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网及采用该滤网的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07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网及采用该滤网的茶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滤网及采用该滤网的茶杯。



背景技术:

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饮品,茶叶不仅气味香、提神,而且富含维生素,茶叶中的茶多酚还具有抗衰老等作用。茶叶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许多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尤其是许多人巳经把饮茶作为一身生活中不可欠缺的一个部分,甚至生活中离不开饮茶。

目前,泡茶用的茶杯,包括茶杯体,茶杯体的下部构成容纳茶叶和茶水的空间,茶杯体的上部设有滤网,该滤网用于过滤茶叶,以防止茶水中的茶叶进入嘴中。该种结构的茶杯,一般在茶杯体上部内侧设置肋条,滤网的底端放置于肋条上,以防止滤网掉到茶杯体下部;为便于滤网的取出,进而方便更换茶叶,在滤网顶端设置能绕滤网相对旋转的拉环;需要取出滤网时,拉起拉环,然后给拉环施加力的作用,滤网即可取出。该种结构的茶杯,存在以下缺陷:

一方面,在滤网放入到茶杯体上部时,滤网容易发生倾斜,滤网安装不容易到位,导致位于茶杯体下部的茶叶容易通过滤网浮出到茶杯体上部,人们在喝茶时,茶叶容易进入嘴中;

另一方面,这种茶杯使用久了,茶渍会把滤网堵塞,在往杯中倒水时,由于滤网的水一时下流不进去,常常会从杯口溢出来,容易烫手。

公告号为CN 102973089 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茶杯,包括茶杯体和杯盖,所述的茶杯体底部设有一个螺纹通孔,托座设置在螺纹通孔内,托座上设置有密封圈,托座上设置有三个弹性卡片,滤网设置在托座上方弹性卡片的卡槽内。该专利结构简单,使用、清洗方便,由于滤网装在杯底,泡茶时茶叶不会漂浮在水中,能够方便人们直接饮用,茶杯美观漂亮,且便于携带。

公告号为CN 105902112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滤网茶杯,包含茶杯体、杯盖、滤网,茶杯体为圆柱体,所述茶杯体的下端设有底口和底托,底口的外壁上设有螺纹,底托的内壁上设有对应的螺纹,底托通过螺纹结构旋紧在底口上,底托上设有多个柱脚,柱脚与底托上表面形成夹槽,多个柱脚与底托形成中心对称结构,夹槽的进口端较宽,底端较窄,且底端封闭,滤网为金属网罩结构,罩口处设有与柱脚数目相对应的和罩口平行的卡脚,旋转滤网,卡脚卡入夹槽中,滤网固定在底托上。该专利能有效防止在饮茶时茶叶进入嘴中,简单实用,清洗方便,更换茶叶时能实现茶叶与水的分离,干净卫生,茶滤固定在底托上,使用方便而且防止茶滤脱落,使用更加放心。

公告号为CN 102973089 B和CN 105902112 A的专利均能有效防止在饮茶时茶叶进入嘴中,并解决了在往杯中倒水时,由于滤网堵塞导致的水杯口溢出来,容易烫手的问题。但是,由于公告号为CN 102973089 B和CN 105902112 A的专利均通过滤网将茶叶固定在茶杯底部,茶水长期浸泡茶叶,导致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等自动氧化,降低茶汤的色、香、味,而且,茶中的维生素C、P、氨基酸等也会因长期浸泡氧化而减少,降低茶水的营养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网及采用该滤网的茶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喝茶时茶叶容易进入嘴中,及由于滤网堵塞导致的热水溢出,烫伤手的问题,同时,还能实现茶水和茶叶分离,有效保留茶水的营养物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滤网,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封闭的中空过滤网,用于装茶叶,所述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与所述中空过滤网可拆卸连接;及

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开口的漏水部,所述漏水部设置在中空过滤网上部,与中空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漏水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漏水的漏水孔。

优选地,所述漏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空过滤网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漏水部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漏水部侧壁上的固定凸起,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漏水部上部还设置有便于将滤网提出或放入茶杯的提手。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漏水部上部的凸沿。

优选地,所述凸沿上设置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为0.3mm~1.5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滤网的茶杯,包括茶茶杯体,滤网设置在茶杯体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茶杯盖,茶杯盖盖设在茶茶杯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滤网及采用该滤网的茶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茶叶装设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封闭的中空过滤网内,有效解决了在饮茶时茶叶进入嘴中的问题;

(2)、漏水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漏水的漏水孔,倒水时水不会直接从杯口溢出来,避免了烫伤手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网,设置在茶杯上部,能有效分离茶水和茶叶,另外,茶水泡好后可将滤网取出,能实现茶水和茶叶分离,有效保留茶水的营养物质;

