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摔碎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7556阅读:2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摔碎杯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用品,具体涉及一种防摔碎杯子。



背景技术:

饮水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因此选取合适的杯子非常重要。玻璃杯和普通塑料杯比,材料更加环保健康,且易于清洁;但是由于玻璃本身的物理特性,导致玻璃杯在使用过程中易被摔碎,在清理碎玻璃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造成清理者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摔碎杯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摔碎杯子,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外设有杯贴膜,所述杯贴膜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柔性层,外层为刚性层,所述柔性层黏结在杯体的外表面,所述刚性层与所述柔性层相黏结。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由玻璃或陶瓷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层为硅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刚性层为PET层。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层的高度低于杯口,所述刚性层的高度与杯口平齐,所述刚性层的顶端还设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内侧黏结在所述杯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杯体的外侧还设有把手座,所述把手座上设有长条形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可折叠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可折叠把手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顶端设有限位凸起,第二段顶端与第一段底端通过铰链连接,第三段顶端与第二段底端通过铰链连接,第三段的底端通过铰链连接有勺子,所述凹槽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卡槽,所述把手座上还设有限位条,所述凹槽的一侧设有转轴,另一侧与所述转轴相对的位置设有卡锁,所述限位条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卡锁相配合的卡扣。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条上边缘到凹槽顶部的距离等于可折叠把手第二段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铰链每转动90度设置一个卡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能够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日常生活中,玻璃杯在使用过程中易被摔碎,在清理碎玻璃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造成清理者受伤的问题。杯贴膜采用双层结构,内层为柔性层,外层为刚性层,刚性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柔性层起到缓冲的作用,相互配合可以很好的保护杯体,防止杯体被摔碎。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可折叠把手,可折叠把手不仅能够折叠起来便于收纳,还可拆下作为汤勺使用,结构简单,几多种功能于一身,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把手座和可折叠把手的主视图;

图3是可折叠把手作为把手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可折叠把手作为勺子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可折叠把手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其中,1-杯体;2-杯贴膜;3-把手座;4-可折叠把手;21-柔性层;22-刚性层;23-收缩部;31-凹槽;32-转轴;33-卡锁;34-限位条;35-卡扣;36-卡槽;41-第一段;42-第二段;43-第三段;44-勺子;45-铰链;4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摔碎杯子,包括杯体1,杯体1由玻璃或陶瓷制成。杯体1外设有杯贴膜2,杯贴膜2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柔性层21,外层为刚性层22,柔性层21黏结在杯体1的外表面,刚性层22与柔性层21相黏结。玻璃或陶瓷制成的杯体1容易摔碎,并且在急剧受热或受冷时易炸裂,本实用新型在杯体1外黏结有杯贴膜2,即使杯体1碎裂,破碎的玻璃或陶瓷碎片也全部黏结在杯贴膜2上,不会四处散落,便于清理,消除了清理碎玻璃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另外,杯贴膜2具有双层结构,刚性层22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柔性层21起到缓冲的作用,相互配合可以很好的保护杯体1,防止杯体1被摔碎。

本实施例中的柔性层21优选为硅胶层,硅胶不但柔软有弹性,还具有很好的黏性,使用硅胶作为内层,可以直接利用硅胶的黏性使得柔性层21与杯体1以及柔性层21与刚性层22黏结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的刚性层22优选为PET层,PET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低温性能,并且表面平滑有光泽,在PET层外可以装饰不同图案,达到美观的效果。

柔性层21的高度低于杯口,刚性层22的高度与杯口平齐,刚性层22的顶端还设有收缩部23,收缩部23内侧黏结在杯体1上。这样使得柔性层21完全被包裹在刚性层22内。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层21的厚度为0.5-3mm;刚性层22的厚度为0.5-3mm。实际应用中柔性层21和刚性层22的厚度可以根据杯体1的大小和厚度进行调整。

刚性层的外侧还设有把手座3,把手座3上设有长条形凹槽31,凹槽31内设有可折叠把手4。把手座3和可折叠把手4的结构如图2到图4所示,可折叠把手4包括第一段41、第二段42和第三段43,把手的第一段41的顶端设有限位凸起46,第二段42顶端与第一段41底端通过铰链45连接,第三段43顶端与第二段42底端通过铰链45连接,第三段43的底端通过铰链45连接有勺子44,凹槽31的顶端设有与凸起46相对应卡槽36,把手座3上还设有限位条34,凹槽31的一侧设有转轴32,另一侧与转轴32相对的位置设有卡锁33,限位条34的一端与转轴32连接,另一端设有与卡锁33相配合的卡扣35。限位条34上边缘到凹槽31顶部的距离等于可折叠把手4第二段42的长度。铰链45每转动90度设置一个卡点。

可折叠把手4不仅可以方便的拆卸,拆下后还可以当做汤勺使用。需要把手时,可以将把手第一段41顶部的凸起46插入卡槽36,将第二段42、第三段43和勺子44转动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然后扣合限位条34,便可以将折叠把手固定在把手座3上。当需要使用汤勺的时候,可以打开限位条34,将可折叠把手4拆下,并将第一段41、第二段42、第三段43以及勺子44转动到一条直线上,如图4所示,就可以当做汤勺使用。既不需要把手也不需要汤勺的时候,还可以将可折叠把手4折叠成如图5所示的形状,放入凹槽31中,便于收纳,减少占用空间。由于铰链45每转动90度都设有卡点,因此在将可折叠把手4弯折成不同形状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随意转动影响使用。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