:

(1)保持了钛金属保温杯无重金属析出和耐蚀性好的特点,允许长时间存储碳酸饮料、果汁、牛奶等饮品,满足安全、健康的需求;

(2)将钛金属的真空问题转变为不锈钢材料的真空密封,采用现有技术即可达到和不锈钢保温杯同等的密封、保温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满足了使用功能的需求;

(3)允许外壳的杯身、底部采用不锈钢材料,极大程度上节约了钛金属的使用,且加工过程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真空密封结构,降低了材料和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真空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高,加工简单、加工难度低,成本便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图4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图6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它包括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所述钛金属内胆1的杯口向外设有弧形弯折沿11,所述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的杯口朝向相同,金属外壳2的杯口与钛金属内胆1的弧形弯折沿11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之间构成真空夹层3;

所述金属外壳2采用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复合构成,该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为轴向紧密触接,且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触接部位焊接有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

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上端为钛金属环41,另一端为不锈钢环42;钛金属环41和不锈钢环42之间采用摩擦焊将钛金属环41和不锈钢环42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的钛金属环41一端直接与金属外壳2上的钛金属部位焊接,且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的不锈钢环42一端直接与金属外壳2上的轴向紧密触接于钛金属部位的不锈钢部位焊接。

钛金属和不锈钢复合材料的金属外壳2由钛金属杯口21、杯身22、杯底座23、不锈钢底板24、抽气孔25、密封胶26和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构成;所述钛金属杯口21与钛金属内胆1的弧形弯折沿11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焊接固定于钛金属和不锈钢触接的部位,不锈钢底板24中部设有抽气孔25,密封胶26密封固定于该抽气孔25处。

所述杯身22和杯底座23的材质均为304不锈钢,所述钛金属杯口21与304不锈钢杯身22触接部位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焊接固定,304不锈钢杯身22、304不锈钢杯底座23和304不锈钢底板24之间一体冲压构成。

实施例2

参见图3所示,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它包括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所述钛金属内胆1的杯口向外设有弧形弯折沿11,所述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的杯口朝向相同,金属外壳2的杯口与钛金属内胆1的弧形弯折沿11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之间构成真空夹层3;

所述金属外壳2采用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复合构成,该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为轴向紧密触接,且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触接部位焊接有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

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上端为钛金属环41,另一端为不锈钢环42;钛金属环41和不锈钢环42之间采用摩擦焊将钛金属环41和不锈钢环42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的钛金属环41一端直接与金属外壳2上的钛金属部位焊接,且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的不锈钢环42一端直接与金属外壳2上的轴向紧密触接于钛金属部位的不锈钢部位焊接。

钛金属和不锈钢复合材料的金属外壳2由钛金属杯口21、杯身22、杯底座23、不锈钢底板24、抽气孔25、密封胶26和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构成;所述钛金属杯口21与钛金属内胆1的弧形弯折沿11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焊接固定于钛金属和不锈钢触接的部位,不锈钢底板24中部设有抽气孔25,密封胶26密封固定于该抽气孔25处。

所述杯身22的材质为钛金属,钛金属杯口21和钛金属杯身22通过一体冲压构成,以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替代杯底座23,钛金属杯身22与304不锈钢底板24之间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焊接固定。

实施例3

参见图4-图5所示,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它包括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所述钛金属内胆1的杯口向外设有弧形弯折沿11,所述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的杯口朝向相同,金属外壳2的杯口与钛金属内胆1的弧形弯折沿11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之间构成真空夹层3;

所述金属外壳2采用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复合构成,该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为轴向紧密触接,且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触接部位焊接有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

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外侧为钛金属环41,另一侧为不锈钢环42;钛金属环41和不锈钢环42之间采用扩散焊将钛金属环41和不锈钢环42连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的钛金属环41一侧直接与金属外壳2上的钛金属部位焊接,且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的不锈钢环42一侧直接与金属外壳2上的轴向紧密触接于钛金属部位的不锈钢部位焊接。

钛金属和不锈钢复合材料的金属外壳2由钛金属杯口21、杯身22、杯底座23、不锈钢底板24、抽气孔25、密封胶26和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构成;所述钛金属杯口21与钛金属内胆1的弧形弯折沿11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焊接固定于钛金属和不锈钢触接的部位,不锈钢底板24中部设有抽气孔25,密封胶26密封固定于该抽气孔25处。

所述杯身22和杯底座23的材质均为钛金属,钛金属杯口21、钛金属杯身22、钛金属杯底座23之间焊接固定;所述304不锈钢底板24周向边沿与钛金属杯底座23之间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焊接固定。

实施例4

参见图6-图7所示,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它包括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所述钛金属内胆1的杯口向外设有弧形弯折沿11,所述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的杯口朝向相同,金属外壳2的杯口与钛金属内胆1的弧形弯折沿11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金属内胆1和金属外壳2之间构成真空夹层3;

所述金属外壳2采用钛金属和不锈钢材料复合构成;

所述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由钛—不锈钢层合板切割冲压构成。

钛金属和不锈钢复合材料的金属外壳2由钛金属杯口21、杯身22、杯底座23、不锈钢底板24、抽气孔25、密封胶26和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构成;所述钛金属杯口21与钛金属内胆1的弧形弯折沿11匹配对应焊接固定,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焊接固定于钛金属和不锈钢触接的部位,不锈钢底板24中部设有抽气孔25,密封胶26密封固定于该抽气孔25处。

所述杯身22和杯底座23的材质均为钛金属,钛金属杯口21、钛金属杯身22、钛金属杯底座23之间一体冲压构成。

将不锈钢底板24替换为由钛—不锈钢层合板切割构成的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该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中部为抽气孔25,密封胶26密封固定于该抽气孔25处;该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上表面为钛金属环41,下表面为不锈钢环42,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周向边缘向下设有翻边,上表面的钛金属环翻边与钛金属杯底座23触接并焊接固定。

实施例5

一种钛制复合保温杯,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金属外壳2的杯口21材质是304不锈钢,304不锈钢杯口21与304不锈钢杯身22焊接固定,304不锈钢杯口21与钛金属内胆1的弧形弯折沿11匹配对应触接部位通过钛—不锈钢复合过渡环4焊接固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