(4)、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清洗方便,干净卫生,且生产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滤网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滤网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滤网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滤网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实施例一所示滤网的茶杯;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实施例二所示滤网的茶杯;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实施例三所示滤网的茶杯。

附图标记:

1-中空过滤网; 2-漏水部; 3-卡扣;

4-茶杯体; 5-茶杯盖;

21-固定凸起; 22-凸沿; 23-把手;

24-漏水孔; 25-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滤网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滤网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滤网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滤网的俯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实施例一所示滤网的茶杯;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实施例二所示滤网的茶杯;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用实施例三所示滤网的茶杯。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滤网,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封闭的中空过滤网1,用于装茶叶,所述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与所述中空过滤网1可拆卸连接;及

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开口的漏水部2,所述漏水部2设置在中空过滤网1上部,与中空过滤网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漏水部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漏水的漏水孔24。

所述漏水部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漏水部2侧壁上的固定凸起21,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的内壁上。

所述漏水部2上部还设置有便于将滤网提出或放入茶杯的提手25。

如图3所示,本实施中,中空过滤网1的下表面与所述中空过滤网1可拆卸连接,且采用单面设置有卡扣的侧开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水部2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空过滤网1的直径。此结构的设置,在倒水时,有利于水漏入茶杯内,避免了由于漏水不畅导致的烫伤手的情况发生。

如图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滤网,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封闭的中空过滤网1,用于装茶叶,所述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与所述中空过滤网1可拆卸连接;及

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开口的漏水部2,所述漏水部2设置在中空过滤网1上部,与中空过滤网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漏水部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漏水的漏水孔24。

所述漏水部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漏水部2上部的凸沿22。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为0.3mm~1.5mm。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中,中空过滤网1的下表面与所述中空过滤网1可拆卸连接,且采用单面设置有卡扣的侧开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水部2的直径大于所述中空过滤网1的直径。此结构的设置,在倒水时,有利于水漏入茶杯内,避免了由于漏水不畅导致的烫伤手的情况发生。

如图6-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滤网,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封闭的中空过滤网1,用于装茶叶,所述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与所述中空过滤网1可拆卸连接;及

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开口的漏水部2,所述漏水部2设置在中空过滤网1上部,与中空过滤网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漏水部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漏水的漏水孔24。

所述漏水部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漏水部2上部的凸沿22。

所述凸沿22上设置有把手23。

本实施例中,中空过滤网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可择一或全部与中空过滤网1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单面设置有卡扣的侧开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螺纹或全开式卡扣连接,当然其他可实现中空过滤网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中空过滤网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区别之处,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部的不同,实施例一采用在所述漏水部2侧壁上的固定凸起21的方式,实施例二采用在漏水部2上部设置的凸沿22的方式,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添加了把手23,使得实施例三中的滤网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8所示,为采用实施例一所示滤网的茶杯,包括茶杯体4,滤网设置在茶杯体4内,滤网,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封闭的中空过滤网1,用于装茶叶,所述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与所述中空过滤网1可拆卸连接;及

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开口的漏水部2,所述漏水部2设置在中空过滤网1上部,与中空过滤网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漏水部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漏水的漏水孔24。

所述漏水部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漏水部2侧壁上的固定凸起21,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的内壁上。

所述漏水部2上部还设置有便于将滤网提出或放入茶杯的提手25。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茶杯盖5,茶杯盖5盖设在茶杯体4上。

如图9所示,为采用实施例二所示滤网的茶杯,包括茶杯体4,滤网设置在茶杯体4内,滤网,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封闭的中空过滤网1,用于装茶叶,所述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与所述中空过滤网1可拆卸连接;及

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开口的漏水部2,所述漏水部2设置在中空过滤网1上部,与中空过滤网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漏水部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漏水的漏水孔24。

所述漏水部2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滤网固定在茶杯上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漏水部2上部的凸沿22。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的网孔孔径为0.3mm~1.5mm。

如图10所示,为采用实施例三所示滤网的茶杯,包括茶杯体4,滤网设置在茶杯体4内,实施例三中的滤网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添加了把手23,使得实施例三中的滤网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杯,可以茶水泡好后可将滤网取出,放置在茶杯盖5上,能实现茶水和茶叶分离,有效保留茶水的营养物质,且具有干净卫生、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滤网及采用该滤网的茶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茶叶装设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封闭的中空过滤网1内,有效解决了在饮茶时茶叶进入嘴中的问题;

(2)、漏水部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漏水的漏水孔24,倒水时水不会直接从杯口溢出来,避免了烫伤手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网,设置在茶杯上部,能有效分离茶水和茶叶,另外,茶水泡好后可将滤网取出,能实现茶水和茶叶分离,有效保留茶水的营养物质;

(4)、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清洗方便,干净卫生,且生产制作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