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形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676阅读:1025来源:国知局
向日葵形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向日葵形座椅。



背景技术:

向日葵形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现有技术中的向日葵形座椅比较死板,只能供少量人体或者动物坐卧,不能够放置更多的其他用品,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向日葵形座椅[申请号:CN201420550278.1],包括向日葵形座椅、压力传感器、集成电路、显示器、计时器和扬声器;所述的向日葵形座椅表面采用柔软材料制成;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向日葵形座椅内;所述的集成电路位于向日葵形座椅内,其集成电路输入端连接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显示器位于向日葵形座椅外表面,其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着集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的计时器位于向日葵形座椅内,其计时器的输出端连接着集成电路;所述的扬声器位于向日葵形座椅表面,其扬声器的输入端连接着集成电路。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只能供少量人体或者动物坐卧,也不能够放置更多的其他用品,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放置更多的其他用品的向日葵形座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向日葵形座椅包括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设有内支撑环和外支撑环,所述的内支撑环和外支撑环之间设有若干首尾相接的座布,所述的内支撑环上套接有覆盖内支撑环整个环口的座网。人体或者动物可以坐卧在座网上,其他用品可以放置在座布上,座布也可以供人体坐卧,座网位于中部,座布环绕座网周向均匀分布,方便人体取用其他用品,且形成了向日葵结构,具有装饰性,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在上述的向日葵形座椅中,所述的内支撑环和外支撑环均倾斜设置,且内支撑环高出外支撑环。方便人体或者动物坐卧。

在上述的向日葵形座椅中,所述的内支撑环和外支撑环处于同一轴线上,且内支撑环所在的平面和外支撑环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

在上述的向日葵形座椅中,所述的外支撑环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形成倾斜角,所述的倾斜角的大小为三十度。

在上述的向日葵形座椅中,相邻的座布的相接处设有套设在内支撑环上的第一套环和套设在外支撑环上的第二套环。座布能够沿着内支撑环和外支撑环进行移动。

在上述的向日葵形座椅中,所述的座网的边部设有若干第三套环,所述的第三套环套设在内支撑环上。

在上述的向日葵形座椅中,所述的支撑架包括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和侧支撑杆,所述的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和侧支撑杆的中下部向内凹陷且凹陷端通过连接环相连接。利于结构稳固。

在上述的向日葵形座椅中,所述的前支撑杆、后支撑杆和侧支撑杆的下端之间通过底固定环相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向日葵形座椅的优点在于:人体或者动物可以坐卧在座网上,其他用品可以放置在座布上,座布也可以供人体坐卧,座网位于中部,座布环绕座网周向均匀分布,方便人体取用其他用品,且形成了向日葵结构,具有装饰性,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视图。

图中,支撑架1、内支撑环2、外支撑环3、座布4、座网5、第一套环6、第二套环7、第三套环8、前支撑杆9、后支撑杆10、侧支撑杆11、连接环12、底固定环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向日葵形座椅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设有内支撑环2和外支撑环3,内支撑环2和外支撑环3之间设有若干首尾相接的座布4,内支撑环2上套接有覆盖内支撑环2整个环口的座网5。人体或者动物可以坐卧在座网5上,其他用品可以放置在座布4上,座布4也可以供人体坐卧,座网5位于中部,座布4环绕座网5周向均匀分布,方便人体取用其他用品,且形成了向日葵结构,具有装饰性,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其中,内支撑环2和外支撑环3均倾斜设置,且内支撑环2高出外支撑环3。方便人体或者动物坐卧。内支撑环2和外支撑环3处于同一轴线上,且内支撑环2所在的平面和外支撑环3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外支撑环3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形成倾斜角,倾斜角的大小为三十度。相邻的座布4的相接处设有套设在内支撑环2上的第一套环6和套设在外支撑环3上的第二套环7。座布4能够沿着内支撑环2和外支撑环3进行移动。座网5的边部设有若干第三套环8,第三套环8套设在内支撑环2上。更具体地说,支撑架1包括前支撑杆9、后支撑杆10和侧支撑杆11,前支撑杆9、后支撑杆10和侧支撑杆11的中下部向内凹陷且凹陷端通过连接环12相连接。利于结构稳固。前支撑杆9、后支撑杆10和侧支撑杆11的下端之间通过底固定环13相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支撑架1、内支撑环2、外支撑环3、座布4、座网5、第一套环6、第二套环7、第三套环8、前支撑杆9、后支撑杆10、侧支撑杆11、连接环12、底固定环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